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视桂林为故乡的一代贤相

视桂林为故乡的一代贤相

时间:2022-0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在历代到此为官的朝廷命官中,曾经有一位声名显赫、视桂林为故乡的唐代贤相张九龄。张九龄为官忠耿尽职,直言敢谏,敢与奸佞作斗争。同时,张九龄又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张九龄一生的从政区域主要在陕西、江西、广西和湖北等地。张九龄画像这首《巡按自漓水南行》是他泛舟桂林漓江、南下广州时所作。张九龄对此做出了积极贡献,功不可没。
视桂林为故乡的一代贤相_张九龄_中国名人与广西

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在历代到此为官的朝廷命官中,曾经有一位声名显赫、视桂林为故乡的唐代贤相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他少年聪敏,于唐景龙元年(707年)登进士第,始调校书郎。唐玄宗即位后,升其为右拾遗。唐玄宗开元时期,张九龄历位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丞相)等职。

张九龄为官忠耿尽职,直言敢谏,敢与奸佞作斗争。他主张推行扶持农桑、举贤任能和反对穷兵黩武等一系列利国安民的措施,是一位有胆识和远见的著名政治家,为“开元之治”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博古通今,辩论精辟,仪表俊雅,就连唐玄宗都对他的气质风范念念不忘。张九龄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深得时人敬仰,被誉为“唐代无双仕,南天第一人”。王维、杜甫等人都曾作诗赞美过他。同时,张九龄又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淡,尤其是五言古诗,以洗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感想,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做出了积极贡献。他的诗作被认为是“并李、杜之先”,在唐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被誉为岭南诗祖,有《曲江集》传世。

张九龄一生的从政区域主要在陕西、江西、广西和湖北等地。唐开元十八年(730年)夏,因受权奸李林甫的排斥,他由洪州都督转任桂州(今桂林)都督兼岭南道按察使摄御史中丞。但是他对此行并没有什么悲观失望的情绪,反而是从湘江快进广西地界时,就产生了回到故乡的愉悦之情,留下了不少诗篇。他在《使还湘水》一诗中兴奋地写道:“归舟宛何处,正值楚江平。夕逗烟村宿,朝缘浦树行。于役已弥岁,言旋今惬情。乡郊尚千里,流目夏云生。”

当他乘船从湖南逆行湘江进入广西时,落日的余晖斜照着两岸巍峨的群山,碧绿的江水拍打着船头,仿佛人在画中漫游。张九龄此时的心绪格外愉悦,犹如飞鸟回到了巢中一样,又回到自己熟悉的南方。他在《自湘水南行》一诗中记录了当时的心情:“落日催行舫,逶迤州渚间。虽云有物役,乘此更休闲。暝色生前浦,清晖发近山。中流澹容与,唯爱鸟飞还。”

一到桂林,这里的山水景观、风物人情,给这位诗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由于唐代中期前,广西、广东同属岭南道辖地,他对广西并不陌生,对桂林山水的美名也早有所闻。因此,他身在桂林,如同回到了想念多年的美丽的家乡,更加激发了他的诗兴。张九龄的游览诗篇大都以独特视角和笔触描绘景物,情景交融,趣味盎然。他在顺漓江南行视察时所写的《巡按自漓水南行》最能够反映当时的心境:“理棹虽云远,饮冰宁有惜。况乃佳山川,怡然傲潭石。奇峰岌前转,茂树隈中积。猿鸟声自呼,风泉气相激。目因诡容逆,心与清晖涤。……”

张九龄画像

这首《巡按自漓水南行》是他泛舟桂林漓江、南下广州时所作。他用白描手法记述了奇丽的桂林山水、物产风情,将奇峰、茂林、飞瀑、奇石、鸟鸣、风声和猿声等景物所组成的漓江山水画与他的游览感受相结合,有声有色,如诗如画,于平淡中见清丽,于质朴中见深情,是他的旅游诗代表作。他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就像是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倾注着深深的情感,使人读后对梦幻般的桂林山水产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十分耐人寻味。

张九龄在桂州(桂林)非常勤于政务。他在上任伊始,曾临虞山谒舜庙,撰有一篇《祭舜庙文》。他在该文中推崇尧舜之道,效法“明德”的舜帝,决心为民造福。据史载,他在任上确实做到了在《祭舜庙文》里所说的那样,致力于整顿吏治,“黜免贪官,引申正人”;亲理刑狱诉讼,明察善断。他很快就使桂州(桂林)“泽被膏雨,令行祥风”。他还常以“岭南按察使摄御史中丞”的身份,“自揽辔登涂下车,按察五岭,德化而风羡”。他治政有方,成效显著,影响遍及岭南,深得老百姓赞颂。

当时岭南的部分地区因五岭阻隔,与中原交通不畅,来往不便,造成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百姓贫穷落后。唐开元四年(716年),张九龄建议并主持开凿五岭之一的大庾岭新路(今广东南雄至江西大余的梅岭古道),在崇山峻岭中开山劈石,开凿出一条长约15千米、宽5米的通道。这一通道建成后,从这里南接浈水下广州;北接章水入赣江,过长江,经大运河,到达京城。这一通道的开通,极大地改善了南北交通,加强了岭南地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贸易往来,加快了岭南的开发,改善了百姓的生活,使岭南地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得到巨大的发展。张九龄对此做出了积极贡献,功不可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