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是让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充分“流动”起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使城市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使农村教育得到优化提升。二要优化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促进全市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效组合,使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同步扩增、合理分布。以提高郊县学校教育管理水平为目标,推进城乡教育管理资源共享。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_科学发展观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三、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是让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充分“流动”起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使城市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使农村教育得到优化提升。

1.成立省会地区教育规划协调组织

遵循资源共享、城乡一体、优势互补的基本原则,建议由市政府牵头,组织成立由国家相关部委、省市相关部门组成的省会地区教育规划协调组织,以促进南京市大、中、小学及职业、成人教育等统筹发展。其主要职责:一是协调省会地区的高等院校规划、发展,通过统一规划与指导省会地区的高校,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以发挥各类教育资源对全市教育的促进作用、对居民素质的提升作用、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二是研究全市城乡一体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和各项计划,提出城乡教育发展的重点、规模、速度和步骤,加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进一步改善郊县学校办学条件

加大财政向郊县教育投入的倾斜力度,加快实现办学条件城乡均衡。一要提升郊县办学硬件条件,通过实施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争创省市示范等级学校等工程,使每一所中小学校都能按照法定的标准,拥有大致均等的物质条件,从而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教育环境。二要优化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促进全市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效组合,使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同步扩增、合理分布。三要大力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利用现有信息网络资源优势,提升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的水平,让农村学生更多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四要加大统筹城乡教育管理的力度。以提高郊县学校教育管理水平为目标,推进城乡教育管理资源共享。建立干部定期交流制度,通过尝试由城市学校向郊县学校派遣干部挂职等方式,建立城乡学校之间干部交流制度,提升郊县学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建立管理经验定期交流制度,通过定期举办城乡学校校长论坛等形式,提升郊县学校干部的管理理念,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3.实现城乡师资力量优化配置

城乡教育要均衡发展,首先要加强城乡师资的交流,让师资“流动”起来。一要建立城区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制度。针对城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较高,郊县师资力量薄弱的现实状况,建立城区教师到郊县任教服务制度,城区教师工作年满3年后,必须到郊县服务3年,并与教师职称晋升直接挂钩。优秀骨干教师要定期、轮流到郊县学校示教、挂职。二要组建由市级名师为主的名师讲师团,通过下农村听课、专家会诊、面授指导、专题讲座、教学示范等形式开展“名师带徒”工程,实现先进理念共享、优秀资源共享、有效成果共享,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缓解优质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三要加强对郊县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构建开放灵活的农村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学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每位教师都树立起现代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和教育管理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

4.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培养新型农民的重大举措。一要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县级职教中心,形成能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需要的职业教育骨干基地。在办好现有中等职业学校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创办职业教育,及时改变和调整现有专业,积极发展适应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适应和服务市场经济的能力。广泛开展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乡镇就业或自主创业。二要广泛开展以农村劳动力培训为重点的成人教育。进一步搞好成人技术学校的建设,努力推进成人技术学校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组织实施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积极开展农民文化技术教育和培训,以及进城务工就业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不断促进农村新增劳动力的转移。

5.完善郊县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继续加大对郊县教育的投入,把农村教育正常运转经费和农村学生就学资助,作为巩固提升郊县教育的关键环节,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书本费,加大对农村郊县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的帮促,维护贫困家庭学生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二要不断提高教职工的待遇,以便留住郊县优秀教师,同时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毕业生到郊县任教,以改善郊县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三要进一步加大择校费的统筹力度,建立专项资金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

6.创新大学城建设与管理模式

以协调大学城统筹规划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大学的集中布局,促进高教资源校际共享、高校与社会共享,实现高校发展与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共同进步。一是发挥高校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通过政府、高校和企业多方参与,相互合作,统一规划,实现大学城教育、科研等与产业的整合,增强大学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盘活高校土地资源,可将目前大学城高校闲置土地出租给企业,兴办科技工业园区,成为科研和技术转让的基地,创新高等教育与产业互动发展的新模式。增强大学城的城市功能,从原有的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进一步拓展到优化城市功能、拉动消费、增加就业和提高收入等方面。二是发挥高校对居民素质的提升作用。提高大学城的社会开放程度,让城乡居民能够方便地享受到现代大学各种资源,从而提升居民的综合素质。三是发挥高校对教育的促进作用。加强大学与中小学及职业学校的联系挂钩,通过教学科研、专业设置、文化活动、定点辅导等方式,发挥高教资源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独到作用,切实促进全市基础教育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