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经济品质提升研究

经济品质提升研究

时间:2022-10-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嘉峪关作为资源型城市,面对资源能源竞争日趋加剧的现状,经济品质问题越来越重要,它关系到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也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在实践中,不同城市对提升经济品质,都有不同的方法策略,其中一些具有共性的做法,对嘉峪关提升经济品质具有很好的启发借鉴意义。这一年,嘉峪关全市GDP相对于2000年,增长了近10倍,这本身就是经济品质提升的必然结果。
经济品质提升研究_嘉峪关转型发展研究

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宏观条件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生产要素从过去更多依靠劳动力、低成本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市场竞争从过去以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为主转向以质量型、差异化竞争为主,资源环境从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空间相对宽松转向环境承载力达到或接近上限,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和要求迅速上升。这些新变化,要求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更加注重经济品质。中央也反复强调,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嘉峪关作为资源型城市,面对资源能源竞争日趋加剧的现状,经济品质问题越来越重要,它关系到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也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一、经济品质的基本概念

经济品质问题可以理解为经济发展质量,注重经济发展质量也就是追求经济品质,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标准,也就是衡量经济品质的标准。经济品质包含量和质两个方面,从量上来说指的就是经济总量即GDP或人均GDP增加,从质上来说是指经济结构的改善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具体来说,经济品质主要体现为用较少的要素投入、较小的资源环境代价产出较多的产品,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体现为科技含量的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增加、产业层次的提升;体现为百姓能够更好地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体现为比较充分的就业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经济增速、民营经济占比、三产比重、人均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率、万元GDP能耗等,都是衡量经济发展品质常用的指标。在实践中,不同城市对提升经济品质,都有不同的方法策略,其中一些具有共性的做法,对嘉峪关提升经济品质具有很好的启发借鉴意义。

高度重视转变发展方式,坚决摒弃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因为如果不彻底改变传统的依赖物质投入、拼资源环境、靠外延扩张的发展方式,还是习惯于铺摊子、上项目,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就会缺少保障,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的目标也难以实现,还有可能使一些长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激化。

高度重视经济结构调整,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充分发掘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蕴含的巨大潜力;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压缩落后产能;全面推进科技、管理、市场、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创新驱动成为发展的新引擎。

高度重视开放开发,加快推进改革开放,以改革的不断深化,进一步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市场活力;以开放水平的持续提升,拓展经济发展新的更大空间,创造更多发展机遇,在更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中赢得更好质量和效益。

高度重视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打破行业垄断,鼓励多元竞争;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凡是不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和部门都应该允许和鼓励各种市场主体进入;减少政府干预,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为企业松绑;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支持企业研制和运用新技术,降低能耗和资源消耗,提高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和经济品质。

二、嘉峪关经济品质提升的历程

经济始终是一个城市发展的主题词。嘉峪关自建市以来,城市经济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在这一历程中,无论是市委、市政府还是驻嘉大型企业,都根据宏观经济形势,主动及时地转变发展观念,调整企业经营发展策略,走出了一条符合市情实际、适应发展形势、效益不断增强的经济品质提升之路。

嘉峪关市是伴随着国家“一五”重点建设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1965年设市。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嘉峪关市依托酒钢,形成了以钢铁生产为主,挖掘、开采、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为辅的工业体系,工业基础雄厚。

嘉峪关城市经济品质的构建,与酒钢集团公司息息相关。1995年冶金部组织审查酒钢发展规划,确定“九五”末酒钢将形成年产150万吨钢、135万吨材的综合生产能力。当年,酒钢生产铁111万吨,钢100万吨,材57万吨,钢产量首破100万吨大关,销售收入排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第90位、全国钢铁企业第26位,全国钢铁最佳经济效益企业第71位,甘肃省最大工业企业第3位,甘肃省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第7位。这些排位,一方面说明的是企业的经济总量,更重要的也是经济质量和效益提高的证明,为全市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品质基础。

