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碎屑岩山岳景观

碎屑岩山岳景观

时间:2022-02-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碎屑岩地貌景观主要是指由砂岩、砾岩、粉砂岩及黏土质粉砂岩构成的地貌景观。其中,具有山地形态的,统称为碎屑岩山岳景观。地貌学上,又称之为丹霞地貌,或红层地貌。
碎屑岩山岳景观_景观地貌学

碎屑岩地貌景观主要是指由砂岩、砾岩、粉砂岩及黏土质粉砂岩构成的地貌景观。其中,具有山地形态的,统称为碎屑岩山岳景观。胶结紧密的砂岩、砾岩由于岩石性质坚硬,抗风化能力强往往形成雄奇的悬崖、石墙、石柱、方山、天生桥、拱门、壶穴等造型景观;而胶结疏松的粉砂岩,由于石质较软,则形成低矮的小丘、浅沟等外貌参差的景观。按照地理分布、成景岩层时代、成景动力及景观组合,可将碎屑岩地貌景观分成丹霞山型、嶂石岩型、张家界型、乌尔禾型(雅丹型)、元谋型、陆良型等多种类型。

一、丹霞山型碎屑岩地貌景观

丹霞山型碎屑岩地貌景观,是指以中上白垩统红色陆相砂砾岩地层为成景母岩,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峡谷、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景观的统称。地貌学上,又称之为丹霞地貌,或红层地貌。

丹霞地貌以其特有的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和整体美而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游览价值。我国丹霞地貌有500余处,著名的有广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福建大金湖、江西龙虎山、甘肃张掖等地。以色彩美著称的要数多彩山地型丹霞景观——甘肃张掖丹霞地貌;山水搭配、山水之色并举的则有碧水丹山型丹霞景观,如福建泰宁大金湖、湖北当阳百宝寨、江西鹰潭龙虎山等。

多彩山地型——甘肃张掖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景观的主要颜色基调是红色,其他颜色有橙、黄、绿、蓝、白、灰等色(图5-20)。

图5-20 甘肃张掖多彩丹霞:“地上的彩虹”“彩虹山”(程璜鑫摄)

碧水丹山型——江西鹰潭龙虎山(图5-21左图)、福建泰宁大金湖(图5-21右图)。

丹霞的形态美同样难以尽数,从形态角度分类,包括峰林状(图5-22)、峰丛状(图5-23)、宫殿式(图5-24)、柱廊状、窗棂状(图5-25)、岩墙状(图5-26)、柱状(图5-27)、方山状(图5-28)、屏风状(图5-29)、丘陵状(图5-30)等。

图5-21 碧水丹山:左图,江西鹰潭龙虎山;右图,福建大金湖

图5-22 峰林状丹霞景观

图5-23 峰丛状丹霞景观(程璜鑫摄)

图5-24 宫殿状丹霞景观(程璜鑫摄)

图5-25 窗棂状丹霞景观(程璜鑫摄)

图5-26 岩墙状丹霞景观(程璜鑫摄)


图5-27 柱状丹霞景观(程璜鑫摄)

图5-28 方山状丹霞景观(程璜鑫摄)

图5-29 屏风状丹霞景观(程璜鑫摄)

图5-30 丘陵状丹霞景观(程璜鑫摄)

在流水侧蚀和顺层风化、侵蚀作用下,在红层砂砾岩表面形成诸多微地貌形态,也为丹霞景观增色不少。比如丹霞地貌常见的蜂窝孔洞(图5-31),扁平洞穴(图5-32),顺层差异风化(图5-33),以及近水丹霞中的侧蚀凹槽和多期次构造抬升影响下的多级侧蚀凹槽(图5-34)等,不仅展示了丹霞地貌的形态美、色彩美,更是揭示了地貌演化的科学内涵,显示出极高的科学美。

图5-31 蜂窝状洞穴丹霞景观(程璜鑫摄)

  图5-32 扁平洞穴丹霞景观(程璜鑫摄)

图5-33 顺层差异风化——广东丹霞山茶壶
(张林生摄)

图5-34 多级侧蚀凹槽景观——当阳百宝寨
(程璜鑫摄)

宗教文化、图腾崇拜等人文美的加入,也给了丹霞地貌更多美的想象空间。“丹霞为宗教增秘,佛光令丹霞生辉”——古人充分利用砂岩岩体的均质、色彩和地形,造就了甘肃天水麦积山光彩夺目的石窟艺术(图5-35),也成就了一处西北著名旅游胜地。广东丹霞山则利用著名景点阳元石、阴元石(图5-36),在生殖崇拜、性文化方面走出一片天地。

图5-35 丹霞地貌与文化景观——天水麦积山石窟[3]

图5-36 广东丹霞山阳元石、阴元石(张林生摄)

二、嶂石岩型碎屑岩地貌景观

嶂石岩型碎屑岩地貌景观,是指以巨型长崖、阶梯状“栈”崖、箱型嶂谷、瓮谷等造型地貌为代表性的地貌景观。

该类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中国华北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域内,由元古宇石英岩状砂岩为成景母岩,以构造抬升、重力崩塌为主要动力因素。河北嶂石岩是此种地貌景观的典型代表(图5-37、图5-38)。

