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张骞简介_经过东天山走向西域的中华第一使臣

张骞简介_经过东天山走向西域的中华第一使臣

时间:2022-02-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张骞简介_经过东天山走向西域的中华第一使臣张骞:汉族,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人,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贡献。郎官张骞慨然应征,勇担重任,从此成为经过东天山走进西域的中华第一使臣。为了表彰张骞和堂邑甘父的功劳,张骞被封为太中大夫,堂邑甘父被封为奉使君。

张骞简介_经过东天山走向西域的中华第一使臣

张骞(约前164—前114):汉族,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贡献。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

说到改革开放,说到中国人的对外交流,哈密人就会想起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经过东天山走进西域的中华第一使臣张骞,想到张骞“凿空西域”、考察和开辟了东西方交通孔道———丝绸之路的伟大功绩。

公元前206年10月,经过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继在六国的联合进攻下,秦朝灭亡,又经过4年的楚汉相争,直到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终于击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但因西汉王朝建立之前,中原经历了秦始皇的15年残暴统治和秦末的8年战乱,经济凋敝,国力衰竭,民心思定。汉高祖面对比较强大的北邻匈奴的侵袭和掠杀,采取“和亲”的办法,以减缓匈奴的危害,为民众争得一个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机会,并为汉王朝争得一个巩固政权、加强中央集权的空间。后经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汉王朝已经国势强盛,政局稳定,皇权巩固,军壮力强,武力反击匈奴侵扰的时机已经成熟。汉武帝审时度势,适时地制定武力打击匈奴的战略方针。说来也巧,就在汉武帝筹划对匈奴作战方案的时候,一个被俘的匈奴人供述:原来生活在敦煌附近的一个强盛的游牧部落月氏人,多次受到匈奴的攻击,先是被逼西迁伊犁河流域,继而被逼迫南越葱岭,居大宛之西。月氏王被匈奴俘虏杀害后,匈奴单于将月氏王的头颅做成酒器,极尽其欺辱侮蔑之能事。史称西迁月氏人为大月氏,对匈奴人向有报仇雪耻的心理。闻此,汉武帝决定在全国悬赏招募使臣,联络大月氏,结成反击匈奴的同盟,从东西两面共同打击匈奴。郎官(皇帝侍官)张骞慨然应征,勇担重任,从此成为经过东天山走进西域的中华第一使臣。

公元前138年(建元三年),张骞应征为使臣,肩负结盟大月氏的重任,带领100多名随从,以胡人堂邑甘父为向导,从陇西(郡治在今甘肃临洮南)出发,很快进入河西走廊。当时河西走廊全部在匈奴的控制之下,正当张骞一行风尘仆仆赶路的时候,突然被匈奴骑兵包围。张骞一行哪能敌得过匈奴骑兵呢?不幸全部被俘,并被辗转遣送到匈奴王庭(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境内)。匈奴王军臣单于对张骞极尽威吓和诱骗之能事,威逼张骞投降,妄想张骞为匈奴效力。按当时匈奴惯例,凡持汉节的使臣,只要同意黥面(脸上刺字),就可取得单于的信任,长期留居匈奴。匈奴为了达到其逼降的目的,不仅强逼张骞娶匈奴女为妻,而且对张骞实行半囚禁式的监禁。但张骞却坚贞不屈,始终“持汉节不失”,从不为匈奴诱利所动,一面借匈奴妻的便利考察匈奴的经济和地理环境,一面寻找逃跑的机会。张骞的诚心终于感动了上苍。9年后的公元前129年,张骞终于找到一个逃脱的机会。在堂邑甘父的指引下,张骞偕同匈奴妻和儿子,率领尚存的随从,继续执行汉武帝联络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的重任。(www.guayunfan.com)

对张骞逃脱匈奴的羁绊继续西行的路线,史学界有三种说法:一是沿天山南麓西行,越葱岭到达大宛;二是沿天山北麓西行,渡伊犁河到达大宛;三是沿阿勒泰山南麓西行。我们认为第一种说法是符合历史的,因为张骞从陇西出发之前必然要对西行路线做详细的调查和周密的计划,从陇西沿河西走廊西行,要到大宛之西去寻找大月氏人,必然是走沿天山南麓西行的路线。一是天山南麓西行是这三条路线中最便捷的一条路;二是天山南麓气候温热,山沟水资源丰富,在两千多年前天山南麓的戈壁植被是比较丰厚的,从这条路上西行,不论人的饮食补充还是牲畜的水草补充都是容易解决的。张骞是一个有主见的人,当他摆脱匈奴人的羁绊后,一定会快速地找到既定的路线,并向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进。

