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天成路上说纸业

天成路上说纸业

时间:2022-0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清代,天成路名天平街,北连诗书街和纸行街。天平街改名天成路后,这条路上的纸业比以前更兴旺,故有“天成路——靠纸”的歇后语流行于广州地区。1938年10月,广州被日本侵略军占据,天成路的纸业老板纷纷避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成路的纸业余脉尚存,广州市土产公司、市纸张批发部都设在此路上。到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90年代,天成路的纸业重焕生机,而且越做越旺,成为纸张、油墨、印刷包装专业街。
天成路上说纸业_广州越秀古街巷.第3集

“天成路——靠指”。

这是20世纪30年代广州地区流行的歇后语。靠指,贬义的粤方言,讽刺只说不干的人。但天成路怎么靠指呢?原来这是谐音,“指”字实即“纸”。天成路其实与纸有不解之缘。

清代,天成路名天平街,北连诗书街和纸行街(纸行街南段称“木牌坊”)。从明代起,有顺德、南海及番禺人来这一带开设造纸手工作坊,至清代时从纸行街到天平街一带已形成纸业专业街,大大小小的土纸行、色纸行争妍斗丽,吸引省内外纸业商人到此交易。明末至清中期,福建的长汀纸、广西的玉扣纸及纱纸、蕉岭的草纸、佛山的色纸等,源源不断地运到天平街及纸行街一带,通过土纸行销往国内各地或出口。鸦片战争后,德国、日本的洋纸,也通过天平街的洋纸行入口。各地的大纸商都派人到天平街开设大栏(相当于交易中心),就近调度指挥,及时调控价格。于是,天平街一带形成一个庞大的纸品集散市场,天平街因为近玉带濠,水运更方便,故大栏的数量比纸行街更多。

天平街与纸行街之间有条诗书街,诗书街因明代有名诗人张诩居于此而得名,故与纸笔墨砚这文房四宝也有不解之缘。宋代端砚名家梁奕南的后人梁耀南,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从肇庆来到诗书街开端砚店。后来,迁到南面的天平街,创办懋隆砚铺,除经营端砚外,兼营石刻工艺品及碑刻拓片。至20世纪20年代,梁耀南的儿子梁兆泉将该店铺扩建为一幢四层大楼,更名“星岩”楼,仍以端砚为主业,兼营纸笔墨及各类工艺品。

1931年,广州扩建马路,纸行街与南段的“木牌坊”改名为纸行路,诗书街改为诗书路,天平街改名为天成路。这三条马路南北连成一线,再向北是光孝路。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这几条马路被统一改名为红书路,光孝路为“红书北路”,纸行路与诗书路为“红书中路”,天成路为“红书南路”。直至1981年才恢复原来的名字。

天平街改名天成路后,这条路上的纸业比以前更兴旺,故有“天成路——靠纸”的歇后语流行于广州地区。

1938年10月,广州被日本侵略军占据,天成路的纸业老板纷纷避难。梁兆泉带着家人回到老家肇庆后,星岩大楼被一伙来历不明的人洗劫一空。抢劫者用绳捆绑起店员,用八辆军用大卡车把星岩的货物全部运走,不知去向。梁家两代人承传的生意就此毁于一旦,梁兆泉闻之心灰意冷,把星岩大楼卖给一个造纸商人改作纸行。抗战期间,纸行路到天成路的纸业已零星落索,只余诗书路上的一批纸盒小作坊,生产化妆品包装盒、药盒、鞋盒、锁盒等小纸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成路的纸业余脉尚存,广州市土产公司、市纸张批发部都设在此路上。到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90年代,天成路的纸业重焕生机,而且越做越旺,成为纸张、油墨、印刷包装专业街。至21世纪初,在天成路一带的印刷包装商户超过400家,印刷包装销售量占广东省的三分之一,而广东省的印刷包装销售量又占全国三分之一,由此可知天成路真的是“靠纸”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