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共十六大以后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性调整

中共十六大以后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性调整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中共十六大以后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性调整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召开。这一切说明了中共中央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视,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已经基本形成。200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正式颁布实施。这是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二、中共十六大以后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性调整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召开。十六大报告以前所未有的篇幅,提出了中国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一系列文化政策,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1.确立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

国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期后,把发展文化产业摆在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是国家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

中共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发展先进文化的任务部分时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并置,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说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业并举的基础性战略已经形成。

2003年8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以“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为题安排了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推进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2003年9月,文化部以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5个方面分24项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指明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给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等,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规范和指导。

2003年10月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并对经营性文化产业提出“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促进各类文化产业共同发展,形成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发展要求。

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思想,并进一步提出要“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这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开始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作为在“十一五”期间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措施。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枛的决议》,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努力形成一批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和规范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文化产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

这一切说明了中共中央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视,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已经基本形成。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长期以来存在的文化体制弊端束缚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体制改革是发展文化生产力的突破口。2003年6月27—28日,中央召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确定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要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通过深化改革,建立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的主体主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创造条件。会议确定北京、上海、重庆、浙江、广东、深圳、沈阳、西安、丽江等9个省市为综合性试点地区,35家新闻出版、公益性文化事业、文艺创作演出、文化企业单位具体承担试点任务。随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2004年4月,李长春到四川视察,明确四川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不是试点的综合改革试点省份”,给西部文化大省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增强微观活力,健全文化市场体系,依法加强管理,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

200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正式颁布实施。这是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是按照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总结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系统、全面的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则性指导意见,目的是为了给各地改革试验以准确的方向及政策意向,总目标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意见》分为9大部分32条,包括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进程,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目标任务,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文化企业改革,加快文化领域结构调整,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宏观管理体制,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制定,是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意见》的实施,对于加快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发展文化产业集团

组建文化产业集团是文化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文化领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摸索,自2001年起,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和参考国际趋势的前提下,出台了我国主流媒体以集团化为核心的改革方案。集团化改革旨在以资产为纽带,以业务为主线创建新型的、跨行业、跨地区的文化主体,打造我国文化产业的“航母”,以应对“入世”后国际大型文化集团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冲击,保证党对国家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

作为文化产业核心行业的主流传媒,集团化的工作已经进行过一段尝试并取得了有益的经验。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挂牌成立,1998年《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成立,随后,《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相继组建了报业集团。

与此同时,广电系统的集团化改革也在进行着。1999年9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信息产业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意见的通知》,规定“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建包括广播电台电视台在内的广播电视集团”。2000年11月7日,国家广电总局又发布了《关于广播电视集团化发展试行工作的原则意见》,指出了“以省为单位组建广播电视集团”,是符合当前中央对广播电视管理的精神,也基本符合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选择。广播电视业的新一轮改革启动了。

2000年12月27日,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成为我国第一家省级广播影视集团。2001年5月28日,北京电视台、北京有线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歌华文化艺术集团、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5家资产状况良好的企事业单位合并成立北京广播影视集团。集团总资产达50多亿元人民币。2001年9月,北京广播影视集团与北京市文学艺术联合会签约合办《北京娱乐信报》。北京广电集团首期向《北京娱乐信报》注资2 500万元。此后北京广电集团的立体传媒架构就更加丰满了。2001年11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成立。该集团是一个集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传媒于一体的多媒体集团,拥有107亿元资产,5 200多名员工,下属单位有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东方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每周广播电视报社,以及由媒体主要投资或控股的4家公司——东上海国际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上海广播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有限公司。其中东方明珠是中国第一家文化类上市公司,总资产43亿元,净资产27亿元,是上海50家重点大型企业之一。2001年12月6日,中国广播影视集团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广播影视集团旗下包括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国广播电视传输网和中国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是以事业单位为主体,拥有广播、电视、电影、传输网络、互联网站、报刊出版、影视艺术、节目制作销售、科技开发、广告经营、物业管理的大型国家级综合性传媒集团。有员工2万多人,固定资产214亿元,年总收入110亿元。2001年12月26日,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成立。该集团由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浙江电视台、浙江广播电视报社、大众电视杂志社、浙江音像出版社、浙江省电视剧制作中心、浙江电影制片厂等20个单位联合组成,员工为3 800多人,总资产达22.61亿元,年经营收入8.6亿元。

2001年11月,“家庭期刊集团”在广州挂牌,成为国内第一个获准成立的期刊集团。

2002年4月9日,中国出版集团在北京宣告成立。中国出版集团成员包括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人民音乐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东方出版中心、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和新华书店总店、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等13家大型企事业单位,总资产约50亿元人民币。

到2003年初,中国已经组建了38家报业集团、10家出版集团、1家期刊集团、5家发行集团、12家广电集团以及5家电影集团。这些集团的组建,探索了文化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加快了市场整合和结构调整,调动了广大文化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多出优秀作品和人才。但是,在组建集团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如组建方式多是以行政力量整合,资金来源单一等。集团虽有一定的形式和相应的组织结构,但未发生根本性质的改变。集团定位不清楚,有许多是事业型集团,事业与产业职能性质存在交叉,在实际工作中引发一系列问题和矛盾。

十六大召开以后,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也明显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意义、主要任务和实施重点更加明确,文化产业集团的发展也更加进入实质阶段。

2003年10月14日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又将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进一步深化和明确,并提出要形成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文化产业集团的发展主要出现了三种情况和动向:

(1)分离改制,即将广告、印刷、发行、电视剧等一般节目制作部分分离出来,转制为企业。面向市场搞好经营,接受集团领导监督,确保正确经营方向,同时也为壮大主业服务。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以印务中心为试点单位,建立多元产权的现代企业制度;《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以股份制改造广告中心,集团控股的同时让经营骨干持股。

(2)整体改制为企业。如中国对外演出公司和中国对外展览公司改制为中国对外文化产业集团,广东省出版集团由过去事业性质整体转制为企业,《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上海学生英文报》、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的《上海星期三》等也改制为企业。

(3)一步到位,直接进行股份制改造。如北京儿童艺术剧院直接实行股份制改造,排演了话剧《迷宫》,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北京歌剧舞剧院转企改制一步到位,新成立由首都旅游集团控股,歌华集团、北京电视台、北京三奇广告有限公司联合投资的北京歌剧舞剧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证券报》和《电脑报》等报刊也在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我国文化产业集团的组建在实践中不断取得进展,出现了各种系列化集团、一体化集团和多元化集团。文化产业集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它们不仅具有强大的经济规模和分销网络,而且引领着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