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母系氏族为什么被推翻

母系氏族为什么被推翻

时间:2022-0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姓氏的产生、 分化、 衍变, 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姓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 它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作为一种制度文化, 它的综合性的文化特征又是非常明显的。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如伏羲氏、 神农氏、 轩辕氏等都以氏称。秦汉以来, 姓氏合而为一。中国姓氏文化历经了5000年, 始终延续和发展着。 以国邑名为姓氏。宋代的姓氏书籍还
古代姓氏渊源_旅游文化

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 姓氏的产生、 分化、 衍变, 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 姓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 它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作为一种制度文化, 它的综合性的文化特征又是非常明显的。

(一) 姓氏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姓氏的产生一般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 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 这个族号就是 “姓”。 «说文解字» 中说“姓, 人所生也。 古之神圣, 母感天而生子, 故称天子, 从女从生。” 在母系氏族社会里,人们 “聚生群处, 知母不知父”, 子孙世系的计算只能依据母亲方面而行, 所以中国最古老的姓如姬、 姜、 姚、 妫、 嬴、 娄等都含 “女” 字。 姓表明女子世代相传的血统关系, 所以上古人称姓, 其重要作用在于 “明血缘” “别婚姻”, 实行 “同姓不婚”, 即实行族外婚。外婚制能避免近亲结婚, 有助于人类的繁衍, 并且可以通过通婚加强各氏族之间的联系。

氏的产生要比姓晚一些, 是姓所衍生的产物, 即姓的支族。 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之后的父系氏族社会, 盛行于周代的分封制度。 随着一夫一妻制家庭形态的出现和私有制的产生,子女不仅知其母, 也知其父, 世系的计算改变为依据父亲, 于是 “男子称氏”。 最初, 氏是同姓部落的名称, 后来则逐渐演变为专指部落首领相沿承袭的尊号。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如伏羲氏、 神农氏、 轩辕氏等都以氏称。

到了夏、 商、 周三代, 姓氏又带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 特别是氏, 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得到的。 如果封邑、 官职或居住地发生变化, 氏也就跟着变化。 如商鞅原为卫国公族, 可称“公孙鞅”, 也可称 “卫鞅”, 后来他被封于商, 故而又称 “商鞅”。 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男子称氏以别贵贱”。 而女子, 在家只能按孟、 仲、 叔、 季等排行相称。 此外, 夏、 商、周三代严格实行 “同姓不婚” 制度, 因此, 女子出嫁时都要用姓标明血统, 而在姓之前冠以孟、 仲、 叔、 季等排行, 如孟姜、 仲姜、 孟姬、 仲姬等, 人们所说的 “孟姜女”, 意思是姜姓长女。 女子出嫁后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出嫁前本国国名, 如齐姜、 晋姬、 秦嬴等。 嫁给别国的国君, 要在姓上冠以丈夫受封的国名, 如秦姬、 芮姜、 江芈等。

氏不仅是部族、 宗族的徽号, 也是社会地位尊卑、 贵贱的标志。 这种以 “氏” 别贵贱的风尚, 在从父系氏族社会到先秦时期这一历史阶段, 相当盛行, 形成 “同姓异氏, 一姓多氏” 社会格局。

这样随着父权制的确立和氏的形成, 母系氏族逐渐被父系氏族所取代, 所有的血缘关系, 均由父系来确认。 所以母系姓族之解体, 父系氏族之兴起, 成为姓氏演变过程中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秦汉以来, 姓氏合而为一。 «通志氏族略» 载 “秦灭六国, 子孙该为民庶, 或以国为姓, 或以姓为氏, 或以氏为氏, 姓氏之失, 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 自此以后,姓即氏, 氏即姓, 姓氏或氏姓成了姓或氏的一种书面用语。

中国姓氏文化历经了5000年, 始终延续和发展着。 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宗族观念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 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 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二) 姓氏的主要来源

姓氏的来源相当复杂, 历史上有许多研究专著。 东汉应劭 «风俗通姓氏篇» 归纳为9大类, 宋代郑樵 «通志氏族篇» 细分为32类。 这里概括为下以几类:

