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伍东海之滨沐齐风

伍东海之滨沐齐风

时间:2022-11-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伍 东海之滨沐齐风齐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在西周初年就已出现。齐国之所以名为“齐”,是因为古时八神之首为天齐神。因国君姜子牙为姜姓吕氏,故又称为姜姓吕氏齐国,史称吕齐。齐国因此成为大国。王诩还登泰山、游东海,到齐国各地游历,不仅丰富了自己的天文地理知识,还对齐国的形势了如指掌。齐国一直觊觎着宋国,两国的关系十分紧张。

伍 东海之滨沐齐风

齐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在西周初年就已出现。当时伐纣灭商成功,为了酬谢帮助自己建立周朝的功臣和宗室,周武王大行分封。首先封既为自己师父又是军师的功臣姜子牙于营丘,国号为齐。齐国之所以名为“齐”,是因为古时八神之首为天齐神。《史记·封禅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

因国君姜子牙为姜姓吕氏,故又称为姜姓吕氏齐国,史称吕齐。太公就任国君后,近邻的蛮族夷人不满,就与太公争夺营丘之地。太公到了营丘后,顺应当地风俗,简化了周朝繁琐的礼节,明修政治,利用当地盛产鱼盐的情况,大力发展商业手工业,使得当地越来越富庶,人口大增。齐国因此成为大国。

春秋末期,齐国进入卿大夫掌权的时代。流亡在齐国的陈国贵族田氏在齐国扎下了根,并在卿大夫争权夺利的斗争中逐渐发展壮大。公元前481年,田恒发动政变,杀死齐简公,拥立简公弟弟公子骜为国君,是为齐平公。从此以后,田氏独揽齐国大权。公元前386年,田和通过魏文侯贿赂周天子,求他封自己为诸侯。天子周安王贪图财货,答应了田和的请求。这样妫姓陈(田)氏终于取代姜姓吕氏成为诸侯,但国家名称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或“陈齐”,这一事件史称“田氏代齐”。(www.guayunfan.com)

“田氏代齐”后,为了稳定政治、复兴霸业,齐君积极延揽人才,并建立“稷下学宫”,让各国有识之士在此讲学布道,使齐国逐渐成为当时的文化中心。

话说当王诩来到齐国都城城外的时候,齐侯与淳于髡等众文武大臣列队迎接。此时正值隆冬,王诩分外感动。他赶忙跳下车,纳头便拜:“流亡之人有何德何能,烦劳君上百官出城远迎,在下实在难以承受。”

齐侯将王诩扶起,笑道:“先生乃天下难得的人才,先生远道来至鄙地,实为寡人之幸、齐国之幸。先生长途奔波,且随寡人回宫。寡人设摆一小宴,为先生接风!”

王诩请齐侯先上车,然后随大队人马一起入城。

齐侯想拜王诩为相,王诩坚决不接受。于是齐侯封他为中大夫,并在稷下学宫研究学问,传授纵横捭阖之术。

稷下学宫是田氏齐国第三代君主齐桓公田午所建,因位于都城临淄的稷门附近,所以被称为“稷下学宫”。学宫里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的各个学派,名流荟萃,人才济济,争鸣辩论之风十分兴盛。王诩很快就融入了这样的环境中,和各派文人名士争论探讨,磨砺自己的思想,不断完善自己的纵横捭阖的学说。时间不长,就有很多人信服王诩,逐渐形成独立的纵横捭阖派,在诸子百家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他虚心求教,并著书立说。他的著述在齐国士人间广泛流传,成为了他们四处游说的教材。

王诩还登泰山、游东海,到齐国各地游历,不仅丰富了自己的天文地理知识,还对齐国的形势了如指掌。他曾上书齐侯,主张与楚国结盟,并建议两国联姻,这样就使虎视眈眈的秦国不敢轻举妄动。他还建议齐侯趁燕国内乱,发兵攻燕,结果一连攻占燕国十座城池,获得了极大的胜利。

为了恢复齐国昔日的霸主荣光,他上书齐侯,阐述了秦国之所以能从一个西鄙小国迅速成长为强国,是因为秦国君主广纳贤才,改革旧制以应时势。他建议齐国向春秋时代齐桓公那样赏罚分明,吸引天下良才贤士,这样才能创造千秋霸业。

