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影响至远的事情

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影响至远的事情

时间:2022-0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子定局,气象万千。盛京一城,满语即为“兴盛”之意。顺治帝入关以后,盛京城的结构“复印”到了北京等城市,盛京城的智慧成为清朝政权治理天下的参照,盛京也被历代清帝视为发祥之福地。以此为基础,沈阳城的风光之绮丽、人文之深厚冠绝东北。“紫气东来”自此成为盛京城高贵、吉祥、安康、兴旺的象征,成为福运沈阳最佳的代名词。
福运城市,盛京今赋_皇城文脉

於铄盛京,维沈之阳

紫气东来,作观万方

俯临区夏,襟控中外

法天则地,阳耀阴藏

新乐祚始,太阳鸟翔

燕却东胡,秦开立邦

秦时明月,金戈铁马

汉武唐宗,壮士拓疆

辽金雄起,可怜靖康

有元一代,人事苍茫

明朝代兴,经略辽东

大清鼎立,天眷宴飨

民国乱世,英雄辈起

张氏父子,开济绵昌

强邻环伺,图穷匕现

沈阳事变,国耻不忘

辽沈决战,东北解放

东方鲁尔,不孚国望

天地悠悠,沈水泱泱

改革奋进,再创辉煌

辽沈连衡,八城同耀

凤凰再生,山高水长

悠悠文明史,每一座城市的诞生都意味深长,因机而动,因人而起,守望着一个长盛不衰的誓愿。每一座名城的崛起更是基于风云际会,因缘而兴,因时而盛,在浩浩历史中承担中流砥柱之重,成就起承转合之功,演进一段其兴勃焉的传奇之史,缔造一个民族上下求索的动力之源,进而拥有为人所羡、别开生面的福运。

福运之福,是因时致福,离不开蹈而不可失之机;是因地致福,离不开钟灵毓秀的风水之胜;也是因人致福,离不开天降大任的雄奇之才。福运之运,则是来自解开历史命题借势而行所得的馈赠,来自挣脱自身局限打开时代“天窗”的红利。

以此来观照名城沈阳(又名盛京、奉天),正因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积聚天时、地利与人和之利,成羽化成蝶之变,而堪称福运昌盛之地。

《易经》云:帝出乎震,大利东北。早在19亿年前,沈阳即降落过世界上最大的古陨石群,将地球外太空相勾连;3万年以来,沈阳是悠远辽河文明的重要摇篮,滋养华夏文明的主脉;春秋战国时,这里是汉文明在东北大地的繁荣之所;有汉一代,这里拥有守护辽东的雄城郡址;辽金元明,这里是布局东北的重要棋子。然则,明清之际,中国区域格局重组之时,沈阳作为最闪耀的城市横空出世。

“天笃其祜。载恢厥功……沈阳为王气所聚。乃建盛京而附关西。故言其封域。则虽始自秦汉。历隋唐以迄辽金欤。而举其规模。则维新皇运。膺灵佑之独深也。仰符十度之尾。实临析木之津。得云汉之所垂。维北极之所邻……左挟朝鲜。右据山海。山屏白山。南带辽水。”1715年(乾隆八年),32岁的乾隆皇帝写下名垂千古、声名远播欧洲之作——《盛京赋》,这篇中国皇帝写给一座城市的唯一辞赋中,文思浩荡,可以雄视百代帝王;笔锋所向,点明沈阳为福运久远的城市。

源头之石,能改变河流方向。盛京一城,在十七世纪上半叶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

1625年(天命十年)的三月初四,一个春风浩荡的时节,后金首领努尔哈赤遥望着浑河对岸的沈阳城。

就在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影响至远的事情。努尔哈赤力排众意,放弃了正在建设中的都城辽阳,而将王朝的都城迁移到了沈阳。

这个看上去冲动的举动,成为改变明、清两大王朝命运的转折点。“沈阳四通八达之处,西征大明从都儿鼻渡辽河,路直且近;沈阳浑河通苏苏河,于苏苏河源头处伐木,顺流而下,材木不可胜用,出游打猎山近兽多,且河中之利,亦可兼收矣。”(《满文老档》)努尔哈赤带领着后金王朝曾四次迁都,反复调整着一个民族的进取姿态,终于找到了中国政治军事版图的最佳突破口——沈阳。

一子定局,气象万千。在努尔哈赤一生中最壮怀激烈的时候,他使蛰伏已久的沈阳城取代了大东北的千年中心城市辽阳,成为东北第一城,成为清朝三百年命运的奠基之城,成为中国近五百年历史的重要城市。

