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位一体公式

三位一体公式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甚至雇佣劳动这个公式也是不合理的。因此,三位一体公式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作为商品的劳动力,它的使用即劳动创造的价值。三位一体公式事实上认为:收入不是由价值分解而来的,相反,价值是由收入构成的。如果说,这旧价值也是由工资、利润和地租构成,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为按照生产三要素论或三位一体公式,劳动、资本和土地创造的工资、利润和地租,并不

第五节 三大阶级通力合作进行生产,按照贡献公平分配的公式:三位一体公式

资本—利润,土地—地租,劳动—工资。“这就是把社会生产过程的一切秘密都包括在内的三位一体的形式”。img349但是,利润还是要分解为企业收入和利息,前者表现为资本家劳动的产物,后者表现为资本的产物。这样,上述公式就变为:资本—利息,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在资本—利息这个形式上,一切媒介都已消失”。真是货币自己能产仔。“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庸俗经济学家宁愿用资本—利息这个公式,而不用资本—利润这个公式”。img350在这个新公式下,如果要问企业收入的来源,那就是资本家的劳动,而企业收入也就是资本家的工资。这样,劳动——工资,就包含两种劳动和两种工资。

这个三位一体公式,从思想来源说,原是斯密理论中的庸俗因素。他错误地认为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工资是劳动的全部产物。这样,利润和地租就不可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而另有来源。由于要说明这两者的来源,他就认为,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制产生以前的商品,其价值由生产商品投下的劳动决定,但在其后的商品,其价值便改为由交换商品的劳动决定。这劳动包括工资、利润和地租。如果再问这三者的来源又是什么,那他只好回答说:“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的源泉,因而不论是谁,只要自己的收入来自自己的资源,他的收入就一定来自人的劳动、资本和土地。”img351资本和土地便被看成是劳动一样,是收入即价值的源泉。这就被庸俗经济学家杜撰出一个三位一体的公式。

这个公式的错误,首先是方法论的错误。

“每年可供支配的财富的各种所谓源泉,属于完全不同的领域,彼此之间毫无相同之处”。img352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就像“公证人的手续费、甜菜和音乐之间的关系一样”。img353

在这个公式中,资本、土地、劳动被放在一起,被认为都是收入的源泉,但这三者没有共同之处,不应放在一起。“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社会史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生产资料本身不是资本,就像金和银本身不是货币一样”。img354现在,与资本即与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相关的,是土地,而土地是“无机的自然界本身”,img355是个天然物。在资本和土地之旁的是劳动,而劳动“只是一个幽灵……只是一个抽象,就它本身来说,是根本不存在的”。img356因为劳动只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才与自然发生关系的,因而只有具有一定社会性质的劳动,而没有抽象的劳动。因此,在这里,具有一定社会性质的资本,和不具有社会性质的劳动、土地,不恰当地放在一起了。

这个公式“显示了一种既整齐对称又不一致的性质”,这是因为,尽管资本、劳动、土地三者的性质是不同的,可是它们各自的“幼仔”,即各种收入,反而全部属于一个范围,即价值的“范围”,img357并表现为全部属于资本主义的范畴,即利润、地租和工资。

因此,这个公式,单从方法论上说,就应改为资本——利润,土地私有权——地租,雇佣劳动——工资。

从内容看,这个公式也是错误的。

资本——利润,或进一步资本——利息。利润或利息这种收入的来源是无法解释的。资本如果被理解为一定的价值,那么这个公式不过是100=100+10,这等于说:“一个价值是比它的所值更大的价值,显然是无稽之谈。”img358如果被理解为一定量的生产资料,用这种方法来代替前面的100=100+10,那么,不过重新搬出一个完全不能通约的关系,即一方是使用价值,是“物”,而另一方利润,都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是剩余价值”。img359土地——地租。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没有价值的使用价值土地和交换价值地租:于是,一种当作物来理解的社会关系,竟被设定在同自然的一种比例关系上”。img360在这里,地租的来源是无法说明的。劳动——工资。劳动存在于任何社会中,它并不要求工资。如果把工资理解为劳动的价值。“这种说法显然是和价值的概念相矛盾的”。img361因为劳动是价值的泉源,它本身没有价值。

