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与楼兰同时代的世界格局

与楼兰同时代的世界格局

时间:2022-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多数国民在同一国家体制下交粮纳税,也由同一法律规范其生活秩序,这种制度为老百姓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生活。西汉时期,北方人口陆续移入长江流域及西南各地,改变了全国的人口分布。匈奴余部西迁,其连锁效应导致欧洲历史上的所谓“蛮族入侵”。

七、与楼兰同时代的世界格局

楼兰在西域初现端倪,成为西域三十六国中的一员的时候,中原汉王朝是在接到北方匈奴帝国的挑战信之后,从中才知道在西域还有一个小国家叫楼兰。

自秦始皇统一 “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系。推翻秦王暴政的汉王朝,刚建立政权时,继承秦制。经过几代人的改革,专业文官构成了统治机构的主体,汉皇帝与庞大的文官集团共治天下,内廷与外朝有区分,颇似当今企业董事会与公司的关系。从汉代开始数千年的士大夫接受的均是儒家思想,士大夫代表着社会力量,与君权之间出现了既合作又相互制衡的辩证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诸子百家,到了汉代依然不断地辩诘着,相互影响着。经过春秋战国的蜕变,古代的封建社会转变为编户齐民的天下国家。在同一统治机制下,一般平民百姓虽有贫富之分,人的地位也有高有低,但永久的贵族与大量永不翻身的奴隶已经逐渐成为历史。多数国民在同一国家体制下交粮纳税,也由同一法律规范其生活秩序,这种制度为老百姓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生活。

楼兰先民农具(www.guayunfan.com)

汉武帝时期,外有战争内有建设,须为巨额开支寻求财源,那些坐拥巨财的工商业主,在财产税及逃税的重罚(所谓“告惽”)的双重打击下,大受创伤。商贾受到压制,甚至政府一度规定商贾的生活水平不得超越一定的限制。由于汉武帝的抑商政策,中国遂长期出现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劝劳是汉初的重要政策,政府主导推广高效率的农耕工具及技术。“力田”是察举人才的一个项目,由于汉王朝对西域的管理,使得西域也开始了屯田和兴修水利建设。西域当年最为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为伊循灌渠、沙雅汉人渠、罗布泊坎儿井和注滨河拦坝,几乎所有驻守西域的汉军都会依靠屯田壮大自己的实力。(www.guayunfan.com)

春秋战国时期,全球战火不断。在民族兼并融合的过程中,人口迁徙是很常见的事。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侵扰,秦汉王朝迁徙了诸多人口实边。西汉时期,北方人口陆续移入长江流域及西南各地,改变了全国的人口分布。魏晋南北时期,中国北方出现了“五胡乱华”,处于东北和西北的北方民族人口大量移入中原,最终融为多元民族国家。

亚洲北部的蒙古高原与欧亚交接处的乌拉尔山,西南的高加索山脉与东南的天山、帕米尔高原,两线之间构成了一个大弧形的亚洲内陆。在这一巨大的弧形地带,人类发展了以马、牛、骆驼为主的牧业,因长期逐水草而居,游牧文化成为与农耕文化相抗衡的另一种社会文明。骑马更是牧人必须具备的技术,哪怕是骑乘,都可以将生产功能转化为战争功能,遂使牧人与农夫在武力争斗方面有着强弱悬殊的差别。这一地区的古人开始驯服野马,大约是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

第一批西移人口是西汉时期原本居住在今日甘肃地界的月氏,受匈奴扩张的压迫而西迁至中亚阿姆河流域。匈奴与汉朝的对抗,经历两汉数百年,最后为汉朝击败,分裂为南北匈奴。南匈奴融入中原,而北匈奴则在东边强大的鲜卑人逼迫下,于公元91年,开始了震惊世界的西迁行程。匈奴余部西迁,其连锁效应导致欧洲历史上的所谓“蛮族入侵”。

相对于中国地区的族群移动效应,欧洲的族群移动也为多元分化。战败的匈奴向西迁移,引发了亚洲内陆族群迁移的连锁效应,原本居住在欧亚大陆腹地的高加索族群也不得不西迁。随着一批批“蛮族入侵”,罗马建立的地中海霸权为之终结。一支号称匈奴人的强大骑兵队伍突然出现在欧洲东部,席卷欧洲半个世纪之久,沉重撞击了摇摇欲坠的罗马帝国。西方的奴隶制被东方的文明撼动了,罗马帝国一分为二。而日耳曼族群完全占据了欧洲大陆的腹地,从多瑙河到阿尔卑斯山脉以西,全是日耳曼人的天下。

匈奴强盛之时,势力及于西域,原居住在河西走廊的大月氏,为了生存多次西迁;公元前2世纪,大月氏灭了原在阿姆河流域的大夏,成为亚洲腹地族群。1世纪,大月氏五部之一的贵霜,侵略了其他四部,建立贵霜王国,成为亚洲腹地的强国。