伴随着酒钢公司的崛起和壮大,嘉峪关市已形成以冶金工业为主体,化工电力、建材、机械、轻纺、食品为辅的工业体系。机械工业主要有各类钢铁加工,如钢筋、钢丝、罗纹钢、标准紧固件、钢门窗等企业。此外,还有棉纺、服装、针织手套、皮鞋、食品、粮油加工、饮料等生产企业。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整体经济进入稳健持续发展阶段。伴随着这种国内发展的大趋势,2000年嘉峪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9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0.75亿元,增长3.89%;第二产业完成13.5亿元,增长9.03%;第三产业完成3.68亿元,增长8.09%,三产增幅逼近主导产业二产的增幅,说明全市经济品质的提升正在跨越产业内部,延伸到了产业之间,城市经济品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飞跃。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0.0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28亿元,增长11%;第二产业完成126.24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完成31.53亿元,增长11.3%。这一年,嘉峪关全市GDP相对于2000年,增长了近10倍,这本身就是经济品质提升的必然结果。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年三产增幅超过了主导产业二产的增幅,全市经济结构出现了重大转机,又向三产主导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2014年整个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80.3亿元,同比增长11.6%,开发区生产总值84.1亿元,同比增长11.7%。这些数据充分说明,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市属工业经济强劲壮大,“一钢独大”的局面正在被深刻地改变,嘉峪关经济进一步降低了对酒钢的依赖。特别是近年来,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嘉峪关牢牢把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以文化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借助世界文化遗产嘉峪关关城、方特欢乐世界等大型文化旅游项目,带动了全市第三产业飞速发展,全市经济呈现出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嘉峪关经济品质提升取得了重大进展,进入了优化完善的新时期。

三、提升经济品质的基本原则

新常态下,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仍然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心一意谋发展。但发展不是盲目的,就嘉峪关来说,经济不仅要保持稳定的增长、继续做大,更要提高质量效益、着力做强。嘉峪关提升经济品质,必须注意产业结构与城市发展阶段相一致,与城市特色相融合,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与市民创业、就业需求和收入水平提高的要求相适应,特别是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发展,向转变观念要经济品质。当经济总量达到一定水平时,人们对经济发展的要求主要体现为对经济质量的满意度;同时,对一定经济体竞争力的评价,主要也看经济效益的高低。因此,政府、企事业单位要切实转变观念,决不能以GDP为圭臬,而要以经济发展品质为中心,把竞争的重点放在比结构、比转型、比质量、比效益上来。

(二)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向市场要经济品质。市场经济体制是提高经济发展品质的催化剂和原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嘉峪关正是充分利用这一动力,才在提升经济品质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在更加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以提高经济品质。要深化企业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更好地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让各类市场主体以平等身份展开竞争,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经济运行效率。

(三)调整经济结构,向新型城镇化要经济品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2014年,嘉峪关市城镇化率达到94%,但城镇化质量却居全国第84位,城镇化建设仍然大有可为。必须要认识到,城镇化是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转变的过程,要把城镇化当做提升经济品质和发展质量的重要方面来推进,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四)加强对外开放,向开放开发要经济品质。“一带一路”战略已经进入深入实施阶段,相关的政策倾斜、资本扶持、人力援助、基础设施建设等正在大规模启动,必将为嘉峪关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实施向西开放战略,将新疆、甘肃省等西部省区推向对外开放的前沿,放在更加广阔的竞争平台上,必将极大地促进生产要素科学合理配置,为嘉峪关经济发展提供直接外部依托。此外,嘉峪关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根据2010年预测,嘉峪关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主要矿产资源需求量实际年平均增速为8%—12%,这对资源保障提出了新要求。嘉峪关提升经济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长远打算,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强外省矿产资源对接利用,深化与新疆能源企业的合作,提升资源能源引进数量,提高长远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

(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向科技要经济品质。提升经济品质,根本在于创新。只有技术进步和创新,才能节约更多的资源和能源,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大收益,才能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要注重企业培育,让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以高新技术产品占领市场,成为提升经济品质的有力支撑。

四、嘉峪关经济品质提升的路径

嘉峪关地处内陆,经济发展在甘肃省领先,但在全国范围内来看,则属于追赶型发展的城市,必然要以较快的增长速度和数量扩张实现经济发展。但发展决不能只看GDP,不能为了GDP数字的增长不讲成本、不讲质量、不讲效益,而是要遵循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的规律,把经济品质放在重要位置。在实践层面,就是要结合嘉峪关实际,转变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在保持一定经济增速和总量提升的同时,着力在调结构、重创新、强管理、建机制上下功夫,形成有利于提升经济品质的发展模式。

