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类发展的空间

人类发展的空间

时间:2022-01-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我们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弊端,就是过度地剥夺了学生自由发展的时间,人为地压抑了他们的天赋与潜能的发挥。马克思曾经说过“无论是个人,无论是社会,其发展需要和活动的全面性,都是由节约时间来决定的。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
人类发展的空间_生态学校文化的构

六、时间:人类发展的空间

时间与空间,是哲学思维的重要内容。研究时间,可以从多方面探究它。从形式上,老子认为道是永恒的运动,而运动的轨迹是一个圆圈,所以时间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孔子则认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从过去走来,向未来走去。从性质上,时间既是绝对的,即无开端又无终结,均匀地流逝着;又是相对的,随物体的质量分布和运动的速度变化而变化,既是外部的、自然的、社会的,如太阳的周期运转,季节的更替,天空的斗转星移,大海的潮汐变化;又是内部的、个体的,“时间就是生命。”然而,如果我们能透过扑朔迷离的时间现象的核心问题看时间的话,那么,时间就是与人的发展关系。

时间对于个体生命来说,它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电视剧《康熙大帝》主题歌有这么一句台词“我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五百年”就是一个有形的也是有限的时间概念,即使让康熙大帝再活五百年,对于整个宇宙的生命来说,这五百年也是有限的。但是,对于康熙大帝的个体生命来说,他一生所创造的辉煌业绩,他的生命质量却是无法以“五十年”甚至是“五百年”这样的时间概念来计算的。所以,时间对于康熙大帝的个体生命而言,它又是无形的,也是无限的。同样,对于作为个体的人来说,如果把他的生命潜能发展得比较充分、比较全面,生命的质量比较高的话,那么时间对于他来说,就显得比较长。我们常说,某某人一年就做完了别人几年也做不完的事,某某同学用一个小时做完别人几个小时也做不完的作业,某某教师用一节课的时间讲完其他教师需要几节课讲的内容。如果这一结果是由于他个人的能力所为而并非单靠耗费更多的生命力而取得的话,我们就可以这么说“他们所获得的生命时间就要比别人的长”。人们往往习惯用历法的年、月、日和钟表的指数来计算人的生命时间,但这样计算只能反映人的生存状态的外在表现,不可能反映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本质和个体间的差异。可以设想,一个奋发有为在事业颇有成绩的人活70年与另一个庸碌无为在事业上无所长进却同样也活70年的人相比,前者的70年与后者的70年相比应该属于不同的时间概念。杰克逊曾说过:“时间之所以获得价值,主要是因为它标志着对一种贵重商品——人类生命的消费”。(《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上第406页)所以,如果我们能把握有形的时间与无形的时间对个体生命产生的影响的话,我们就有可能更加全面充分地开发自己的潜能,使自己拥有更多的时间。

既然时间对于个体生命来说有其内在的规定性,那么,我们的学校教育就要掌握个体生命节奏的运行法则。缩短用于发展个体生命某种机能的潜力所应消耗的时间,延长已经形成的某种机能所保持的时间,促使生命个体顺其自然地发展,从有限走向无限,获得其生命高峰的体验。

目前,我们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弊端,就是过度地剥夺了学生自由发展的时间,人为地压抑了他们的天赋与潜能的发挥。有些学校为了提高高考升学率,竞相延长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有的学校竟然要求学生早上五点半到校,晚自习十点半放学,学生完不成的作业,回到家还要做到晚上十一点半、零点,甚至更晚,多数高中生要在十一点半左右才能上床睡觉。学生这样概括自己的学习时间“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很多学校还实行“月休制”,平时星期天也不休息,每个月只休息一次。

马克思曾经说过“无论是个人,无论是社会,其发展需要和活动的全面性,都是由节约时间来决定的。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共产主义社会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67页)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有意无意地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殊不知,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学生的学习材料难度过大、分量过重、学习时间过长,都会使大脑皮层兴奋转入抑制状态,使其在生理上、心理上产生疲劳或疲劳感。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学生在45分钟课的末尾10分钟已有明显的疲劳现象,即便教师在其内改换课题,仍不能解决学生在45分钟的课内所产生的疲劳现象。在一周之内,学生到了周末也会出现类似的疲劳现象。当研究者把每节课减少到35分钟,并适当延长休息时间时,学生的工作能力无论在课上还是一周内所有的学习日中,都能保持较高的水平。(瞿葆奎《教育学文集·体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学记》指出:“时教必有正义,退息必有居学,”“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这就是说,学习应该包括校内的“正业”(课内学习)和在家的“居学”(课外学习),在学校要认真攻读功课,在家要尽兴玩弄技艺,一张一弛,才能使学生感到学习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目前,学校教学中流行着这样一种理论,那就是教学的时间与教学质量成正比例关系,有多少的教学时间投入,就会出多少的教学效益。应该承认,勤奋出天才,古代的匡衡凿壁、车胤囊萤、孙敬悬梁、苏秦刺股的苦学精神,确是影响了几个世纪的中国文化人。但是,能否追求以较少的投入换取较好较大的教学效果呢?这里又要牵涉到时间密度的问题。马克思曾对时间密度作过这样的论述:10小时工作中一个较紧张的小时,同12小时工作中一个较松弛的小时相比,会包含相同的或更多的劳动。因此,较紧张的1小时的产品同较松弛的1.2小时的产品相比,会具有相同的或者更多的价值。我们常常对会议中领导们滔滔不绝的报告感到厌烦,一坐就是3个小时或者4个小时。如果把他们所讲的内容压缩一下也许只需半个小时或者1个小时就能包容其内容的精髓。这里同样是一个时间密度的问题。当前,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其很大的原因就是低效的教学使得学生必须用数倍于别人的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国际著名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的三位成员,在其所著的《回答未来的挑战》一书中指出:“当代学习时间的不足,导致了人类状况的恶化和人类差距的扩大。”当我国的教学理论家、教育行政官员大声疾呼着学生学业过重的时候,罗马俱乐部的三位成员为什么会提出学习时间的不足呢?显然,这是一个学习时间密度过低的问题。我们知道,数百万年的人类进化史赋予人类每个个体生命的潜能是极为丰富的,但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在总体上还远远没有接近已经认识的人类潜能的上限,在知识总量急剧增长的信息社会,我们的教师能否在“多”字的含义上作些调整,把语文的“多读多背多写”、数理化的“多看多记多练”、英语的“多听多说多读多背多写”调整为“多”在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上作些开发,“多”在理论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寻找一些结合点。这样,才有可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学习潜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并达到上限。

马克思关于时间有个著名的命题,那就是: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我们知道,时间是无限的,人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就个体的人而言,他一生中的发展是连续不断的。生命不息,发展不止。但是,人的一生中的各个阶段的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现代生物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生的发展中有许多最佳发展期或称为关键期,而这最佳的发展期又正好与他在校学习的时间相重合。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认为“在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内,环境和教育对智力发展影响一年的效果,超过其他时期8至10年的效果”。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表明,遵循教育时间规律的教育或学习活动并不意味着把学习时间安排得越紧越好,违背个体生物钟的学习安排往往会造成个体学习与生活的紊乱与低效,甚至会错过最佳发展期。所以,学校的教育要掌握个体生命节奏的运行规律,安排疏密有致的教育教学时间,拓展受教育者自由发展的空间,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最大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