即使将这一公式改为资本——利润,土地私有权——地租,雇佣劳动——工资,错误还是一样。虽然这公式从方法论上说是合理的。这是因为:“如果劳动与雇佣劳动合而为一,那种使劳动条件和劳动对立的一定社会形式也就会和劳动条件的物质存在合而为一。这样,劳动资料本身就是资本,土地本身也就是土地私有权了。”img362

就现在的资本——利润这个公式看,资本不表现为物,也不再表现为单纯的价值,而表现为同劳动相对立的体现在物上的社会关系。这样,“从资本对工人的关系,即资本通过它对劳动力即对雇佣工人的强制来榨取到剩余劳动的关系来说,那么,这个剩余价值,除了包括利润(企业主收入加上利息)之外,还包括地租,总之,包括全部没有分割的剩余价值。相反,在这里,资本作为收入的源泉,只和归资本家所有的那部分有关”。img363即只和利润有关。如果这个公式转化为资本——利息,在这个条件下,与资本相对立的就不是雇佣劳动,那么,一切联系就更看不出来了。

土地所有权——地租这个公式也是这样。土地所有权就是对地球地壳的一部分的占有。地壳即土地的肥力不同,虽然能产生不同的农产品,但调节产品社会价值的条件,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因此产量不同的农产品能转化为级差地租,其原因在社会。绝对地租更是这样。

甚至雇佣劳动这个公式也是不合理的。劳动诚然是形成价值的,但它和这个价值在不同范畴之间的分配无关,例如个体生产者的劳动形成的价值就是这样。而就劳动具有雇佣劳动的特殊社会性质来说,这个性质本身并不形成价值,因为形成价值的始终是劳动本身,而不是它的雇佣的社会性质。因此,问题在于劳动形成的价值,在劳动成为雇佣劳动的条件下,具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是,价值分为两部分,一是雇佣劳动所以能形成的劳动力本身的价值,一是剩余价值,这就是雇佣劳动产生了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不合理的表现形式。剩余价值再分解为利润(包括企业收入和利息)和地租。

因此,三位一体公式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作为商品的劳动力,它的使用即劳动创造的价值。分解为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前者转化为工资,后者分解为利润和地租的公式。

三位一体公式事实上认为:收入不是由价值分解而来的,相反,价值是由收入构成的。由于认为价值是由工资、利润和地租构成的,商品价值中的旧价值,即生产资料的价值就已存在了。如果说,这旧价值也是由工资、利润和地租构成,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为按照生产三要素论或三位一体公式,劳动、资本和土地创造的工资、利润和地租,并不是旧价值中的工资、利润和地租。否认商品中生产资料价值的存在,或虽然承认其存在,却不能说明其泉源,这是三位一体公式的一个漏洞

这个错误是由斯密留下来的,他由于不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它作为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它作为具体劳动在创造使用价值的同时,转移旧价值。因此就无法说明,生产商品的一次劳动,怎能既创造新价值,又转移旧价值。于是,他就将商品中的旧价值驱除掉,但为了自圆其说,就认为这部分旧价值最终也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和劳动创造的价值分解为工资、劳动和地租(当他认为交换商品支配的劳动决定时,便认为工资、劳动和地租构成价值)一样。总之,商品价值等于工资、利润和地租三者。这就是所谓的斯密教条。

问题似乎只能像斯密或三位一体公式所说的那样。因为表面看来,“商品中代表工人在一天或一年内所追加的总劳动的总价值部分,即年产品中由这个劳动所创造的总价值,分为工资价值、利润和地租”,而除了这个劳动之外,“工人再没有完成什么劳动”,因此很明显,在一年所创造的产品价值中没有再生产出不变资本部分的价值”。img364所以,产品价值中不变资本价值的存在,似乎是无法解释的,三位一体公式的存在,似乎是对的。

这个问题,要以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来解决,不变资本的价值是转移到商品价值中的,不需另花劳动。

