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杨坚建立隋朝让官员们恢复汉姓

杨坚建立隋朝让官员们恢复汉姓

时间:2022-12-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杨坚克己奉公的工作态度,节俭爱民的为君作风,也让臣民们铭感五内。当杨坚发现其他人小心翼翼的态度,又开始进一步怀疑这种小心是否意味着阳奉阴违,于是,他对人的猜忌开始变本加厉。但是,到后来,调查的重点变成了官员对皇帝是否忠心,官员有没有不检点行为,即使官员们只是犯了小小的错误,杨坚也要大力处罚。而杨坚自以为宽容的政令,对于人民来说,其实是一种束缚和压迫。房彦谦的儿子,就是唐朝有名的大臣房玄龄。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与杨坚相处得越久,大臣们就越了解杨坚的性格。最初,他们看到的是当朝皇帝气吞万里的雄心和匡正四海的强势,他们敬佩杨坚的远见和魄力。而杨坚克己奉公的工作态度,节俭爱民的为君作风,也让臣民们铭感五内。开皇年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是对一个君主的最大肯定,生在这样的时代,为这样一位君主效力,他们与有荣焉。

但人无完人,他们也渐渐看到杨坚的另一面:杨坚作风强势,骨子里唯我独尊,很难真正听从别人的意见。而且,尽管杨坚极力做出宽容姿态,但从他对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要求就可知道,他在本质上是个极其苛刻的人。古人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杨坚能够做到“严于律己”,他还希望所有人都能以他为榜样,摒弃一切享乐。(www.guayunfan.com)

杨坚不喜欢娱乐。他从小生长在佛寺,很少接触小孩子的游戏,更看不上那些整日游玩的贵族子弟。在他看来,娱乐就是浪费,浪费精力,损耗心智;浪费钱财,导致奢靡。所以,杨坚很少在宫廷里举行歌舞宴会,也禁止民间进行大型娱乐。

例如,每年的上元节,百姓们都会穿着新衣去看花灯,爆竹声声,花灯摇曳,商铺大开,卖艺的人也趁着这个时候尽情吆喝,百姓们欢天喜地,少男少女们也会趁着这个机会暗送秋波。新年伊始,人们都希望在这种喜庆的气氛中打足精神,沾上喜气,城里城外一片欢腾。万民同乐之时,杨坚却面色阴沉,认为这种活动浪费钱财。

恰巧朝中有个叫柳彧的大臣,为人正直清廉,敢于直谏,他和杨坚一个脾性,认为享乐就是浪费。看到上元花灯会不但浪费,还有男男女女混杂在一起,有伤风化,就上书一封请求禁止这种活动。这意见和杨坚不谋而合,他立刻下诏从此禁止花灯会。民间百姓辛苦一年,想热闹一下却再也没有场所,心中难免埋怨。

杨坚从自己的角度“爱民如子”,他认为分给百姓土地,减轻百姓赋税,减少百姓徭役,是对百姓真正的爱护。的确,土地问题是根本,轻徭薄赋是爱民,但百姓并非心怀天下的杨坚,他们没有那么高的追求,只希望在吃饱喝足和辛苦工作之余,能穿几件体面漂亮的衣服,能和人一起玩乐,这才是百姓心中的太平。而杨坚,他只希望百姓和自己一样衣着朴实,一心工作,扼杀所有玩乐的心思,所以,隋朝百姓虽然躬逢盛世,日子却过得没什么滋味。

而杨坚对他人的严苛要求又的确是一视同仁且公平的,他希望百姓做的事,也同样要求群臣去做,特别是自己的儿子,他要求他们务必节俭,最恨他们不务正业。可是,几个打小就在富贵之家长大的儿子哪里体会过创业艰辛,哪里知道什么民间疾苦,他们甚至不理解为什么父母放着富贵的日子不过,非要穿得寒酸,吃得难受。对此,杨坚没少教训儿子们,父子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

人与人追求不同,性格不同,杨坚却一味认为自己能做到的事,别人也能做到,而且必须做到,这导致了父子关系、君臣关系、君民关系从轻松走向紧张,从紧张走向更紧张。当杨坚发现其他人小心翼翼的态度,又开始进一步怀疑这种小心是否意味着阳奉阴违,于是,他对人的猜忌开始变本加厉。

