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古中华文化之根源

古中华文化之根源

时间:2022-11-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古中华文化之根源太昊伏羲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认知伏羲,追溯中华民族历史之源;伏羲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认知伏羲,追溯中国历史之源;伏羲开创中华八卦、《易经》文化,认知伏羲,追溯中华文化之源;伏羲始创中华龙文化,认知“龙祖”伏羲,追溯中华龙文化之源。南怀瑾先生《易经杂说》论述:“这八个图案是中国文字的起源,亦是中国文化思想的来源。”

古中华文化之根源

太昊伏羲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认知伏羲,追溯中华民族历史之源;伏羲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认知伏羲,追溯中国历史之源;伏羲开创中华八卦、《易经》文化,认知伏羲,追溯中华文化之源;伏羲始创中华龙文化,认知“龙祖”伏羲,追溯中华龙文化之源。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易经系传别讲》一书论述:“伏羲氏为什么画这个八卦呢?是要我们后代子孙可以由这个符号、文字开始,去了解、传达、保存宇宙间的神奇、奥秘。”“宇宙本来是一个整体,人类加上横的一画,就像切西瓜一样一刀切开分成两半,我们的上面就叫天,叫虚空,在我们两只脚下的就是地,所谓一画分天地,所以一切文字从一开始。”

南怀瑾先生《易经杂说》论述:“这八个图案是中国文字的起源,亦是中国文化思想的来源。”“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国的文化,都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易经》(《周易》)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这本书,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八卦)。”

南怀瑾先生《禅宗与道家》一书论述:“历来传统学者,认为中国文字与文化学术的起源,都在伏羲画八卦,为有书契的开始,《易经》就是从八卦的演变,进为文化学术思想的第一部书。”

《易经系传别讲》论述:“《易经》这部书,在我们中国文化的地位,有几句名言可以形容,就是‘经典中的经典,学问中的学问,哲学中的哲学’。最高最高的思想,四书五经一切中华文化思想,都来自《易经》。”“我们的祖先画八卦,创造《易经》的哲学,它是幻想来的吗?不是的,它是科学的,是经过科学实验的程序的。是‘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而研究发明的。”“《易经》的另外一套数字是伏羲八卦的先天图。这个图应该作立体图来看,不可以作平面图看。现在我们姑且把它作平面看,它的数字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以上叫左旋……右边开始是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两条线对拢来就是一个圆圈。实际上这两条线都是画了一半。这就是所谓的天道左旋,地道右旋:太阳系统跟地球的转动是相反的,所以叫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现在研究天文的太空学,当然知道宇宙的旋转不同。但是我们要想想五千年以前,我们的老祖宗就已懂得天道左旋,地道是右旋。”

伏羲八卦与六十四卦圆图均体现了“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道理。六十四卦的排列与科学道理相通,表现了中华民族老祖宗的高度智慧。李燕杰先生《总有一种方式让你脱颖而出》一书论述:“易者,易也,变也。它是中华民族的元典文化,是群经之首,他讲变易,不易,简易,与各行各业都是相通的。”“欧洲近代学者捷思在《易经》中发现其与现代量子物理学的相通之处。德国哲学家莱布泥茨在《易经》中证实了自己的二元算术理论;现代生物学家申伯格用首次发现的64个遗传密码与《易经》六十四卦一一对应:从中可以看到中外古今的道理都有相通之处,好的学问就是要变通地看问题。”

《禅宗与道家》一书论述:“由上古圣人伏羲所画八卦的易学,经过周文王的造辞,与他儿子周公的解释,从这类原始物理理论性的学术内涵中取用了大部分的内容,变为发扬人文道德、奠定伦理标准的人文思想了。后来历经五百年左右,孔子又继文王、周公以后,研究《周易》,更加融会贯通地用它来说明人事哲学的原则。”

《易经系传别讲》论述:“在我们《易经》的文化里,宗教的早已经不存在了。就是这个符号‘☰’乾、‘☷’坤,宇宙万物的动能,也就是创造宇宙万物的能。我们孔子在《系传》里早已讲出来了:‘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你要了解宇宙万物的功能,它怎么能够发生万物、创造万物的?这个‘易’,就是《易经》的‘易’;它包括了宇宙的一切。大家研究了《易经》,懂得了《易经》的‘易’,就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道这个宇宙是怎么来的。

“坤呢?坤代表物理世界的功能。这个功能非常简单,我由孔子这两句话得到一个结论:世界上最高深的学问,就是最平凡的;最平凡的才是最高深。”

“龙祖”伏羲开创的龙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易经杂说》论述:“我们先要了解,中国文化是龙的文化。……龙是中国文化最伟大的标记,是我们几千年的旗帜。中国文化对那些伟大的、吉祥的、令人崇拜的万象,每以在龙为标记。”

