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古人凿井取清水

古人凿井取清水

时间:2022-01-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古人凿井取清水约在6亿年以前,今甘肃所处大部分地区为原始海洋所覆盖。距今4.4亿年至4亿年之间,甘肃古海由于地壳运动逐渐向陆地演变。至侏罗纪,今甘肃全部地区的海洋环境已不复存在。用沧海桑田来说明甘肃省的地下水史的演变是再恰当不过了。到新中国成立前,凿井取水灌溉进一步扩展。这些民间传说和史料记载,无不向后人昭示着甘肃省的地下水曾经很充盈。
古人凿井取清水_甘肃地矿史话

古人凿井取清水

约在6亿年以前,今甘肃所处大部分地区为原始海洋所覆盖。距今4.4亿年至4亿年之间,甘肃古海由于地壳运动逐渐向陆地演变。距今4亿年左右,今静宁永安堡、景泰小营盘水、阳凹山一带出现了镰蕨、鳞木等蕨类陆上植物,祁连山一带亦有低矮植被覆盖。距今3.5亿年以后的石炭纪,今甘肃大部分地区温暖潮湿,各地都出现了大面积的沼泽森林。至侏罗纪(距今1.8亿年),今甘肃全部地区的海洋环境已不复存在。

用沧海桑田来说明甘肃省的地下水史的演变是再恰当不过了。有关科学家的沉降理论认为,地下水的起源与海底沉积物的沉积过程相联系,海水中携带的大量泥沙,一层层地沉积在海底,下层的沉积物在重力的作用下,把水分挤出来;被挤压的水又随沉积物的下降,被带入地层深处,形成地下水。这种深埋地下的水不具循环性质,故又称古埋藏水或古封存水,如油田水;现在我们说的地下水是指地壳上部岩层中的水,埋藏于岩石的孔隙、裂隙和溶洞中,包括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前者具积极循环特征,是人类开发重点,后者循环弱,深埋者基本不循环,不易开采,且水质欠佳。

到了汉代,由于戍边、游牧、农垦、生活等用水的需要,甘肃便成了开发利用地下水最早的省份之一。

如:周书中“黄帝穿井”的记载,就是黄河中游包括甘肃东部在内的黄土高原一带。《河西志》记载的公元前1世纪汉武帝时,霍去病将军征西击败胡人后,在河西建立的郡城和驻军军垦、移民垦区居民多饮用泉水或河水。苏武牧羊时,在民勤一带“挖井饮水”。据传,苏武山“砖石井”、草原上的“白土井”等即是当时苏武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佐证。秦汉以来修筑的边疆安塞、长城沿线军屯地、宗教艺术所在寺院、石窟及汉代建立的“丝绸之路”所经之地,无不以地下水溢出泉水作为饮用水源,如天水“马跑泉”、兰州“五泉”、永昌“马踏泉”、张掖“甘泉”、酒泉“泉湖”、嘉峪关城楼所在地“嘉峪关泉”、玉门镇“饮马泉”、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等,都具有几千年开发利用史。晋时沙州刺史杨宣在敦煌郡引甘泉修坝开渠,长15里,升门垒石,长40步,阔3丈,“堰水溉田,人赖其利”。清朝时期分别在酒泉边湾,山丹清泉、霍城,永昌马踏泉,古浪裴家营等地截引地下水饮用和灌溉。到新中国成立前,凿井取水灌溉进一步扩展。在酒泉总寨,金塔西坝、扳滩井,玉门的小金弯,武威的柏树至胡家庄一带,永昌朱王堡一带,均开挖了大口井、深水井,用辘轳提水灌溉;民勤的东湖镇、白土井、深井坑、九个井、马家井,昌宁的锁锁井、赵家沙井等均为该时期开挖,并用石块或梭梭木围栏固井。因水位浅,用吊杆提水灌溉小片农田以自给。可以说,该时期凡居住地无地表水的村落、牧场均开始挖井取水,以饮用灌溉,其范围扩及整个河西走廊绿洲区及牧区,直至70年代,才被大规模机井所代替。所以,从先秦时期以来,距今三四千年以前,就开发和利用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和灌溉农田。

据有关专家考证,秦汉以后已出现砌石井壁的水井结构、吊杆提水设备。到明清时期发展为轳辘提水灌溉。此时期还积累了寻找地下水的丰富知识,如根据地势、岩性、土色等判断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地下水位的埋深。根据气象、地面干湿、植物生长特征、动物活动规律来寻找地下水源等一整套方法探测地下水源。探井工具由最初的人工挖井到后来的竹弓打井等。井壁结构有砖石砌井壁、木框架井壁和砾卵石自然井壁等,古代这些找水经验为后来水文地质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古代甘州“半城芦苇半城塔”,月牙泉绵历千古,以及北魏太武帝时,姑臧城(今武威)东西二门外泉水汹涌,在城北汇合后“其大如河,自余沟渠流入漠中”……这些民间传说和史料记载,无不向后人昭示着甘肃省的地下水曾经很充盈。

(曾强红 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