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任尚简介资料_东汉将领任尚的故事

任尚简介资料_东汉将领任尚的故事

时间:2022-01-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任尚简介资料_东汉将领任尚的故事任尚(?这两块古碑,经考古专家考证,都是汉碑,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任尚是东汉初期驻守伊州的一位将领。在汉军强大军事压力下甚至可以休战投降,当汉军撤离后,又会乘机反叛。汉和帝刘肇派长史王辅带兵出关协同当时驻守伊吾的中郎将任尚联兵讨伐。任尚碑就翔实刻记了任尚与王辅联兵讨伐北匈奴于涂鞬的这一历史事实。裴岑是东汉王朝驻守敦煌的太守,也是镇守边关的主要将领。

任尚简介资料_东汉将领任尚的故事

任尚(?—118):东汉将领。章和末,为邓训护羌府长史。永元中,大将军窦宪出屯凉州,请为司马,迁戊己校尉,代班超为西域都护,坐罪免。起为乌桓校尉。永初初,为征西校尉,封乐亭侯。元初初,为中郎将,坐断盗军粮征诣廷尉,弃市。

裴岑:云中(今山西大同)人,东汉名将。曾任敦煌太守。顺帝永和二年(137年),裴岑率本郡3000兵马出击北匈奴,斩杀呼衍王,取得40年来汉朝在这个地区的一次重大军事胜利,赢得了该地区13年的安定局面。

1725年到1957年,在哈密东天山北麓的松树塘和石人子乡,先后发现了两块古碑,一块是任尚碑,另一块是裴岑碑。这两块古碑,经考古专家考证,都是汉碑,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这两块古碑记载的两位名人,是东汉时期,在东天山征战匈奴和治理西域有功的守边官吏。他们的功绩在《后汉书》中虽然没有翔实记载,但留下的碑刻,却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在那个时期奉命讨伐匈奴反叛的功绩。

任尚是东汉初期驻守伊州的一位将领。91年,他曾以司马身份随右校尉耿夔到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参与了大破北单于的战役。当时,北匈奴同汉王朝争夺东天山十分激烈。北匈奴常以西域辽阔,可进可退与汉军周旋。在汉军强大军事压力下甚至可以休战投降,当汉军撤离后,又会乘机反叛。所以到93年(汉永元五年),原臣服于东汉王朝的北匈奴于涂鞬,为称霸草原,在天山南北燃起了公开反叛的火焰,到处烧杀抢掠,残害百姓。汉和帝刘肇派长史王辅带兵出关协同当时驻守伊吾的中郎将任尚联兵讨伐。任尚与王辅率精兵强将翻越东天山,以铁骑对铁骑,穷追猛打叛兵,在蒲类海边与叛将于涂鞬进行了决战,一举打垮了叛兵,擒斩北单于于涂鞬,使其残余势力落荒北逃。(www.guayunfan.com)

任尚碑(又称“汉平夷碑”)就翔实刻记了任尚与王辅联兵讨伐北匈奴于涂鞬的这一历史事实。任尚由于讨伐北匈奴作战有功,后荣升为西域戊己校尉,100年(永元十二年)又接替班超为西域都护。

任尚碑是1957年由文物工作者在巴里坤松树塘附近发现的,现被收藏在巴里坤县文物部门保管。

裴岑是东汉王朝驻守敦煌的太守,也是镇守边关的主要将领。从93年(永元五年)任尚与王辅联兵打败并擒斩反叛的北匈奴于涂鞬之后,其残余势力并没有消亡,他们又联络周边的一些反叛部众拥立呼衍王为新首领,积聚力量,欲东山再起。在瞅准当时东汉王朝驻守伊吾等地的守兵势单力薄又卷土重来,以东天山为天然屏障,继续把蒲类草原作为对抗东汉王朝的基地,形成了与东汉王朝守军对峙的局面。从94年到135年的40年间,呼衍王常常四处骚扰,一直威胁着西域和河西走廊一带的安宁。汉王朝为了制止进而歼灭北匈奴呼衍王的猖狂反扑,于137年(永和二年)命敦煌太守裴岑率领3000郡兵,踏戈壁过伊吾跨天山,又一次进击呼衍王穷兵黩武的老巢———蒲类海,大破北匈奴,诛杀呼衍王及其部众千余人,“克敌全师,除西域之灾,蠲四郡之害,边境艾安……”,取得了汉军40年来在这一地区对匈奴作战的又一次重大军事胜利,恢复和保持了东天山的安定局面。为此,汉军又为裴岑在东天山立了一块纪功碑,称“汉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

裴岑碑又称“镇海碑”,刻制于137年(东汉永和二年)。这块碑在东天山沉睡了千年之后,于1729年(雍正七年),由岳钟琪将军在巴里坤石人子乡石人子村偶然发现,经擅长诗文的岳钟琪将军仔细辨认后,确认这块碑文是汉代真迹,不但碑文古典,且笔锋苍劲,堪称书法中的精品。同任尚碑相比,裴岑碑碑文完整,字迹清楚,文简意深,全文是:

惟汉永和二年八月,敦煌太守云中裴岑将郡兵三千人,诛呼衍王等,斩馘部众,克敌全师,除西域之灾,蠲四郡之害,边境艾安,振威到此。立海祠以表万世。

这块碑,现收藏在新疆博物馆。

以上两位汉将的功绩和两块汉碑的发现,不但反映了早在1900年前,汉王朝在经营西域的军事斗争中取得的重大胜利,也填补了正史中对这一段历史的疏漏,可以说,这是古人为东天山留下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原载《哈密市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