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乡村旅游产业链的构建

乡村旅游产业链的构建

时间:2022-0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产业链得到不断拓展与延伸,特别在乡村旅游发达地区,产业链相对成熟。乡村旅游产业链主要包括上行企业、核心企业、下行企业、配套企业及相关机构。因此,对于乡村旅游产业链,其链核特征并不十分明显。
乡村旅游产业链的构建_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研究

一、乡村旅游产业链构建

产业链依赖的供给模式是指以乡村旅游产业链为基础,鼓励产业链各环节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产业链得到不断拓展与延伸,特别在乡村旅游发达地区,产业链相对成熟。本研究所构建的乡村旅游产业链主要是围绕与乡村旅游产业相关的企业所建立的,旨在分析各企业的利益诉求,揭示各企业的内在利益关联,促进相关企业资源共享与风险共担,为探索不同环节企业供给乡村旅游公共服务的内在动力和障碍因素奠定基础,如图5-1所示。

乡村旅游产业链主要包括上行企业、核心企业、下行企业、配套企业及相关机构。其中上行企业主要包括与农、林、牧、副、渔相关的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手工艺品加工企业、乡村旅游产品相关物资供应企业、旅游规划策划企业等;核心企业主要包括农家乐家庭旅馆)、观光采摘园、高科技示范园区、生态农业园、市民农园、休闲度假农庄及民俗文化村等;下行企业主要包括旅行社、旅游网络公司、周边旅游景区、城市酒店、文化传媒公司等;配套企业及相关机构主要包括交通、环保、水电、医疗、金融、通信以及相关政府部门、乡村旅游协会及农家乐协会等。其中上行企业主要是为核心企业提供原材料供给及乡村旅游产品创意与设计;下行企业则主要是作为核心企业与游客的中介,为核心企业进行客源输送及营销宣传;配套企业及相关机构部门是乡村旅游产业链运作的保障,居于上、中、下游企业的外围部分。

图5-1 乡村旅游产业链

二、乡村旅游产业链的特点

(一)链核特征不明显

从某种角度,产业链也可以理解为围绕核心企业,通过控制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把各节点企业直到最终用户连成的整体的中间经济组织,核心企业往往是产业链中的链核,对产业链中其他节点企业起到统筹协调作用。旅游产业链是由支撑旅游活动的各企业(各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服务经济关联形成的链条式关系,一般表现为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构成的网状结构,其链核应该是掌握着一定垄断性旅游资源(吸引物)的旅游景区;考虑到旅游产品消费是人流而非物流导致,也有人将掌握着客源渠道、实力雄厚的旅行社作为链核企业。

涉及乡村旅游产业链,情况就变得更为复杂,由于乡村旅游产业链尚不成熟,相关经营企业发展还未形成规模,特别是提供乡村旅游吸引物的核心企业大多为中、小、微型企业,由大量的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农户组织,与产业链上其他企业相比,交易能力、协调能力与控制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246],很难发挥链核作用;至于掌握着旅游市场的旅行社企业,近年来随着客源渠道的多元化,其地位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当前乡村旅游消费水平较为低端,一些实力雄厚的旅行社对乡村旅游线路开发也不够重视。因此,对于乡村旅游产业链,其链核特征并不十分明显。

(二)节点企业位置界线模糊

为了旅游产业价值链体系的有序运转,产业链上的各个节点企业,应当正确认识自己,要成为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成为整个系统,应正确扮演产业价值链上的角色[247]。对于产业链上的各个节点企业,应该专注于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在行业中具有话语权,并通过与前向、后向产业链环节企业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提升乡村旅游整体的竞争力。

但在乡村旅游产业链中,节点企业位置界线模糊与生俱来,特别表现在上游企业与核心企业界线中。我国最早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是以农家乐为主,强调依托农户现有的闲置的资源,如承包地、宅基地等来提供干农家活、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等服务,促成小而全乡村旅游产品供给局面,接待能力基本受制于自身拥有的资源容量以及市场开拓、资金再投入能力,这也成为当今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另一方面,一些原本属于上游企业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随着农业现代化,也开始发展休闲农业,成为直接吸引旅游者的具有核心企业功能的企业。

乡村旅游产业链的这种上游、核心企业界线模糊问题,虽然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从专业化发展角度,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角度都存在不妥之处。在农家乐为主导的乡村旅游中,当经营户遇到资源瓶颈时,不是想着相互合作,而是通过搭建违章建筑、采购外地廉价食材(如本鸡养殖成本高,养鸡养殖成本低,以次充好)增加其接待能力;当经营户遇到客源市场问题时,相当一部分经营户只能坐以待毙,改造的接待设施只能空置。对于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农业园区等,开展采摘活动以及配置一些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是可行的,但若都想成为农业休闲度假圣地,旅游设施建设用地需要就会大大增加,给原本十分紧张的用地指标带来压力,并且乡村旅游季节性导致的用地效率低下也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三)产业链的复杂性

旅游产业作为一个跨行业和跨地区的现代系统经济,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整体性。乡村旅游除了具有旅游产业的关联性强、覆盖面积广、带动能力大等共性特性以外,还对“三农”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即乡村旅游吸引物与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乡村旅游产业链关联因素更加多样复杂。

本质上分析,乡村旅游产业链是通过分工的深化、文化价值的共享、信息外部化在产业链内部形成畅通的渠道,促使产业链条上各企业的报酬递增,促进核心企业对非核心企业的带动、示范、互补效应,为乡村旅游企业和当地村民等相关利益者创造更多收益价值,进而形成功能齐全的产业链条[248]。由于乡村旅游产业链涉及利益主体多元,节点企业多样,纵向关联、横向关联错综复杂,而且还由于乡村旅游产业链的链核特征不明显,对于配套企业和相关机构的依赖性更强,乡村旅游产业链各要素协调难度比其他产业更大,产业链因此呈现出更高的复杂性。

(四)跨城乡特征

产业链在空间的分布形成空间链,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链的空间分布可以分为全球、国家、地区三个层次,并且相互协调。根据旅游的本质属性,即是旅游者的空间转移过程,旅游产业链是在旅游者到目的地的空间转移及旅游消费过程中,为其加工、组合并提供旅游产品,以助其完成到达目的地的旅行与游览,此间所形成的以旅游企业为核心的各种产业供需关系[249]。由此可见,旅游产业链的形成必定跨越区域界限,而且旅游产业空间链更多地依附于旅游者的空间分布以及空间转移。

至于乡村旅游产业链,由于是以吸引城市游客为主,跨越区域界限在乡村旅游中的表现即为跨城乡特征。跨城乡的空间分布可以为全球、全国和地区,如法国普罗旺斯的乡村旅游,由于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其产业链的空间分布可以是全球的,而我国目前大部分乡村旅游空间链的跨城乡分布还局限于区域范围。总之,跨城乡空间尺度的大小取决于乡村旅游地知名度与吸引力,并与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乡空间关系紧密相连,要充分依靠城乡之间的旅游信息网络、旅游交通网络等,掌握城市居民的需求动向,增加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

然而,对于大部分乡村旅游产业链的上游供应企业来说,其空间分布需要与核心企业保持一致,以强化乡村旅游的地域特色。如城市游客喜欢吃农家饭,就是因为看重乡村原生态的地域性的食材,若跨空间从外地组织食材,农家饭的特色就会减少。这一空间分布特征强化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区域特点,也成为增加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