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及大陆政策的发端

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及大陆政策的发端

时间:2022-1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及大陆政策的发端日本原是一个封建割据、闭关自守的岛国,自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敲开日本国门后,随着西方影响的增强,年轻的天皇睦仁于1868年1月颁布王政复古诏书,建元明治,进行改良维新,使日本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并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在位45年,使日本一跃成为军国主义强国,被日本国民奉为旷代圣主。明治政府竭力向军队和国民灌输军国主义思想。近代日本对外侵略的基本政策即大陆政策。

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及大陆政策的发端

日本原是一个封建割据、闭关自守的岛国,自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敲开日本国门后,随着西方影响的增强,年轻的天皇睦仁于1868年1月颁布王政复古诏书,建元明治,进行改良维新,使日本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并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

1868年3月,明治天皇发布《宸翰》,宣布把“富国强兵”“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作为基本国策。1869年,日本设立兵部省,掌管全国军事,并派军事考察团到欧美考察,决心发展军事工业,建设近代军队。1871年,明治天皇建立了御亲兵(后改称近卫师团),并在各地设立6个镇台。

1872年,又将兵部省分为陆军省和海军省。第二年颁布征兵令,用普通义务兵役制取代了原武士职业兵役制,规定男子在17岁至40岁之间,有服3年现役、2年后备役(期间定期召训)及2年第二预备役(于紧急时召集)的义务,从而建立了现役和常备役(即预备役)相结合的近代军队“皇军”。为培养军事骨干,1874年日本成立了陆军士官学校,1876年成立了海军兵学校,1883年设立了陆军大学,1888年设立了海军大学,同时新建和扩建各兵种学校。1882年日本废除镇台制,陆军改为师团编制。每师团下辖2个旅团,每旅团下辖2个联队。

睦仁(1852—1912),日本第122代天皇,孝明天皇次子。1867年即位,年号明治。次年进行改良维新,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近代天皇制度。在位45年,使日本一跃成为军国主义强国,被日本国民奉为旷代圣主。

1874年,明治政府颁布陆军官制,规定陆军大臣由将官出任。这种制度又推广到海军部,确立了陆海军大臣的武官制。1878年,将原属陆军省的参谋局独立出来,扩大为参谋本部,成为直属于天皇的陆军军令机关。1893年,又将海军省的参谋部独立出来,称海军军令部,成为直属于天皇的海军军令机关。同年颁布了《战时大本营条例》,规定大本营成员全部由陆海军将校组成,从法律上确定了军部首脑的战时独裁地位。1900年,日本实行军部大臣的现役武官(现役大将或中将)制,加强军人在政府内的地位和决策作用。1907年,日本军部下达第一号军令,规定凡有关军政之天皇诏谕,只要陆海军大臣副署,即可以军令的形式下达执行,无须内阁总理副署,这就为军部独裁和军国主义的形成提供了法律依据。

明治政府竭力向军队和国民灌输军国主义思想。1872年颁布《军人守则》,罗列了军人的7大职责:效忠、绝对服从、勇敢、善用体力、俭朴、荣誉及尊敬尊长。1878年8月,颁布了《军人训诫》,宣传以忠实、勇敢、服从为本的精神。1881年5月,明治政府颁布《教则大纲》,规定在修身、历史、语文等课程中,都要以宣传“大和魂”“大日本帝国精神”为指导。1882年1月,明治天皇颁布《军人敕谕》,要求军人尽忠节、正礼仪、尚勇武、重信义、贵俭朴,成为日本“皇军”武士道精神的基本教条。1890年10月,明治天皇发布《教育敕语》,要求日本国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做天皇的忠臣良民。明治政府还在全国各地设立神社,供奉历次战争中战死的军人,要求国民顶礼参拜。在“忠君”“武勇”思想的支配下,强制国民为军国主义卖命。

近代日本对外侵略的基本政策即大陆政策。大陆政策是指作为岛国的日本向东亚大陆进行武力扩张,企图称霸亚洲和世界的总方针。它发端于明治维新,是从侵略朝鲜开始的,但以侵略中国为核心。

