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陈叔宝的妄自尊大堂堂一国之君在国书中透露了什么?

陈叔宝的妄自尊大堂堂一国之君在国书中透露了什么?

时间:2022-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杨坚想要巩固实力,这次试探性的军事行动很快收场,但足智多谋的高颎却给陈朝添了大麻烦。陈叔宝不但不表示亲近,反倒将自己的国家称为“宇宙”,将杨坚的国家称为“统内”,这落差极大的两个称呼,透露了陈叔宝的妄自尊大。在平陈的过程中,较有名气的计策来自于崔仲方和贺若弼。在对陈朝的斗争准备期间,贺若弼为杨坚献上《取陈十策》,杨坚阅后大喜,亲自赐了他一口宝刀,命他放手做事。

不轻敌、不草率是杨坚的一贯作风,面对渐渐出现颓败之象的陈朝,杨坚内心窃喜,但也知道隋朝的敌人不仅是陈朝,非到准备万全之时,不能轻举妄动。在隋朝立国之时,杨坚曾命高颎攻打陈朝试探一二,并取得了一点成果。因为杨坚想要巩固实力,这次试探性的军事行动很快收场,但足智多谋的高颎却给陈朝添了大麻烦。

高颎撤军后,每到秋收时节,隋朝就大兴兵戈,扬言要进军江南一统全国。陈朝哪里敢怠慢这个虎虎生威的新政权,连忙征兵入伍,准备抵抗。农民们去当兵,该收的粮食只能枯在地里。过了一两个月,隋朝那边没有动静,陈朝也懈怠下来,命农民回去种地,但已错过了农时,损失惨重。

隋朝还经常派一小股军队偷偷到陈朝国界内放火抢掠,这股军队有特定的目标,他们专烧陈朝的粮仓。南方的粮仓都是竹木结构,一间起火,数间相连,火势旺得无法扑救。每一次陈朝都损失惨重。靠着虚张声势,放火抢劫,隋朝的骚扰策略取得了“丰硕成果”,成功地消耗了陈朝的国库,也成功地麻痹了陈朝军民对战争的警惕性。陈朝靠着陈蒨、陈顼的励精图治,好不容易攒下的家底,外有隋朝军队烧和抢,内有皇帝陈叔宝铺张浪费,大收苛捐杂税,很快消耗得不剩一二。(www.guayunfan.com)

此时陈朝的将领们应该提高警惕,但隋朝的好帮手陈叔宝却不给他们这个机会。陈叔宝为人文弱,喜欢白面书生,惧怕威武将领,总担心武将的兵权会危及自己的皇权。他身边的“谋士”孔范趁机劝说:“朝廷上的那些大将不过是从军队里出来的乡巴佬,打仗时靠的是匹夫之勇,哪里懂得军国大事?”此话正中陈叔宝下怀,他很快找借口罢免了诸多朝廷大将,将兵权交到孔范等人手中。有了这群“将帅”,隋朝的军队更加肆无忌惮,陈朝的军队更加缺乏生气。而陈叔宝本人,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建康是王气所在,长江是天然的防护,隋朝无论如何都打不过来。何况身边又有江总、孔范等人溜须拍马,更加不知世事艰难。

陈叔宝打心底里不把隋朝放在眼里,也和杨坚的策略大有关系。在杨坚艰难的仕途之中,最常做,也最擅长做的就是伪装自己,让自己看上去没有危险性。尽管陈叔宝只是一个头脑发昏的年轻人,杨坚依然保持着恭恭敬敬,每次隋朝出使,他都要亲自吩咐使者:即使受到侮辱,也要保持恭敬。就连隋朝抓到了陈朝派来的间谍也不予处罚,客客气气地赠送银两和好马,放对方回国,这无形中又增加了陈朝的傲气。

一次,杨坚给陈叔宝写了封书信,落款写了“杨坚顿首”,表示对陈朝皇帝的敬意。陈叔宝呢,不知天高地厚,真以为杨坚在对他示弱,大笔一挥写道:“想彼统内如宜,此宇宙清泰。”“彼”、“此”都是当时国君们互通书信时用的代称词,为了消除彼此的对立感,有些国君会将“彼”、“此”去掉,以示亲近之意。陈叔宝不但不表示亲近,反倒将自己的国家称为“宇宙”,将杨坚的国家称为“统内”,这落差极大的两个称呼,透露了陈叔宝的妄自尊大。

