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宇文泰的遗嘱

宇文泰的遗嘱

时间:2022-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有宇文泰的遗命,宇文护却知道想要掌控局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西魏的局面本就错综复杂,以前有宇文泰强有力的控制,如今群龙无首,自然要有一番争执。如何在这些人中取得地位,是宇文护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在宇文泰在世之时,就对权倾一时的独孤信很是忌惮。令他们不满的是宇文护的跋扈,宇文护完成了宇文泰的遗嘱,完成了宇文泰没能成就的“大业”,但北周的状况却不容乐观,宇文护对待功臣们的态度更让人不敢恭维。

宇文泰是西魏权臣,北周开国的奠基人,在他戎马倥偬、出将入相的一生中,有说不尽的权谋、干戈、风波,也有说不尽的豪情、文治、武功,在盖棺定论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承认他是一位英雄,一位俊才,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宇文泰常年与强敌东魏抗衡,而西魏尚有柔然、突厥等外敌,也和南朝常年交战。在外战上,宇文泰最大的贡献是攻破南梁,立萧氏子孙萧詧为梁王,也就是历史上的后梁。在内政上,宇文泰最大的贡献是整顿了西魏松弛的政令,他任用贤臣苏绰,提出“清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等措施,改革军制,兴办学校,加强汉人的地位,与周边民族友好往来,使西魏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喜人景象。

常年的操劳加速了宇文泰的衰老,公元550年,五十岁的宇文泰在北巡途中突然染上重病,他把侄子宇文护叫到身前,情深意切地对宇文护嘱咐后事:“我的身子恐怕是不行了,可惜我的孩子们还年幼,都不能担当大任,而国家的敌人还在对我们虎视眈眈,今后的大事,我只能交托给你,希望你能辅佐我的孩子完成大业。”(www.guayunfan.com)

临死前,宇文泰担心自己的孩子们不能服众,才希望一直喜爱的侄子能够帮助自己,宇文护含泪许诺,叔侄握手道别,一代人杰放心地阖上了双眼,撒手人寰。人死万事皆空,宇文泰再也不能干涉世间的一切,也看不到宇文护如何在他死后弄权独霸,不但杀掉了他的两个儿子,还杀掉了一大批他信任的功臣。

尽管有宇文泰的遗命,宇文护却知道想要掌控局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西魏的局面本就错综复杂,以前有宇文泰强有力的控制,如今群龙无首,自然要有一番争执。八柱国、十二将军,各有战功,很多人比宇文护有更大的功勋和更雄厚的资本。如何在这些人中取得地位,是宇文护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宇文护也是颇有头脑的人,他首先拉拢宇文家的至交于谨、李弼和侯莫陈崇,取得这三位柱国的支持,对抗赵贵和独孤信。在宇文泰在世之时,就对权倾一时的独孤信很是忌惮。宇文护知道想要坐稳自己的位置,必须想办法除掉独孤信等人,他决定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宇文泰刚刚去世,于谨就在群臣的会议上公开表态支持宇文护,并义正词严地对其他大臣说:“当初宇文公力挽狂澜,匡扶王室,国家才能振兴,吾辈才有今日的高官厚禄。如今苍天不佑,宇文公去世,他的儿子还年幼,他临终时将后事托付给宇文护,我们大家怎么能不支持他呢?”宇文护立刻说:“我愿意完成丞相的遗愿,尽我所能辅佐世子,我资质愚钝,还请各位多多指正。”

群臣尚未反应过来,于谨已经跪倒在地,向宇文护磕头。位高权重,声望斐然的于谨是西魏的大功臣,群臣一向佩服,见他跪拜也不由得随着他向宇文护磕头。宇文护先声夺人,很多大臣糊里糊涂地接受了他这个继承人,等到回过味的时候,宇文护早已权柄在手,开始了下一步计划。

宇文泰在世的时候一直维持着“魏”的国号,认为时机尚未成熟,没有称帝。宇文护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将西魏皇帝赶下台,在公元557年,拥立宇文泰的嫡子宇文觉称帝,建立北周政权。这一举动无人反对,众大臣一直以来跟着宇文泰,把西魏皇帝当作朝廷的摆设,如今宇文泰的儿子当皇帝,他们觉得“顺理成章”,心甘情愿地成为北周的大臣。

令他们不满的是宇文护的跋扈,宇文护完成了宇文泰的遗嘱,完成了宇文泰没能成就的“大业”,但北周的状况却不容乐观,宇文护对待功臣们的态度更让人不敢恭维。为了稳固自身的地位,宇文护设计夺走了赵贵和独孤信的权柄,没过多久,干脆干掉了为北周立下汗马功劳的赵贵和独孤信,并给他们扣上了“谋反”的帽子。名重一时的两大柱国身首异处,唇亡齿寒,一时间朝臣们人人自危,与独孤信关系密切的杨忠更是担忧不已,不断嘱咐自己的家人谨言慎行,害怕灾祸波及杨家。

权力的滋味是美妙的,宇文护尝到了独揽大权的甜头,又除掉了可能危及自己的强大敌人,自以为从此高枕无忧。但他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追随自己的人并不是对自己忠心,而是保护着宇文泰的利益,拥护着宇文泰的儿子,所以,他一手遮天,却也不敢废掉宇文泰的儿子取而代之。他希望渐渐培养自己的势力,有朝一日将宇文觉挤掉,由自己称皇称帝,身登大宝。

宇文护如意算盘打得不错,但事实不能尽在他的意料之中,很快,宇文护发现他有了新的敌人,这个敌人竟然就是他亲自拥立的侄子宇文觉。他倒抽一口冷气,慌忙应对着这个心腹大患,也是他在宇文泰死前,含泪发誓会竭力拥护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