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旅游资源本质属性划分几类

旅游资源本质属性划分几类

时间:2022-0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旅游资源位于旅游环境中,其及连同那个环境才是旅游发展全部的基础。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是指初始性质且目前仍然较为重要的性质。旅游现象最初是由旅游者引发的现
旅游资源_旅游地理与温泉度假

第二节 旅游资源

一、地域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指位于具体区域吸引旅游者前来并可为旅游生产提供物质性和先在性凭借的自然存在和历史人文习俗。旅游资源位于旅游环境中,其及连同那个环境才是旅游发展全部的基础。至于旅游资源本身,可以认为是发展的核心凭借。执白地换言之,旅游资源是吸引我们前往目的地的主体吸引存在(物),也是旅游发展初期和言下所拥有的先在,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让我们以较低的投入获得很大的收入。至于旅游资源在未来旅游发展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在这里不做展开论述,但应该意识到,旅游资源在未来肯定是会有变动的。

以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身份看待旅游资源,自然会得出旅游资源位于环境中的结论,因为异域的一切都对旅游者有意义。如果以当时并没有出游意念的居民身份或是以专家身份认识具体的旅游资源,恐怕就会得出旅游资源位于地域中(异地、区域性)的结论,那样的说法与旅游的定义就有重叠,因而是缺少深入成分的观点。无论是环境中的说法还是地域内的表达,都属于空间认知的范畴,只不过是基于认知者的立场差别,一种好的认识应该具有引导可以继续的方向性,而不是只能导致选择立场而争论。

每种旅游资源都有其固有的功能,活动功能一般很容易以具体化的形式表达出来,比如温泉用于洗浴,山岳用于攀登和湖泊用于欣赏,这些可以称为旅游资源的第一活动功能。如果要将活动功能转换为抽象的旅游功能,就会出现交叉现象,如温泉、山岳和湖泊等都可以服务于度假需求,也可以同时服务于观光功能。由于不能形成一一相对的映射关系,我们可以借助环境中或地域内的旅游资源这样的考虑来缩小范围,这也是设置本标题的初衷之一。远距离的旅游资源可以用作观光,但如果交通便利且舒适的话,则也可以用作度假使用。

二、旅游景观

旅游地理学中关于旅游资源的讨论,更愿意在纵向上仅给出定义而并非做持久的本质研究,反而在横向上做扩张比如进行分类和进行各类别的功能研究,进而进行景观的技术性研究,以求对视野内的认知有个有效性的整体把握。景观是对旅游资源的一种形态上的认识,或者说是关于空间的一种认识体现。由旅游资源到旅游产品,其实只是一个衍生路径,那是旅游经济学视角下的逻辑,其已经被我们误认为是唯一的路径。旅游学的路径应该是由旅游资源到旅游吸引物(决定前往)和旅游对象物(到达后做体验)。旅游地理学是由旅游资源到旅游景观,也即要将所谓的旅游产品或旅游吸引物、对象物,放到时空下进行各种性质的认识。

景观一定是视觉能够捕捉而且能够被视域所收的对象,这是旅游形成之初观光的主流情形,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人们会调整观察点,如登高远望、甚至是乘坐相应的交通工具来巡视。

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二分法的基础上,参与式旅游体验的场所、当代人造旅游景观等则是丰富了旅游对象物,其还没有改变传统景观的主体位置及核心地位。随着因特网的发达和旅游经常化的发展趋势,旅游资源的景观吸引虽然在份额上有所下降,但还是可以保有基本市场,一是因为旅游者队伍中总有新人的不断涌入;二是一个人在所有其他条件得到改善的前提下,自由时间尽管在大幅度增加但总有上限,一生中根本做不到遍历世界各地和熟悉这些地方。

三、旅游资源的分布

一个人的成长必然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地段,在面向旅游的考虑中,各种旅游资源存在着一个相对这一点的分布,同一个地区的人们有着基本相同的认知。各种旅游资源或集中或分散地存在于地球表面系统内,我们对这种分布的认识要受居住地位置的影响。