堂堂一国之君在国书中被人这样羞辱,一向沉得住气的杨坚也动怒了,他气得两手发颤,将这封信传给大臣们,大臣们看后,不禁破口大骂陈叔宝的不知好歹。这时,大臣杨素竟然跪在地上请求隋文帝处罚自己,杨坚问:“爱卿,你有何罪?”杨素说:“主君受到侮辱,就是臣下的罪过!”听了这句话,大臣们更是气愤。一封国书,激起了隋朝君臣同仇敌忾之心,这又是陈叔宝想不到的事。气归气,杨坚仍然对陈叔宝客客气气,继续培养陈叔宝的傲慢之气,让陈叔宝以为自己不足为虑。

经过几年的准备,隋朝有了底气,陈朝耗了元气,杨坚终于准备出兵陈朝。杨坚知道这件事的难度,他需要万全的策略,为此,隋朝的大臣们各抒己见,供皇帝参考。在平陈的过程中,较有名气的计策来自于崔仲方和贺若弼。

崔仲方原是北周的大臣,既有文才又有武略,受到周武帝的器重。杨坚在广结人缘之时,也与他交上朋友。杨坚称帝后,崔仲方也在政府部门任职。后来,因为父亲去世,他辞官回家守孝。守孝期满,杨坚下旨命他回朝为官,他知道杨坚志在平陈,就将自己的见解写成奏折上交,其中有多条见解被杨坚采纳。

崔仲方认为,想要一举消灭陈朝,必须水陆并进,双管齐下。需要在蕲、和、滁、方、吴、海各州秘密派遣精兵,同时在益、信、襄、荆、基、郢各州造船练兵,这样才能保证两个战场齐头并进,而不会彼此牵制。上中下游都有水军,在水战中,也能保持机变,若陈朝将精锐水师集中在上游,中下游的隋朝水军可以趁机渡江;反之亦然。还有,长江天堑虽然险要,但国无德不能立,陈朝早已失德,隋军无须惧怕。

贺若弼也是北周的官员,原本并不在杨坚的用人名册上,是高颎发现他的才能,向杨坚推荐。高颎对贺若弼评价极高,他说:“论文武才干,朝廷文武大臣,没有一个比得上贺若弼。”杨坚启用贺若弼后,发现贺若弼果然名不虚传。在对陈朝的斗争准备期间,贺若弼为杨坚献上《取陈十策》,杨坚阅后大喜,亲自赐了他一口宝刀,命他放手做事。

贺若弼是个精于兵法的帅才,还曾经有过跟陈朝打仗的丰富经验,此时胸有成竹。他接受了经营水军的任务,却并不忙着进攻陈朝,而是先麻痹陈朝守军的防备之心。他带着一万军士驻扎在广陵,与陈朝军士隔江相望。看到贺若弼带着声势威猛的士兵在此驻扎,陈朝将士都有强烈的危机感,日夜不休地监视着对岸的一举一动,害怕贺若弼发动突袭。

没多久,陈朝士兵们被巨大的号角声震得跳了起来,只见对岸的隋军大旗高升,军队集结,陈朝军士严阵以待,以为隋军马上就要冲过来一决雌雄,但是,隋军只是换了一批守军,根本不是想要打仗。从此以后,隋军经常敲锣打鼓地搞“换防仪式”,渐渐地,对面的陈军习以为常,再也不会为了隋军升起大旗、吹起军号而精神紧张。

除了换防,贺若弼最爱做的事就是带着大军沿江打猎。一开始,隋军杀声阵阵,陈军以为对方在练兵,没几天,就发现他们根本没有练兵的意思,只是在玩乐。于是,陈朝的将士都以为广陵来了个游手好闲的饭桶,那队多达一万人的军队,也是乌合之众。他们越来越不把贺若弼和他的军队放在眼里。

贺若弼呢,白天在陈军眼皮底下演戏,晚上却偷偷集结战船训练兵士。为了不让陈军看出蹊跷,他命人把战船涂成芦苇的颜色,有了“保护色”的战船又被铺盖了一层茅草,陈军根本看不出个所以然。趁着陈军松懈,贺若弼又派间谍去对岸打探情况,把守军的状况摸了个透,做到了知己知彼。他就这样数月如一日地麻痹陈军,只待杨坚一声令下。

其他大臣也各自做着自己的工作:有的大臣知道杨坚担心伐陈不顺利,就写奏折有条有理地分析己方的优势,希望皇帝放宽心;武将们则厉兵秣马,积极备战;全国上下都沉浸在大战将至的紧张而兴奋的状态中。而在长江对面的陈叔宝,还沉浸在温柔乡脂粉堆里,不知大难将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