张骞一行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渴了就喝山沟水,饿了就靠堂邑甘父猎取的野兽充饥,一面与风沙、干渴、饥饿搏斗,与来自野兽的威胁抗争;一面考察沿途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经济结构。又经过几个月的艰难跋涉,张骞一行终于翻越了葱岭,到达了大宛。大宛早就听说过汉朝的富饶和强盛,想与汉朝互通使节,所以见到张骞一行十分高兴,不仅热情地接待了张骞一行,而且派出向导护送张骞一行到康居,康居又派出向导将张骞一行护送到大月氏。谁知这时大月氏人已经征服阿姆河流域的大夏,这里土地肥沃,水草丰美,农业和畜牧业都很发达,大月氏人安居乐业,户口殷盛,已经“殊无报胡之心”了。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一年多时间,与大月氏人终未能达成共同打击匈奴的协议,无奈,张骞决定回朝复命。这时张骞的随从只剩下堂邑甘父一人。为了避开匈奴的阻挠,张骞回途选择经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绕道羌族地区的道路。谁知这个地区这时也被匈奴人控制,张骞一行不幸又被匈奴人虏获。恰巧这时军臣单于去世,匈奴发生了争夺王位的内乱,张骞乘机逃出,于公元前126年(汉武帝元朔三年)回到了长安。(www.guayunfan.com)

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时,共带随从100多人,12年后的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时,除匈奴妻和儿子外,随从只有堂邑甘父一人。张骞这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完成结盟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的任务,但他到达了匈奴王庭和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了解了这些地方的政治、经济、山川地貌、风土人情、物产资源诸多情况,以及匈奴之西的乌孙部族屡遭匈奴攻击的情况,使汉武帝对西域的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增强了汉武帝武力打击匈奴的决心。为了表彰张骞和堂邑甘父的功劳,张骞被封为太中大夫,堂邑甘父被封为奉使君。

在张骞返回长安的前一年,即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春,匈奴袭扰汉之上谷、渔阳,杀掠吏民数千人。同时,匈奴右贤王与白羊王、楼烦王以河南地区(即阴山、河套地区)为基地,对汉京师长安构成极大的威胁。汉武帝决定解除匈奴这一威胁京师的隐患,命令车骑将军卫青和将军李息率兵出云中(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旗),沿黄河北岸西进,采用避实击虚的战略,迂回到陇西,对河套及其以南地区的匈奴军队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歼敌数千人,缴获牛羊百余万头,白羊王率领残部逃走,汉朝收复了自秦末就被匈奴占领的河套地区。汉朝立即在河套地区设置朔方郡(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北)和五原郡(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兴建朔方城,重修秦长城,移民10万定居朔方,充实了边防力量,建立了反击匈奴的前沿阵地。

汉王朝反击匈奴的伟大胜利,更加激发了张骞建功立业、消灭匈奴祸患的信心。公元前123年,张骞以校尉军职主动担任大将军卫青的向导。由于张骞熟悉地形,指点行军路线,保证汉军兵马及时得到水源和粮草的补给,使汉军顺利地向匈奴占领区推进了数百里,张骞因此被封为博望侯。公元前121年春,汉武帝因为匈奴浑邪王占领酒泉、休屠王占领武威而控制西域通道,阻断内地与西域的交通,决定发动河西战役,打开通往西域的通道。汉武帝命令将军霍去病率领骑兵万人出征,张骞以卫尉军职从征。霍去病领兵出陇西,经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令居(今甘肃永登西),越乌鞘岭,穿过匈奴所属的五个王国,杀卢胡王、折兰王,俘虏浑邪王子与相、都尉等,缴获休屠王的祭天金人,歼敌8960多人。可惜在这场战斗中,张骞因和将军李广分道而行,贻误战机,被废为庶人。但张骞仍然豪情满怀,积极寻找机会报国立功。同年夏天,霍去病与合骑侯公孙敖领骑兵数万再次西征。他们从北地(今甘肃庆阳西北)出发,越贺兰山,绕居延泽,在祁连山和合黎山之间的黑河(今弱水上游)流域大败浑邪王、休屠王的军队,斩敌3万余人。同年秋,浑邪王杀休屠王,率领4万余众降汉。汉武帝一面将浑邪王属众安置在黄河以南故塞之外的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作为汉朝的五个属国;一面在河西相继设置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移民定居,巩固河西阵地,为打通西域通道奠定了基础。

匈奴遭到这一次打击后,将其军队主力和主要人畜全部转移到蒙古大沙漠以北,然后选派精锐部队继续袭扰汉朝边境。仅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匈奴攻入右北平、定襄等地这一次就有骑兵数万人,杀掠汉朝吏民就达数千人。汉武帝为了彻底解决匈奴的骚乱,次年(公元前119年)春,一面集中骑兵10万,命令大将军卫青领兵5万,西出定襄;命令骠骑将军霍去病领兵5万,东出代郡,决心给匈奴一次致命的打击。一面又在全国招募使臣,出使西域,结盟乌孙,共击匈奴,斩匈奴“右臂”。张骞当仁不让,主动应征,得到汉武帝的赏识,被封为中郎将,再次率众出使西域。

