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日本茶文化中的木竹文化

日本茶文化中的木竹文化

时间:2022-0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崇拜木竹到使用木竹,是日本民族木竹文化的特殊性,也是精神支配物质的鲜明体现。这种同一性也体现在物质层面上,反映在茶道环境及道具所包含的丰富的素材中。其中木竹素材可以说占有重要的位置。木竹除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素材力外,还有其具有的色彩特征。正因为竹的这些蕴含,使之成为草庵茶道所钟爱的素材。
木竹崇拜_一味千秋:日本茶道的源与流

针对日本及亚洲领域的传统文化习俗及生活样式,有的研究者将之相对于欧洲的石文化称为木文化。虽然木、石两者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而使它们产生着完全不同的性格,但同作为天然素材,在人类发展史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这里,对于木、石的利用范围以及技术指标虽然不能作为衡量一个民族以致国家文化的主要基准,但,某些民族、在某些地域、在某些历史阶段所致使其偏重于使用某种素材,进而因为发达的开发利用技术及素材的蕴藏量而形成一种在一定的时间及空间范围内相对稳定的文化,这种现象在人类历史上确是到处存在的。但不会有人因为古代埃及建立了遗留至今的金字塔,因为中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建立了至今还伟立着的万里长城,就将其创立的民族称为石文化的民族。这只能看成是使用了一种可以相对长久保留下来的素材。但在这些素材使用的鼎盛时期,是否将相关的技术在其后更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以致长久的形成影响后世的主要文化样式,这应该是判断一种物质文明的基准。在人类发展史中,石器、陶器、铜器、铁器等文明时代就是将一种影响人类进化的素材作为断代的因素。

但人类为什么没有用最广泛存在于自然中的木、竹等材料来断代呢?

显然是因为木、竹无法长期保存,很少能留下佐证后世的遗留品。但可以断定的是,人类应该最先利用起木、竹,因为随处可得,随手可用,且加工便利。

木、竹有生命,这一点也是它们不同于其他物质的最大特色!

有生命的物质的特点是其可变性。从生到死,可以轮回转生。这一物质性与产生于东方的佛教、道教、禅宗在精神上具有一致性。如果从这个角度将东方民族定性为亲木以及亲竹性文化,也许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日本最古的建筑样式-神明造(模型)

东大寺卢舍那佛像

这种对素材的偏执,除自然资源的丰富外,不能否认文化习俗及宗教信仰的影响。

日本的传统宗教设施基本都采用木及竹材,在使用中可以说穷尽了人类所具有的智能。从日本最古的传统建筑伊势神宫所代表的神明造建筑样式及原木构造中,我们可以感到大和民族对自然的崇敬,如同原木那样赤裸裸、无修饰,充分体现出自然的本质。

寺院建筑以及佛像从佛教东来就开始使用天然木来雕造。

日本早期的文学作品《竹取物语》,鲜明的体现了对竹的崇拜。

从崇拜木竹到使用木竹,是日本民族木竹文化的特殊性,也是精神支配物质的鲜明体现。

在这本书的大部分章节里,针对茶与禅的历史渊源作了很多的叙述,不难理解,精神上的同一性是禅茶的结合点。这种同一性也体现在物质层面上,反映在茶道环境及道具所包含的丰富的素材中。其中木竹素材可以说占有重要的位置。

木竹除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素材力外,还有其具有的色彩特征。

在初釜及开封茶事中,我们可以看到露地的青竹栅栏、茶室壁龛中的青竹花筒、怀石席中的青竹箸、茶席上的青竹盖置、还有青新的榻榻米,这处处的青新蕴含着勃勃生气。

唐铜、青瓷材质的茶道具所呈现的是绝对永恒的美,相比之下,木竹材质所体现出的则属于自然可变的相对美。初釜、开封茶事过后,青竹会渐渐的退色,光滑的肌表会呈现斑驳。新鲜靓丽之后的熟成,体现着自然中生生回转的必然规律。沉寂下来的是融于自然的和谐。

在四个半榻榻米的有限空间里,一切要素都因其素材性及精神性而体现出脱离俗尘的非日常的境界,引导人们在其中找寻、升华自我。

随丰臣秀吉征战期间,千利休最初砍下几节竹作为临时的花器之举看似为了应酬当时的境况,但早在室町时代,珠光就制作了竹茶杓,之后绍鸥又制作了竹盖置,从这些先人的举措里,利休定会从中悟出更多的禅精神与美意识。

将竹作为茶道具来使用,一定不只为追求其素材的便利及经济性,竹还以它由绿变茶这一由显到隐的过程揭示着自然的真理。正因为竹的这些蕴含,使之成为草庵茶道所钟爱的素材。

一节枯茶平寂的淡竹,一经茶人们的点化削琢,便可以其无我大千的风姿托显着生生轮回的茶花,支撑着呼风唤雨的釜盖,舀注着清澈心灵的若水,探讨着精魂凝练的茶入,在茶碗中搅荡起深幽莫测的茶香。

是修禅的茶人,也是修茶的禅僧,不求色彩斑斓,只求与自然同化。

在茶道的世界里,从环境到道具,几无巨细的采用了土、木、竹、纸、铜、铁等材料,几乎被笼罩在一个茶色调素材的世界里。不仅土壁、木柱、竹筒、纸障会生发出侘寂风情,京釜、风炉也具有锖锖禅骨,信乐、备前也显出斑斑茶韵。就是黑色釉的乐烧茶碗,都会因其具有的温厚性格,被绿色的抹茶对比成深不可测的禅茶色。

我们怎能离开茶色来谈及茶道及其中所蕴含的禅的精神及茶的韵味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