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旅游空间结构问题研究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旅游空间结构问题研究

时间:2022-0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旅游空间结构问题研究方面,国外的研究虽然很少直接出现旅游空间结构之类的术语,但不能否定有一些研究与旅游的空间结构有关,或者说基本上属于该研究范畴。钱景华、汪德根、陈田等对我国边境省区的乡村旅游市场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四是旅游流和旅游者行为的空间结构研究。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旅游空间结构问题研究_基于区域扶贫开发视野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旅游空间结构问题研究方面,国外的研究虽然很少直接出现旅游空间结构之类的术语,但不能否定有一些研究与旅游的空间结构有关,或者说基本上属于该研究范畴。从总体上看,国外关于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旅游空间结构问题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贾德(1995)首先对城市旅游地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不但认识和论证了城市旅游景点及旅游设施的分布特点与分布要求,而且对乡村旅游的空间布局情况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戴安娜(1999)构建起了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规划布局模式,皮尔斯(2003)着重研究了乡村旅游的空间一体化运作模式并归纳出多种旅游空间结构描述的数学或地理方法。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旅游空间结构问题研究方面,国外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此方面的大多数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较多地停留在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定性描述与刻画上,加之具体研究中又较少对乡村区域的旅游空间结构的类型、特征、形成机理、演进取向及对策选择等方面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从总体上看,其研究成果不但数量有限,而且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与国外相比较,我国在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方面,无论是研究文献数量还是研究队伍规模都有一定的优势。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研究。吴必虎、唐子颖(2003)利用地理数学中的空间分析方法及手段,通过对相关景点在不同地域范围内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揭示出相关旅游景点的空间结构整体特征及与不同规模客源市场之间的距离分异特征;章锦河、赵勇、席建超、杨效忠、陆林等(2004)重点研究了乡村旅游资源群的概念特征、空间结构、开发潜力、旅游功能区的划分及评价、乡村旅游资源区际参与方面的问题;卞显红(2005)重点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与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结构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二是在旅游市场的空间结构研究方面。保继刚、郑海燕、戴光全等(2003)以桂林旅游市场为代表探讨了旅旅游者源市场的空间演变格局并分析了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演变格局对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吴晋峰、马耀峰、张捷、刘泽华、王群等(2004)重点研究了我国有代表性旅游地域的客源市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推演出我国典型乡村地区旅旅游者源市场空间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钱景华、汪德根、陈田等(2004)对我国边境省区的乡村旅游市场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三是在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方面。吴必虎(2002)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原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杨新军、马晓龙(2004)对典型地区的旅游空间结构的拓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张立明、赵黎明(2005)重点研究了乡村旅游的旅游目的地系统及其空间演变模式;翁瑾、杨开忠(2006)则对乡村旅游的空间结构理论及应用模式进行了研究。

四是旅游流和旅游者行为的空间结构研究。张捷(1999)对观光旅游地客流的时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马顺枋、李天顺(2001)对旅游地的旅游者流动模式系统进行了研究;张雪江(2002)对行为地理和乡村旅游线路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苏勤和林炳耀则对我国旅游地居民的类型划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