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灞河沿河八水绕长安是什么意思

灞河沿河八水绕长安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2-01-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6 灞水倒流“八水绕长安”,是陕西关中的历史文化名胜。灞河的最大支流是辋峪河。本册倾向认为灞河与浐河的关系,是兄弟河流而非母支河流。基于此,灞河水系的最大支流应该是辋河,而不宜再说成浐河。倒沟峪全长近40公里,主河道平均比降23‰,总落差780米,流域面积220平方公里,为灞河的主源流。作为灞水正源的倒沟峪,峰峦耸峙,溪水淙淙,基本是西北流向。
灞水倒流_天宝物华

6 灞水倒流

“八水绕长安”,是陕西关中的历史文化名胜。灞河既荣列其间,又是“八水中”唯一由文化出典命名的秦岭北麓之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部分写道:“又东过霸陵县北,霸水从县西北注之。霸者,水上地名也,古曰滋水矣。秦穆公霸世,更名滋水为霸水,以显霸功。水出蓝田县蓝田谷。”

灞河发源于蓝田县灞源乡的秦岭山谷,流经西安市蓝田县、灞桥区、未央区,在灞桥区兴北村一带汇入渭河,全长大约一百公里。灞河是渭河在秦岭北坡的最大支流。灞河的最大支流是辋峪河。辋峪河的长度,测量尺度有异,且差别较大:《蓝田县河流概况》的数据是30公里,《秦岭水文地理》是58公里。另外,《西安市地理志》、史念海先生《河山集》、刘胤汉先生《秦岭水文地理》,都将浐河归为灞河支流,认为“霸水最大的支流是浐水”,“浐河是灞河最大的支流”。倒是《蓝田县河流概况》认为:“辋河……是灞河水系最大的支流。”这涉及的是灞河与浐河的关系理解与河流母支的概念问题。本册倾向认为灞河与浐河的关系,是兄弟河流而非母支河流。著名的“八水绕长安”,是“浐”“灞”并举,实际情形亦然。基于此,灞河水系的最大支流应该是辋河,而不宜再说成浐河。“浐”“灞”并称,合流入渭,为兄弟河而非母支河,此点应该泾渭分明欤。

蓝田县灞源乡的倒沟峪是灞河正源。灞河在蓝田九间房至玉山镇之间,先后接纳从海拔2 190米的将军帽北侧流来的清峪河、由海拔1 965米的秦岭主脊——凤凰山流来的流峪河和峒峪河,水势大涨,始称为灞河。灞河是一条典型的不对称水系。它的左岸支流少而长,大部分集中在蓝田县城以南的上游,主要有辋峪河和清河,大致作东北—西南流向。它的右岸支流众多而短小,均集中在蓝田县城以下的下游,源出骊山的西南侧,流向呈东北—西南向。灞河干流因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在华山断块向南倾斜的古老剥蚀面上,流到灞源,遇到南边的断块,向南转折,再转向西北,以先成河穿过华山断块西端的峡谷,然后流到蓝田盆地,在这里接受了由骊山断块向南流的几个支流,形成复式钓钩状水系,最后切开白鹿塬,沿着塬边流入渭河。

(1)上游段。指峪口以上的山区段,流域面积为1 474平方公里,河谷两岸主要由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及后期花岗岩侵入体组成,岩相变化极为复杂,对灞河河谷的发育影响很明显。在花岗岩侵入体区,岩性比较坚硬,上升的新构造运动强烈,峰峦陡峻,河谷狭窄,水流湍急,如王爬岭一带,河谷仅有5~7米宽,属于典型的隘谷河段,可耕地极少。而在前寒兴坡度较为平缓,河谷稍宽阔,河床比降较小,以霸源镇附近的北川、东川及会流后的河段最为明显,河谷宽约500~700米,沿河两侧有三级基座阶地,阶地上土状堆积物较厚,是山区的主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img72

(2)中、下游段。指峪口外的川塬区段,河谷宽阔,塬的底部为第三纪灰绿色砂岩、淡黄色砂及砂质粘土,上部覆盖着黄土,其间以保存完整的剥蚀面相隔。塬面北仰面俯,地势起伏很小,一般的较为平坦而开阔(刘胤汉)。

灞河沿河谷地有冲积性平原,包括河漫滩,第一、第二级阶地,组成物质均为第四纪后期的冲积物,河谷平原因受新构造运动不等量的掀升,形成了河谷不对称的特征,阶地多分布于河流的右岸。灞河河谷平原,地势坦荡,灌溉便利,是重要的农业区。

