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杨坚尉迟迥

杨坚尉迟迥

时间:2022-12-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李穆在二者之间必居其一,不能中立,也大伤脑筋。拉拢了一个李穆,等于搞定了一大批元老,而这批元老的政治能量,影响北周的上上下下,不可小觑。于谨一家也是杨坚争取的对象。杨坚和宇文家正好相反,他刚一辅政,就大力提拔于家人,于家人投桃报李,发誓追随杨坚。杨坚事半功倍,一下子就在与尉迟迥的对比中占了优势地位。

韦孝宽知道尉迟迥一定不会放过他,早就脚底抹油,逃之夭夭,一路上,他带着垂头丧气的侄子韦艺遇桥烧桥,给追兵制造麻烦。到了驿站,韦孝宽就端出高官的架子,收走驿站里的所有马匹,并对驿站长说:“尉迟将军很快就要来这里,你们要备好酒席,好生招待。”驿站长哪里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能按照韦孝宽的吩咐杀鸡宰羊,温酒烹菜。

尉迟迥派来的追兵一路走得磕磕碰碰,好不容易进了驿站,想要更换劳累过度的马匹,驿站长却说马匹全被韦孝宽以皇帝的名义征走了,倒有满桌的好酒好菜在等着他们。韦孝宽一路收马,一路备酒席;追兵一路紧赶慢赶,每到一个驿站,不外乎一桌酒席在等着他们。就这样,追兵根本追不上韦孝宽一行人。

这一天,韦孝宽跑到了河阳,河阳就在洛阳北面,洛阳不是尉迟迥的势力范围,进了洛阳,韦孝宽一行人就安全了,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韦孝宽却沉思起来,开始分析现今的局势。他看到河阳的守军全是尉迟迥的人,而且这些人英勇善战,如果这些人攻打洛阳,洛阳未免会有闪失,绝对不能留下这些祸患。(www.guayunfan.com)

韦孝宽急中生智,当即伪造了一批文书,说朝廷体恤守军的辛苦,士兵可以凭借文书去洛阳领赏。当兵的人出生入死,不过是为了多几个钱,一听有奖赏,连忙拿着文书,拍马向洛阳奔去。韦孝宽先行派人去洛阳通风报信。守卫洛阳的人是杨坚的亲信窦炽,这个人的侄子窦荣定就是杨坚的姐夫,他们两家有姻亲,可谓一条线上的蚂蚱。窦炽听说尉迟迥要造反,正在洛阳修补城墙,准备闭关迎战,见到韦孝宽的密信,立刻埋伏人手,将尉迟迥的精兵们全部拿下。如此一来,河阳、洛阳的局面全都稳定下来。而这些功劳,全都靠韦孝宽一条接一条的妙计,真可谓“姜是老的辣”。

老辣的不只是韦孝宽,杨坚也是如此。在长安的他正在马不停蹄地收买人心。

杨坚刚在长安站稳脚跟,就开始扩大自己的政治队伍。首先要稳住的是那些原本就有意跟随自己的人。刘昉、郑译这些人自不必说,原本就是杨坚阵营中的要员,杨坚对他们赏赐不断,既是感激,也防止他们起异心;朝廷上的官员,如李德林、虞庆则、元谐、元赞等人,他也不断拉拢;杨家的亲戚、独孤家的亲戚,自然也要多多利用。就连杨坚的儿子杨勇都参与到说客的队伍之中,小小年纪就去叔父杨慧家里,说服叔父支持父亲的事业。

杨坚拉拢的重点,是北周的元老重臣,这些人对时局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杨坚如今是监国大丞相,辅佐幼帝宇文阐,但人们都知道他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早晚会篡权;尉迟迥也立了个皇帝,手里握有重兵,打着匡扶皇室的旗号反对杨坚,人们也看得出他不是省油的灯,可以说,尉迟迥和杨坚半斤八两。正因为他们二人都不太正当,各地的大臣武将才两面观望,不知该支持哪一边,生怕一个不小心,跟错了队伍,身首异处。

