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泰山无字碑之谜

泰山无字碑之谜

时间:2022-12-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泰山无字碑之谜泰山极顶玉皇殿门外,有一方高6米、宽1.2米、厚0.9米的长方形石表,白中透黄,形制古朴,石上无字,因此人们称之为泰山“无字碑”。顾炎武力主泰山无字碑是汉武帝所立。可以断言,泰山无字碑绝不是七十二王中某王所立。也有人认为,泰山无字碑原是有字碑,只是饱经风雨,字被风比剥蚀殆尽,以致无迹可寻。学者虽倾向泰山无字碑为汉武帝所立,但还没有更充分的证据,有待于专家学者进一步探索。

泰山无字碑之谜

泰山极顶玉皇殿门外,有一方高6米、宽1.2米、厚0.9米的长方形石表,白中透黄,形制古朴,石上无字,因此人们称之为泰山“无字碑”。

对这方巨碑古人曾有吟咏:“东海长流石未枯,山灵爱宝隐元符。纵教烈焰焚经史,致使秦碑字也无。”(明王在晋)“荒碑无篆迹,山亦解亡秦。”(清王乘箓)“本意欲焚书,立碑故无字。虽云以身先,大是不经事。”(清乾隆皇帝)从这些诗句看来,泰山无字碑是秦始皇所立,且立碑意在焚书。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开始第二次出巡,当他进入今山东省邹县后,“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刻所立石,其辞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这段记载提供的证据确凿,说明秦始皇在泰山上立碑是刻有文字的,绝不是无字之碑。焚书事发生在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不可能在6年前就有焚书的计划,可见,无字碑与焚书之举风马牛不相及。(www.guayunfan.com)

秦始皇的泰山碑早已不存。现存岱庙的秦碑,是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胡亥诏书,丞相李斯篆书镌刻的。该碑原立于玉女池旁,高不过1.5米,有222字。宋代刘跂曾摹其文,当时尚可辨认146字。明嘉靖年间将碑移至碧霞祠时,仅剩29字。这方石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石刻之一,也是保存李斯手迹的珍品。元代郝经在《太平顶读秦碑》诗中盛赞李斯的书法:“拳如钗股直如箸,屈铁碾玉秀且奇。千年瘦劲益飞动,回视诸家肥更痴。”可见其艺术价值之高。顾炎武在《山东考古志补录·辨无字碑为汉碑》文中,将秦始皇碑与秦二世碑混为一谈,显然属考证中的失误。

泰山无字碑不是秦始皇所立,这是毫无疑义的。那么,这方石碑究竟为何人所立呢?看来立于汉武帝时是有可能的。

汉武帝即位不久,就有封禅泰山的念头。据《西汉会要·封禅》记载:“武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汉兴已六十余岁矣,天下艾安,缙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而上乡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未就。窦太后不好儒术,使人微词赵绾等奸利事,按绾、臧,绾、臧自杀,诸所立皆为废。”这段记载说明汉武帝即位之初其所以未能如愿封禅,一是巡狩、封禅的仪式未制定好,二是窦太后暗中所阻,迫使鼓吹封禅的儒生赵绾、王臧自杀,以惩一儆百。这样,封禅之事便暂时搁下了。

司马相如的死,使汉武帝有了旧话重提的机会。司马相如死后留有一封遗书,力劝武帝上泰山封禅。于是,汉武帝召集50余名儒生,讨论、起草封禅仪式。儒生竟然数年拿不出方案来,因此,封禅之事又暂搁下。

武帝自公元前141年即位,30余年后,即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终于走出皇宫,踏上登泰山封禅的旅程。武帝到泰山是在公元前109年初,当时“泰山之草木叶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颠。上遂东巡海上,四月还至奉高,上泰山封”。这说明武帝确是在泰山顶竖过碑的,但史籍上只载“立石之泰山颠”,却没有“刻所立石”的记载,这又证明武帝所立的是一方无字碑,这方无字碑与现存的无字碑位置相似,是在泰山极顶,极有可能泰山无字碑就是汉武帝所立。

顾炎武力主泰山无字碑是汉武帝所立。他说:“始皇刻石之处凡六,《史记》书之甚明……无不先言立,后言刻者。惟于碣石则云刻石碣门。门自是石,不须立也。古人作史,立字之密如此。使秦皇别立此石(指无字碑),秦碑焉得不记?使汉武有文刻石,汉史又安敢不录其中?”

顾炎武的设问是很有力的,但仍有令人疑惑之处。《泰山志》载《阮氏封泰山论》称“秦始皇、晋武帝、隋文帝、唐太宗议封禅或行或不行,非也。此皆易姓一天下之君,当刻石纪号也。汉武帝、魏明帝、北齐文宣王、唐高宗、玄宗、宋真宗、明成祖封禅或行或不行,亦非也。此非易姓一天下之君,不当刻石纪号也。”意即不是开国皇帝,是没有资格在泰山刻石纪号的。因此,汉武帝只能立石而不能刻字。但是,汉武帝可以援引秦二世的方式大颂他的文治武功,不至于仅是为封禅而封禅,而放弃在泰山碑上留下文字的机会的。

封禅是封建帝王祭天地的大典,“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传说从上古至周成王时,有七十二王到泰山封禅,《封禅书》只记下无怀氏、尧、舜、周成王等十二君王。可以断言,泰山无字碑绝不是七十二王中某王所立。也有人认为,泰山无字碑原是有字碑,只是饱经风雨,字被风比剥蚀殆尽,以致无迹可寻。风化说未必可信。现存无字碑石的风化并不严重,且在宋朝时才被称为无字碑。假设是秦碑,二世碑在宋代时尚可辨认出146字,这方石碑不可能剥蚀得一字无存。若是汉碑,更不会剥蚀得一字无存。学者虽倾向泰山无字碑为汉武帝所立,但还没有更充分的证据,有待于专家学者进一步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