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老将王翦再度出山

老将王翦再度出山

时间:2022-02-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老将王翦再度出山李信大军惨败的消息传到咸阳的时候,整个秦国的庙堂无人敢言,而秦王嬴政更是怒不可遏。王翦与白起、李牧等名将有着很大的不同,王翦几乎没有奇绝之战。与历史上的那些青史留名的统兵之将相比,王翦实在是没有多少能够拿得出手的战绩。所以,秦军必须要继续对楚作战,而统兵之将也只能是王翦。王翦并不是一个愚笨的人,见秦王一再向自己赔礼道歉,此外,这也是关系到秦国命运的时刻,他绝不会有任何的推托。

老将王翦再度出山

李信大军惨败的消息传到咸阳的时候,整个秦国的庙堂无人敢言,而秦王嬴政更是怒不可遏。因为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惨败。数十万的秦军带伤而归,七个都尉全部战死,而粮草军械等无一撤回。

此时的秦王嬴政已经从愤怒中清醒了过来,开始仔细回想导致现状的种种原因。很快,他就理出了思路,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自己太过轻敌了,尤其是在灭赵之后。多少年来,山东六国只有赵国拥有和秦国相抗衡的能力,这已经是天下公认的事实了。秦国君臣对灭赵的方略还是异常认真的。待到灭燕灭魏之后,嬴政对山东国家的轻慢之心也就很自然产生了。在嬴政看来,此时一统天下的大势已经造就,顺势灭掉齐楚两国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对于楚国,嬴政打心底是比较蔑视的,在秦孝公之后的百余年秦楚对抗中,楚国除了几次微不足道的小胜之外,几乎从来都处于下风。所以当王翦提出要以60万大军灭楚的时候,他确实认为这位老将军太过保守了。

现在想想,年轻的嬴政和李信都被楚国脆弱的表象所迷惑了。多年以来,楚国政局之混乱,战国少有。更为重要的是,王贲万余轻骑纵横楚国数十城,楚军闻风而逃。对于这样一个内部混乱、外部又缺乏战斗力的国度,嬴政自然是相信李信20万秦军即可灭楚的主张。(www.guayunfan.com)

此时,嬴政又想到了王翦,这位他认为已经老去的领兵大将。王翦与白起、李牧等名将有着很大的不同,王翦几乎没有奇绝之战。与白起、李牧相比,王翦显得有些木讷,有点近似于燕国的乐毅,但是又没有乐毅的那种洒脱。王翦的禀赋与才华始终像一片平静而又深沉的湖海,没有多少的波浪,但也让人看不透它到底有多深。曾经有人评价王翦,说王翦没有奇战,实际上就是认为王翦才具平平。平心而论,嬴政甚至也有些认同外人的看法。与历史上的那些青史留名的统兵之将相比,王翦实在是没有多少能够拿得出手的战绩。而王翦所主持的灭赵、灭燕两场大战,都是耐心固守而谨慎求战。在战法上并没有多少可以值得称道的经典战术。

但是现在想想,王翦的这种沉稳正是战场上不得不遵守的正道。自古以来,战场从来就是双方大军为国家而一决胜负的斗争,这才是战争的根本。也正是如此,平淡而稳妥的胜利看似缺少才华,实际上才是最大的才华。而错用李信,恰恰是秦王嬴政忘记了战争的本质了。

痛定思痛后,嬴政决定拜会王翦。

当李信大军南下的时候,王翦已经上书请辞还乡了。按理说,嬴政不会允许这位战功赫赫的老将军就此离开庙堂。但是嬴政也非常清楚,王翦之所以请辞并不是因为感到嬴政对他有所猜忌,而是有着深刻的原因:其一,王翦要用自己请辞的举动表明自己不愿贪功,给王贲、李信等年轻将领建立自己功业的机会。其二,王翦和秦王在灭楚方略上有异议,若王翦依然强留朝堂之上,无论是对王翦还是嬴政都是一件比较尴尬的事情。