三位一体公式既然否定生产资料价值的存在,就必然等同总产品或总收益即C+V+M,和总收入或国民收入即V+M。否认产品中不变资本价值的存在,等同总产品和总收入,就必然认为供给与需求相等,进一步就认为生产与消费相等,这就必然否认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这是因为,不变资本中的固定资本部分,是一次购买多年使用的,它的使用价值全部参加生产,它的价值都逐步转移。因此,要这部分固定资本的供给需求相等,就要每年生产的固定资本价值,和每年用来购买这固定资本的折旧基金相等,这在生产无政府状态下是很难办到的,这就是资本主义供给与需求,一般说来不能相等的重要原因。此外,尽管为了进行再生产,总产品中必然有一部分物质资料是吃不得、穿不得,用于生产的,如钢铁和机器之类,但如果把总产品等同于总收入,而总收入是可以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的,那么就必然忽视总产品中某些物质资料的特点,而逻辑地认为一切总产品都能进入个人消费,这就导致生产等于消费论,供需均等论和生产等于消费论,这些都是否认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必须把总收益和纯收益同总收入和纯收入区别开来。”“总收益或总产品是再生产出来的全部产品,把固定资本中曾被使用但是没有消费掉的部分撇开不说,总收益或总产品的价值,等于预付的、并在生产中消费掉的资本即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价值,加上分解为利润和地租的剩余价值”,“总收入是总产品扣除了补偿预付的、并在生产中消费掉的不变资本价值部分和由这个价值部分计量的产品部分以后,所余下的价值部分和由这价值部分计量的产品”,即总收入等于工资、利润和地租,“纯收入却是剩余价值,因而是剩余产品”。img365

既然总产品是包含不变资本的价值的,那么,第一,由于不变资本中固定资本的运动,有如上述那样的特点,它的供给和需求很难一致,这样,认为供给总是等于需求,便是错误的;第二,由于不变资本由生产资料构成,生产资料不进入个人消费,这样,认为生产总是等于消费,便也是错误的。

从生产要素或三位一体公式看来,总产品的实现是很简单的。总产品由工资、利润、地租构成,因此工资、利润和地租这三种收入,刚好能够购买总产品。但是,“每年由劳动创造出来的,分割为工资、利润和地租形式的并以这些形式来花费的价值”似乎就“不足以支付或购买年产品中除了这些收入的价值以外必须包含的不变资本部分”。img366换言之,一年内生产的价值,怎么能够买到比这价值本身有更大价值的产品呢?

首先要指出,认为购买总产品的只是一年中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即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这三种收入,这样理解是不正确的。因为一年中的劳动不能把过去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即不变资本的价值转移到总产品中,它分解为资本,资本和三种收入一起购买总产品,总产品是能够实现的。情况如下表:

img367

社会总产品价值为9000,从物质形态看,它分为两类,即Ⅰ生产资料和Ⅱ消费资料,它们的价值都分解为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和M(剩余价值)。为使问题简单,C在一次生产过程中便消耗掉,这样,第Ⅱ部类在物质形态上是消费资料,它便由Ⅱ的资本家和工人消费一部分,其价值是500V和500M,余下2000C,由于它在价值上是属于生产消费资料部类的产品成本价值中的不变资本,所以不能由该部类的资本家和工人来消费,或者说,他们的供消费的收入仅Ⅱ(V+M),不足以购买或消费Ⅱ(C+V+M);第一部类由于在物质形态上是生产资料,它便由这部类的再生产消费一部分,其价值是4000C,即在价值上是属于生产资料部类的产品价值中的不变资本,余下的1000V和1000M,由于它在物质形态上是生产资料,所以不能由这部类的工人作为资本来消费。现在Ⅱ2000C在物质上由生产资料来补偿,Ⅰ(1000V和1000M)和Ⅱ2000C相交换,便能解决问题。整个产品实现过程,就是如此。

现在产生怎样区分资本和收入的问题。在生产三要素论和三位一体公式那里,这个问题被取消了。因为它认为资本最终也是收入。其实,从社会资本的角度看Ⅰ(C+V+M)全部等于社会资本,因为上述中的Ⅰ4000C是第Ⅰ部类的资本,Ⅰ(1000V和1000M)经过交换后,成为第Ⅱ部类的资本;Ⅱ(C+V+M)全部等于收入,因为上述中的Ⅱ(500V+500M)是第Ⅱ部类的收入,Ⅱ2000C经过交换后,成为第Ⅱ部类的收入。

这里要谈一谈劳动力的价格是资本还是收入的问题。商品劳动力有两重性。在工人那里是商品,在资本家那里是生产资本的因素,与此相应,它的价格也有两重性:在工人那里是收入,在资本家那里是资本,但从再生产的角度看是收入。

三位一体公式不是哪一位经济学家想出来的,在资本主义竞争条件下,一切都颠倒过来,它是必然要产生的。

本来,“每年由新追加的劳动新加到生产资料或不变资本部分上的价值,分化并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这些不同的收入形式,这不会改变价值本身的界限,不会改变分为这些不同范畴的价值总和,就同各部分之间互相比例的变化不会改变它们的总和,不会改变这既定的价值量”。img368

