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深化领导干部的群众观点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深化领导干部的群众观点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体内容,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深化群众观点,就是必须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这是扩大人民民主的基础,本身就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深化领导干部的群众观点

冯天明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笔者认为,人心向背是一个政权兴衰存亡的决定力量,不管什么样的政权,只要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必然要垮台。因此,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地深化群众观点。只有这样,才能继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才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一、深化领导干部的群众观点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求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它要求无产阶级革命者必须置身于群众之中,和群众打成一片,必须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虚心向群众学习;必须细心地关心群众的痛痒,倾听群众的呼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是我们党的根本观点。

1.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需深化群众观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体内容,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我们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产生、发展壮大起来的。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党一天也不能生存。

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以后,获得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环境和条件,但同时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可以说,为什么人服务、代表什么人的利益的问题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变得更加尖锐和突出,这个问题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就是政绩观问题,是做官呢,还是当人民的公仆;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呢,还是为个人或少数人服务;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呢,还是像剥削阶级那样骑在人民头上发号施令、作威作福。只有深化群众观点,心中装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真正做到知民之所想、察民之所虑、亲民之所爱、为民之所急,从而真正把“三个代表”要求落到实处。

2.新形势下党的执政理念要求我们必需深化群众观点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执政,最关键的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决定》在第四条执政经验中明确指出,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因此,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就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的执政理念。

立党为公,这个“公”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就是我们没有自己的私利,没有小团体的利益,一切以人民利益为归宿;执政为民,这个“民”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就是急人民群众之所急,一切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人民群众的要求为我们党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依据。今天,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从83年前只有50多名党员的革命党发展到目前已有6800万党员、55年执政经验的执政党,走过了一条艰苦的创业和守业之路。改革开放以来,应该说是我们国家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但是实际生活中,人民群众对于我们的工作还有一些不满,之所以这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群众观念淡漠了,与群众的关系疏远了,甚至出现了消极腐败的现象。所以,在新形势下,需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实实在在树立群众观念,实实在在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关心群众的冷暖疾苦,解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只有这样做,我们党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真诚的拥护,执政才能长久。

3.深化群众观点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题中应有之意

执政,就是执掌政权的意思。要履行好执政的职能和责任,除了构建一个好的制度框架、好的组织体系、好的宪法和法律体系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所谓执政能力,就是执政党掌握和运用国家机器,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法律、行政等各种手段,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本领和水平。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政党,其执政的宗旨和内容是不同的。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所以我们所讲的执政能力,就是中国共产党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掌握和运用国家政权,全心全意地代表好、实现好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能力,就是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能力。也就是《决定》中提出要加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等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那就是“为民”,如果偏离了这个核心,那么“能力”越强,就会离社会主义越远,离人民越远,最终甚至会因脱离群众而丧失执政权。计划经济条件下,只注重“由上而下”,往往忽略人民群众,而市场经济则更注重“下”和“上下”的互动,因此,尊重民意、依靠群众也是市场经济本身的要求,要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应该选择这里作为突破点。而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中,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是科学执政的保证,是依法执政的依据,科学执政、依法执政都是为了使民主执政能够真正实现“民主”。不断深化群众观点,就是必须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这是扩大人民民主的基础,本身就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

二、不断深化领导干部对群众观点的认识

党的群众观点是由一系列重要的思想理论观点构成的,它和马列主义一样,是不断发展着的。战争年代,良好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走向成功的关键。在新的历史时期,由于利益关系的调整、经济格局的调整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角度,来澄清在群众观点上的一些模糊认识。

1.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我们要正确对待群众,这个基本内核不能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科学论断在战争时期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毛泽东同志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但是在建设时期,有些领导干部却逐渐模糊了这一认识,不再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作风。做决策、搞“改革”不问群众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一切都是上级说了算或自己说了算,认为为群众做了几件好事,就是代表了群众的利益。他们忘记了“群众利益无小事”,忘记了自己手中的权力来自于群众。没有群众的养育,群众的支持,哪来领导的成长?所以,在新形势下,我们要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来认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不要老是讲我们已为群众做了什么,而要多问问群众,我们还有什么没有做,还有哪些没做好,切切实实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深入群众,了解群众,不断地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要,维护群众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相反,如果脱离了群众而不坚决改正,就必然会由于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而失败。

