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学习情景江南水乡古镇文化风尚

【学习情景江南水乡古镇文化风尚

时间:2022-0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江南水乡古镇文化风尚一、人文蔚起,科第兴旺由于市镇交通方便、经济繁荣、信息灵通,吸引着邻近地区的士大夫知识阶层向它聚集。清明节的龙舟竞渡是仅次于元宵灯会的盛举。市镇民俗风情另一值得注意之处在于,它与市镇及其四乡的经济运行、生产活动休戚相关,带有浓厚的市井气息与商品化色彩。各市镇普遍都有与商事、农事相关的年中习俗,充分显示了江南市镇民俗风情的特殊地方色彩。
【学习情景江南水乡古镇文化风尚_江南水乡文化概论

【学习情景2】    江南水乡古镇文化风尚

一、人文蔚起,科第兴旺

由于市镇交通方便、经济繁荣、信息灵通,吸引着邻近地区的士大夫知识阶层向它聚集。这样,市镇就具备了知识相对密集,文化凝聚力强的特殊优势,所谓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濒临太湖、运河穿流而过的南浔镇,以经营湖丝贸易而兴起,“数百年来,人文蔚起”。明代嘉靖、万历年间这个镇出了7名进士。清人范颖通《研北居琐录》说:“前明中叶,科第极盛,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谚。”所谓三阁老,即南浔镇压东栅马家港之朱国祯、镇西南十一里马腰村之沈潅、镇西七里辑里村之温体仁。朱国祯,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天启初拜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沈潅,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光宗立,召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温体仁,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崇祯初累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所谓两尚书,即董份、沈演。董份,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沈演,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入清以后,南浔镇的科第仍相当可观,进士及第者16人,乡试中举50人。虽然显达大官没有明代多,但仍保持了“书声与机杼声往往夜分相续”的传统,为清末民初涌现一大批头面人物奠定了基础。

甪直(亦称甫里)镇,经济稍逊一筹,文化却颇为昌明,“诵诗读书者正复不少,比岁科名相继,吟咏成风,胜于他镇”。《吴郡甫里志》的这一说法,并非自夸。甪直镇科名词赋确实相望于明清两代。明代有进士高庸、沈钟等24人,举人59人,清代(乾隆以前)有进士蒋德峻等6人,举人24人。无怪乎当地人要说:“甫里之著声吴下者,亦以人物重也。”

二、鼎盛时代的民俗风情

民俗风情是社会生活最生动的写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地区经济水平、文化素质、社会心理。明清两代江南市镇的民俗风情光怪陆离、色彩斑斓。历史迅即而逝,然而作为鼎盛时代投影的民俗风情在文献中遗留下来,使人们依稀可睹昔日之风采。

位于杭嘉水陆交通要道的塘栖镇,明代嘉靖年间已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市区氓椽鳞次栉比”“出贩者晨驰夕骛,肩摩迹累”,至明末,“财货聚集,微杭大贾视为利之渊薮”。万历至乾隆间,塘栖镇每逢年节,景况热闹非凡。有诗曰:“兹今元宵夕,群游不夜天。画灯娇步影,春烛灿流烟。竹马更新立,星桥忆旧年。太平终日望,惭愧鼓钟前。”清明节的龙舟竞渡是仅次于元宵灯会的盛举。钱塘人张仲甫《唐栖观水嬉曲》记龙舟竞渡五彩缤纷的场面:“画船彩帜风中扬,两两相继成巨舰。百室庄严贯月槎,万花绚烂移春槛。一时箫鼓闹如雷,齐向长桥河边来。后舞前歌花世界,东船西舫蜃楼台。”