欧亚大陆之间的亚洲腹地,土地贫瘠不足以维持大量人口。早期的中亚,人口族群就不断外移。丝绸之路的开通,中亚腹地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中介,尤其是塔里木盆地闭塞的原始部落,由于成为丝路的交通枢纽而变成坐收中介之利的据点,继而发展壮大为一个个国家。自古以来,这儿不仅是过境通关的通道,也是族群之间争夺利益的地界,尤其是处于交通枢纽位置的楼兰小国,自然就成了中原和匈奴势力抗争的主要对象之一。

两千年前,东汉王朝的丝织品已经达到精美而成熟的发展阶段,西方的罗马帝国对丝绸是何物还一无所知。罗马人第一次被神话般的丝绸震惊,是在公元前53年。

美的姿态、姣好的面容、残缺的佛像,令人联想到美原本是永恒和遗憾

东方的丝绸自丝绸之路传到罗马,即引起罗马帝国的整个轰动,一时之间对于丝绸的渴望形成了一种时尚,宫廷甚至一度感到如果大量的进口丝绸会造成经济危机和国人道德的沦丧,不得不下令禁止人们穿丝绸。绚丽、轻柔、精细、润滑,价比黄金,这更增加了丝绸的魅力。欧洲帝国、埃及及两河流域的贵族对于丝绸的喜好促使丝绸之路的通衢延伸。波斯、印度的商人作为丝绸转手供应商,供应罗马市场。由于埃及女王喜欢用丝绸做礼服,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一度成了中国丝绸贸易的集散地。

传播文明的驼队

西域各部落盛行袄教、摩尼教的时候,黄河流域地区以道教为主,西方古罗马帝国则信奉上帝。公元前2000年中叶,居住在中亚从事游牧业属于印欧语系的雅利安民族,越过兴都库什山,入侵古印度西北部并把那儿当作自己的家园。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之后,佛教主要在印度的恒河中上游地区传播,属于地区宗教。公元前1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西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中原大地僧侣诵经求法已成为一种潮流,大量的佛窟寺院出现在丝绸之路沿线至中原地区。

公元前3世纪,帕提亚帝国在伊朗高原崛起,建立了横贯亚洲大陆的大帝国,中国史籍称为“安息国”。帕提亚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往来十分密切,公元148年,帕提亚王子安世高僧来中国传布佛教,并将大批西域文字的佛典译成汉文。

“格里芬”来自希腊神话,其形象表现为带翼狮子。帕提亚人酷爱希腊艺术,创造出“格里芬”守护花瓶的题材,大英博物馆就收藏了这样一件公元3世纪初的石雕,这个题材又被楼兰人用在佛寺装饰艺术中。据考古复原,楼兰LB佛寺有一件“格里芬”守护花瓶题材的木雕,生动展现了帕提亚艺术对楼兰艺术的影响。楼兰地处丝绸之路的中转站,是帕提亚艺术、大夏艺术等多种艺术交流传播的必经之地。楼兰LB佛寺作为塔里木盆地的佛教传播中心,融汇吸收了各个艺术流派的精华,从楼兰、米兰地区残存的寺庙、佛塔和壁画即可得知。

秦始皇统一中国也统一了文字,汉字从秦篆逐渐演变为汉隶,至唐朝又发展为楷书,汉字的发展得益于造纸术的发明。纸张从东汉传入西域再传入西方社会是个极其缓慢的过程。公元105年,蔡伦发明了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材料的造纸术,于12世纪才传入欧洲。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中国的四大发明可以传播得更远,并成为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巨轮。

当汉朝史学家使用纸记录历史的时候,西域的楼兰小国还用着木简发号施令,欧洲古罗马帝国的思想家则把思想用鹅毛笔写在兽皮上。许多游牧民族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语言文字,而在公元前3000年—2000年之间,楼兰地区就有了吐火罗语佉卢文文书和赫梯文字。

从波斯湾海岸沿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向西北部,有乌尔、苏米尔、以兰、巴比伦、阿卡德、尼尼微、胡里特以及赫梯等许多古老文字,这些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的象征。从那儿眺望地中海东部,那里由希腊、腓尼基和埃及这样一些熠熠闪光的古老文明所环绕。被环绕的海洋里,有两个著名岛屿,均在北纬35度的线上,一个是与希腊隔海相望的克里特岛,另一个是塞浦路斯岛。与塞浦路斯遥遥相望的是腓尼基那片狭长的黎巴嫩山区,那是欧亚大陆的西端。从这儿沿着北纬35度线一直向东,昆仑山是大陆的中心和最高点。这儿是华夏民族推崇的人类文明的发源地,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中国古人的神话传说都是以此为场景,这儿是梦开始的地方,古老的丝绸之路从这儿伸向东西方更远的目的地。

史学家司马迁开始撰写巨著《史记》的时候,恰好是李广利大将军西伐大宛、征战西域的那一年。皇家史官班固用前后不足千余字符记录着楼兰那段最惊心动魄的历史,而他的弟弟班超正在楼兰。楼兰人逃亡古且末的那一年,刘义庆正在撰写《世说新语》,里面那些密写的事件大概与楼兰亡豛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