这个时候,北周的那些权贵大臣们就起了一个人心导向作用,他们不但有巨大的声望,还有手中的兵力,他们就像最有分量的砝码,放在哪一边,哪一边就有胜算。他们也是杨坚必须争取的人,这些元老贵族,就是当年宇文泰大封的将相们,以及他们的子孙。

杨坚首先盯上的人是李穆,李穆是北周老将,如今的并州总管,而并州正在杨坚与尉迟迥的势力之间。李穆早年救过宇文泰的性命,被宇文泰引为重臣,在北周很有威望,于是,他成了杨坚和尉迟迥都想拉拢的对象。李穆在二者之间必居其一,不能中立,也大伤脑筋。

尉迟迥派的人首先来到并州,使者转达尉迟迥的问候,大谈二人之间长期的战斗友谊,希望得到他的支持。李穆的年纪和尉迟迥相仿,一起共事多年,李穆的侄子和儿子也都劝他尽快与尉迟迥联合,但要与杨坚为敌,李穆顾虑重重。李穆的顾虑来自亲情,他的儿子李浑当时正在京城,若他反对杨坚,那他的儿子马上就要遭殃。正在为难之间,没想到李浑生龙活虎地来到了并州,同时来的还有杨坚派来的使者柳裘。

看到儿子,李穆喜形于色,他万没想到杨坚竟然没拿儿子威胁他就范,反倒将李浑送回自己身边。正在欢喜,擅长游说的柳裘又在一旁吹风,说了不少杨坚的好话。在那个年代,大臣们并不十分看重君臣名节,更看重君臣情分,换言之,李穆对宇文泰忠心耿耿,对宇文邕欣赏有加,却不代表他要对宇文赟这样的庸君效忠,更不代表他一定要扶正摇摇欲坠的北周王室,那个年代的武将有兵有粮,他们的选择,更多出于自身的考虑。

李穆面对的情况很明朗,要么帮尉迟迥,要么帮杨坚,功劳再大,今后也要在他帮的人手下当臣子,所以,尉迟迥和杨坚许诺给他的种种好处,在他看来并无差别。而杨坚将李浑送到并州,充分表现了他的诚意和为人的器度,这一点很让李穆折服。武将做事不啰嗦,他将家中的熨斗交给柳裘,请他转交给杨坚,并说:“希望随公能熨服天下。”而且,他也对杨坚表现出自己的诚意,命儿子李浑跟随柳裘回长安。

这样一来,李穆坚定地站到了杨坚的阵营中。还在观望的其他元老看到李穆这样做,也开始估量杨坚的分量,不少人和李穆一样站到了杨坚一方。拉拢了一个李穆,等于搞定了一大批元老,而这批元老的政治能量,影响北周的上上下下,不可小觑。

于谨一家也是杨坚争取的对象。于谨是北周的大功臣,宇文泰亲封的柱国,又在宇文泰死后支持宇文护,所以,他们一家人在北周受到了极高的待遇,子子孙孙都是高官。他在周武帝的时候已经去世,但他的家族成员却遍及朝野,不容轻视。这样的力量,杨坚当然想要极力争取。

杨坚能够顺利争取到于家的支持,要感谢宇文家的糊涂。宇文护把持政权之后,不顾于谨的扶持之恩,冷落于谨的儿子于翼。等到周宣帝继位,于谨的儿子于翼看不惯周宣帝的昏庸,直言进谏,差点被周宣帝杀掉,至此,于家遭到冷落,对北周心灰意冷。杨坚和宇文家正好相反,他刚一辅政,就大力提拔于家人,于家人投桃报李,发誓追随杨坚。

又一个大家族被拉拢到杨坚的阵营,更多的人闻风而动,也开始向丞相靠拢。杨坚事半功倍,一下子就在与尉迟迥的对比中占了优势地位。杨坚数年来的阅历、心机如今派上用场,调兵遣将、拉拢人心均得心应手,让人不得不感叹他的手段了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