辋峪河是灞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蓝田县葛牌镇、秦岭主脊北侧,上游有东采峪和西采峪,均作东南—南北流向,于玉川乡两河桥相会合,始称辋峪河。辋峪河在西采峪河口以上高差787米,河长28公里;西采峪至辋峪口高差291米,河长24公里,比降为12‰;辋峪口至灞河高差27米,河长7公里。辋峪河于蓝田蓝关镇流入灞河。辋峪河即辋川之河,唐诗之河,唐诗人王维的心灵之河。王维《又别辋川》唱曰:“依迟动马车,惆怅出松萝。忍别青山去,其如绿水何。”辋峪河还是“忍别青山”,汇入灞河,一如王维的《辋川二十咏》归于整体的唐诗世界。唐代大诗人李白《忆秦娥》这样描述灞河:“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灞柳风雪”为关中八景之一,李白《忆秦娥》为不朽的辉煌象征。李白与灞河的合唱,完成了盛唐的最强音。由于秦岭的兹水,而有了秦朝的灞河,而有了汉家的灞陵,而有了唐诗的灞柳,而有了永恒的灞桥——联通了东西,联通了秦岭灞水与人类世界。

《类编长安志》“灞河”写道:“出商山、秦岭,北出倒回沟。”倒回沟即倒沟河,也叫倒沟峪。倒沟峪全长近40公里,主河道平均比降23‰,总落差780米,流域面积220平方公里,为灞河的主源流。倒钩峪上游有面积达40平方公里的凹地,据考证为古老的冰窖,它向西敞开,显示当年冰流由此通过溢出,并在向西移动的过程中,形成串珠盆地。倒钩峪绕经王爬岭时,通过坚硬的花岗岩地带,由于新构造上升运动极为强烈,峰峦陡峻,形成深切曲流的“V”形河谷,河谷最窄处仅为5米左右,属典型的隘谷河段。倒钩峪上溯至灞源镇前,分北川和东川两个支流,北川绕灞源镇向东北延伸,东川绕灞源镇向东南伸展。作为灞水正源的倒沟峪,峰峦耸峙,溪水淙淙,基本是西北流向。西高东低是中国及秦岭陕西的地理大势。中国的河流大体皆朝东。秦岭北麓,渭河南岸水系亦然,唯灞河,受东秦岭北折抬升的制约,以至为罕见的水文个性,冲破大山的阻隔,洋洋洒洒向西流去。生长于灞源山水的作家陈忠实,在一首《青玉案》中写道:“涌出石门归无路,偏向西,倒着走……”这个“石门”就是倒沟峪,也叫“万军回”。西汉末年,王莽追杀刘秀,刘秀逃自峪前,见前有大山阻隔,后有重兵追杀,急中生智,命大家将鞋倒穿着藏入峪中。王莽追至峪口见脚印朝外,又见巨岩壁立,难以藏身,便调师转回。此峪遂留名为“倒回峪”,也叫“万军回”。其实,倒沟峪之“倒”,来自灞源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其一,蓝田是东秦岭的西界,中部秦岭的正东西走向在此近70度的向北偏折。发源于箭峪岭南坡的倒沟峪起始即向南流,与秦岭北麓72峪的流向完全是“倒”。其二,同是向南流,一岭之隔的陕南洛河至洛源镇,即向东流去;蓝田倒沟峪至灞源乡,由于秦岭主脊的东阻,只能西去,这与陕西乃至中国的地理大势完全是“倒”。其三,流出秦岭南岭,倒沟峪在九间房乡注入灞河,受骊山北岭的抬升影响,只能沿蓝田谷地朝西南流去,这与秦岭北麓72峪众多的东北流向完全是“倒”。

灞河为渭河秦岭北麓第一大河,与倒沟峪之“倒”有关;灞柳风雪作为关中美景,与倒沟峪之“倒”有关;很可能,皇帝的鼎湖延寿宫,我们祖先——蓝田猿人选择这里作为文明与历史的发祥地,与倒沟峪之“倒”也有关。“上善若水”,水性至顺。秦岭倒沟峪,青海倒淌河之“倒”,完全是地理构造的大势之变使然。地势之变使水相呈“倒”:青海湖为中国第一大湖,与倒淌河的倒淌注入直接有关;秦灞河作为历史勋业的河神象征,与倒沟峪的倒沟源头干系也大。面对着作为灞水源头的倒沟峪之“倒”,包括青海湖倒淌河,除了让人体味光武刘秀“万军回”的刀光剑影与文成公主的美丽倩影,也让我们想起老子《道德经》的深沉哲影:“反者,道之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