(一)必须围绕重点产业主攻大项目。经济社会发展最终的落脚点是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最终都体现为项目计划。从一般的经验上看,那些争取到重大项目的地区,由于项目综合效应的带动作用,往往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也借助重大项目,较快地提升了科技水平和经济品质。一个投资上亿、几亿的大项目可以带来稳定的税收,带动一个地区的人员就业和相关产业发展,这是小企业无法比拟的。而且这些大型企业实力更雄厚,很少出现融资困难等问题,项目运作也更加规范,更注重技改投入和长远发展,可以把本地经济运行的风险降至最低水平。嘉峪关作为后发地区,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要想缩短转型跨越发展的周期,就必须要重视重大项目的综合效应,把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实施作为更快提升经济品质的重点来抓。

1.要把大项目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证明,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波动最为主要的因素,投资高涨则经济趋于繁荣,投资低迷则影响经济持续增长。当前,嘉峪关投资增速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虽有长期投资高增长之后理性回落的原因,但却不可否认,投资的相对不足正在对嘉峪关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需要指出的是,嘉峪关经济尚未全面到达创新驱动阶段,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在短期内尚难根本转变。虽然消费拉动和科技创新对城市发展的驱动作用将显著增强,但保持投资适度增长仍然是推动经济平稳增长、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当前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重点企业盈利水平大幅下降的情况下,维持投资的较高增长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必要手段。关键是要把握好投资的方向和结构,将重点放在生产性投资和实体产业,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而多上项目、上大项目和上好项目成为必然选择。“十三五”时期嘉峪关要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大项目。

2.要把大项目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有生力量。大项目建设不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效举措。“十二五”以来,嘉峪关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显著推动了经济发展,也有效地改善了区域交通环境、城市面貌和产业水平,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但也要认识到,近年来的投资存在技术改造投资偏低、新兴产业投资偏低、人才资源投入偏低的情况,其结果是不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有力引导,也导致转型发展缺乏有力的投资保证,最终不仅削弱了嘉峪关经济转型的动力,也制约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进程,因而亟待通过加快大项目建设予以转变。当前,在嘉峪关经济结构面临转换优化的关口,加快大项目建设仍然是调整投资结构与速度方向,进而促进转型升级的关键性因素。要根据国家和省上的产业政策方向,一方面遏制部分过热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另一方面要确保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极推进与快速发展。

3.要把大项目作为保持一定经济增速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时期,嘉峪关投资增速普遍高于GDP增速,但由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投资增幅也出现下滑,特别需要化解投资回落过快导致发展后劲不足、经济下滑过快、就业形势恶化等风险。所以,在当前可预见的宏观经济背景下,驾驭好投资这驾“马车”,当务之急是通过大项目的建设,切实发展实体经济,保持一定的投资增速并切实提高投资效率,使有效的资金投入发挥出最大的经济增长动能。应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更多地运用结构性政策,通过大项目建设保持投资的适度增长,为嘉峪关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必须确立园区工业聚集及前沿开放地位。工业园区是现代工业发展的产物,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园区根据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行政或市场化等多种手段,集聚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使之成为结构层次合理、产业特色鲜明、集群竞争优势显著、功能布局优化的现代产业分工协作生产区。发展园区经济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培育企业集群,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共享基础设施、集中治理污染、集约利用土地,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嘉峪关工业园区作为嘉峪关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平台,要在优化结构和升级产业的基础上,使工业园区发展环境更加和谐,对企业更具吸引力,经济总量稳步提升,成为经济品质提升的重要一级。

1.完善规划,突出前瞻性。园区规划是合理开发建设园区的重要依据和前提,园区的开发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从实践来看,发达地区的工业园区在规划时,既注重了多个规划的有机衔接,又明确了产业布局的定位,科学处理了园区发展的阶段性、连续性与规划的前瞻性、长效性的关系,为提升园区容量和承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就嘉峪关而言,必须高度重视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修编工作,在规划修编中,综合考虑区域发展现状、资源禀赋条件、产业发展基础和特色等方面,在时间上尽量考虑长远一些、在空间上尽量考虑宽泛一些,确保制定的园区建设规划不仅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而且符合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实现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要坚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综合开发的手段、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加快园区开发建设,尤其要做好园区风貌的统一塑造,打造城市化园区、花园式工厂。要切实增强规划的约束力和执行力,严格按照规划布局产业和完善基础,促进园区快速健康发展。