天命之位,唯德者居之;福运之地,唯能者居之。四百年以降,沈阳人才辈出,承接历史“天时”,顺应东北地利,创造出照耀汗青四百年的福运之城。

“太宗文皇帝受玺承天,肇造区夏,景铄炽昌,丰功俊德,备载于开国方略。自唐虞以来,未有若斯之盛者也!”诚如嘉庆皇帝所言,盛京城在皇太极的治理之下,呈现出中国历史中少有乾乾日隆的气息。

1635年(天聪九年)九月六日,皇太极率所有皇后诸妃、王公大臣在沈阳城外迎接传国玉玺,这是沈阳城“受命于天”的重大吉兆,是皇太极肇始清朝的祥瑞之机。此前,皇太极为父亲努尔哈赤建造盛大的陵寝,令满族族脉在天柱山脚下福祚绵长;他以“一殿居正中,十亭分左右”的布局构建了自己的皇宫,将八旗组织政体与五行学问相贯通;他重修了沈阳城的城墙与城门,八座城门的寓意是:上承天佑,下感地载,内修文治,外攘兵患,安扶已得之民,怀柔外藩诸部,以福德之威去开创天下之大志宏图。

1636年(天聪十年)四月初八,皇太极接受“宽温仁圣皇帝”尊号,建国号“大清”,赴南郊的天坛祭天,首开清朝皇帝“祭天”之先河。他又在沈阳兴建代表帝都的天坛、地坛、文庙、寺院、东西南北四塔。于是,庄严的钟鼓声与虔诚的祈拜,越发增添着一代都城的庄严与荣耀。

盛京一城,满语即为“兴盛”之意。此城自此承载了满族上千年的民族精华,汉文化数千年的民族慧根,年轻的清朝才得以此城为基长驱入关,定鼎北京,一统华夏,并祚延了二百七十余年的鸿烈之基。

一城而凝天下智,而后一城而为天下式。顺治帝入关以后,盛京城的结构“复印”到了北京等城市,盛京城的智慧成为清朝政权治理天下的参照,盛京也被历代清帝视为发祥之福地。

1671(康熙十年),18岁的玄烨打量着沈阳城。这是他的第一次东巡祭祖,他在思考着如何倾注整个帝国的力量,反哺这座输血过多的都城;1680年(康熙十九年),盛京城终于有了升堂入室的规模,再开八个边门,由大南边门对大南门,由小南边门对大南边门……从此,沈阳有了十六个城门之说,拥有了大清帝国国都的风范。

康熙年间,清代大文人陈梦雷留迹盛京之时,将城市名胜归为十六景。盛京风光,从此领衔东北名胜;小河沿畔,则在孕育出蔚为大观的盛京文化;沈阳八方,则滋育着闯关东的民俗文化。以此为基础,沈阳城的风光之绮丽、人文之深厚冠绝东北。

在这座风光无限的城市里,顺治帝错过了接待日本飘流的流民,康熙皇帝策划了与俄罗斯的雅克萨战争,乾隆、嘉庆等皇帝在这座城市接待了李氏朝鲜的使节,这一规模宏大、地位特殊的龙兴之重地,已成为运筹东北亚的枢纽。

1781年(乾隆四十六年),70岁的乾隆皇帝欣慰于康乾盛世百余年的荣光,有感于此鼎盛之势实由先祖在盛京酝酿,遂精心运笔写出了“紫气东来”四个大字,由京师养心殿造办处送至盛京,悬于故宫凤凰楼上,以证“龙兴之地”的国运之源。“紫气东来”自此成为盛京城高贵、吉祥、安康、兴旺的象征,成为福运沈阳最佳的代名词。

在这座福运日兴的陪都里,埋葬努尔哈赤的福陵、埋葬皇太极的昭陵不断扩大着规模,盛京故宫里不断运来天下珍宝,北京的宗室成员陆续回到旧都,闯关东的移民于四平街创造了流金淌银的商业街,佛寺、文庙、道观、清真寺、基督教堂氤氲着让天下人赞叹的祈福文化。

福祸相依,在世界势力的重构中,沈阳的福运引来虎狼的争抢。1894年,日俄两国为争夺东北亚的战略制高点,竟公然在辽沈大地上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日俄战争,沈阳成为最后的决战战场。战后,日本攫取了南满铁路,并借助满铁附属地的不当权益,将沈阳站周边的地区划入其势力范围,建立了一个“国中之国”,与当时的沈阳老城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1916年4月,41岁的张作霖担任了奉天督军兼奉天巡按使,掌握了奉天省的军政大权,开始认真地审视着福运悠长,又危机四伏的沈阳城,并试图为其注入现代经济元素。

