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袁光庭简介资料_袁光庭的故事

袁光庭简介资料_袁光庭的故事

时间:2022-02-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袁光庭简介资料_袁光庭的故事袁光庭:河西戍将,天宝末为伊州刺史。袁光庭面对强敌,以保卫伊州为己任,积极动员伊州驻军和黎民百姓,坚决抗击吐蕃的进攻。吐蕃人见伊州久攻不克,又对袁光庭玩弄诱降的伎俩,对袁光庭许以高官厚禄,对伊州民众许以不死等。夫人了解袁光庭的决定后,十分理解和支持袁光庭的决定。攻进城的吐蕃人看到袁光庭昂然走进熊熊火海的身影,无不为袁光庭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忠于中央王朝的精神所感动。

袁光庭简介资料_袁光庭的故事

袁光庭:河西戍将,天宝末为伊州刺史。安禄山之乱,西北边戎兵入赴难,河、陇郡邑,皆为吐蕃所拔。唯光庭守伊州累年,外救不至。虏百端诱说,终不之屈,部下如一。及矢石既尽,粮储并竭,城将陷没,光庭手杀其妻子,自焚而死。朝廷闻之,赠工部尚书。

云南凉秃发利鹿孤的后人占领了汉朝西羌的住地,经过魏晋200多年的发展,在北魏时期建国,国号为秃发,后人讹为吐蕃。国人称其王为赞普,都城建于逻些城(今拉萨)。到唐贞观八年(635年),吐蕃出兵吐谷浑,掳掠其人畜,继破党项和白兰诸羌,力量大增,屯兵20万于松州西境,在向唐王朝进贡金帛的同时,要求和亲,在唐军的打击下退兵后仍然请婚,唐太宗许以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迎娶文成公主后,遣酋豪子弟到唐朝学习《诗》《书》,请唐朝有识之士教其礼乐,所以吐蕃发展很快。唐高宗嗣位后,吐蕃又邀请唐朝的蚕种和造酒、碾、纸、墨等各类匠人帮助他们发展养蚕业、加工业、手工业文化事业,使吐蕃的农牧业生产和文化各类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到仪凤三年(678年),吐蕃人占领了羊同、党项和诸羌的全部所属领地,东与唐朝的凉、松、茂、隽等州相接,南到婆罗门,西又攻取龟兹、疏勒等四镇,北抵突厥,占地万余里,自汉、魏以来西戎各国中没有比吐蕃更强大的了。

唐中宗嗣位后,吐蕃赞普器弩悉弄卒,其子弃隶蹜赞继承赞普位,中宗许嫁金城公主。睿宗即位后同意将河西九曲之地划为金城公主汤沐之所。九曲土地肥沃,既适合屯兵,又是极好的牧畜场所,并与唐朝紧密相接。吐蕃得到九曲后,以其为基地,经常进寇唐朝边境。

唐玄宗继位初期,唐朝经过武则天和唐中宗、唐睿宗的统治时期,政治昏暗,弊端丛生。唐玄宗针对当时的情况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例如裁汰冗员、抑制食封贵族、压抑佛教、发展农业生产、整顿财政等,使唐王朝出现了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化昌盛、国力强大的大好局面,在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但唐玄宗在其执政的后期,却又沉湎于酒色淫乐、欢歌笑语中,朝政荒废,军备废弛,奸臣当道,忠臣屡受贬斥和杀戮,国力日渐衰落,吐蕃人寇边也日渐频繁。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史思明以诛杀奸臣杨国忠为名,率兵起事,史称“安史之乱”。吐蕃人乘机占领河西、陇右诸州之后,又觊觎着唐朝西域的广大地区。为了从河西打通西域之道,又越过大漠,进攻伊州。

此时伊州刺史为汉人袁光庭。袁光庭面对强敌,以保卫伊州为己任,积极动员伊州驻军和黎民百姓,坚决抗击吐蕃的进攻。在袁光庭的动员和引导下,伊州官民团结一致,大量储备粮草,积极制作守城器械,同仇敌忾,誓死保卫伊州城。当吐蕃军抵达伊州后,袁光庭早已做好守城准备,与伊州军民一起击败吐蕃入侵者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尽管吐蕃军在人数上数倍于伊州军民,但经过几个月的战斗,伊州仍然屹立于天山脚下。吐蕃人见伊州久攻不克,又对袁光庭玩弄诱降的伎俩,对袁光庭许以高官厚禄,对伊州民众许以不死等。但袁光庭与守城军民们坚贞不屈,决心与伊州共存亡,以死报国。袁光庭与军民一起揭露吐蕃的阴谋,严正地告诉吐蕃的进攻者:伊州是大唐王朝的伊州,伊州军民是大唐王朝的军民,人在城在,坚决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吐蕃人看到伊州城虽仅为弹丸之地,人不足万,但久攻不克,诱降又遭到坚决拒绝,认为唐王朝虽然正在全力对付内乱,没有力量西顾伊州,但伊州孤悬沙碛,给养补充困难,对守城者、攻城者都是一样的,如果大部队长期留在大漠进攻伊州,必然会因后勤补给困难而先垮于伊州军民,所以决定改攻为围。留下一部分部队继续围攻伊州军民,大部分部队继续西进,向高昌、焉耆进发。(www.guayunfan.com)