在齐国的这段时间是王诩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期,他的名气越来越大,这当然也传到了宋国人的耳朵里。

齐国一直觊觎着宋国,两国的关系十分紧张。王诩对宋国的内政外务都十分熟悉,这显然对宋国十分不利。

宋君召集群臣商议该如何处置,有人提议王诩来宋时首先投靠了大夫高欣,由他去劝说王诩比较合适。宋君便命高欣去齐国追回王诩。高欣无奈,只得答应。

临行前,宋君对高欣说道:“此次去齐,定要追回王诩。就算他不想回来,也不能让他留在齐国,否则宋国灭亡不远矣。如果王诩不来宋国,却仍留在齐国,那就治你通敌之罪,诛你三族!”

高欣唯唯退出,吓得一身冷汗。

高欣次日一早就急奔齐国。到了齐国后,他先面见齐侯,说明来意。齐侯说王诩乃我国重要谋臣,岂能将之送与敌国!将其一口回绝。高欣还想争辩,见齐侯目有怒色,只好把到了嘴边的话收了回去,悻悻而出。

高欣只好去找王诩。王诩已听说高欣见过了齐侯,齐侯拒绝之事。他心内很是忐忑,不知道该怎么跟高欣说。但人家已找上门,王诩只好硬着头皮去见高欣。

见到高欣,王诩笑脸相迎,以非常隆重的礼节接待他。高欣心里十分着急,没心情和王诩客套,直问道:“世侄不是被绑架了吗?怎么出现在齐国,还被封侯拜相?”

王诩笑道:“绑架我的人肯定是韩国与我有仇的人派来的,在被绑回韩国的途中我用计逃脱。逃脱后,我不敢回宋,怕那帮人还在宋国,于是与他们反向走,就来到了齐国。虽然我身在齐国,但非常感念宋君和高大夫对我的知遇之恩,他日定会另相报答。”

高欣道:“既然世侄有此心,那就现在随我回宋国面见君上。”

王诩问:“大夫可见过齐侯?”

高欣答:“已经拜见了,齐侯不许你回宋,语气很坚决。”

王诩抱拳道:“那就恕侄儿亦难从命。但请大夫放心,我王诩不会做忘恩负义之事。”

高欣见此,突然放声痛哭,道:“临行前,宋君交代一定让世侄回去,否则就判我通敌之罪,株连三族。世侄投我,我好心收留,并极力向宋君举荐,世侄这才有个安身之处。如今老夫一家几十口都命悬你手,世侄岂能见死不救也?”

王诩没想到这宋君如此歹毒,竟拿高大夫三族的性命来逼迫自己。王诩没说话,他站起身,在房内来回徘徊苦思良策。心想:高大夫待我恩重如山,我绝不能做薄情寡义之事。然而若离开齐国,那齐侯岂能容我回宋国?说不定会兴兵讨伐,那就更对不起宋国了。

想到这里,王诩长叹一声,问道:“若我回宋国,齐国兴兵讨伐,又该如何?”

高欣赶忙说道:“宋君说就算你不回宋国,那也不能留在齐国。只要你不留在齐国,我一家老小便可免于死罪。”

王诩道:“既然如此,那我又该往何处呢?不管我到哪里,那齐侯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如果是因我而大动干戈,致使生灵涂炭,那我平生的奔波劳碌,岂不毁于一旦?看来老天是刻意要我远离世俗纷争啊。那好吧,请大夫禀告宋君,我不会回宋国,也不会留在齐国。”

高欣担忧地问:“难道世侄要归隐山林?”

王诩苦笑:“不容于世,也只好如此了。那也没什么不好的,如果总是到处奔波逃命,这也非我所愿。”

王诩修书一封,让高欣转交宋君。之后,王诩开始着手离开齐国的准备。在齐国的最后一段时间,王诩更加勤奋地学习著述,并搜集了大量的史籍资料,也积累了不少的衣帛财物。第二年开春之时,王诩留下一封书信,备述自己来齐之后所有的优待并感谢齐侯的知遇之恩,又留下了一些建议,陈述了自己归隐治学、不愿干涉世俗事务的志向。之后,他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