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生态文明”战略的理论背景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生态文明”战略的理论背景

时间:2022-01-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生态文明”战略的理论背景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政府、环保NGO、企业、媒体、公众联手行动。事实上,2003年非典事件爆发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确立,既标志着中央决策层生态观的重大进步,也是“建设生态文明”这一重大战略得以出台和实施的深刻理论背景。1997年十五大报告,警告“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提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生态文明”战略的理论背景_中国一号问题当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生态文明”战略的理论背景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政府、环保NGO、企业、媒体、公众联手行动。其中,政府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事实上,2003年非典事件爆发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确立,既标志着中央决策层生态观的重大进步,也是“建设生态文明”这一重大战略得以出台和实施的深刻理论背景。从我国最全面、最权威的综合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的篇章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的真正重视始于2004年,当年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04》首次把“环境保护”专门单独列为一章,《中国统计年鉴2007》把“章”微调为“篇”。十七大赋予建设“两型社会”以突出战略位置后,从《中国统计年鉴2008》开始,把“环境保护”篇调整为“资源与环境”篇。从《中国统计年鉴2010》开始,又把篇名微调为“资源和环境”。

追踪1982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届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报告,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央决策层的生态观念演变遵循了一条从模糊到清晰、从零碎到系统的路径。例如,在1982年十二大报告中,“保持生态平衡”只是跟在“坚决控制人口增长、坚决保护各种农业资源”之后,一笔带过。“乱砍滥伐森林”现象也主要是被视为严重破坏公有制经济的行为,而被要求坚决纠正。1987年十三大报告,虽然强调了“人口控制、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是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提出“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要大力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努力开展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很好地结合起来”,但同时又要求“大力增加化肥、塑料薄膜、农药”的生产和供应。我们知道,化肥、农药具有“双刃剑”效应,它们既是第一次绿色革命中推动粮食增产的标志性关键技术,又是潜在的“生态杀手”,从这一点来看,十三大报告尚未在生态观上达到自洽。1992年十四大报告,延续了十三大报告“环境保护”的提法,并具体化为“增强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矿藏、森林、水等自然资源,努力改善生态环境”。1997年十五大报告,警告“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提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002年十六大报告,在警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同时,明确要求“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出“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2007年十七大报告,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的国家战略,就“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并初步明确了到2020年建成生态环境良好国家的主要表征,即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