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中国世界遗产周边环境资源利用问题的分析

对中国世界遗产周边环境资源利用问题的分析

时间:2022-0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的遗产类型,其“周边”的具体空间范围可能会有差异。一般来说,世界自然遗产地周边空间范围不仅包括保护区和缓冲区,还应该包括一个更大范围的空间区域。在中国当前条件下,对世界遗产地进行开发已经成为遗产所在地各种政策和经济性博弈的必然结果。因此,对中国世界遗产周边环境当中的本体资源的开发方式应当本着对遗产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谨慎选择。
对中国世界遗产周边环境资源利用问题的分析_国际视野下旅游地的开发与保护研究

遗产地周边环境涉及两个概念——“周边”和“环境资源”。首先是“周边”,主要指世界遗产核心区以外的保护区域和缓冲区域,对于某些大型的特殊的遗产地,甚至还应该包括更远范围的一个空间区域。不同的遗产类型,其“周边”的具体空间范围可能会有差异。一般来说,世界自然遗产地周边空间范围不仅包括保护区和缓冲区,还应该包括一个更大范围的空间区域。按照《世界遗产公约》的有关规定,遗产地的保护与管理需要在空间上进行一个圈层结构的划分,一般划分为三个区,即遗产核心区、遗产保护区、遗产缓冲区。每个区有不同的功能和要求:遗产核心区是体现遗产地最重要价值的区域,以保护遗产真实性为目的,一般只对管理和科学研究开放,其他文化和教育活动经批准进人,禁止纯经济目的的开发;遗产保护区是体现完整遗产价值的区域,以保护遗产完整性为目的,在容量控制的前提下开放参观,必要时可以提供基本的服务设施(针对大范围遗产地);遗产缓冲区是为了避免对遗产地的不利影响而设定的区域,并且是景观风貌协调的必要范围,该区域内的活动应服从和服务于遗产地要求。根据遗产管理的上述要求,至少在遗产地保护区以内(包括核心区),禁止进行以投资为目的的商业开发。

其次是“环境资源”,主里指遗产地周边具有某种物质特性的本体资源,其资源名称往往体现资源本身的物质特性,如土地资源是本体资源,它的物质特性就是土地,它可以进行农业生产,也可以投资建设各项设施,如房地产。当对土地进行不同用途的使用时,土地就从本体资源变成功能资源,如用于农业生产,土地就成为农业资源;用于旅游房地产开发就成为旅游资源。在遗产地周边包含着众多的本体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物种资源等,在一定条件下,体现遗产价值的遗产资源往往与具体的土地、水、矿产、森林、草地等本体资源相联系,是物质载体的功能附着概念。遗产地周边环境与遗产地周边各种本体资源的关系密切,正是由于各种本体资源的存在才使遗产地周边的原赋环境得到保持,遗产地周边环境的有效保护应当避免对周边各种本体资源的不当开发。然而,在遗产产业蒸蒸日上的今天,人们(特别是各级政府)对不同产业的机会成本进行比较,不断将遗产地周边环境当中的各种本体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文物资源等)转化为具有更高经济利益(包含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功能资源。在这一过程当中,由于体制、法规以及观念等方面的原因,许多遗产地周边甚至遗产地内部的本体资源正在经历着快速“变现”,向具有更高利用价值的功能资源转变,结果导致遗产地周边出现“城市化、人工化、商业化”等倾向,严重破坏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在中国当前条件下,对世界遗产地进行开发已经成为遗产所在地各种政策和经济性博弈的必然结果。作为资源本身,世界遗产周边环境当中各种本体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理论上可以选择不同的利用方式,向不同的功能资源转化。但是,由于这些资源空间上位于遗产地的周边地区,对它们不同的利用方式将直接影响到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读性。因此,对中国世界遗产周边环境当中的本体资源的开发方式应当本着对遗产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谨慎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