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三节实践理性审美自由的超验之思

第三节实践理性审美自由的超验之思

时间:2022-09-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康德通过审美自由感论证了美感的自由特性,而这种特性之所以具有普遍必然性并不在于它的经验特性,也不是由于逻辑的推演,而是由于先天审美共通感的设定,然而,康德美学并没有只是停留在经验和先验的层面上,而是有着更高的超验追求,这里的超验是指超越经验之上,是形而上学的研究领域,是属于本体论的问题。也就是说,康德美学的最终要义是指向道德的善,使人走向作为本体看的人。

第三节 实践理性——审美自由的超验之思

康德通过审美自由感论证了美感的自由特性,而这种特性之所以具有普遍必然性并不在于它的经验特性,也不是由于逻辑的推演,而是由于先天审美共通感的设定,然而,康德美学并没有只是停留在经验和先验的层面上,而是有着更高的超验追求,这里的超验是指超越经验之上,是形而上学的研究领域,是属于本体论的问题。康德认为“审美对于人的尘世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它沟通经验的‘现象世界’和超验的‘本体世界’,使人成为‘作为本体看的人’。康德所说的本体世界与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一样,所指的都是一种‘至高的善’,它只是一种‘道德的确实’而非‘逻辑的确实’,是一种‘主观的确信’而非客观上的‘确实’”。(62)也就是说,康德美学的最终要义是指向道德的善,使人走向作为本体看的人。康德在前两大批判中已经分析了人的有限性,人只能认识知识,而不能够认识道德的善,道德的善只能够通过信仰来了解,然而,人的这种有限性主要是针对更高的本体境界加以规定的,对本体境界的追求成为对人的最高肯定。因此,审美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先验的纯粹美,而是作为道德象征的依存美。当然,康德美学最终走向实践理性(道德)本体论是经过一系列中介的,这主要是包含着两个飞跃,即从纯粹美走向依存美、从美的分析走向崇高的分析,最终确立了实践理性本体论美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