首页 百科知识 严密而高效的官僚制度

严密而高效的官僚制度

时间:2022-03-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严密而高效的官僚制度使用皇帝的名号以及采用“五德终始”学说,让嬴政走向了权力的巅峰,同时也赋予了他“天下之事大小皆决于上”的生杀予夺的大权。但是一个庞大帝国的运转不是靠一个皇帝就能够完成的,当完成大一统之后,秦始皇要想完全实现他手中的权力,还要依赖于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政权机构和官僚制度,同时也要有赖于上下有序的传承制度。

严密而高效的官僚制度

使用皇帝的名号以及采用“五德终始”学说,让嬴政走向了权力的巅峰,同时也赋予了他“天下之事大小皆决于上”的生杀予夺的大权。但是一个庞大帝国的运转不是靠一个皇帝就能够完成的,当完成大一统之后,秦始皇要想完全实现他手中的权力,还要依赖于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政权机构和官僚制度,同时也要有赖于上下有序的传承制度。

在皇帝权力至上的观念之下,大秦帝国的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就是后来人们常常提及的“朝廷”。严格意义上来说,“朝”和“廷”是两个不同的地方。“朝”是指宫内皇帝朝见百官,商议并决定国家大事的朝堂,而廷则指的是宫外国家各职能部门的办事机构,人们习惯也将之称为外廷。整个朝廷的首脑是皇帝,他凌驾于法律之上,享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外廷可以说是秦王朝真正的行政枢纽,而秦的中央政府则可以概括为:两府并设、三公鼎立、五权相制、九卿分工、博士议政。这些制度基本上就勾勒出了秦朝的中央权力机构和官僚体系的基础框架。(www.guayunfan.com)

两府指的是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府,两府分立并设,互不统辖,一切国家重大政务基本上都通过这两府进行运转。

三公,也就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在这种权力的配置上,三公鼎力,各司其职。丞相和御史大夫相互辅助和制约,尽管御史大夫秩禄(俸禄)较低,却单独开赴办公,其权力具有相对独立性。

五权相制,也就是行政、监察、军事、司法、财政五种权力各自有相对独立的机构和官职,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九卿,九卿实际上只限于就任,主要是一批分管主要政府机构的官员,史书上经常记载的有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典客、宗正等。事实上,九卿之外还有一批重要的机构和官职,比如司空、主爵中尉等。这些人一般各自承担一个方面的行政管理职能。

除了这些具体的办事人员之外,秦朝的中央机构还设置了博士一级其他官职与三公九卿共同参议朝政。尤其是秦朝的博士,他们不仅从事文化教育的活动,还活跃在朝堂之上,是一个在当时看来非常重要的官职。

秦这种这种行政体系的核心就是相权。

“相权”,顾名思义是宰相类职官的权力。“宰相”是对协助君主、宰制万端的一类官职的通称,宰相这个称谓出现的时间很早,但真正以“宰相”来命名一个官职实际上是比较晚的。在秦时期,不同国家对这一职位的称呼也是各不相同的,例如,秦的宰相被称为“丞相”,而楚国的宰相则被叫作“令尹”。宰相为“百官之长”。这一类职官“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可以称得上是“百官之长”。从表面上看,宰相的职权比较大,但事实上,宰相只是君主的辅佐者,君主必须有最直接的推行政令的助手,而丞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皇帝在群臣中选取的代言人而已。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丞,同承;相,助也。“丞相”也就是承受皇帝之命,辅佐其总理国政的官员。在《史记·陈丞相世家》里有一个关于“宰相”的定义是被广为引用的:“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备得任其职焉。”

由此可见,作为一个君主,不得不重视对宰相的任用,但宰相的地位和权力对君主也往往是一种威胁。在秦始皇的政治行为中既有猜忌和限制宰相的典型事例,如对于吕不韦,也有重视和发挥宰相作用的事例,如李斯。总体来说,秦始皇本人对君权和相权之间的关系是有着清醒认识的。他不仅非常善于任用和驾驭宰相等公卿大臣,使得庙堂的中枢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更重要的是,秦始皇通过不断完善宰辅制度,让朝廷内外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