因在世界秩序的混乱变奏中找准机会,古老的沈阳魅力复苏,成为拥有发达的铁路网、现代通讯和邮政系统(航空邮政)的城市。利用多国资本与民间资本,沈阳形成了以面粉、榨油、酒精等为主的轻工业,和以钢铁、金属冶炼、机械制造等为主的重工业,并初步发展了当时较为先进的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随着欧美各大使领馆纷纷入驻沈阳,各国资本源源而来,沈阳一跃而成为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国际性城市。

1918年,张作霖在自家大帅府修建了关帝庙,为张家基业、为沈阳乃至东北的发展日夜祈福。在张作霖与张学良父子统辖东北的15年间,以沈阳城为中心,在文治武功方面均有长足进步。1923年,张作霖创办的东北大学,很快发展成了当时中国校园面积最大、学生人数最多、经费最充足、设备最先进的大学;奉军在当时国内的所有武装力量中首屈一指,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支陆海空三军俱全的现代化军队。然而,有帝国主义列强虎狼在侧,国人的福运岂能持久,东北的富庶文明,令日本军国主义者垂涎,1931年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挑起内战,东北的战略地位凸显。1948年9月,以沈阳为核心的辽沈战役打响,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成为解放全中国的重要基地。

新中国建立之初,沈阳即以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让全国瞩目,进而肩负起建设新中国第一个重工业基地的重任,一个又一个新中国史上的第一,是沈阳的独特献礼:第一炉钢水、第一台燃油机车、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套重化工线……沈阳成为新中国重工业的摇篮,成为中国人艰苦卓绝、白手起家、突破垄断、创造奇迹的工业福地。

无论是早期的南京长江大桥,还是近年的神舟系列飞船、三峡大坝等工程,沈阳一直承担着国家重大工程核心部分的制造任务。沈阳机床、沈阳鼓风机、黎明航空、沈阳重型等众多骨干企业,无不成为共和国的骄傲;王凤恩、杨洪吉、董万德,武迪生、张成哲、史继文、徐强、吴大有等劳模的名字,无不激发时代回响,鼓舞着国人拼搏自强。由于在新中国工业史上的突出地位,沈阳被誉为“共和国长子”。

沈阳的福运,在近四百年的时间长河源源不断,在引英雄竞折腰的奇崛历史中汩汩不竭。

抚今追昔,沈阳古有攻战伐取的战略要素,今天更有全面崛起的发展要素。如今沈阳正吸收着历史和时代的能量,立足于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东北区域中心、东北亚的地理中心的城市地位,全面升级为东北亚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的战略节点,循着历史景深和国家战略的脉络全面拓展。

这里,是福运之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清前文化、民国文化、工业文化、民俗文化,拥有唐、辽古寺悠远的钟声,棋盘山的奇美幽境,怪坡的自然奇观,世博园的草木芳华,中街的时尚亮丽,乡村旅游的关东风情……

这里,是福韵之城,享有“共和国装备部”的美誉,作为东北地区科技创新中心,沈阳是国家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一。当前,沈阳正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创新制造基地、“中国制造2025”先行区。

这里,福福相生,沈阳是东北金融、商贸、物流、会展和健康中心,服务功能齐全,以沈阳为龙头的沈阳经济区八城市,拥有2400万人口,集聚了巨大的发展能量;以沈阳为中心的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城市带,辐射东北2.2亿人口,是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力量所在。

这里,运韵相合。沈阳是东北地区对外交往中心,也是国家自由贸易区重点布局的核心城市,拥有海陆空三位一体的国际交通和贸易物流体系,已与183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经贸往来,拥有7家驻沈总领事馆,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均向此间汇聚。

多少岁月,凝聚成一刻;多少求索,凝结为此番盛况。时光的流水,带走了城市的流金故事,留下了紫气东来的印记。今天,当你翻读这套《福运沈阳》系列丛书时,就是行走在沈阳波澜壮阔的时空之中,领略它的无尽故事、无穷魅力、无限前程。

此套系列丛书,将回顾沈阳屡次兴盛的缘起,梳理城市中福运的走向。这福运属于披荆斩棘的先辈、属于这座砥砺前行的城市,也属于为沈阳再展雄风而奋力、加油的你!是为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