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

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于2004年11月获准成为教育部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教育部社科司组织的评估工作中,此中心获得全国16个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综合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此中心组织校内外专家出版了《现代商贸研究丛书》、《流通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和《商品流通研究经典著作译丛》。同时,此中心与日本流通科学大学、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和中国市场学会等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于2004年11月获准成为教育部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立7年以来,此中心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在教育部社科司的指导下,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将中心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商贸科研基地、学术交流基地、信息资料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咨询服务基地这一总体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成为国内商贸研究领域的排头兵。在教育部社科司组织的评估工作中,此中心获得全国16个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综合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

一、总体情况

(一)主要工作成绩

1.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从2005年以来,此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8项,教育部省部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课题7项,自立项目74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杂志发表论文202篇,出版有关商贸研究高水平学术著作32本;获得省部级一、二等奖项目27项。通过不断凝练研究方向,此中心已经在流通产业运行机理与规制政策、专业市场制度与流通现代化、商贸统计与价格指数、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与信息化管理等研究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走在了全国前列。

2.科研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2010年,此中心联合经济学院申报应用经济学一级博士点成功;2009年,以中心主任张仁寿研究员为负责人,申报浙江省级创新团队——“生产性服务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团队”成功。以博士点、硕士点和创新团队为依托,以五大研究所为载体,大力培育从事商贸流通领域研究的中青年教师,逐步形成了一批以资深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年轻研究人员为骨干的研究团队。

3.搭建了多个中国商贸理论与政策研究平台

此中心组织校内外专家出版了《现代商贸研究丛书》、《流通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和《商品流通研究经典著作译丛》。这三套丛书的出版为我国商贸理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支持。此中心积极打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下设鲍莫尔创新研究中心,成为威廉·鲍莫尔创新理论全球研究网设在中国境内的第一个研究基地,鲍莫尔教授和吴敬琏教授受聘担任中心首席顾问。同时,此中心与日本流通科学大学、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和中国市场学会等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4.咨询服务工作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此中心与有关部门合作,承担并顺利完成了商务部课题“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编制方法研究”、浙江省政府的“浙江省‘十一五’流通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关于‘十二五’时期提升浙江产业竞争力的若干问题研究”,承担了北京、哈尔滨、昆明等一大批省外商贸流通发展规划项目。7年来,共计承担政府和企业咨询课题项目60多项,总经费1000多万元。

5.创新思路、不断推进科研体制改革

此中心与浙江省经贸委、商务部研究院、中国市场学会、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等单位建立起战略联盟关系,努力探索一条学校、政府、国家级学会和知名企业联合从事商贸研究的新路子;积极探索中心课题与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相衔接的课题管理新体制;努力实施驻所研究制度;不断完善科研激励机制,鼓励专兼职研究员多出精品力作。

6.图书资料和专业网站建设取得了进展

截止2010年年底,此中心共订阅中文期刊74种、外文期刊20种,购买图书近7000册,并对所有购买图书进行了编目。此中心拥有企业级服务器运行网站和商贸统计数据库等4个专业数据库,拥有一万多篇商贸流通研究期刊论文的数据量。

(二)主要经验

回顾近7年的工作,此中心一直努力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谋求快速的发展,积极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建设模式,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整合全校学科资源,寻求交叉学科研究领域新突破。此中心充分发挥该校多学科优势,组织和引导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不同学科研究人员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商贸流通发展和改革问题进行研究,产生了“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等一批交叉学科研究成果。

(2)把平台建设作为科研团队建设的主要抓手。科研团队是此中心开展科研活动的基本单元,科研团队水平是决定中心科研成果和质量的关键。此中心通过学科点培育、创新团队培养和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建设等多种途径,积极培养科研团队,为中心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3)强化制度化管理,规范科研活动。自成立以来,此中心就制定并不断完善了关于科研奖励、课题申报和结题管理、学术著作出版资助等一系列科研活动的管理办法,让各研究所、团队负责人及中心专兼职人员有章可依,让科研管理有章可循,保证了中心日常工作的高效运作。

二、标志性研究成果

此中心通过凝练重点研究方向,形成了若干标志性成果。

(1)《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编制方案》、《绍兴中国轻纺指数编制方案》等重大商品指数编制。

“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是我国推出的第一个大型市场价格指数,原商务部薄熙来部长最早提出编制义乌指数的设想。在成功编制“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之后,此中心专家又参与了中国绍兴纺织指数和中国北京中关村电子产品指数等系列商品指数的编制工作。“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课题成果获得了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2)出版《现代商贸研究丛书》、《流通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和《商品流通研究经典著作译丛》。

分别组织出版了偏重理论研究的《现代商贸研究丛书》(经济科学出版社)、偏重实践和政策层面研究的《流通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以《商品流通研究经典著作译丛》(科学出版社)为平台,组织全国专家翻译近50年来世界著名的商贸研究名著。这三套丛书的出版为我国商贸理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支持,有利推动我国商品流通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

三、“十二五”发展思路与重点举措

(一)发展思路

“十二五”时期,此中心将通过进一步凝练重点研究方向,精心培养研究团队,创新科研管理体制,努力争取在商贸基础理论体系建设、面向中央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咨询服务、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贸易经济研究方向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重点聚焦“中国流通现代化发展战略、制度创新与政策研究”和“现代商贸基础理论创新研究”两大研究领域,实施“2+10”重点研究项目计划;努力把中心建设成为我国商贸研究领域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信息资料、人才培养和咨询服务最重要的研究基地之一,使之成为总体科研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际上产生较大影响的重点研究基地。

(二)重点举措

(1)提供优惠条件加快引进学科带头人,积极培育培养学术研究团队。依托学校通过制定特殊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强对国内流通、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和物流等方面的学科带头人的引进;根据相关文件,积极选派年轻的研究员参加国内外高层次学术研讨会,并利用中心搭建的平台选送研究人员到美国、日本进行合作研究或作访问学者;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吸收国内外访问学者到中心驻所研究。

(2)通过组织好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建设、重大课题研究、三套丛书的编写出版工作,发表和出版一批高水平、代表性的成果。

(3)以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商贸与流通产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为指向,组织10项左右对中央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有一定影响力的政策咨询课题研究。

(4)对阿里巴巴等流通产业领袖型企业以及一批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流通企业进行系列案例研究,总结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模式和商业模式。

(5)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进一步创新科研体制改革,加快学科带头人的引进,不断加强中心科研团队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