图5-37 嶂石岩型地貌景观[4]——河北赞皇巨型长崖

图5-38 嶂石岩型地貌景观:阶梯状“栈”崖

三、张家界型碎屑岩地貌景观

张家界型碎屑岩地貌景观,是指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或者成为石柱群)为代表性的地貌景观。因成景母岩为产状近水平的中、上泥盆统石英砂岩,所以有学者称之为砂岩峰林。

张家界型碎屑岩地貌景观的形态特征为高大石柱群(图5-39),以及石柱林下的深切峡谷(嶂谷)、石柱和砂岩天生桥(图5-40)。主要分布在中国华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域内,以流水侵蚀、重力崩塌、植物风化为主要地质营力。代表性景区为湖南张家界,湖南张家界是最早发现此类地貌的区域,也是“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的命名地,其核心景区集中出现3000多座几十米至近四百米的石柱(或石峰)。

图5-39 张家界高大石柱群景观(左图,林玲摄;右图,邓智天摄)

图5-40 张家界峡谷、石柱及天生桥景观(邓智天摄)

四、乌尔禾型碎屑岩地貌景观

乌尔禾型碎屑岩地貌景观,全称为乌尔禾型砂岩风蚀城堡景观(有学者简称为“风城地貌”),是指以风蚀作用为主形成的城堡状平顶方山、石墙、石港、石柱等造型地貌景观。

成景母岩为下白垩统红褐色与灰绿色相间的河湖相砂岩、泥岩,主要地质营力为风蚀作用,外加暂时性流水冲刷作用。主要分布在干旱多风的气候区域内。因为此种景观最早发现于新疆准格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乌尔禾,所以称为乌尔禾地貌景观(图5-41)。

图5-41 新疆乌尔禾型砂岩风城景观(程璜鑫摄)

“魔鬼城”是地貌学上对风蚀城堡的俗称。它是在产状近似水平基岩裸露的地形隆起区,由于岩性软硬不一,垂直节理发育不均,在强劲风力的长期吹蚀作用下被分割,残留下来的平顶山丘,远看宛如荒废的城堡矗立在地面上。之所以被人们称为“魔鬼城”,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地貌形态异常诡秘,道路方向难以辨认;二是地势低矮的古河道中风特别大,每当夜幕降临之后,沙漠之风发出恐怖的呼啸,犹如千万只野兽在怒吼,令人毛骨悚然。

各种风蚀地貌景观通常又统称为雅丹地貌。“雅丹”维吾尔族语意为“陡峭的土丘”,是风蚀地貌的典型代表。雅丹地貌分布在干旱多风的气候区域内,成景母岩以第四纪中更新世河口相、湖相粉砂岩、泥岩、砾岩为主。主要地质营力为暂时性暴雨冲刷及定向强风吹蚀作用。代表性景观为垄岗、堡丘、土柱,以及造型似兽、似禽、似物的微地貌景观(图5-42)。

图5-42 雅丹型碎屑岩地貌景观:风蚀垄岗

五、元谋型碎屑岩地貌景观

元谋型碎屑岩地貌景观,是指由半胶结的砂岩、泥岩为成景地层的类土质土柱群地貌景观。

元谋型碎屑岩地貌景观的主要形态特征是土柱成群。主要成景母岩为新近纪上新世至第四纪早更新世河湖半胶结的砾岩、粉砂岩和泥岩。成景过程受滇南亚热带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主要地质营力为暴雨冲蚀作用。主体景观呈现为土柱高低参差,色彩斑斓,远看似一片土状森林。单体土柱一般高5~20m,最高可达40m。各柱体的顶面若连成线,是一个缓斜坡,即为原始地面的起伏面。有学者将此类型的地貌定义为“土林地貌”,代表性景观为云南元谋土林(图5-43),类似的土林地貌,在西藏阿里札达盆地(图5-44)、四川西昌(图5-45)等地也有分布。

图5-43 云南元谋型土林地貌景观

图5-44 西藏阿里札达盆地土林景观(程璜鑫摄)

图5-45 四川西昌土林地貌景观(程璜鑫摄)

六、陆良型碎屑岩地貌景观

陆良型碎屑岩地貌景观,是指颜色多样、参差不齐的笔架状残丘景观。由于成景物质在地面景观上表现为紫、红、黄、绿、黑等不同颜色,形态又类似枯树残林,所以又称为彩色沙林景观。最早发现于云南陆良,故而命名为陆良型地貌景观(图5-46)。

陆良型碎屑岩地貌景观的成景母岩主要为新近纪上新世湖相杂色半固结粉砂岩及黏土层。由于成景地层较为疏松,所以这种景观十分脆弱。随着暴雨的冲刷,所在地的地貌景观年年都有变化。云南陆良将彩色沙林与沙雕艺术相结合,构建自然美景、演绎童话世界(图5-47)。

图5-46 云南陆良型碎屑岩地貌景观:陆良彩色沙林

图5-47 云南陆良地貌景观开发:沙雕艺术[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