伊州军民在袁光庭率领下,在孤悬大漠断绝外援的情况下,团结对敌,共抗外侵,坚持战斗数年,军民无一人动摇退缩。粮食吃完了,牲畜宰光了,一切可以食用的东西也都吃完了,守城的各类器械在多年守城战斗中也都消耗光了。军民们有的在战斗中牺牲了,有的在长期劳累和饥饿中耗尽了最后的心血……袁光庭看到自己的部下一个接一个地在战斗中倒下,守城民众一个接一个地在饥饿中离开人世,心急如焚。但他心里明白,中央王朝在内乱频生中是很难抽出兵力对伊州进行救援的,他的唯一出路就是团结军民与吐蕃人进行持久战,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在历经数年的漫长的守城战斗中,他身边能够参加战斗的人员全部在与敌人战斗中牺牲了,连老弱也不例外;不能参加战斗的人员也全部在劳累和饥饿中倒下了,连妇孺也难幸免,可敌人却还对城池进行猛烈的进攻。伊州城的陷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摆在袁光庭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坐以待毙,敌人占领城池后,忍受敌人的羞辱,或许还能活命;一是毁掉自己,毁掉城池,让敌人占领的是一座废墟,是一片焦土。大唐王朝的州府怎么能让敌人占用呢?!袁光庭反复思考后,毅然决定走后一条道路。夫人了解袁光庭的决定后,十分理解和支持袁光庭的决定。在敌人攻城的呐喊中,袁光庭杀死自己的妻儿,点燃了州衙,然后昂然走进了州衙的冲天大火之中……

攻进城的吐蕃人看到袁光庭昂然走进熊熊火海的身影,无不为袁光庭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忠于中央王朝的精神所感动。吐蕃人更从袁光庭与伊州军民共同上演的这首官民共守伊州城、数年矢志不移、最后殉城的千古绝唱中,深深认识到大唐王朝不可侮,大唐子民不可侮。

在伊州之后被吐蕃军围困的还有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当时北庭都护府府治所在地(今吉木萨尔境内)军民在节度观察使李元忠的率领下坚持守城,与吐蕃入侵者战斗多年;安西都护府府治所在地(今库车)军民在四镇节度留后郭昕的率领下,亦与吐蕃军战斗多年。这两座府治直到建中年间还未被吐蕃人占领,他们遣人经过回纥汗国,通过羌人占领区,历尽艰辛,辗转数年,直到建中二年(781年)才到达京都长安。唐德宗得知李元忠、郭昕、袁光庭及其所属军民坚持与吐蕃战斗多年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后十分感动,认为“自关、陇失守,东西阴绝,忠义之徒,泣血相守,慎固封略,奉遵礼教,皆侯伯守将交修共理之所致也”(《旧唐书》卷十二),立即下诏嘉奖参战军民:“将士叙官,仍超七资”(同前),封北庭节度观察使李元忠为北庭大都护,四镇节度留后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观察使;追赠伊州刺史袁光庭为工部尚书。后在肃州建有名宦祠,伊州刺史袁光庭的塑像与汉代西域都护郑吉、定远侯班超等名臣塑像排列在一起,受后人的祭祀与瞻仰。唐朝诗人于鹄以《出塞曲》为曲牌,专门作诗描述袁光庭孤悬沙碛,守城多年,以身殉城的动人事迹:“葱岭秋尘起,全军取月支。山川引行阵,蕃汉列旌旗。转战疲兵少,孤城外救迟。边人逢圣代,不见偃戈时。”

“安史之乱”致使唐王朝国力由盛而衰,无力西顾西域军民,贞元六年(790年),北庭被吐蕃攻陷;至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安西这座孤城孤军奋战了20多年,最后陷落于吐蕃。直到这个时候,整个西域方才被吐蕃完全控制。但频繁的战争使吐蕃的国力比唐王朝更加快速地由昌盛转入衰落,到长庆元年(821年),吐蕃在其国力已经衰竭到不堪再战的情况下,决定与唐王朝再次会盟修好(此前会盟修好已有数次),并于次年在其首府逻些城修建唐蕃修好会盟碑。这座碑至今还屹立于拉萨大昭寺前,向人们昭示着唐蕃修好的漫长历程。

袁光庭与他所属军民抵御外侵,战斗数年,以身殉城的事情虽然已经过去1200多年了,但他们上演的这首动人心弦的千古绝唱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哈密人民,成为哈密人民永远的骄傲,永远的精神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