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流沙坠简现楼兰

流沙坠简现楼兰

时间:2022-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些书简拉开了楼兰古国多元文化争妍并茂的社会、人文景观的历史帷幕,揭开了蒙在楼兰古国的那层神秘面纱。这些在流沙中掩埋的木简复原显现了遥远的古楼兰王国的部分历史片段。

五、流沙坠简现楼兰

当斯文·赫定捡起一片沾满沙砾的楼兰木简,不由得欣喜若狂,虽然他看不懂那上面的古老文字,可是凭着直觉他认为自己一定是触及到了楼兰古城的核心。于是,他将这些在楼兰古城三间房遗址中找到的木简和纸文书,带回国交给了研究中亚文字的专家康拉德教授。

这些书简拉开了楼兰古国多元文化争妍并茂的社会人文景观历史帷幕,揭开了蒙在楼兰古国的那层神秘面纱。东西方文化艺术碰撞交融的火花,丝绸之路要冲上的东西往来、商贾驼队络绎不绝繁荣景象的再现;屯垦戍边、通渠转谷火热的生产画卷的描述……这些在流沙中掩埋的木简复原显现了遥远的古楼兰王国的部分历史片段。

沙漠玫瑰也是风沙的杰作(www.guayunfan.com)

楼兰遗址的三间房集中了诸多让人无法想象的木简文书,考古学家推测这儿大概是一个楼兰官署保存与收发文书的档案库。从楼兰古人记载在木简上的文书看,楼兰古国的确是个颇受汉王朝重视的战略要地和屯垦重镇,深受汉文化的影响。除了用汉语还有用佉卢文记载的文书,各类不同文字有的写在木简上,也有写在皮革上,还有写在纸上的。(www.guayunfan.com)

那些有着不同形状的木简,分别代表着不同类型的书写内容。长方形的木简多数为契约一类的文书;不规则的木简一般是私人书信和账单;一端削尖的契形木简是官方的命令和通知。长方形和契形木简一般是两片合在一起的,上面一片刻有方槽,用绳子捆扎起来,并涂泥盖印。在木简上书写的工具是木笔,是用小木棍削尖蘸墨写上去的,斯文·赫定在楼兰佛塔下还找到了两管制作精致的羊毫毛笔。(www.guayunfan.com)

研究结果让斯文·赫定和康拉德教授惊讶不已: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楼兰古国就已经建立起了十分严密的政治组织形态和职官建制系统。西域长史为最高行政长官,隶属于凉州刺史,具体托管敦煌郡,如赫定简版V.107就明确记录有“长史”官衔。

出长史白书一封诣在敦煌府十六封具

十二封诣敦煌府二诣酒泉府二诣王怀阚欣

泰始六年三月十日楼兰从櫞位

马厉付行书 □□孔得成

这枚木简是登记从楼兰发出去的17封书信,其中白书一封是西域长史发往敦煌的,因长史官衔最大,所以列在书首;浦书16封是官署分别发往敦煌、酒泉及王阚二人的,木简下半部有承办此事官吏的具衔具名,以及行书时间,其中泰始六年为西晋武帝年号,也就是公元270年。

从木简上得知,西域长史专营职官的特点是,除司马一职是由中央任命之外其余均由西域长史自定。例如有管文书、奏章的主簿、录事掾、录事掾曹、录事掾记和奏曹史;有管医药的医曹;管水利、屯田的水曹、水曹掾和督田掾;管仓库的仓曹、仓曹掾、仓曹史、仓史、监仓、监仓掾、监仓史、监量、监量掾;管礼宾的客曹、客曹史等等。可谓分工明确,因事设曹,且重实效,去闲职。

从木简文书看出,汉朝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之后,又经历了公元前127年、121年、119年三次与匈奴的重大战役,基本解除了匈奴对于中原的威胁,抗击匈奴的重心从河西走廊转移到西域战场。汉朝采取屯垦戍边的战略决策,作为西域都护直接管辖的楼兰,自然成为屯垦戍边的重点。在楼兰垦区不仅有权威的民政系统,还有强化的军事系统,平时为民,战时为卒,屯垦、战备两不误。楼兰在军事上骑兵、战车兵、步兵等兵种一应齐全,按照长史——司马——都督——将——兵等不同品阶,分级管理,组织结构严密。

楼兰国法制健全,执法森严,专设辞曹司法,缉捕盗亡,建立牢狱,强化控制。如C.P.NO.17.1号木简中有“牢狱”、 “刑狱”的记载;C.P.NO.18.3号简牍中有“大刑狱”记录;在楼兰屯田条件艰苦,士卒逃亡时有发生,在C/5P.NO.114号简牍中记载,“泰始四年六月发讫部兵至/高昌留屯逃亡”;在Ma.NO.231号简牍有记,“假督王佩部失王”,凡逃亡士卒,不仅主管下级军官要受到惩处,还将发文四处通缉,务必捉拿归案。楼兰军法非常苛刻,乃至遗失或损坏军民物品也要受到箈刑或者更为严厉的惩处,在C.N.NO.104号简牍中记载,“士兵刘得秋失大戟一枚、盾一枚、皮丰銮一枚”被送诣辞曹。

