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地质灾害自古始

地质灾害自古始

时间:2022-01-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地质灾害自古始甘肃是我国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滑坡、泥石流的灾害更为突出。1718年6月19日,通渭7.5级地震,造成滑坡337个,其中永宁镇大滑坡。新中国成立后,甘肃发生的特大滑坡灾害有两起。泥石流灾害除较集中分布在陇南、天水地区外,在定西、临夏、兰州、平凉、庆阳等地区均有分布。1982年8月6日,文县前家沟发生泥石流进城,冲毁县水电局、医院、防疫站和民房590间,死亡22人,并使1万多人受灾,财产损失严重。
地质灾害自古始_甘肃地矿史话

地质灾害自古始

甘肃是我国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滑坡、泥石流的灾害更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各类滑坡4万余处、泥石流沟7000余条,涉及40多个县(市),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甘肃中部的黄土和红层构成的梁峁丘陵地区及甘肃南部西秦岭变质岩构成的中高山区。

关于古代的滑坡灾害,史书和县志上都有记载。

img88

古代冶海大滑坡

史载,在武都地区曾发生的灾害性滑坡有:

公元前186年,武都县发生山崩(指滑坡),压死760人。

984年7月,福津县(今武都县)“有大山飞来(滑坡),自龙帝峡壅江(指白龙江)水逆流,高十丈许,坏民田数百里”。

1879年5月12日寅刻大震,南山崩塌,冲压西南城垣数十丈,居民200余家,到处飞沙走石,上下游节节土石堆塞,积潦纵横。翌年6月25日复大震,震动无常,震后延续7年之久,计死亡10830人。文县天池,即属滑坡形成的堰塞湖。舟曲县泄流坡滑坡,长约2600米,宽400米,体积4000万立方米以上。于1907年、1922年、1949年、1961年、1963年、1981年,曾六次滑动,均堵塞了白龙江河道,造成了严重灾害和损失。

1983年7月7日,宕昌县邓桥村鲁班阁滑坡,压埋公路400米,堵塞岷江河道,筑起高40米、宽30米的临时性“滑体坝”,积水几十万立方米。

1984年丰水年雨季,武都地区共发生滑坡570处,其中较大滑坡49处,破坏村庄224个、房屋7002间,死亡31人,牲畜损失363头,毁坏农田4万余亩,至今尚有6000余户、30000余间房屋处于36个滑坡体上。

甘肃中部的黄土和红层地区,滑坡灾害更为严重。据史料记载:

1505年,临夏县沙子沟发生了岩石滑坡,滑距八里,滑坡所到之处的田地、房屋、人畜皆被埋没。

1654年7月21日,天水八级地震造成的滑坡共337个,其中较大的滑坡59个,分布范围达1000平方公里,其中罗家堡滑坡为最大。据记载,罗家堡七十峪,两山拽成一处,雍河成潭,山崩水涌,压埋村落近十里,村落水聚为海,名曰“海子”。该滑坡长达4.5公里,宽2公里,地震时东山向西滑移,堵塞稠泥河形成堰塞湖。

1665年9月,临夏干头沟(今东乡县)发生滑坡,“两山相合,压埋村民71口”。

1718年6月19日,通渭7.5级地震,造成滑坡337个,其中永宁镇大滑坡。据史料记载:“伏邑西四十里有永宁镇,本依南山下,距北山十五里许,地当孔道,团一邑之距也,是日日出寅刻,震声便轰轰不绝,过凡雷十倍,而北山一带,山崩土飞,雍滑而奔,直扑南山腰……其平地冲为高阜,倾陷彻垤,淤泥如粪,令人忧目而惨心者,一如通渭。”滑坡体长8公里,宽3公里,面积17平方公里,从北山向南越过通渭河,直抵南山脚下,滑距5公里,将永宁镇2000余户人家全部压埋。

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源8.5级大地震,在通渭、庄浪、静宁等地造成的滑坡,平均每平方公里内滑坡面积达4000平方米,在沟谷内形成的堰塞湖星罗棋布,有的已成咸水湖。

新中国成立后,甘肃发生的特大滑坡灾害有两起。1981年11月29日,天水铁路沿线发生大型黄土滑坡,中断运输近半个月,天水至宝鸡铁路沿线的滑坡几乎每年都有发生,对交通危害极大。

1983年3月7日,东乡县果园乡洒勒山发生大型黄土和红层滑坡,顷刻间滑移750米,毁灭4个村庄,造成217人死亡。该地属广通河支流—巴谢河间,在流域430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共有滑坡224个,其果园乡的石拦泉和八峰山体处于危险状态。

泥石流灾害除较集中分布在陇南、天水地区外,在定西、临夏、兰州、平凉、庆阳等地区均有分布。历史上记载较少,当代记载较多。

陇南地区的泥石流主要分布于白龙江、西汉水、嘉陵江沿岸及其支流沟谷内,是长江水系泥石流发育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该区地处我国暴雨带的边缘,每年雨季都有泥石流灾害发生。如1976年7月25日,宕昌化马三小时降雨170毫米,在70平方公里内有102条沟谷同时发生泥石流,冲出固体泥砂石800多立方米,堵塞岷江河道4处和白龙江河道2处,毁房760间,死59人,损失牲畜148头,冲毁渠道30公里,水磨29盘,公路15公里,农田1349亩,使甘川公路交通中断半年之久,财产损失220万元。

