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学发展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

科学发展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指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全局,优化布局结构,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技术进步,不断提高国有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李荣融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在推进中央企业重组调整的同时,正在研究全国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其中设立明确负责集中统一的国有产权主体是有效推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中国国有企业的外部经济体制环境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科学发展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_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实务

一、科学发展对国有经济的要求

国企改革正进入一个新的攻坚阶段,人们对国有企业特别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大型国企改革相当关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方向、重点与任务是什么?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指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全局,优化布局结构,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技术进步,不断提高国有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李荣融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在推进中央企业重组调整的同时,正在研究全国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各地国资委要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实际,积极推进国有企业重组调整;各级国资委要以贯彻新修订的《公司法》为契机,加快推进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支持具备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通过规范改制,实现境内外上市,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产权多元化;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继续推进国有独资公司建立完善董事会试点;抓紧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要积极支持和帮助国有企业采取分离移交、共建共管、辅业改制、市场化改革等多种方式,加快推进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

二、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是重中之重

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数万亿国有资产和大量银行债务的重组,也涉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政府职能的保障,数千万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问题。

目前国有经济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有经济覆盖的面过宽,而且职能错位;国有企业的数量过多,资本集中度很低;国有企业总体竞争力较低,国有资本低效运行;公有制实现形式单一,结构重组和经营机制转换十分困难。

当前国有资产在结构性矛盾中所处的尴尬局面:目前分布于一般经营性行业的国有资产只占全部国有工商企业总资产的49.5%,与此同时,在基础设施、基础研究、基础教育等公共领域的国有资本投入却显不足;在一般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的资产利润率甚至只有0.5%;而亏损的国有企业在竞争性行业的所有企业中,占到了43%。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不可能速战速决,只能采取既积极又稳妥的方式,这一轮调整必须完成两方面的任务,一是改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二是要形成动态结构调整的机制。其中设立明确负责集中统一的国有产权主体是有效推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中国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最艰难和复杂的环节。这项改革涉及到几十万家企业,涉及到几千万的职工。改革必然意味着利益的调整,所以,这项改革对社会的影响是非常之大。从改革的方向上讲,国有企业改革,我们理解它要实现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就是国有企业的体制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具体的讲,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的内部机制要进行市场化的改革。

第二个目标,就是国有企业的结构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这个包括国有企业的布局结构,也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要适应这种市场竞争的要求。

第三目标,就是企业的社会定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企业不应该承担不应该由企业承担的职能。这几年中国的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展还是比较快的。中国国有企业的外部经济体制环境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这个变化大概是在1998年前后出现,宏观经济体制改革,一向是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为目标的财政体制改革,以公共财政为目标,建立公共财政为目标的改革,就要求减少和淡化财政在竞争中的活动。

对国有企业的影响在于这两方面,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各级财政已经停止向国有亏损企业的补贴,而且也不再为国有企业注入资本金,另外一项是以国有商业银行,国有银行的商业化为目标的金融体制改革。国有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革之后,对国有企业的影响在于,商业化以后的国有银行由于它的自身的责任约束的强化和独立自主的经营地位的确立,不会给国有企业,不会给亏损的企业贷款。这两项改革的启动和到位,实际上就硬化了国有企业的预算和约束,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之后,一个国有企业如果陷入困境,只能自己去解决问题。就不能再指望外部其他的系统,其他的机构给予它输血和资金帮助,如果自己不能解决问题的话,虽然它是国有企业,唯一的结果就是破产,退出市场。所以,中国的国有企业的预算被约束之后,把国有企业逼到非改革不可的地步。所以,这几年的改革的加快和这样的体制的背景有直接的关系。

这几年国有企业改革,分成几方面去工作。推进比较快的改革,大体是这几方面。一个是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这是以地方政府为主的推动。改革的方向是多种方向放开搞活,实际上国有企业在从中小企业的层面在逐步的退出。到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改制的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将近90%,这一块进展是比较快的。第二块就是困难的国有企业的关闭破产,这个在两个层面操作,一个层面就是针对大中型困难企业的,我们叫政策性的关闭或破产,目前操作的是3300多户,涉及到职工600万人。我们判断,占这些已经破产退出市场的大中型的特困国有企业,占应该破产退出市场的大概是60%以上,实际的操作,就是企业破产关闭,政府负责安置职工。第三方面进展比较快的就是国有企业的减员增效,当然这是通过多种形式,比如说企业改革,职工就不是国有企业的职工,企业破产,职工被安置,当然就不是国有企业的职工,也包括正常经营企业的经济性裁员。在减员增效方面,全口径的国有企业的职工,已经从7400万下降到不到4000万,就是这几年的时间,国有企业的减员的幅度超过40%,这是几方面进展比较快的。

