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人和士大夫的游学

文人和士大夫的游学

时间:2022-0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里的“游学”特指文人的外出求学活动,同时指旅游者在旅途中的行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就是游历祖国名山大川、深入实地进行学习考察的杰出代表。顾炎武的《昌平山水记》《菰中随笔》等可作为他一生爱好游学的明证。在士大夫中,有很多人都是喜欢旅游的。中国古代隐士旅游之风亦值得一提。所述这些,均反映了中国古代隐士超脱社会而皈依自然的思想。
文人和士大夫的游学_文化旅游产业的研究

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路,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这说的是学习必须深入实地,联系实际。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出游考察。秦朝的李斯说:“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史记·秦始皇本纪》)这里的“游学”特指文人的外出求学活动,同时指旅游者在旅途中的行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就是游历祖国名山大川、深入实地进行学习考察的杰出代表。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位著名的史学大家,一方面是他具有“年十岁则颂古文”的天资和“䌷石室金匮之书”的勤奋,但更重要的是,他“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对历史上一些重要的史迹、人物进行实地考察,最后才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乃是其成为诗仙的一个重要因素。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他的大半生均漂流于北方,往来秦、晋、冀、豫、齐、鲁之间。他每到一地,都记录相关事实,“皆作蝇头小楷,万字如一”。顾炎武的《昌平山水记》《菰中随笔》等可作为他一生爱好游学的明证。

在士大夫中,有很多人都是喜欢旅游的。如唐代陈子昂曾经任右拾遗,他写下的《登幽州台歌》中就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千古绝句。而在征契丹时,他“因登蓟北楼,感音乐声、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抒发了“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真挚情感。唐代柳宗元被贬谪永州、柳州后,编写出了众多的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他就描述了自己游山玩水的深切感受:每天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至;以为凡山水有异态者,皆有我也。觉得自己悠悠乎与浩气一起飞升而不知道世界的边界,在哪里都洋洋乎和造物者同游,而不知在什么地方停止;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久。真乃物我不分,物我两忘。此外,韩愈、欧阳修等也无一不是乐于游山玩水、寄游抒情之士。

中国古代隐士旅游之风亦值得一提。《后汉书·逸名列传》中记载向子平是一位高士,王莽多次征向子平任官,他概不应答。东汉建武年间,他将儿女娶嫁之事办毕,即召集家人,说:“你们以后决定家事,都与我无关,只当我已故去。”他离家后与朋友“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还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述这些,均反映了中国古代隐士超脱社会而皈依自然的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