楼兰地处塞外,强邻环伺,情报信息对于生存至关重要,所以就建立了邮路畅通的运行网络,在黄沙与盐泽并布的地段用驼队向西域各国传递着书简信息。在Ma.NO.248号简牍上有这样的记载:

泰始□ 年□ 月十日丙辰言/书一封□ 曹史

梁□ 言事/营以邮行

荒原上的花朵

其中“营”即西域长史营,这是一封从楼兰发出的政治公文邮件。

楼兰视水利为屯田耕作的命脉,十分重视灌溉。屯官要将灌溉情况逐日呈报上级,在NO.706简牍中记,“将伊宜部,溉北河田一顷,元月十六日剌”,“剌”即给上级的公文报告。楼兰用以导水的暗渠式的灌渠很发达,这里有着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还有着独具特色的坎儿井的“祖先”,有时水流很大。赫定简版I.15中记载:水大波深必泛。在《流沙坠简·屯戍丛残》简版8中记载:

东空决六所并乘堤已至大决中

五百一人作

增兵

讲得是士兵五百人在东边洪水的六处空决处,堵水都不够用,要求增兵援助,可见当时楼兰水势之大。

楼兰附近的水源虽然丰富,却因为地面与河床有落差,不能直接使用,必须经过修建筑渠,才能进行水的利用。有了充分的水源保障,楼兰周边的屯垦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粮草军饷充足,保障了汉军后勤的需要。在楼兰繁盛之时,吏士的口粮标准是糜人日食一斗二升。

“糜”也称为“黑糜”,学名为黍。楼兰的农作物多数是从中原地区引进的,种类繁多。简牍上记载着有大麦小麦、栗、黑糜、禾、谷、芒、粮、米等农作物,其中以麦为主。从简牍上得知,军府对下辖戍卒严格规定日食量,口粮的定量是按照级别供应的。

木简中还有“犁”与“牛”等耕种工具的记载,晋简中有“因主簿奉谨遗大侯究犁与牛诣营下受试”的行文,说明西域长史曾在此推广了一种新的耕种技术。楼兰四周均为沙漠包围,楼兰必须要建立一个自力更生的经济体系,才可应付敌军的侵袭,才可得以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

除了生机勃勃的屯戍事业,楼兰也发展了与之相配套的手工业、制造业和军工业,在士卒中抽调了专门从事此项专长的人,称之为“工”或“匠”。在长史府营造司下属的各属中,有生产犁、锸等各种农具,有制造锯、斧、大钻、模等木工工具和制革手工业,有制造长矛、铠甲、兜銮、战鼓等各种兵器的军工作坊,还有从事毛纺的“织府使卒”。赫定在古城中发现了铁矛、战斧、箭镞,还有造型精美的红土陶罐及世界上最古老的毛织品和渔网。

楼兰十分重视保护林木资源,在这里诞生过世界上最古老的“森林法”。楼兰人还十分注重医疗保健,在出土的木简中发现“医院”一词,说明西域长史营下设有医曹职务,而且简牍中还有关于刀伤及名医扁鹊的桔梗、茱萸和发散寒等医药处方。赫定在文物中发现了《论语》、《左传》、《急救篇》等古籍残片和“九九口诀表”,说明中原文明、汉文化对楼兰的影响颇深。

康拉德教授高度评价楼兰城中的社会组织和管理方法,认为这是在3世纪以前经过了几个世纪甚至几千年演化,才可能达到如此精密有序的地步,如此灿烂的文明使得公元初期欧洲许多王朝公国望尘莫及。应该说,楼兰为人类保存了一座珍贵的历史博物馆。

斯文·赫定在解读楼兰文书、木简之后,以欧洲人的思维方式,看待楼兰古国短暂而奇迹般的历史:

楼兰曾是四面环伺强大的敌人,内部常有重大反叛与争夺,城外情况越来越紧急,战争的风声,有如越来越逼近的猫头鹰深夜中让人不寒而栗的不祥叫声……

城中战云密布,城外战鼓紧催,城堡上燃起了冲天的烽火,但官员们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他们稳如磐石地坐着写完给上级的告急文书,甚至有心情书写新年贺卡和给朋友亲人吊唁慰问的信。

赫定不得不为“中国人临危不惧的品格和对责任的忠诚与勇敢”表示赞赏,他在《我的探险生涯》中写道:“我们从此知道,这些非凡的人民为什么能征服与管理亚洲。”

斯文·赫定和康拉德教授得出结论说:“这些在地下埋藏了1650年以后重建天日的信札,并非虚假,完全真实,将为人类提供无可比拟的珍贵史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