(1) 最早产生的姓。 它们多带女字旁, 如姜、 姬、 姚、 姒、 嬴等。

(2) 以国邑名为姓氏。如夏、商二代均封侯赐地, 西周初年更是实行大封建, 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遍布九州, 这些国名便成为其国子孙后代的氏。 如程、 房、 杜、 戈、 雷、 宋、 郑、吴、秦等。周文王封少子于狄域,其子孙便姓狄。白狄族一支在今河北省无极县建立鼓国, 后代便有姓鼓。有的姓是秦汉以后外邦人带来的,如米姓出自西域米国,安姓出自安息。

(3) 以官职为姓氏。 如西周的官职司徒、 司马、 司空后来均成为姓。 又如汉代有治粟都尉, 后代便姓粟。

(4) 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 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 其后代姓林。 又如齐国大夫童刁的孙子以刁氏传世。

(5) 以排行为姓氏。 周代以孟 (伯)、 仲、 叔、 季为排行次序, 其后代就可称孟氏、 伯氏、 仲氏、 叔氏、 季氏, 如春秋鲁国有孟孙氏、 叔孙氏和季孙氏。

(6) 以爵号、 谥号为氏。 爵号中以王、 侯二氏最为突出, 特别是王氏来源不只一处,但都与祖先封王或称王有关, 故有姬姓王, 子姓王、 姒姓王, 还有少数民族的王, 成为中国一大姓。 以谥号为姓, 如庄氏原为楚庄王之后, 康氏原为周武王之弟康叔之后, 又如文、武、 简、 闵、 穆、 宣等。

(7) 以居住地为姓氏。 这类人没有资格取得封地便以居住地为氏。 如住在池边人以池为姓, 住在柳下的以柳为姓。 又如东郭、 南郭、 西郭、 北郭、 南宫、 西门等。

(8) 以职业、 技艺为姓氏。 商朝有巫氏, 是用巫占卜的创始者, 后世便有巫姓。 又如卜、 陶、 甄、 屠等姓均是如此。 在夏、 商、 周时代这些人属于低级贵族, 不得封土, 但可称氏, 当时称作百工, 后人即以所从事的职业为姓。

(9) 因皇帝赐姓、 避讳而改姓。 如宋代西夏李继迁被赐姓赵, 明末郑成功被赐姓朱ꎻ又如唐玄宗李隆基即位, 姬姓改为周姓ꎻ 唐宪宗李纯即位, 淳于姓改为于姓等。

(10) 由少数民族的称呼转化而来的姓氏。 如慕容、 尉迟、 宇文、 长孙、 呼延等。

(三) 全国姓氏数量

宋代初年, 钱塘的一位读书人编过一本 «百家姓», 收录当时常用单姓408个, 复姓76个, 国尊 “国姓”, 故以 “赵” 居首。 钱塘所在的吴越国皇帝姓钱, 故居第二。 孙、李、 周、 吴、 郑、 王都是贵戚之姓, 居第三至第八。 但 «百家姓» 所收姓氏太少, 不足以反映全国的姓氏情况。 宋代的姓氏书籍还有 «姓氏急就篇» «姓解» «古今姓氏书辨证» 等。

后世又有许多有关姓氏的书出现, 所收录的姓氏数目各不相同。 明初吴沈据全国户口黄册纂成 «千家姓», 收录姓氏1968个。 近代臧励和所编 «中国人名大辞典», 收入4129个。1984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 «中华姓氏大辞典» 统计, 中国历史上共有姓氏11969个, 其中单姓5327个, 双姓4329个, 其他姓氏2313个。2010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姓氏大辞典» 是中国目前姓氏大辞典中最新最全的一本, 共收录23813个姓氏, 其中单姓6931, 复姓和双姓9012个, 但据专家估计, 中国古今实际使用过的姓氏不会有这么多, 大约有18000个。

虽然中国有这么多的姓氏, 但姓氏的使用却非常集中, 其中人口数量排名前一百位的姓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7%, 再细分, 前10大姓氏又占了全国总人口的一半左右。 根据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2015年最新统计显示, 李王张刘陈——中国五大姓人口近4亿, 其中李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94%, 王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41%, 张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07%, 刘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538%, 陈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45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