嬴政是一个何其聪明的人,他安抚王翦,但是并没有挽留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军。

但事到如今,嬴政不得不重新起用王翦了,整个朝堂之上也只有王翦能够担此重任。更为重要的是,对楚作战必不能停,因为一旦秦军示弱,燕、赵、魏甚至是韩的那些老世族们很可能就会借机行动,到时候秦国将陷入无边战斗中,甚至可能断送这么多年的辛苦努力。继续对楚用兵,既是战略需要,同样也是政治需要。只要大军还在开动,就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压制那些潜在的反叛力量。所以,秦军必须要继续对楚作战,而统兵之将也只能是王翦。

嬴政并非一个知错不改的人,在面对这种危机的时刻,他亲自来到王翦的老家频阳,面带愧色向王翦道歉:“寡人没有能够采用将军的计谋,错用李信导致秦军受辱,听说楚军正从东向西扑过来,老将军虽然身体欠安,但怎么能放弃寡人和整个秦国不顾呢?”

秦王能够亲自前来,王翦心中已经明白了大半。但是他毕竟是以病归辞,只好客气说道:“我现在已经年迈多病,经常胡言乱语,还是请大王另行选择良将吧。”嬴政当然明白这只是王翦的托词,于是非常诚恳地说:“以前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老将军就不要再讲了。”

王翦并不是一个愚笨的人,见秦王一再向自己赔礼道歉,此外,这也是关系到秦国命运的时刻,他绝不会有任何的推托。他再次郑重地向秦王提出了自己领兵的条件:“如果大王信任我,一定要我出征的话,那么就请给我60万大军。”

60万大军,这是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数字。在整个战国的战争史上,凭借着一国之力调动60万大军的战争屈指可数。此外还有一点,这60万大军的补给对秦国朝野来说也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

首先是调兵的人数,秦军灭国之战中实际可用的人数大概在60万左右,除去镇守燕、赵的3万以及灭楚之战中伤亡的10多万,现在能够完全调动的军队只有不到40万,距离王翦提出的60万大军还相差甚远。

事实上,秦军并非不能凑齐这60万大军,只是风险太大。要达到王翦要求的数目,则整个秦国主要关隘的驻军加上驻守在燕、赵、魏三国的秦军甚至部分守卫咸阳的驻军都要抽调大部分。

嬴政咬牙思索了一下,答应了王翦的请求。

在嬴政和李斯的全力协调下,60万大军终于齐集,准备向南行军。在出行的那一天,秦王嬴政率领着李斯等重臣来到灞上为王翦送行。在饯行的酒宴上,王翦向秦王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请求秦王赐予他一些良田和宅院。嬴政笑着说:“老将军放心打仗就是了,不至于当真担心自己的贫穷吧。”王翦认真地说:“这不是为我着想,而是为了我的子孙后代着想,所以才对大王有所请求。”嬴政听完后哈哈大笑,很快就答应了王翦的请求。

当大军行至函谷关的时候,王翦吩咐中军司马再次上书,希望秦王再次赏赐足够五辈分耕的田产。当时就有人说:“将军向秦王请赏如同乞丐一样,这样做不觉得过分吗?”王翦说:“并不是这个样子的,我现在率领着秦国所有的军队远征,朝野和天下的人对此必然有议论,这不是秦王所能左右的。我屡次索要田产,是希望秦王知道我所惧怕的是什么东西。”果不其然,当王翦的上书送到咸阳以后,嬴政很快就下令:任何人不能擅自议论王翦灭楚事宜,违令者斩。

旬日之后,大队人马到达了楚国边境,王翦第一次召开灭楚的军事会议。王翦用剑鞘指点着楚国的地图说道:“楚是天下的大国,要想灭掉楚国,则必须杜绝骄躁之心,用对待赵国那样的态度来对待楚国。我认为灭楚的方略并不难,就是不轻易出兵,不苛求奇兵异阵,全军正面推进,一城一池地占领,直到占领楚国的都城,全歼楚国主力为止。如果楚军能够与我进行一城一池的争夺,这是再好不过的现象。如果楚军再度放弃一些地方,那我军就兵分两部:主力继续向前追击,寻找与楚军主力决战的机会;另外一部则一城一池整肃城防,巩固我军后方,争取占领一地,就让其成为我国土地,全力压缩楚军的生存空间。”

诸将听到这样的布置,均表示同意。这种简单而又扎实可行的方略依然是王翦的风格。易于操作但效果明显,就是有点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