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我们要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原理,对科学发展观加以理解和认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谋发展,依靠最广大人民的力量谋发展,充分体现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全面发展是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全局发展是由局部发展组成的。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_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实务

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概括,具有深刻的哲学依据,包涵丰富的哲学意蕴。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我们要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原理,对科学发展观加以理解和认识。

一、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谋发展,依靠最广大人民的力量谋发展,充分体现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确立,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第一的观点

在认识过程中,实践是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同时接受实践的检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多年来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概括。1956年,毛泽东就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等重要论著,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指导思想和方针,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发展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并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后来由于搞“以阶级斗争为纲”,我国的发展走了弯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这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世纪交替之际,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体在实践的基础上,站在时代发展的历史高度,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发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发展包括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非典”得到的重大启示,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针。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论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把人看作社会历史的主体。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也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持以人为中心,把人摆在第一位,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把出发点、着眼点、落脚点放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当前,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力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在谋取发展过程中,要以大多数人作为依靠力量,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科学发展观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及两点论与重点论观察问题的基本观点,在科学发展观中得到充分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三者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全面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协调发展体现在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中。

(一)科学发展观要求用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全面发展是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因此,坚持全面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全面发展目标,要正确处理全局发展与局部发展的关系。

全局发展是由局部发展组成的。因此,既要在分析综合局部发展的基础上谋划全局的全面发展,又要把局部发展纳入全局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进行精心策划,科学论证,使之符合全面发展的要求,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

(二)科学发展观要求用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联系、相依存。因此,要理顺发展中各方面的关系,把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把全国发展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工程,立足全局,实行全国一盘棋,统筹兼顾,又要把地方、部门和产业的发展作为全国发展系统工程的子系统。从宏观看,协调就是要搞好“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搞好城乡联动发展配套措施,改变农村发展缓慢状态,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实现农村城市化、农民工人化、劳动群众知识化,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防止三大差别不断扩大;统筹区域发展,发挥发达地区的带动作用,加速后进地区的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防止区域发展严重失衡;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防止片面发展而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结构性的破坏;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持人在改造自然过程中不断改善自然环境,防止只向自然索取、不治理和保护环境而遭到自然的严重报复;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把我国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联系起来,注意趋利避害,既要充分发挥扩大开放对我国发展的促进作用,又要防止对外开放过度,使我国发展过分依赖外国而严重削弱自主和自力更生的能力。通过“五个统筹”,推进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推进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相协调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协调,实现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国防等协调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要求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对于发展要周密策划,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把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把可持续发展寓于全面发展的过程之中。在谋求当前利益的同时,必须着眼于长远利益,防止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防止只顾眼前发展而牺牲长远的持续发展。因此,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立“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坚持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持续发展。

(四)科学发展观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对发展中的各种矛盾,要抓住主要矛盾,同时也要学会“弹钢琴”,注意解决次要矛盾。科学发展观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抓住了我国发展中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发展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发展,首要是经济的发展,要努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只有在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各种矛盾,求得社会稳定,在稳定的前提下谋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密切联系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在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只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才能做到既全面,又善于抓重点和主流。“两点论”要求我们坚持全面的观点,防止片面性。科学发展观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在发展观上的重大进步。全面的发展观坚持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时强调促进发展、加快发展,不仅要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的投入,而且要增加促进社会发展的投入,增加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投入;不仅要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社会发展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

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五)科学发展观注重协调发展,坚持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和系统论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相互作用的系统。它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本身的真实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注重方方面面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经济发展要依靠人的劳动和聪明才智,而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威胁人类的生存。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发展又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并且要依靠一定的资源。城乡联系、区域联系、经济与社会的联系、人与自然的联系、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联系、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联系,都是客观的。如果我们违背联系的客观性,不注意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必然要受到惩罚。

三、科学发展观是人的发展与自然发展的辩证统一

科学发展观是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主体是“人”,客体是指自然和社会环境。马克思指出,实践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具体而现实的双向对象化的过程。科学发展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主客体的辩证统一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又强调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发展的辩证统一应从三方面理解: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三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不断深化。

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人的发展与自然发展的关系。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十分注意考虑自然的发展。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不以眼前发展损害长远利益,不用局部发展损害全局利益;牢固树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倍加爱护和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牢固树立“绿色GDP”的观念,建立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水平的目标评价体系,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以及上述其他各种关系。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生态良好循环的基础之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