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

时间:2022-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尚书省下设六部。三省六部制诞生的目的虽然是为了维护皇权,但在实际上也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不过,皇权至大的情况依然没有改变,皇帝的意志高于一切,可以左右人的生死、升迁,所以,科学合理的三省六部制,也只是皇权统治的工具。不过,对皇帝来说,三省六部制依然有一些缺憾,就是尚书省权力过大。在中国历史上,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有重大意义。

想要统一中国,穷兵黩武不是办法,发展自身的实力才是正途。隋文帝杨坚从不急功近利,他凡事都有长远打算,明白只有政通人和,国力充足,人民强健,才有可能进行长期的拉锯战,才有可能在攻打陈朝的同时,应对来自西部和北部的那些彪悍的敌人。

所以,隋朝建国后第一件要事就是治国。

稳定、合理的国家制度是发展的根本,可以带动整个政府的效率。一个国家就像庞大的机器,各个部门之间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才能保证彼此配合得当,避免顾此失彼,资源浪费,所以,从古至今,政治家们总是希望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来保证国计民生,长治久安。有些人遵循成例,有些人改革创新,其间发生的种种冲撞与故事,在此不一一赘言。(www.guayunfan.com)

且说那个时代的中国北方,很多政权从创立伊始就处于混乱状态,还没有摸索出国家的基本形态,就已经被另一个政权消灭。而生命力较强的政权,却因为本民族是关外的流动人口,缺乏治国经验,只能从汉人的奠基中汲取智慧,在周朝、汉朝的书籍上断章取义,加以想象发挥,设置似是而非的国家机构和官僚组成。所以后世的有识之士才嘲笑这一阶段的北方官制非驴非马,让人啼笑皆非。

就拿宇文泰在关中地区的改革为例,宇文泰根据《周礼》,设置了六官,中央设大冢宰,为天官;大司徒为地官;大宗伯为春官;大司马为夏官;大司寇为秋官;大司空为冬官。而大冢宰又是百官之首,所有官员都要听命于天官。这种官制的弊病很明显,就是大冢宰的权力过大,没有人来约束,容易造成权臣独揽朝政。所以,宇文邕改革了这种官制,取消了大冢宰的地位。

杨坚本人亲历了宇文护专政时期,又亲历了周武帝改革官制,对国家制度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认为国家制度既是为了保证国家的和平,机构的合理运行,又要维持皇帝的帝位,不能让任何大臣有机会凌驾于皇帝之上,这就需要官员之间的约束,这种约束必须定为制度才能奏效。各个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彼此监督约束,这就是君主需要的制度。

隋文帝和群臣几经商议,决定在比较成熟的北齐官制基础上,吸取历代治国经验,创立了“三省六部制”,这是隋朝的基本政治制度,这种官制废除了北周以及少数民族政权的刻意模仿、枝枝蔓蔓,将官制变得简洁,明确,直接:

三省: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

六部:工部、吏部、兵部、礼部、度支部、都官部

三省中,内史省由内史令负责,这个机构的主要工作是起草诏令;门下省由纳言负责,部门主要工作是审核诏令;尚书省由尚书令负责,部门工作是执行诏令。这三省的长官都是朝廷的宰相,这种安排,让三位宰相互相牵制,决策与执行分开,也分割了宰相的权力,避免了个人专权。对君主来说,既减轻了自身的负担,也建立了权力约束机制,不必担心大权旁落。

尚书省是全国政令的执行机构,也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位置最为重要。尚书省下设六部。六部各有分工:工部主管工程、水利、交通;吏部主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和升迁;兵部主管国家武官的选拔和兵籍、兵器;礼部主管礼仪、学校、祭祀外交;度支部,主管土地、户籍、税收,是国家财政部门,后改为民部,唐朝时为避李世民的讳,改为户部;都官部主管法律、诉讼和刑罚,是国家法律部门,后改名为刑部。

三省六部制有时会被人与西方传统的“三权分立”作比较,二者虽然形式上有共通之处,但本质上天差地别。三省六部制是统治者为了避免宰相专权,想到的制衡宰相权力的方法,目的是加强皇权;三权分立却刚好相反,为的是防止专权和维护民主。前者是专政体制下的政府组织形式,后者是民主社会的权力制约机制。

三省六部制诞生的目的虽然是为了维护皇权,但在实际上也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皇帝颁布命令必须交由门下省审议,门下省有权驳回内史省的政令,这就减少了错误政策的通过,也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不过,皇权至大的情况依然没有改变,皇帝的意志高于一切,可以左右人的生死、升迁,所以,科学合理的三省六部制,也只是皇权统治的工具。

三省六部制脱胎于汉魏官制,尚书省是曹魏时确立的中央机构;中书省也是曹魏时期形成的;门下省,则是东汉末期开始成型,与中书省制衡。隋朝确立三省六部制,总结了前人的政治经验。此外,还有掌管宫中事务的内侍省和掌管图书历法的秘书省,这两个机构对整个国家权力来说并不重要,虽与其他三省并称“五省”,却在多数时候被人忽略。五省之外,另有御史台、太常寺等机构。

三省六部制确立的同时,也确立了宰相人选,也就是高颎、虞庆则和李德林。这三个人都是汉人,也就是说,在官员构成上,杨坚依然强调汉人治国。而在六部长官的人选上,杨坚巧妙地搞了一个政治平衡,既有鲜卑化的汉人,又有西魏王室的后人,还有关中世族,尽量照顾了所有利益集团,让他们无从抱怨,文帝绞尽脑汁的政治布局,的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以说,在开皇初年,除了必须根除的宇文家,杨坚做到了让大多数集团“利益均沾”,使政权更加稳固。

不过,对皇帝来说,三省六部制依然有一些缺憾,就是尚书省权力过大。杨坚想到的办法是不设尚书省的长官,只设左右仆射相互制约,而尚书省的真正长官尚书令一职,则长期空缺。

在中国历史上,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有重大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权力机构的完善。这一制度在唐朝被进一步完善确定,继而被历代封建王朝效仿,在中国沿袭了一千多年,充分说明了它的功效与活力。有了这样一套有效的中央机制,隋朝的统治更加稳固,也为这个王朝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