这就是说,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商品价值结果是已定的,商品各价值部分的总和的绝对界限是已定的,这三种范畴各自之间的平均地起调节作用的界限也是已定的。其中,工资是各范畴的这种界限的基础。而工资这个劳动力价值式价格的转化形态,是由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费用决定,并由它的供求关系调节的。在每个国家的一定时期中,它是一个一定的量。在新的价值中,扣除了工资后,余下来的便是剩余价值,或其转化形态即利润。

剩余价值或利润的分配,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下,是通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即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进行的。平均利润率是各个生产部门的特殊利润率的加权平均,而特殊利润率的形成,则由生产中投下的资本即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推动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扣除掉可变资本的价值的余额,即和剩余价值两者决定。平均利润分为企业收入和利息。农业中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都转化为地租;农业资本间的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农业工业资本间的超额利润转化为绝对地租。“如果各不同的生产部门中剩余价值平均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遇到人为的垄断或自然的垄断的障碍,特别是遇到土地所有权的垄断的障碍,以致有可能形成一个高于受垄断影响的商品的生产价格和价值的垄断价格,那么,由商品价值规定的界限也不会因此消失。某些商品的垄断价格,不过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具有垄断价格的商品上”。img369如上所述,畜产品的价格,就是这种垄断价格。

因此,“竞争只能使不等的利润率平均化。要使不等的利润率平均化,利润作为商品价格的要素必须已经存在,竞争不创造利润”。img370

但是新的价值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显露出来的表面上,因而也在那些局限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表面现象的当事人的观念中,总是颠倒地表现出来。”img371这是竞争造成的假象。三位一体公式就是这样产生的。

首先,工资的一般提高和降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使利润率发生方向相反的变动,从而改变不同商品的生产价格,按照各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和周转时间不同的情况,有的上涨,有的下降,有的不变。“因此,在这里,在某些生产部门,无论如何会有这样的经验:工资上涨,商品的平均价格就上涨,工资下跌,商品的平均价格就下跌。但‘经验’不能说明,那种不以工资转移的商品价值隐蔽地调节着这种变动”。img372如果工资上涨或降低,只是在特殊生产部门内由于特殊情况才产生的,这些商品的价格会相应上涨或降低。另外,作为劳动力价值转化形态的工资,是由必要生活资料的价格决定的。后者上涨或降低,前者也随着上涨或降低。

其次,撇开市场价格的变动不谈,在其他条件不变下,工资变动,利润率就发生方向相反的变动,这一点是由劳动决定价值,价值分解为工资和剩余价值的原理来说明的。但是,“利润率可以由与工资变动无关的不变资本价值的变动来决定;因此,工资和利润率可以不按相反的方向,而按相同的方向变动”。而“在工资由于生活资料价格提高而提高时,利润率也能因劳动强度加大或工作日延长而保持不变,甚至提高”。因此,“所有这些经验都有肯定了由于各个价值组成部分具有独立的颠倒的形式而引起的假象,好像决定商品价格的,只是工资,或工资加上利润”。img373

第三,资本主义的现实运动,必然使工资、利润和地租,“好像不是一个预先已定的价值量分为具有互相独立的收入形式的三部分,而是反过来,好像这个价值量是由构成这个价值量的各个独立地、分别地决定的要素的总和,即由工资、利润和地租的总和形成的”。img374因为工资虽然在新价值中是分解的结果,但是,在现实运动中,“工资在与它相当的价值等价物被生产出来以前,已经由契约规定。因此,工资作为一个在商品和商品价值生产出来以前数量已定的价格要素,作为成本价格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表现为一个以独立的形式从商品总价值中分离出来的部分,而是相反,表现为已定的量,它预先决定商品的总价值,也就是说,是价值或价格的形成要素”。img375

三位一体公式不仅“把社会的生产过程,同反常的孤立的人没有任何社会帮助的情况下也必须完成的简单劳动过程相混同”,img376或者不如说,把没有社会内容的劳动过程,看成是社会的生产过程,并且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而且把分配关系看成是“自然的关系,是从一切社会生产的性质,从人类生产本身的各种规律中产生出来的关系”。img377总之,在三位一体公式中,生产是自然的,生产三要素是生产的永恒因素;分配也是自然的,收入的三种形式是分配的永恒形式。在生产和分配的关系中,根本不存在分配的历史特点是由生产的历史特点决定的这种关系。这些都是错误的。