张骞这次出使西域,使团成员多达300人,每人备马两匹,携带牛羊万头,金帛价值亿万。目的有二:一是结盟乌孙,劝说乌孙返回故地河西,共同打击匈奴;二是招引西域各国臣属于汉,扩大汉朝在西域的势力和影响。因此前汉朝已经在河西相继设置了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移民定居,巩固了河西阵地。加上卫青出塞后,率主力北进1000余里,越过大漠,发现匈奴军队主力,包围了单于营阵,歼敌1.9万多人,在寘颜山(今蒙古杭爱山南端)赵信城缴获匈奴大批屯粮,并焚毁其城和余粮;霍去病率军出代郡,北进2000余里,渡过大漠,与匈奴左贤王交战,俘屯头王、韩王以下70400多人,右贤王及其部众被汉军一直追至狼居胥山(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巴托东)。经过这两路战争的失利,“匈奴远遁,而幕(漠)南无王庭”,从而无力对汉朝进行大规模的侵扰,所以张骞一行浩浩荡荡地通过河西,沿东天山西进,顺利地到达乌孙驻地。乌孙人见到汉朝使团张骞一行虽然非常高兴,但因六十高龄的乌孙王猎骄靡要把王位传给长孙军须靡,次子不同意,掀起内乱,顾不上与汉朝结盟的问题。但当张骞传达汉朝的意图后,乌孙王又认为汉朝是一个大国,结盟汉朝是乌孙人摆脱匈奴侵害的难得机遇,所以决定派出数十人组成的使团随张骞入汉,并赠送良马数十匹,答谢汉朝的盛情厚意。张骞在乌孙期间,一面积极与乌孙王和大臣们沟通,一面派出副使分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今新疆和田)、扜罕(今新疆于田县境内)等西域诸国,进行外交活动。公元前115年(元鼎二年)夏,张骞偕同乌孙使团返回长安的时候,他所派出的副使也都陆续带着西域各国的使臣回到了长安。从此,张骞在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以及中亚各国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不仅使汉朝政府对西域各国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交通路线等诸多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凿空”了东西方来往的孔道———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原人民与西域、中亚、西亚、东欧、北非各地人民的了解和交往。

张骞以其不朽的功绩被拜为大行,位列九卿,是汉朝政府专门负责贵宾接待和少数民族事务的高级官员。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其罕见的广博游踪和丰富见闻而蜚名中外,成为经过东天山走进西域的中华第一使臣。张骞逝世后7年,即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乌孙王猎骄靡向汉朝赠送良马千匹,要求与汉朝和亲,汉武帝将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封为公主嫁给乌孙王猎骄靡。军须靡继承乌孙王位后,汉朝又将楚王刘戊的孙女解忧封为公主嫁给军须靡。乌孙与汉朝的关系日益密切,实现了汉朝斩匈奴“右臂”的战略计划。此后不久,匈奴进犯乌孙,汉朝发兵15万,配合乌孙的5万兵马,击败了匈奴。后又多次联合西域各国反击匈奴,终于使西域各国人民摆脱了匈奴的奴役。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不仅将中原的丝绸带到了西域和中亚、西亚、东欧和北非,而且十分重视考察西域农作物和搜集西域农作物的种子,葡萄、苜蓿等就是张骞从西域带回中原的。乐器中的胡角也是张骞带回内地的。张骞不仅以其高尚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毅力完成了“凿空西域”、结盟乌孙的任务,深得西汉朝廷的赏识,而且还以其开阔的胸怀和诚恳待人的高贵品质,博得西域民众的爱戴。史载其“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戴”。继张骞之后,汉朝许多人借着出使的机会,打着博望侯的旗帜,进行商业活动,史载“使者相望于道,一辈(批)大者数百人,少者百余人”,一年中“使多者十余(辈),少者五六辈”。他们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然后分南北两路。南路由玉门关西行,沿昆仑山北麓至莎车,越葱岭,出大月氏,到安息(今伊朗);北路出玉门关西行,经伊吾(今哈密),沿天山南麓西行,越葱岭,到大宛、康居,再往西到安息,再从安息转去西亚、北非和欧洲的大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努力,汉朝终于在公元前60年(宣帝神爵二年)于地处西域中心的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并任命郑吉为第一任都护,下辖西域36国,西域从此划入汉朝的版图,所以史载:“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于张骞而成于郑吉。”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给东天山留下了永远传说不完的故事。

(原载《同舟》2008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