2.打造平台,突出超前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决定园区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完善的园区基础设施不仅能增强投资业主的信心,而且能够展示对外招商形象,必须适度超前建设。由于嘉峪关工业园区建设起步相对较晚,园区基础配套还不够完善,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还不够强,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刻不容缓。要主动加强对上的汇报衔接,全力争取国家和省上对嘉峪关园区建设的专项补助资金,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思路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行、高效益产出”的要求,借鉴发达地区“先拉框架后充实”和“大配套一步到位,小配套围绕项目集中进行”的模式,适度超前建设区内道路交通设施、电力供应设施、供排水和供气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增强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争取早日创建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获得更大的政策支持。

3.精准招商,突出针对性。项目是园区发展的生命线,没有项目,一切都是空谈。发达地区工业园区之所以发展得快、效果好,最关键的是以大气魄抓大招商,以大项目推进大发展。就嘉峪关而言,发展不足是基本市情,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借力发展”,是提升全市经济品质的必要条件。为此,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以传统产业整体转移、东部沿海企业西进等为契机,依托园区平台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全力招大引强,使园区成为招商的主战场。此外,嘉峪关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环境综合承载能力非常有限,在招商过程中要算好长远账,优先引进工艺先进、低能耗、低污染的企业,绝不能因小失大,为了短期内的经济增量而忽视环境保护,否则后期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的成本可能更高,就会成为经济品质提升的新负担。

(三)必须促进第三产业提速提质增效。第三产业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城市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追求较高的第三产业比重,成为很多国家和城市发展战略的重点所在。目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在70%左右,发展中国家平均在50%左右。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8.2%,高出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标志着中国经济正式迈入“服务化”时代,意味着中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第三产业主导加快转变,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嘉峪关也应该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全面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1.消除认识偏差,强化发展意识。要充分认识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良性互动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探索符合嘉峪关现代服务业发展之路,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发展规划和政策研究,统筹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此外,“十三五”期间,服务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要注重长远,结合自身发展方向,采取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相结合的方式,超前编制完成现代服务业总体规划以及创意、现代物流、高端商贸等行业发展专项规划,突出发展重点,鼓励金融业、科技和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成为主导发展产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要紧盯新兴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方向、重点领域,加强有关土地、财税、融资、人才引进、鼓励奖励等方面的政策研究,通过相关措施的制定,重点扶持优势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2.加大投资力度,促进集约发展。产业结构与投资结构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现在的投资结构决定着未来的产业结构。就嘉峪关来说,应把“关键领域和新兴业态”作为第三产业投资的重点,加大投资力度,重点发展文化创意、现代物流、高端商贸和科技信息等产业。围绕科学型、物流型、特色专业型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科技创意园、文化产业园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统筹做好集聚区规划布局和协调发展,在实现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加速发展、集聚发展的同时,不断调整服务业内部结构,提升服务业的结构层次。

3.加快人才培养,夯实发展基础。在服务业中,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人才是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嘉峪关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业竞争力,必须根据第三产业的发展规划,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的原则,有的放矢的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构筑人才高地。一方面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产、学、研相结合,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现代服务企业开展合作,着力培养信息、科技、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旅游会展、咨询、法律等现代服务业人才。另一方面,要广开渠道,引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制定配偶就业、子女上学等各项改善生活、提高待遇的优惠措施,以吸引和稳定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智力资源。

(四)必须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经济发展品质,根本出路在于创新。习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已由较长时期的两位数增长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在这个阶段,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已经从“高速增长”变为“创新驱动”和“结构调整”,通过创新提升经济品质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今年3月份,国家出台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把创新驱动作为应对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手段,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就嘉峪关而言,酒钢、四〇四等大型企业都有实力较强的科研基地,具备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基础条件,“十三五”时期提高经济品质,必须把创新驱动作为重要一环来推进。

1.坚持市场导向推进创新。创新目的是刺激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的创新才是可持续的,这样的创新才能永远站在市场的最前沿。坚持需求市场导向,其意义在于使创新贴近现实、走向市场,让创新结果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和城乡居民的需求结合起来,使创新和市场需求良性互动。因此,嘉峪关实体经济企业必须认识自身创新主体的地位,准确研判市场需求,让市场引导资源配置,按照市场方式来搞创新,不断增强发展活力。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不能单纯从高科技发展、金融创新等创新驱动本身寻找动力,更多的是要通过创新驱动满足民生和嘉峪关经济转型需求,才能产生比较好的新生经济效益,才能让创新脚踏实地,而不是昙花一现或者追求新奇怪异。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要把科研和创新投资都落实到企业发展中去,确实通过企业的产品、服务的创新让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让整个城市经济具备创新竞争力。

