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肿瘤的病毒治疗

肿瘤的病毒治疗

时间:2022-02-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50年代提出病毒治疗肿瘤的设想,即利用各种病毒的细胞毒性杀死肿瘤细胞。病毒治疗的开展,主要得益于近30年来分子生物学、病毒学及肿瘤学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随着病毒的纯化及浓缩技术日趋成熟,能够大量制备高纯度、高效价的病毒制剂,应用于临床治疗肿瘤患者。
肿瘤的病毒治疗_分子医学导论

第二节 肿瘤的病毒治疗

100多年前,偶有肿瘤患者被病毒感染后会出现肿瘤暂时性消退的现象。20世纪50年代提出病毒治疗肿瘤的设想,即利用各种病毒的细胞毒性杀死肿瘤细胞。1956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采用不同血清型的野生型病毒治疗子宫颈癌,半数患者呈现肿瘤抑制且没有毒性,但停止治疗后肿瘤又开始生长。至70年代初,研究人员已发现有38种病毒对肿瘤具有治疗作用,并开始进行临床试验,但临床疗效并不理想。90年代初Martuza构建的病毒能选择性消灭肿瘤细胞。以后相继出现多种复制型选择性溶瘤病毒,并试用于临床:如来源于腺病毒的ONYX-015、Ad5-CD/TKrep、CV706、CV787,来源于HSV1的1716和G207,来源于新城疫病毒的PV701和MTH-68/H等。给药方式有肿瘤内、静脉内、肝动脉内和颅腔内注射,有的已进入临床Ⅲ期试验。2001年,Kirn D等在《Nature Medicine》发表文章,正式提出复制型选择性病毒治疗(replication-selective virotherapy)癌症。

病毒治疗的开展,主要得益于近30年来分子生物学、病毒学及肿瘤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已完成了多个病毒基因组测序工作,对病毒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有详细的了解,能有效地对病毒基因进行突变。病毒具有感染、复制增殖和溶解细胞的能力,经过改造后能够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中复制、增殖,直至杀死肿瘤细胞,释放出来的子代病毒又可以扩散到邻近的肿瘤细胞,在肿瘤组织内引起一种连锁反应,最终消灭肿瘤,而在正常细胞内则不复制。这种能在肿瘤细胞内特异性增殖的病毒被称为肿瘤特异性增殖病毒或者增殖溶瘤病毒,简称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OV)。与此同时,随着病毒的纯化及浓缩技术日趋成熟,能够大量制备高纯度、高效价的病毒制剂,应用于临床治疗肿瘤患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