2.弄清楚“主人”和“仆人”的关系问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防止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我们必须要搞清楚,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群众给的,党的干部不论你权有多大,资格有多老,威望有多高,都是人民的“公仆”。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坚持立党为公,清正廉洁,切切实实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像资产阶级政党那样,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绝不能把自己做的一些工作当作向党和人民伸手的资本,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颠倒了“公仆”和“主人”的位置。

3.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

党员、干部一方面要严格自律,加强党性修养世界观改造,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同时,还要自觉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特别是领导干部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力,而权力缺乏监督和制约,就要导致腐败。既然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既然权力是用来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那么党的各级干部自然应该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三、不断深化领导干部对群众观点的践行

深化群众观点,真正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只停留在文字中,而应该切切实实地为群众着想,老老实实地为群众做事。

1.深入基层,了解群众

毛泽东同志指出: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员干部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然而,现在一些党员干部对群众的疾苦和喜怒哀乐,往往只知道皮毛不知道底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原因主要是工作浮在面上,没有真正沉下身去。了解基层情况靠打电话,数据材料的提供,靠下面收集反馈,有的甚至靠临时“抓”几个人开座谈会,这些都很难真正了解群众思想,更不可能形成正确的意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去。经常到群众中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体会一下工人、农民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生活,而不要逢年过节才想到他们;到基层要轻车简从、微服私访,多住上几天,不要警车开道、前呼后拥、走马观花;要虚心听取各方面群众的意见,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而不要在机关闭门造“好点子”,再到下面找“例子”。要倾听群众的声音,切实把群众的呼声作为指导和改进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众的评价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把关心和服务群众作为各级领导的第一职责。要以同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政治热情,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体察民情、倾听民声、化解民忧。一句话,就是我们要“身”入基层,“心”入群众,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

2.集中民智,尊重群众

实践是个大课堂,人民群众是这个大课堂最高明的老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聪明才智以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历史上,许许多多的伟大创造,都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首先创造出来的。从战争年代的“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消息树”、“鸡毛信”,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等等,这些“土办法”的创造者和发明者,都是人民群众。现在,我们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阶段。深化改革的办法在实践里,解决问题的点子在群众中,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越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要注重从群众生动活泼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3.求真务实,服务群众

要深化群众观点,就必须求最广大群众所需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就是要通过努力,使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得到维护并获得发展。

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努力解决关系群众利益的问题。解决问题,关键在于要对群众动真感情,要真正关心群众的疾苦,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和工作着力点,创造性开展工作。要坚决查处和制止有些部门、行业和一些干部以权谋私、与民争利的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一个一个去解决,一件一件抓落实。对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人和事,要抓住不放,一查到底。对群众提出的合理建议,要有计划、有步骤落实。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并告诫全党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多做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多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重要尺度。因此,深化群众观点,关键就是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求真务实,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落到实处。

4.惩治腐败,依靠群众

权力失去制约就会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这在共产党员身上也不例外。腐败是败坏党的形象,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天敌,有资料显示,当前由于各种腐败每年给国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已超过一万亿。所以要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决反腐败。

依靠人民群众对权力的监督,不能成为一句空话,而要成为一种机制,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在新的历史时期,反腐败斗争比过去更复杂,任务更艰巨。虽然反腐败不搞群众运动,但不搞群众运动,并不等于不依靠群众反腐败,不依靠群众对党进行监督。恰恰相反,《决定》指出:各级党组织和干部都要自觉接受党员和人民群众监督;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法制建设,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也就是从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完善上,保证群众的参与,发挥和保护好人民群众对权力监督和开展反腐败斗争的积极性。

5.提高执政能力,取信群众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是什么?首先是人民群众基础。只有人民群众的拥护、人民群众的授权、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才可以执政,也才可以执好政。人民群众,是我们执政最重要最宝贵的基础。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这是事实,也是真理。但是,这种选择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人民会不断地进行选择,历史也会不断地进行选择。苏东剧变以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近十多年来相继垮台的教训,值得我们警醒。共产党只有不断以时代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自己,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以党的自我更新,适应变化着的世界,才能不断赢得人民的信任、支持和拥护,才能保持党长期执政的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