1982年8月6日,文县前家沟发生泥石流进城,冲毁县水电局、医院、防疫站和民房590间,死亡22人,并使1万多人受灾,财产损失严重。

1984年8月3日,武都发生暴雨,城区上下100多条沟暴发泥石流,冲毁河堤,洪水进城,毁坏房屋1万多间,50%的沿沟良田被淹没,损失严重。

img89

舟曲县城外的老滑坡体

1987年5月22日,武都发生特大暴雨,北峪河和武都北山七条沟谷同时暴发泥石流,淤塞江道,抬高水位,冲淹甘川公路3处3.6公里,冲毁和淹没农田3000余亩,武都县城地处白龙江左岸低阶地和北峪河出口处,素有“黄龙”之称的北峪河,流域面积420平方公里。1984年发生泥石流时,最大流量达880立方米/秒,输砂量(含推移物)约2800万吨,平均每平方公里高达6700万吨。由于大量的泥石堆积物不断加高北峪河和白龙江河床及人工筑堤,致使现今的武都城中心街面低于北峪河底18米,低于白龙江河底1.32米,产生江水倒灌和排水困难等问题。

西汉水上游地区的泥石流,据礼县统计,全县共有泥石流4360条,面积达133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3,泥石流灾害频繁。如1959年5月—7月雨季,西汉水上游燕子河等四条支流发生泥石流,15个公社47.5万亩农田受灾,冲走244人,牲畜598头,冲毁房屋2310间,水磨坊12座及公社机关、学校、商店、加工厂8处,损失极为惨重。

1979年6月—7月雨季,在西和县境内持续降雨,累计降雨量达380毫米,其中有4次暴雨,日最大降雨量达117毫米,县内各河川、沟谷洪水暴涨,泥石流迸发酿成大灾。全县310个大队中有296个受灾,占93.9%,受灾农作物面积24万余亩,被毁农田4.6万亩,减收粮食1551万公斤,冲毁房屋1962间,冲走粮食12.45万公斤,木材250立方米,树木6万多株,牲畜142头,农具3000余件,冲坏河堤渠道21公里,塘坝20座,梯田近万余亩,提灌站4处,公路94公里,桥梁85座,淤埋机井92眼,1771人无家可归,是西和县最大的一次灾害。

1980年雨季,礼县暴发泥石流,冲毁房屋98栋,死亡3人,冲走牲畜77头,14.32万亩农作物受灾。

黄土高原区的泥石流,集中分布在陇东地区的泾河上游及马莲河、蒲河、茹河、内河等支流和次级沟谷内,陇西、天水地区的渭河上游及漳河、榜沙河、大南河、散渡河、葫芦河、藉河、牛头河等支流和支沟内,兰州、定西、临夏地区的黄河干流及洮河、大夏河、广通河、大通河、庄浪河、宛川河、祖厉河等支流和支沟内,泥石流沟总汇水面积约5万多平方公里,是甘肃省有名的四大泥石流区。黄土梁峁和丘陵地区的泥石流沟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内可达4公里。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灾害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对发展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影响很大。据不完全统计,黄土高原地区发生的泥石流有:

平凉县曾于明朝嘉靖六年(1527年)雨季,穿城而过的纸坊沟发生特大泥石流,掩埋了整个县城,死亡万余人。

1965年7月9日,天水市穿越而过的罗峪河,两小时降雨为79毫米,发生了暴雨泥石流,冲淹了东面半个城市。

1967年和1970年雨季,泾川至崇信公路曾两次被泥石流冲毁,中断交通达20余天。

1967年—1976年,仅庆阳地区被泥石流冲毁和淤埋的水库塘坝计640余座,占总数的70%以上,毁坏农田万余亩。

1960年建成的蒲河巴家嘴大型水库(坝高66米,总库容49亿立方米),到1974年被泥石流淤死报废。

1969年雨季,静宁县葫芦河东峡水库(坝高38.7米,总库容0.76亿立方米),大坝遭泥石流和洪水冲垮,给下游造成严重灾害。

1973年4月27日,葫芦河流域发生大范围暴雨,各级沟谷同时发生泥石流,庄浪、静宁两县十几个公社遭到泥石流的袭击,冲毁水库2座,有几个生产队被毁灭。

1978年7月12日,天水伯阳火车站西菜子沟发生泥石流,冲埋铁路百米,冲毁桥梁涵洞,中断运输360小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988年7月6日,卓尼县突降暴雨,一场特大泥石流袭击了卓尼县城,死亡441人,4万余人受灾,冲断公路57公里。

兰州市南北两山泥石流沟50余条,仅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严重泥石流灾害4次。

1951年8月14日,一次降雨76.3毫米,东岗镇南山大洪沟等4条沟谷冲出泥沙56万立方米,覆盖面积16平方公里,给东岗镇一带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1964年7月20日,西固南马耳山4小时降雨150毫米,洪水沟发生泥石流冲入兰炼职工住宅区,造成近百人死亡,埋淤陈官营铁路3.3公里,中断交通。

1976年8月8日,黄河北岸大沙沟一带,一小时降雨近50毫米,泥石流溢出排洪道,冲埋盐场堡的街道、民房和工厂,覆盖面积4平方公里,造成134人伤亡。

1978年8月17日,黄河北岸徐家湾至十里店,3小时降雨90毫米,有14条沟同时发生泥石流,冲淤附近工厂、民房,堵塞排水设施,仅清淤费百万余元。

(窦 贤 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