当然,也有不太够的国有企业改革,就是国有大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前几年的国有大企业,在公司制改造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由于一个方面的障碍,就是国有出资人不到位的概念,所以,改制,除了不彻底的实现多元化的改制之外,很多的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股独大的改革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原因就是没有出资人,没有出资人的公司制企业运转不会是很好的。这个大体上是前一段国有企业的改革的情况。如今,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加入了一个新的因素,就是国有资产出资人到位的因素,随着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国务院还组织了国资委,出资人的到位,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出资人的问题,是国有企业难以回避的问题,以前这方面的配套改革是不到位。国资委有了以后,下一步改革有几种趋势,一个是中小企业的改革会继续进行,方向不会变,依然是多种形式的放开搞活。前面讲了有90%已经改革了,所以,后面几年是扫尾的工作。出资人到位以后,放开搞活的方向不会改变,可能过程更加的规范,比如说前一段我们出一个《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的意见》,主要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观念型的程序的规范,这样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损失会大大的减少,这是一方面。

国有大企业的改革,下一步是整个改革的重点,两个方向,一个是进一步推进国有大企业的多元化,但是,由于很多的国有大企业的特殊的经济地位,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国有股有相当大的比重存在。所以,同时又以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式强化出资人对经营者的选任、约束和激励机制,用比较市场化的方式实现出资人到位,对国有企业实行比较市场化的管理。

第三方向就是继续推进国有企业的结构的调整。这几年由于政策性的关闭破产,和依法破产的操作,国有企业只能进不能退的状况已经有了根据的转变,一批困难企业退出市场,大大优化了国有经济布局的结构,今后这项工作会继续的实施,同时我们准备进一步推动企业的重组。应该说经过1998年到现在的国有企业的改革的攻关。我们判断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展是很明显的,当然,现在难题还很多。难题主要是在国有大企业改革的方向上,所以,我们也希望通过下一步的改革和探索,能够在国有大企业的改革方面能够实现新的突破。

三、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条件

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虽然涉及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突破一系列体制性障碍,是一项艰巨、繁杂的系统工程,但当前也有很多有利条件。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将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日益完善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将继续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提了出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出发,强调要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同时提出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要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要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对垄断行业要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要完善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更好地发挥外资的作用。随着这些方面改革的不断深入,将为中国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将不断完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行为主体和责任主体将更加明确

中国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进展不快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突出表现为出资人没有真正到位和对国有资产多头管理。国有资产监督机构的建立,解决了出资人不到位和多头管理的问题,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将要求国资委从战略上考虑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推动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监管企业的改组重组,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将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有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领域,在其他行业和领域则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提高竞争力和控制力。根据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将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将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省、市(地)人民政府在依法享有更多的出资人权力的同时,也要承担更多的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这也将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步伐。

(三)非公有制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实力将不断增强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个体、私营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20%以上。截至2002年底,我国个体工商户达2377万户,从业人员4742万人,注册资本3782亿元;私营企业达243万户,从业人员3409万人,注册资本24756亿元。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民间资本总量约为28万亿元,包括动产、不动产、银行储蓄等。另据全国工商联2002年对全国私营企业的调查,分别有8%的私营企业已经参与国有企业的兼并收购,有13.9%的私营企业准备参与国有企业的兼并收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参与了国有企业的改组重组,兼并收购的范围正从中小企业扩展到大企业,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扩展到公益性领域。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私营资

本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重组。

(四)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扩大,外资企业将更多进入中国

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商在中国的投资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外资并购中国企业显现出一些新特点,外资更多地关注和参与中国国有企业的重组改组,更多地关注好的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在已发生的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案例中,大多是针对行业领先企业的并购。国资委组建以来,在监管的中央企业发生的产权转让中,受让方约83%是外商或非国有企业。目前,全球游资充裕,十分活跃,这为跨国公司并购中国国有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证;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逐步结束和中国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外国资本进入中国的领域和范围将更宽广,政策将更宽松,这将为外资并购中国国有企业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在积极实施“引进来”战略的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也将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到境外投资或办厂。目前,从事跨国经营的中国企业已发展到3万多家,对外投资额近100亿美元。2002年,中国海洋石油公司收购海外油气田资产、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收购印尼油气田、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收购美国亚洲环球电讯公司等重大并购活动,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可以相信,随着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我国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五)法律法规将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将不断完善

创造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促进民营和外资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是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需要。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的法律法规,公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修订)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修订后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2年)将原来禁止进入的电讯、燃气、热力、供排水等城市管网首次列为对外开放领域,增加了76条鼓励类投资项目,减少限制类项目达2/3。在原来禁止、限制进入的行业,外资通过并购方式也可以快速进入。去年以来,国务院有关部门又相继出台了《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国内企业暂行规定》,对外国投资者参与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放宽了外资并购主体和外国投资者并购中国境内企业的出资比例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国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扩大直接融资。所有这些,也将会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

新世纪头20年,是中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关键阶段,我们要抓住机遇,抓紧时机,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