市镇民俗风情另一值得注意之处在于,它与市镇及其四乡的经济运行、生产活动休戚相关,带有浓厚的市井气息与商品化色彩。

著名的濮绸产地濮院镇,号称“日出万绸”,镇民及四乡农家多以养蚕织绸为生,因而风俗与蚕桑密切相关。正月间,里巷醵资举办“田柴之会”,祭祀田祖及蚕花诸神。巫者唱神歌侑神,入夜燃放爆竹、花筒,夜阑送神,焚烧田柴,谓之照田蚕。照田蚕亦称烧田蚕,“盖祈年也”。三月初三日,清主蚕熟,育蚕家贴门神,闭门不炊,亲戚朋友不相往来,揉草头和粉,作青白色茧圆,以祀蚕花诸神。这一天镇上有迎神赛会庆典,李日华《味水轩日记》记万历三十八年(1610)三月初三日濮院镇神会,有如下描写:“结缀罗绮,攒簇珠翠,为抬阁数十座,阁上率用民间娟秀幼稚装扮故事人物,备极巧丽,迎于市中。远近士女走集,一国若狂。”谢天瑞《鹤林玉露》记康熙十七、十八年(1678、1679)佑圣会之盛,简直使人目不暇接:“碎翦锦绮,饰以金玉,穷极人同之巧,靡费各数千金,舾舟万计,男女咸集,费且无算。”这一天,乡人每圩各装一船为划船会,用松毛作棚,船中鸣锣鼓一人,椎髻簪花,作蚕妇状,先翻叶仙(桑叶之神)诗,卜桑叶价之高低,次为把蚕称茧缫丝之事,以卜蚕丝丰歉;又一人作田夫装,以卜田岁丰歉。划船数千艘,往来如织,士女棹舟,往观者甚众,谓之闹清明。

其后的习俗也莫不与蚕桑有关。小满时,乡间“动三车”:丝车、油车、水车。意味着农忙季节已经来临。从这一天开始,家家闭户,谓之“关蚕门”。五月端午,“新麦新丝同出场,做丝做麦一齐忙”。镇上店肆开揭账单,赴乡收账,谓之“蚕罢账”。七月十五中元节,有盂兰会、水陆道场、翻经会,乡人以为此类活动“利于蚕花”。十二月十二日为蚕生日,养蚕家腌蚕种,屑秫为茧圆(状如茧子的汤圆),以祀社神,祈求来年蚕桑兴旺。

各市镇普遍都有与商事、农事相关的年中习俗,充分显示了江南市镇民俗风情的特殊地方色彩。

三、茶馆文化及其他

在市镇的运行中,茶馆尤其值得注意,它不仅是一个饮茶聊天的处所,而且还是市镇社会的一个缩影,兼具信息、娱乐、赌博的多种功能,成为市镇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因为这个缘故,市镇上茶馆之多是其他行业无法望其项背的。

茶馆是一个信息中心,也是一个交易场所。刘大均《吴兴农村经济》说:“各大市镇如南浔、旧馆、织里、菱湖、袁家汇、双林、乌镇,各有定班航船,直通附近各村。……大约每晨由各乡村开船来镇,新米上市时,乡人即以此地为探听市价之所,因而经营茧丝米及其他产品之掮客,亦往往出没于其间,从事撮合,赚取佣金。”市镇上生意兴隆,也有种种陋规,其中之一就是商品生产者不能与客商直接成交,必须通过牙行居间介绍。而镇上牙行林立,市价高低不一,生产者为卖得较好价钱,就到茶馆探听市价,与牙行掮客达成交易。此外,茶馆还具有娱乐功能,是市镇的主要娱乐场所。

四、园林与人文景观

定居于市镇的官僚乡绅、富商大贾,无不构筑小巧玲珑的园林别墅。随着岁月的流逝,著名园林大多颓废湮没,无从寻觅,硕果仅存者亦寥寥可数,成为江南市镇引人入胜的人文景观。

南浔镇富商刘镛建于光绪年间的小莲庄,是一座保存较完好的晚清园林,有占地10亩的池塘,边上还有名闻江南的嘉业堂藏书楼。同时代的张氏适园(光绪年间张钧衡所筑)、庞氏宜园(光绪年间庞元济所筑)、梅氏述园(光绪年间朱瑞莹所筑,后归梅氏)等,早已无影无踪。

吴江同里镇的退思园,是另一座保存得较完好的晚清园林。退思园布局紧凑自然,假山、亭台、曲廊、轩榭皆面水、贴水,如浮水上。“坐春望月楼”“菰雨生凉”“桂花厅”“岁寒居”,分别点出园中四季景色。退思草堂是园中主要厅堂。同里镇还有“环翠山庄”,系同治年间画家严友兰所建。而“耕乐堂”则为明代处士朱祥所建。

江南市镇地处水网地带,河多、桥多,成为一大景观特色。

同里镇,因水成街,因水成市,15条大小河流把全镇分割为一块块水中绿洲,30座古桥把绿洲串为一个整体。全镇四周环水,东临同里湖,南滨叶泽湖,西接庞山湖,北枕九里湖,西北襟带吴淞江,东北连通澄湖。构成与外界隔绝的小天地,不易受战乱影响。故宋元以来,以迄明清,成为官僚乡绅聚集之地,“园池亭榭、声伎歌舞冠绝一时”。镇上名门望族多,深宅大院多,园林碑刻多。元代倪云林、顾可英,明代董其昌、唐寅,清代陈祖范、沈德潜,近代柳亚子等,都留下了赞美同里镇的诗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