尽管如此,研究者还是力图排除那种影响,以求旅游资源真正的分布,进而诠释为什么是这样的分布。这种分布多与自然力和人类发展有关。比如,可以将海岸分布与大陆漂移说结合起来。如此,就可以引导思路走向直接决定资源分布的一个范畴——动力机制。

旅游资源的形成受地质构造运动、风蚀、大气环流、太阳辐射、流水、海浪、冰川压力和滑动、冻融、植物生长、动物生活和人类活动等影响,现行的旅游资源分类也是基于形成学立场得到的。当我们沿着以力为主线进行旅游资源分布及形成的解释时,顺理成章地就会将一系列相关的景观或类型联系起来,这就奠定了分类的大致框架,如水体景观类别、山岳景观类别、冰冻地貌类别、气候景观类别等。

四、旅游资源类别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将旅游资源分成8大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8大类分别是地文景观(代表符号为A)、水域景观(B)、生物景观(C)、天象与气候景观(D)、遗址遗迹(E)、建筑与设施(F)、旅游商品(G)、人文活动(H)。旅游资源的划分首先是基于自然力的种类,在自然力分类的基础上,继而加入了人类建造的视角,这包括古人和先人的创造和当代人为实现旅游需求所做的建设。自然为主、遗产为辅、完善于旅游需求,构成了旅游资源分类的基本框架。当代人所创造的存在,一般属于旅游产品范畴,要转化成旅游资源尚需时间的考验。

每类旅游资源由各种景观组成,有些景观可以形成系列,比如沿河流有上、中、下游之分,其中有溯源(河流袭夺)、裁弯取直(湖泊)、河流改道、入海三角洲等诸多典型景观;喀斯特地貌则有幼年期(高原)、青年期(石林)、壮年期(溶洞)、老年期(孤峰)等典型景观;风成地貌可分为雅丹地貌、黄土高原、沙地沙丘、砾石荒漠及季风树木(如三北防护林);与海水波浪作用有关的景观包括海湾、岬角、沙滩、潮间带、海岛、红树林等;与造山运动相关的景观有山顶、中坡、山麓、峡谷、山脊、南北坡;与冻融有关的景观包括冰川、冰积物堆积、冻土、冰凌开江等。

五、旅游资源属性

旅游资源有很多的属性,认识者立场不同则会有不同的结论。若将多人各自有差异的认识罗列到一起,很容易让认识者失去自己的立场。各种客观存在的属性存在于自身中,可一旦用于人类功利目的便有了人类赋予的成分,因而旅游资源的性质自然是客观与主观的混在。从客观到主观,让我们有能力罗列出旅游资源的很多性质,对这些性质进行整理时因为其种类繁多而让我们感到困惑,此时可以暂时搁置原有视角而加入其他视角,用新视角来整理旅游资源的属性。

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是指初始性质且目前仍然较为重要的性质。旅游现象最初是由旅游者引发的现象,旅游者眼中的旅游资源性质可谓是基本属性,深深感悟而得的性质可谓是发展层面的性质,居民、政府、企业眼中的属性可谓是外延属性或现代属性。

img16

图2-3 旅游资源的三类属性

季节性、区域性、自在性、规模性等可谓是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季节性体现一种变化,区域性表现为距离,自在性可理解为生命力(演化性、文化性、自然规律性),规模性则是指量上的测度,因为季节性、区域性和自在性等三项都是质上的考量。区域性有时也被解释为不可移动性,不可移动性是一个概念而不是一个技术词语,某些具体的旅游资源在社会经济等外在力量的作用下是可以发生小尺度移动的,也即总体概念对具体只是一个框架式的约束。自在性有时被解释为先在性,先在性是指旅游者到来之前或是旅游成为社会现象之前就已经存在,这也是一个概念而不影响特例的存在,定义先在性的初衷是指旅游资源自有存在价值,这个自在意义可以是历史的或自然形成的,也可以是为地域生产与生活及宗教所建设。总之,为了保证旅游资源长久有意义,人们希望它的形成与保持得到比旅游还厚重及强大之存在的支持。

