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现象学的构想》

《现象学的构想》

时间:2022-09-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此书有一个正式的名称,叫《纯粹现象学与现象学哲学的诸多构想》。这里所说的“诸多构想”是德语单词中的“Ideen”,此书使用了略称,将其称为《现象学的构想》。《现象学的构想》是胡塞尔中期的作品,《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是他的后期作品。虽说如此,《现象学的构想》中所确立的现象学的意义却丝毫没有丢失。

超解:作为一门严谨学问的现象学首次问世

概述:胡塞尔的代表作。主张通过“中止判断”,并用意识纯粹的部分去对事物进行判断。此书于1913年出版发行。

埃德蒙德·胡塞尔(1859—1938)

德国哲学家。论述了意识原本的现象的现象学创始人。提倡通过“epoche(中止判断)”让纯粹意识浮现出来的“现象学的还原”。

此书有一个正式的名称,叫《纯粹现象学与现象学哲学的诸多构想》。这里所说的“诸多构想”是德语单词中的“Ideen”,此书使用了略称,将其称为《现象学的构想》。这本书总共分为三卷,三卷内容刚好将胡塞尔的思想系统地进行了划分,且全都是与这部主要著作相对应的内容。

胡塞尔出生于奥地利,是一位在德国非常活跃的犹太哲学家。他最开始研究的是数学,偶然的机会他听了德国哲学家布伦塔诺的课之后,发现原来哲学也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学问,于是将研究重心由数学转向了哲学。此书可以说是充分体现了哲学严谨性的作品。

根据胡塞尔的观点,我们通常都会单纯地相信世界的存在。这是一种由日常生活的经验所产生的习惯,也就是单纯的“自然的态度”,但是,为了寻求真理,我们绝不能依靠这样的态度。寻求真理需要的是一种“超越论的态度”,即加上哲学性的反省,去设法探明毋庸置疑的根本性的东西。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去寻求的,是一种纯粹意识。

本来,对于概念这种抽象的存在,用一种“自然的态度”形成的习惯去进行判断的话是行不通的。这时,我们需要“中止判断”。也就是说,我们日常所确信的“就在那里”的世界的存在只不过是自然的态度的产物罢了,我们姑且将其“放在括号里”。

像这样的现象学是一门探究意识本质的学问,它把对意识的整个领域的本质分析看成一个课题。因此,意识并非作为个别性的、偶然性的问题被研究,而是作为一种普遍性的问题而被研究探讨。

一般来说,事实与本质的关系密不可分又相互对应。然而,本质对某种特定的事实而言不具有必然性。从这层意思来看,它拥有普遍性。在经过各种各样的意识的事物本质方面,我们将这种直接掌握事物原本状态的作用称为“本质直观”。

说到本质直观,我们有必要把它和关于经验性事实的“经验直观”区分开来。通过本质直观获取的本质,虽然没有那么精巧,但是此书的意义就在于它将本质的重要性完美地呈现出来。

我们将这种由经验直观到本质直观的转变称为“本质还原”。经过现象学的还原和本质的还原两个过程,纯粹意识的本质终于变得明朗了。

胡塞尔通过分析纯粹意识的本质,提出了现象学是一切学说的基础的主张。确实,通过现象学的还原得出的纯粹意识是自我本身,但是如此一来,世界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存在的观点。

但是,自己所存在的世界与他人存在的世界应该是同一个世界。这样的话,很多人的各种主观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客观世界。以同样的事物为对象时,自己意识的指向与他人意识的指向应该是同一的。

为什么人们需要现象学?

话又说回来,意识在捕捉对象时,也常常会被对象所观察。我们将其称为“意向性”。因此,意识通过其意向性想要捕捉的并非是现实存在的客观事物,而终究只是存在于意识之中的对象,即不过是一种意向性的对象。因此,对于某个对象,意识拥有主观作用的侧面与通过这个作用而捕捉到的客观性的侧面两个因素。

意识作用的侧面称为“noesis(意向作用)”,由此推出的客观性侧面称为“noema(意向对象)”。如此,意识便分为意向作用和意向对象两种。

《现象学的构想》是胡塞尔中期的作品,《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是他的后期作品。《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为什么会受到关注,其原因就在于它在近代哲学与欧洲历史上颇有地位。然而,说到它与《现象学的构想》的关系时,就不得不否定纯粹意识领域的还原,转而着重于“生活世界”领域的还原了。生活世界被认为是支撑所有学问知识的根本性存在。

虽说如此,《现象学的构想》中所确立的现象学的意义却丝毫没有丢失。胡塞尔的学生海德格尔(参见本书第26页)、法国哲学家庞蒂(参见本书第94页)都继承了胡塞尔的哲学思想。

胡塞尔其他作品(本书推荐作品除外)

关于胡塞尔的其他作品,有试图批判性地继承并超越笛卡尔哲学思想的《笛卡尔式的沉思》,以及初次提出现象学还原概念的《现象学的观念》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