2.持续推动产业化创新。创新必须落实到创造新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这是推进创新驱动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大方向。嘉峪关要发挥好现有创新资源,深入推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活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要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大投资力度,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特别是嘉峪关资源依赖型的产业结构,要把深化结构调整作为创新驱动的重点,不能简单地接长“短板”、固化传统产业结构,防止形成“锁定效应”,陷入结构性陷阱。要积极支持创新平台、孵化载体建设,支持民营孵化器和服务机构发展,同时促进科技服务企业、专业服务机构和服务平台协同发展,为创新创业提供专业服务、精准投资。

3.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李克强总理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要坚决消除各种束缚和桎梏,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渐成潮流,只有通过万众创新,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才能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只有通过大众创业,才能增加更多的市场主体,才能增加市场的动力、活力和竞争力,从而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源动力引擎。就嘉峪关来说,要加快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使创新人才分享成果收益,从而促进科技人员愿意创新、愿意创业、愿意转化。要通过加强全社会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教育,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创新、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厚植创新文化,不断增强创业创新意识,使创业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要采用技术招标、政府采购等多种方式,引导创客群体以产业集群发展为依托开展协同创新,要支持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形成全社会推动大众创新创业的新局面。

(五)必须大力发展开放经济。开放是一种理念,一种思维,大开放、大发展,小开放、小发展,不开放、难发展,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铁律,也是推动经济品质提升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嘉峪关深入推进开放开发战略,利用外资、引进省外资金、外贸出口等指标大幅增长,开放型经济实现了突破式发展。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大,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比以往更为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嘉峪关亟需深化对外开放,以全新的开放来拓展发展空间、提升经济品质。

1.在开放理念上,必须进一步突出解放思想,打破思想桎梏。要克服保守思想,不能认为嘉峪关不沿边、不靠海,就认为在发展开放型经济上难有很大作为,也不能因为外贸出口对嘉峪关税收贡献不大,就缺乏支持企业发展的主动性。要清醒地认识到,好项目的引进、大企业的落地,往往带来的是产业的兴起、优势的建立,看准了就要拿硬招、下硬功,在提升软硬配套环境上花大功夫、下大力气。在发展战略中要把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放在全局地位来谋划和部署,用开放的思维来推动经济发展。

2.在开放动力上,必须以深化体制改革为根本动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必须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要创新开放模式,支持重点企业用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加快走出去步伐,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和竞争实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为核心的外向型经济竞争优势。在开放范围上,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两条腿走路,强调既要对外开放,也要对内开放,建设一个对内对外都高度开放的经济体系;既要扩大经济领域的开放,也要扩大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开放,形成多层次、梯度化的开放新格局,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3.在开放对象上,要深化多方合作,紧紧依靠外力拉动自身经济发展。以能源合作为例,哈萨克斯坦宣布2017年在该国举行的世博会所有设施,都使用太阳能,而嘉峪关正在着力打造新能源基地,在发展风电、光电产业方面拥有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加之与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是友好城市,可以与哈萨克斯坦建立新能源合作关系。在农业发展方面,嘉峪关可利用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优势,与中亚国家建立现代农业、制种业、食品加工输转等合作关系。在文化旅游方面,可与中亚国家开展文化旅游合作,既有助于加深中亚国家对甘肃省多姿多彩文化的了解,也有助于提升嘉峪关的城市软实力。

4.在开放策略上,要善于借势借力。海南省的博鳌亚洲论坛不仅是一个高层对话平台,也使博鳌这个原本默默无名、仅2万人口的乡村小镇瞬间闻名于世,形成了巨大的对外影响力和经济刺激作用。嘉峪关市要借鉴博鳌经验,积极争取文化部、省上的大力支持,在嘉峪关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各种峰会,大力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带国家和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共享和产业对接,不断提升嘉峪关市的国际知名度。当前,嘉峪关旅游正处于井喷式发展阶段,嘉峪关应联合经济带沿带各国和周边各省市,共同包装旅游项目,开发精品线路,实现文化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和综合利用,合力打造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品牌。

嘉峪关光伏产业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