首先要指出,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都是历史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过是生产的一种历史形态。“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科学分析却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独特历史规定的生产方式;它和任何其他一定的生产方式一样,把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形式的一个既定的阶段作为自己的历史条件,而这个条件又是一个先行过程的历史结果和产物,并且是新的生产方式由以产生的现成基础”,img378因而同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也就具有独特的、历史的和暂时的性质,而分配关系本质上同生产关系是同一的,两者都具有同样的、历史的、暂时的性质。

这种同生产关系同样具有历史性,并且在本质上同生产关系是同一的分配关系,指的是这种生产关系,资本本身以这种分配为前提:“劳动者被剥夺了劳动条件,这些条件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另一些个人独占土地所有权。”img379因此,这种分配关系是在生产关系范围内的,两者具有同样的历史性。

与生产关系不同的分配关系,指的是对产品的分配。这种分配关系完全由生产关系决定。因为如果生产资料不采取资本和土地私有权这种形式,和劳动采取雇佣劳动这种形式相对立,产品的分配就不会采取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形式。

从这方面看,资本主义生产有两个特征:第一是商品生产制度。“使它和其他生产方式相区别的,不在于生产商品,而在于,成为商品是它的产品占统治地位决定的性质”。img380这是由工人成为劳动力出卖者这个条件决定的。因为这样一来,工人就丧失生产资料,就不能为自己生产消费资料,消费资料成为商品。生产资料分别属于资本家,也都成为商品。正因为产品全部变成商品,分配才以价值的形式,而不是实物的形式出现。

第二是剩余价值生产。这也是由劳动力成为商品,生产资料成为资本这一历史条件决定的。这样,工人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就一定要在质上分割为劳动力价值,或其转化形态的工资,和剩余价值两部分;后者由资本家平均分配而成为平均利润,它再生产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分割为企业收入和利息。而经营土地或借助土地经营其他企业的资本家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利润余额,转化为地租。

注释

①《资本论》第3卷,第301页。

保罗·巴兰、保罗·斯维齐:《垄断资本》,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80页。

③《资本论》第3卷,第351页。

④同上书,第359页。

⑤同上书,第378页。

⑥同上书,第383页。

⑦同上书,第384页。

⑧同上书,第395页。

⑨同上书,第397页。

img381同上书,第399页。

img382同上书,第408页。

img383同上书,第418页。

img384同上书,第420页。

img385同上书,第420—421页。

img386同上书,第427页。

img387同上书,第429页。

img388同上书,第427页。

img389同上书,第430页。

img390同上注。

img391布哈林:《过渡时期经济学》,三联书店1981年版,第13—14页。

img392《资本论》第3卷,第434页。

img393同上书,第435页。

img394同上书,第431页。

img395同上书,第154页。

img396拉姆赛:《论财富的分配》,商务印书馆版,第143页。

img397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第三卷,第398—399页。

img398同上注。

img399《资本论》第3卷,第436页。

img400同上书,第440页。

img401同上书,第441页。

img402同上书,第442页。

img403同上书,第443页。

img404同上书,第407页注67。

img405同上书,第698页。

img406《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55页。

img407《资本论》第3卷,第702—703页。

img408《当代经济研究》,1996年第3期,第7页。

img409同上注。

img410同上注,第8页。

img411同上注,第9页。

img412《资本论》第3卷,第874页。

img413同上书,第876页。

img414同上书,第921页。

img415同上书,第926页。

img416《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第47页。

img417《资本论》第3卷,第922页。

img418同上注。

img419同上注。

img420同上注。

img421同上书,第923页。

img422同上书,第933页。

img423同上书,第925页。

img424同上书,第926页。

img425同上书,第925页。

img426同上书,第926页。

img427同上书,第934—935页。

img428同上书,第932页。

img429同上书,第945页。

img430同上书,第952页。

img431同上书,第947页。

img432同上书,第972页。

img433同上书,第975页。

img434同上书,第979页。

img435同上书,第981—982页。

img436同上书,第983页。

img437同上书,第984页。

img438同上书,第985页。

img439同上书,第985—986页。img440同上书,第1000页。

img441同上书,第993页。

img442同上书,第994页。

img443同上书,第995页。

img444同上书,第995—99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