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茶道在一庵屋中摈弃人间尘世之奢欲将物我合一

茶道在一庵屋中摈弃人间尘世之奢欲将物我合一

时间:2022-0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茶道因其形成的历史渊源,使其精神追求与禅宗一脉相承。茶道中所凝结的人间真谛溶化在整个茶事的细节中。茶道,是在人间与禅境之间铺设的一条以茶为缘的通道。这种看似修禅的法度就是禅茶一味的精华。这种肉体的劳作体现在茶道中,也正是[和、敬]的修炼。用真诚的心、尽最大的力为茶事准备好最简单的细节,所谓的茶道修炼只有这些。茶道的极致是使人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
心中有无_一味千秋:日本茶道的源与流

茶道追求的精神境界及审美意识可以用千利休提出的[和敬清寂]四个字来概括。

唐宋的禅院有《禅院清规》, [和敬清寂]被看成是茶道清规。

固然每一个字都凝聚着各自深厚的内涵,并且又相互关联,作为一种理解,这里从主观人为的角度来侧重探究[和敬],从客观环境的角度来关照[清寂]。

和敬

可以理解为人所具有的精神、心态与行为。

茶道因其形成的历史渊源,使其精神追求与禅宗一脉相承。在茶事中,茶人必须蕴怀着平和之心,与人和、与道具和、与空间和、与自然和。这种天人合一的心态,始终体现在茶人的举手投足间。

茶人进入茶室后,在榻榻米上是以仪式般古典能乐的步伐行进,比较起迈更接近于蹭。这种步态会最大限度的减少上下左右的摆动,使茶人的身心处于绝对平稳的状态。茶事中茶人会有几次出入茶室搬运道具,这种平稳也使道具与人处于相同的节奏里。

画人在挥毫作画前要在砚池中柔缓的研磨。看似不经意的动作,也是在调整自己进入一个平稳心态,营造出随后笔墨驰骋、感情倾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空间。

在茶室中,茶人营造的还不仅仅是自己的心态,同时也要使来客随着自己的和缓节奏消除紧张之感。

在点茶过程中,茶人每每会停下来向客人小施一礼,客人也会随之还礼。这既是在把握茶事进程中的抑扬顿挫,也使窄小静寂的茶室中的气氛有张有弛。

我们在茶事中可以看到,对于每一个细小的道具,茶人都会仔细的取放,拂拭。这些虽然已经是程式化的动作,但通过茶事环节中对于物的关照与尊敬,体现出物我和一的自然观。为了能够达到这点,需要日常的修业积累,做到心平气和。

一丽清花,一缈柔香,一轴墨迹,一捧浓茶。

其中充满的是对平和的祈祷,对自然的互尊,对文明的感悟,对生命的向往。

茶人在这里,是舞台的导演,是乐团的指挥,是摆渡的艄公。茶室空间随着茶人而呼吸起伏,来客在这个空间里,感受到的是忘我、和谐所带来的终极美感。

在任何时代,个人之间、国家之间,最基本的需要就是互尊与互敬。平和方生敬,由敬带来和。

茶道中所凝结的人间真谛溶化在整个茶事的细节中。

清寂

可以理解为环境所具有的境界、状态与品质。

看上去空寂只是佛禅的世界,但与我们平常人的平常心也是息息连通的。感受禅境并不是禅僧的专利,佛祖也都是悟化出世的平常人。谁都需要而且可以达到这个境界,只看是否有一颗虔诚的心。如果能摒弃掉浮华俗嘈,面对自然,便容易品味到玄静之妙。如果能脱化于清朗恬淡,豁展真心,谁都可以感悟到平常之道。

清寂也就离我们不远了。

茶道,是在人间与禅境之间铺设的一条以茶为缘的通道。通过茶可以悟化禅理,这是古人的智慧所在。希望,明天,都可以化现在一杯清茶中,这是任何人都祈望的。为此,只要有一颗六根清净之心。也正是为此,茶道在一庵茅屋中,摈弃人间尘世之奢欲,将物我合一作为终极理念,将枯寂静逸作为境界基准。

在一碗清茶中寻求无尘的境界,在一纸幽明中透彻世间的真谛。这种看似修禅的法度就是禅茶一味的精华。

近年,在高龄化的日本出现了一群退休后去禅院习禅、最终为了出家的人。他们之中很多都曾是各个行业的精英,有家族温暖,无经济负担。只是退休后不甘寂寞,不恋尘俗,在第二人生的选择上,希望从历经了几十年使人疲倦了的物化现世转入空寂的精神境界以寻找超脱,由此而选择了禅修。日本好多禅院从推广佛禅思想及维持香火的角度出发,也在固有的禅院体制下向民间开放,除为普通观光客开设一日修行体验或短期的修禅课程外,还有专为准备出家的人开设的两年修禅课程。其间,修行到三个月时可以得到剃度及获取禅号,两年过后便可以转为正式禅僧。在三个月后得到剃度时,还容许他们的妻子来禅院参观仪式。

禅境并不是不可逾越的,且俗人、凡人才需要追求。

这样的情景在通常是不可想像的。禅院规定在接下来的两年修业期间不能回家,但转正后却可以自由的携带家眷。

但往往在两年的修业课程中,通常能坚持到三个月剃度的就已所剩无几。

修行并不只是一种姿态,单单由日常的人间酒肉变成清茶淡饭就已经需要很大的毅力,还历之后的再出发,不止衣食住行都要靠自立,扫除、种禾、化缘、座禅都成为每天的必修。

怎样来判断这样的修行呢?

禅境并不是不可逾越的,且俗人、凡人才需要追求。肉体的超越也正是禅佛所导示的最终境地。

这种肉体的劳作(包括修禅)体现在茶道中,也正是[和、敬]的修炼。不分朝夕、不问寒暑对露地、茶室、道具的清扫;一年四季对露地中草木的管理、剪定;各种与茶事相关的做法的研修、稽古;茶之外各种知识的修养••••••在身经这些通往禅茶境地的过程中,会使人忘却不相关的世间繁杂俗事,达到心和体敬。

竹栅下、绿叶上的晨露时时的会将我们的视线聚焦到微观;与露地中一草一石的对话会使心界不断的扩展到周围的自然空间;早晚对着日月圆缺的思瞑会使脑际延伸到太阳系边缘;日常里反复无味的种种修炼会渐渐的增强着人生自信;每时每刻的礼仪意识使习惯成为自然;每一件道具闪烁出的能工巧匠的智慧日渐磨练着五官六觉;手眼身心的充实使人不断的意识到立足于大地的安定之感。

这才是一个修炼者需要达到的境地,难道不也是每一个成功者的理想境地吗?

用真诚的心、尽最大的力为茶事准备好最简单的细节,所谓的茶道修炼只有这些。这是茶人最普通的、也是最难以达到的追求。

茶人通过一碗茶将日积月累修炼出来的心气传达给客人,客人也同样怀着感激之心饮下这碗茶。怎能说这不是主客与佛结合的一瞬呢?

茶道的极致是使人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

通过茶达到人与人的相识、相知、相信、相通。尽管或许从此不再有机会相见,但在此时此地达成相互的心照不宣,心感目明,这就是禅茶所追求的彼岸。使人有机会见到见不到的人,有可能见到见不到的佛。在一期一会中激荡起人生的闪光。

若想感知对方的心,再让对方感知我的心,怎能不通过[和]、通过[敬]来达到呢?

为此,做茶的必须用心做茶,饮茶的必须用心饮茶。达到了这个看上去最简单的境地,我们的周围就已归于[清]、臻于[寂]了。自然,佛也就来到我们的身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