山县有朋(1838—1922),号含雪,近代日本军阀始祖。明治维新后历任军政要职,积极鼓吹出兵中国和朝鲜,成为日本军政界的巨头。大正天皇时更加跋扈,连皇太子裕仁选妃都要过问。

1872年,日本强迫中国清朝的藩邦琉球王室承认是属于日本的藩王。1874年,日本借口3年前琉球船民因风漂至台湾而被杀一事,派兵侵入台湾,遭到抗击。日本被迫与清政府谈判,以抚恤的名义得到50万两白银后退出台湾。1879年,日本派兵进入琉球,强行将琉球藩改为日本冲绳县,吞并了琉球全岛。

这时,日本还向清朝藩邦朝鲜提出正式建交的要求,遭到拒绝。1875年9月,日本军舰闯入朝鲜西海岸的江华湾。次年2月,迫使朝鲜签订《日朝修好条规》,即“江华条约”,使朝鲜开始陷入殖民地的危机,这是日本走向军国主义道路的最初表现。

1880年11月,日本参谋本部长山县有朋主持编纂了详细论述中国军备情况的《邻邦兵备略》(6册),呈奏天皇,认为日本要在东方崛起,必须首先战胜中国,所以要把加强军备放在首位,以战胜中国为目标进行扩军备战,这就为日本侵华提供了行动方案。

这一时期,日本社会思潮也开始转向对外扩张。1875年,日本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撰写了《文明论概略》,认为国家的独立要依靠文明的程度,没有文明就不能保持国家的独立。欧美各国已经进入文明阶段,中国和日本仍处在半开化阶段,而朝鲜是野蛮国家。因此,要使日本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作为议论的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1881年,福泽谕吉认为日本已基本达到文明阶段,应将目光转向海外,振兴国权。1885年,福泽谕吉在《时事新报》上发表《脱亚论》的文章,提出了“脱亚入欧论”。他说:“为建立今日大计,吾人决不犹豫等待邻国开明后一起振兴亚洲,相反,吾人应该离脱此一队伍,与西洋国家共进退。吾人虽与中国、朝鲜为邻国,但在交往上也不必特别经心关照,应同西洋人对待中国、朝鲜之方法处分中国。因为与恶友相亲者则不免共负恶名。吾人应从内心谢绝此一东方之恶友(即中国与朝鲜)”[1]。

福泽谕吉(1835—1901),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极力推动西方文明在日本的传播。因脑溢血症去世后,全国哀痛,众议院破例发布吊词,日本纸币上也印制其头像,使其身后备享哀荣。

1885年中法战争后,日本政府决定实行10年扩军计划,为向海外扩张积极备战。1887年,参谋本部炮制了《征讨清国策》,准备以5年为期,抢在清政府军制改革完成之前,对中国发动军事进攻。1888年1月,山县有朋又提出《军事意见书》,要求日本在俄国西伯利亚铁路修成之前,完成侵略朝鲜的准备。

1889年12月,山县有朋任内阁首相。1890年12月,日本召开了第一届帝国议会,山县有朋发表了《外交政略论》的施政演说。他提出:“盖国家独立自卫之道有二,一为守卫主权线,二为保护利益线……大凡国家不得主权线及利益线,则无以为国,而今介于列国之间,欲维持一国之独立,只守卫主权线,已决非充分,必亦保护利益线不可。”[2]所谓主权线,是指“国家之疆域”。所谓“利益线”,是指“与邻国接壤并与我之主权安危紧密相关之区域”,具体说来“我国利益线之焦点在于朝鲜”。山县有朋将“守卫主权线”和“保卫利益线”作为日本“国家独立自卫”的基本方针,决心在东亚与邻国清朝一决高下,争夺“利益线之焦点”朝鲜。山县有朋的施政演说,标志着日本大陆政策初步形成,山县有朋也成为日本军国主义之父。

甲午战争之后,陆军大臣山县有朋向天皇上奏《陆军兵制改革案议》,进一步阐述了所谓的两权线思想,提出了“开辟利益线、称霸于东洋”“成为东洋之盟主”的目标,使大陆政策进一步具体化、公开化。[3]

日本军国主义和大陆政策相结合,使东亚人民长期处于战争的灾难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