李燕杰先生《龙.图腾与华夏精神》一文论述:“作为中国人,在6000年前,创造了龙的图腾,无疑更值得重视,更应报以热烈掌声。的确如此,我说:咱们是龙的传人,龙,是鹿角、马脸、牛眼、老虎嘴、蛇身、鱼鳞、虾须、老虎腿、鹰爪。”“说明在远古时代,各部落有各部落的标志,后来逐渐靠拢,归纳各家图腾为一个图腾,即龙。”

李燕杰先生《总有一种方式让你脱颖而出》一书论述:“龙,是我们老祖宗想象的产物。我们的祖先把各种动物的优点集中到龙身上,赋予龙以利剑般的眉毛,象征英武:虎一样的眼睛,象征威严;牛一样的双耳,象征着宽厚;鹿一样的双角,象征长寿;蛇一样的身躯,象征着灵活;鱼一样的鳞甲,象征坚固;鹰一样的利爪,象征锋锐之势如破竹……集各种动物的优点于一身,这在世界上也只有中华民族的图腾如此奥妙。”

外交家钱其琛先生《开掘研究龙文化精神内涵》一文论述:“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各部落都是以动物为其图腾的。在中华民族逐步走向融合统一的进程中,龙成为大家公认的文化标志,说明龙的形象是各个部落动物图腾的综合构成,反映了各民族的共同意愿。据资料记载,黄帝会盟各部落,以龙作大家共同的图腾。”

“三皇”之首伏羲,最初以龙为图腾,开创了中华龙文化,当称“龙的始祖”;“三皇”之一黄帝,复以龙为图腾,发扬光大了中华龙文化,堪称“龙的圣祖”。

伏羲开创中华文化,黄帝继承、发展中华文化,因而有“羲黄文化”之称。李燕杰先生《中华羲黄文化》诗赞:

神州雨,华夏风,羲黄文化济苍生。

云中鹤,岭上松,羲黄文化永传承。

源头活水流千古,羲黄嫡胄永尊崇。

《总有一种方式让你脱颖而出》书中有句名言:“大地无边黄河无底汇集千山雨水,羲黄永在文化永存熏陶万代儿孙。”

追本溯源,中华历史文化开创于上古“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族始祖。台湾学者李畊先生的文章《为“中华民族始祖”正名提议——请以“羲黄”取代“炎黄”》,名正言顺,极为恰当,宜举双手赞成!国人自称“炎黄子孙”,中华上下五千年;国人自称“羲黄子孙”,中华上下六千年。何乐而不为呢!

流传后世的伏羲、女娲像非常奇特:两人相对而视,“人首蛇身”或“人首龙身”,两尾相交,相亲相爱。难道中华民族的老祖宗真是这副尊容吗?不是。原来古代习俗常将领袖人物与图腾合像,古书中的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人首龙身”之说,乃是蛇图腾与龙图腾的反映,表现了伏羲时代由蛇图腾演变为龙图腾的过程。

伏羲、女娲以德治国,后世称道。《淮南子.览冥训》曰:“伏戏(伏羲)、女娲不设法度,而以至德(最高德行)遗于后世。”

《易经.系辞》曰:“包牺氏(伏羲氏)没,神农氏作。”“伏羲氏”王朝之后,“神农氏”王朝兴起,标志着中国上古母系制社会由繁荣走向衰落[14]。由渔猎时代进入农耕时代,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有了进一步的改善。

【注释】

[1]《人祖伏羲考略》云:“从原始史料考证,伏羲氏之母华胥氏,应是四川阆中人士,她与部落同往秦岭迁徙,途经甘肃天水秦安县大地湾风姓部落。与风姓部落首领野合,华胥氏受孕于仲夏,故伏羲生于第二年春。”相传华胥死葬于陕西蓝田县。《读史方舆纪要》云:“蓝田山,在蓝田县东南三十里。《寰宇记》:山有华胥氏陵。”疑为伏羲东迁时,其母华胥死葬于此。

[2]东汉经学家郑玄注:“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绳之多少,随物众寡。”

[3]在竹木上刻道道记事。古称“契木为文”,契是刻,文是纹路。

[4]古代氏族、部落,以动物或植物作为标志,称为图腾。禁食图腾动物、植物,举行崇拜仪式,称为图腾崇拜。

[5]一作荥播泽,位于河南郑州西北的古荥镇之北,北与黄河、济水相通。至唐初淤成平地。

[6]《易经与伏羲》文章曰:伏羲生于公元前4538年,逝世于公元前4364年,享寿175岁,在位115年。从前4364年往前推算115年,为前4478年建国,时年61岁。

[7]1984年8月16日,少年王大娃在白龟池钓得白龟,伏羲放养白龟之说,得到证实。

[8]音zhuì,小口瓮,用于盛水浆。

[9]天布的罗网。《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后以天网喻国家法律。

[10]维系大地的绳子,亦称地维。古代传说,地有大绳,维系四角。

[11]中州,中原。

[12] 《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13] 《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14]中国上古母系制社会由繁荣走向衰落:最根本的原因是男女在生产中所处社会地位的变化。随着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男子在生产部门中逐渐上升到主导地位,并逐渐排挤掉妇女劳动力,或者迫使她们成为附属的劳力,母系制走向衰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