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地方志中的《侨寓》或《流寓》

地方志中的《侨寓》或《流寓》

时间:2022-01-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地方志中的《侨寓》或《流寓》明清时期所修各地方志,大多设有《流寓》或《侨寓》一目,顾名思义,此目记载的应该是有关流民、移民或客民的内容。同治《郧县志·流寓》载有唐至清共9人,有遣居之宗王、罪官,有任官而后落居,有任官者后代落居。相邻州县地方志的有关记载,尽管情况不尽相同,主旨却无大的超越。不排除地方志《流寓》或《侨寓》卷目所载人物中亦有移民意义上的流民、移民,但数量肯定有限。
方志中的《侨寓》或《流寓》_明清长江流域山区

(三)地方志中的《侨寓》或《流寓》

明清时期所修各地方志,大多设有《流寓》或《侨寓》一目,顾名思义,此目记载的应该是有关流民、移民或客民的内容。但是,除了极特殊的情况,我们却无法从中窥得当地历史上流民、移民落居的基本面貌,甚至得不到很有价值的关于一般流移民的线索。翻检这类篇目的内容,不难发现各地方志作者对“流寓”、“侨寓”的理解大不相同,并无一致标准。因此,人物取舍、收录的标准五花八门。概括而言,《侨寓》或《流寓》所载大多为在此地落居、卒于此地或在此地居住过的名人或名人之后,还有在此地做过官而后落居的官员或其后人,选择落居的原因亦不一,有看上其地环境者,有因各种困难而不能返乡者,有本人卒后子孙落居的。试择秦巴山区有关州县方志为例,简要分述如下。

同治《房县志·侨寓》云:

天地一大逆旅也,太白尝言之矣!生斯土者,谁非过客,岂必千里登楼而后为侨寓哉!房固僻壤,然自秦汉以来,或迁流,或贬斥,名臣巨镇、帝胄王孙往往接迹于此,亦考古者所不忍泯没也,志侨寓。

该志所载“侨寓”,明以前多贬斥流迁而来者,明代仅一人,即毋德纯因“大礼议”而获罪遣戍房县。清代十三人,大多为外地生员来房县授业者(十人),言明落居者不多,其中有咸宁人黄国梁,寓居房县,又客于秦。嘉庆白莲教战乱起,其父在房县被杀,自秦返房县,“杀贼,战死”。又有“任汉周,字望东,山西孝义人,房商薜永清店客也……嘉庆丙辰(元年,1796年)春贼起,汉周偕士民守城,昼夜不倦”。宋以前,房县是全国闻名的贬斥罪臣流放之地,众多名臣乃至王子王孙先后被贬放于此,县志所载自有其道理,亦体现了该地方的特色。

郧西为明代新置县,同治《郧西县志·流寓》亦云:“天地一逆旅耳,而光阴者过客也,古若今问谁非流寓者,天之覆,地之载,悉为生人托足之区,而必泾渭分、町畦判则凿矣!青山为主,白云为宾,一听之所至如归也。浣花之里,命酒之乡,少住久淹,俱臻陈迹,安可佚乎哉。”该志载有唐代流寓二人,即李白和驸马柳潭。宋、清二朝流寓各一人,明代无流寓记载。清代流寓为陈伯盛:“江西丰城簿涟里人,年少家贫,赴西谋生,历四十余年,家人未尝来往。置有产业,痛亲族辽远,将水田拨入响口韩文公祠,而以其余者与其二婿黄秀、潘廷禄……”

同治《竹山县志·流寓志》则云:“雪泥鸿爪,身世飘蓬,人生世上,去住何常。况竹本五方杂处之区,又何流寓之必别哉。然度地居民,编户有数,其以宦游而寄籍,以商旅而卜居者,不皆纨绔之子、负贩之徒、碌碌无所短长者也。故纪而存之,志流寓。”所载之人多落居此地,且皆有事迹。计明代四人,皆曾在竹山为官,随后本人或其子孙后代“遂家焉”、“遂占籍”;清代有六人,其中落居此地者四人,亦皆因在此地为官,而后不再返回故乡,落居竹山,即所谓“以宦游而寄籍”。

同治《郧县志·流寓》载有唐至清共9人,有遣居之宗王、罪官,有任官而后落居,有任官者后代落居。

同治《竹溪县志·流寓》列在武功卷内,故所记载皆为嘉庆、咸丰年间在竹溪防剿农民军的外籍官员,这些人并未在竹溪落居。

光绪《光化县志·流》载宋至清共10人,乃在光化任过官而后落居、或者到光化定居的名人。

康熙《归州志·流寓》载先秦至明共计8人,有楚人宋玉,唐诗人杜甫,宋人王十朋等,或为官此地,或游历此地,却皆未定居此地。

相邻州县地方志的有关记载,尽管情况不尽相同,主旨却无大的超越。如同治《恩施县志·流寓》所载,有李白、杜甫、郑虔、苏轼、黄庭坚、朱胜非、张灏、邹维琏、文安之、滕之伦、熊汝学、陈正言、张京、王奇、刘福、吴朝发、彭邦鼎、罗成章等20人,绝大多数为因事到过恩施一带地方,但并未落居此地,有的连到过此地都是推测,只有极个别人有可能在此地落居。

不排除地方志《流寓》或《侨寓》卷目所载人物中亦有移民意义上的流民、移民,但数量肯定有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