可观赏性、不可再造性、发展性、时效性等属性说法是成熟旅游者和专家学者深悟出来的性质,因此不能称为基本属性,只能以发展属性定位。至于生产性、文化性、主题性、符号性、社会性等是基于现代社会认识,可以定义为外延成分或现代属性。可以认为旅游资源拥有难以计数的属性,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形态下所显现的属性是有差别的。

必须要对旅游资源的性质进行层次划分,不然就会出现认识上的混乱和极端,有些性质是部分旅游资源才拥有的,比如与水有关的旅游资源可以流动、可塑和拥有三态变化等,认识每一种性质的目的是让这种性质有用。区域性表明要鼓励居民行万里路,不可创造性提示着要谨慎对待开发活动。当然,有些性质的定位缺少有用性,像观赏性这样的性质就值得讨论,若对观赏性进一步推演而得出诸如规模大小、历史悠久、精致匠心、稀缺独有等次一级层面指标,那样可深入理解可观赏性便有意义。如何寻找可观赏性的景观,怎样建设观赏性景观,以及旅游者对观赏对象是按照怎样的程序欣赏的,这样的思考也是有意义的。在学习关于旅游资源的知识时,应该保持属性与有用性的关联意识,不然就会出现将不同层次的性质摆到同一个层面上进行比较的错误,也要避免采取是与不是的判断模式。

六、旅游资源丰裕区

在某个区域如果存在着很多可用于吸引旅游者的对象,这样的地域可以称为旅游资源丰富区;丰富之中又有极具品味或规模的对象(比如黄山),便又可称为旅游资源优越区。由于多数行政因素的介入,比如为了保护目的或为了发展旅游,这类地区多被行政指定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物景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旅游度假区、旅游历史名城等。

旅游资源丰富区或优越区的确立,首先要求资源种类十分丰富及某种旅游资源在诸多资源中的鹤立鸡群,其次则要求有权威性机构的认定,再者则要求有主题或显著的非功利目的。资源种类众多的地区一般为历史悠久的古村落或历史名城,或者是地球内外力非常活跃的地区(火山、海岸带、喀斯特地区)。权威机构是指文物、林业、国土资源、民政、旅游、宗教等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包括联合国在内的权威性国家间组织、官办民营组织或规模很大的民间组织。民间组织的参与一定要保证非功利性。

七、旅游资源贫乏区

提出了旅游资源丰裕区这样的概念,也就意味着存在着相反的资源贫乏区和资源单一区概念。资源贫乏区提示着要发展市场导向型产品,或曰发展非物质旅游创新产品(庆典与节事旅游等),资源单一区要丰富产品种类以克服旅游的季节性和留不住客人等现象。

旅游资源贫乏区这样的说法可以用类似“潜力资源丰富区”来替代,除了可借助临近资源丰富区发展外,想发展旅游但看似什么也没有的地区,至少也会拥有相应的空间,空间实际上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或许拥有区位资源、人力资源或资本资源等,目前这些都还没有列进旅游资源范畴。我们目前关于旅游资源的定义还是基于观光和发展初期的认识,还没有将旅游资源定义为深度发展旅游的资源,还是单纯将资源定义于传统认识——旅游者和企业都同时可直接利用。这里要注意的是,旅游资源与观光资源不完全是一回事,旅游由客源地居民外出观光活动开始,但随着旅游的深入发展,旅游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也具有了权益,贫穷地区欲发展旅游的受益权可能高于经济发达地区居民的旅游出行权,因而旅游虽然起步于观光,但却可以可持续发展于旅游交流和旅游的事业性之中。旅游与旅游者谁大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认定。旅游出于旅游者也胜于旅游者,不然旅游也不会得到全球范围内的高度重视。

旅游地理学的认知立场决定了旅游者、目的地居民、旅游企业、旅游地政府都是我们的客观对象,学习者(并非仅是旅游者)可以临时换位于客观对象立场,但给出结论的时候要返回到客观立场上,这样才是认知异地应有的学科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