杨坚经常派使者去各地了解情况,这本是为了了解民间疾苦,调查官员队伍,掌握全国情况,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到后来,调查的重点变成了官员对皇帝是否忠心,官员有没有不检点行为,即使官员们只是犯了小小的错误,杨坚也要大力处罚。

还有更严重的。有时候杨坚怀疑一个人的品质,想知道此人是不是会贪污,就派人去偷偷送礼求这位官员办事,或者送礼和这位官员套近乎,一旦官员接受了礼物,杨坚二话不说就将此人处以死刑。皇帝用这种方法考验官员,一时之间无人敢行贿,但官场也弥漫了一种恐怖氛围,君臣之间更加疏远。

这一切来自杨坚骨子里对人的猜忌,宦海沉浮让他看到太多的背信弃义,所以,他不信任儒学,不信任法律,不信任人心,所以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测验臣下是否真的忠诚、廉洁。但是,人性是莫测的,有人节俭,就会有人贪婪,节俭的人可能变得奢靡,贪婪的人也有可能懂得节制。而引导一个人的精神从低劣到高尚,需要的是必要的节制,而不是一刀切式的强硬手段。杨坚却不会去想他人的实际情况,只看重结果,对结果也不加分析,只知一味加重处罚。

时间流逝,杨坚的脾性随着年纪增大越来越难以改变。大臣们的个性也被要求严格又喜欢猜忌的皇帝消磨殆尽,只有那些心思灵活,善于揣测杨坚意思的大臣,还能在杨坚身边受到信任,甚至利用杨坚的个性除掉敌对者。而真正的忠臣和能臣,不是被杨坚疏远,就是早已因为一时的错误身首异处,或流放边疆

开皇时期的隋朝,的确是一派太平盛世的大好景象,皇帝勤政爱民,百官各司其职,四夷咸来进贡,河清海晏,人民富庶。经过了三百多年的离乱,再次统一的国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但头脑清醒的人,即使在安逸之中,也能察觉到危机的存在。

这一天,监察御史房彦谦下朝回家,有些忧虑地坐在厅中。房彦谦在北齐、北周都做过官,为人清廉干练,受人爱戴。房家祖祖辈辈都是官宦,房彦谦对政治、对国家,都有独到的看法。恰巧有个叫李少通的好友来访,交谈时,房彦谦忧心忡忡地说:“主上性多忌克,不纳谏争。太子卑弱,诸王擅威,在朝唯行苛酷之政,未施弘大之体。天下虽安,方忧危乱。”

短短几句话,说出了隋文帝的弱点和隋朝即将面临的危机。杨坚个性上的多猜忌、少恩德、独断独行,本就不是好事。而杨坚自以为宽容的政令,对于人民来说,其实是一种束缚和压迫。更迫在眉睫的问题是杨坚的儿子们都已经年长,且各自经营一方,有自己的军队和势力,偏偏太子杨勇个性软弱,恐怕不能节制。这种种忧患,都让人焦心。

这句话被房彦谦的儿子听到了,这个青年口无遮拦地说:“当今圣上本来就没什么功德,靠欺诈得到天下。他的儿子们个个骄奢不知仁义,早晚会自相残杀。如今虽然太平,但过不了多少年就要亡国。”

房彦谦的儿子,就是唐朝有名的大臣房玄龄。说杨坚毫无功德,未免委屈了杨坚的雄才大略,良苦用心。但说到杨坚的儿子们可能自相残杀,却大有道理。可惜这些话杨坚就算听到也不会相信,因为他坚定地认为他的五个儿子是“亲骨肉”,必定会相亲相爱。他身为帝王,最明白权力的重要,也明白权力的诱惑,却天真地相信儿子们不会为了权力发生矛盾,这恐怕是他一生中做出的最可笑的判断。

歌舞升平之中,杨坚还在幻想大隋王朝的江山传承万代,见微知著的智者却看到了危机。而杨坚的二儿子杨广,正在蠢蠢欲动,准备对他的亲哥哥杨勇发出挑战,而隋朝的历史,也将因他的野心改写,这一切,杨坚毫不知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