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整体性审视

整体性审视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整体性审视儒家道德思想必须加以整体性的审视,绝对不能肢解孤立地来为我所用。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习惯称为新儒家的当指海外的一批汉学思想家。这是整体性要求之一。中国有儒家,作为一种学术现象,是中国人的骄傲。由于缺乏真正的忧国之心,一个国家而不存在中流社会,国民全体缺乏国家观念,可以说这是中国现今最大的缺点。

1.整体性审视

儒家道德思想必须加以整体性的审视,绝对不能肢解孤立地来为我所用。

儒家思想发展中,“新儒家”的概念自然已经不是人们所陌生的事情了,海外研究也有把宋明理学家等称为新儒家的用例。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习惯称为新儒家的当指海外的一批汉学思想家。可以说这是文化发展的一种世界现象,不能孤立而毫无条件地跟儒家思想联系到一起,或者说捆绑在一起径直作为量考儒家思想现实价值的砝码。其实,海外这些儒家思想的推崇者,生长的土壤不是中国本土,他们在海外提倡推重儒家思想,显然是适应所在环境文化的需要,为他们所推重的儒家思想因子,自然是“适者生存”的结果。实际上,对海外的汉学家而言,推崇儒家的思想,是一种世界文化嫁接的实践尝试,虽然我们现在还无法对此进行整体价值的评价,但这种勇敢的尝试是值得肯定的。

当我们面对这一现实时,首先应该注意的是,“适者生存”的“适者”是适应海外的环境,“生存”是儒家思想因子在海外环境里存在生长发展的需要,尽管是非常局限的。显然,我们不能因为儒家思想产生于中国本土,就可以把海外的现象作为无需思考和过滤的继续推重儒学的依据。海外环境里存在的文化预设和形成的客观价值体系都跟原儒家思想所依托的背景不同,也跟我们现实的环境相异,所以,对海外这些成果的借鉴,必须克服这内在的双重相异。这是整体性要求之一。

先秦儒家文献当中,虽然《孟子》的思想比较可靠,但反映孔子思想的《论语》是对话录,自然不是孔子本人的作品,这是无争的事实;《荀子》的思想也比较复杂,道家、法家思想的影响随处可见;《周易》不仅《易经》和《易传》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而且《易传》十翼形成在时间上同样差异明显,这一现实本身要求我们对儒家思想做整体性的理解,不能一叶障目、断章取义,诸如把《论语》说成政治哲学、修身哲学的研究法,应该说本身就是断章取义的做法,不值一提。中国有儒家,作为一种学术现象,是中国人的骄傲。但是,长期以来,儒学没有在理性的轨道上得到发展,尤其在经过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强化和定位以后,儒学就驰入了一条不健康的轨道,尤其到理学和心学。尽管经过魏晋玄学、近代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等的冲击,但都未能在根本上改变这种趋势。所以,儒学成为统治中国的思想,致使其他思想都不约而同地失去了生发力量的资源性利用的机会,在这样的境遇里,儒家思想本身无疑也失去了由张弛而带来的自然优化的绝好机会。

儒家思想的深在本质在整体上是“自己本位”,这至今并没有引起国人的重视,反而从儒学推重“仁”出发,而把儒学说成具有集体主义倾向的思想,简直是反其道而行之,关于这一点,日本思想家也注意到了,诸如涩泽荣一就说:

在中国,尽管有上流社会,有下层社会,但却不存在成为社会中坚的中流社会。识见、人格都非常卓越的人物虽然不能说少,但从国民整体来观察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却很突出,缺乏国家观念。由于缺乏真正的忧国之心,一个国家而不存在中流社会,国民全体缺乏国家观念,可以说这是中国现今最大的缺点。(《论语与算盘·实业与士道·应以相爱忠恕之道交往》,第164页)[2]

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价值天平上,显示的都是“自己本位”;对此,《礼记·中庸》就有“成己,仁也;成物,知也”(《礼记·中庸》,第1633页上)[3]的总结。这是应该引起我们充分注意的地方。

以上是整体性审视的必不可少的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