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利用

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利用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农业科研、教育机构和涉农企业及农民合作组织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践证明,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率,有利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3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我国农业发展资源约束大,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必须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利用

赵海军 刘开昌 王翠萍 赵红军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摘 要]本文从分析我国农技推广中出现的多元化推广主体典型事例入手,探讨了构建现有农技机构、科研教学单位和涉农企业及农民合作组织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的问题。

[关键词]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成果转化

科教兴农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手段,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标的必然选择。贯彻落实科教兴农战略的关键措施之一,就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有效转化,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使科技真正成为国家的“粮袋子”、“菜篮子”和农民的“钱兜子”。我国农业科研教学单位每年大约研发7000项农业科技成果,而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约有30%~40%,与发达国家的70%~80%差距很大,除了部分科研成果脱离生产实际、不成熟配套之外,关键是我国现有的以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阶段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近几年来,农业科研单位、教学机构、涉农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积极投身于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之中,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已现雏形,引起了政府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优势,探索既分工协作又能提供全面优质服务的农业成果转化推广机制,是新时期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新课题。

1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典型介绍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农业科研教学单位、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都自发、主动地投身于农业技术成果推广工作中,在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成功的经验,现撷取三种类型的农业成果推广案例介绍如下:

事例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帮扶十个经济弱县。2003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安排黑龙江省农科院对延寿、青冈、明水等10个经济弱县进行科技帮扶。黑龙江省农科院实施了“四位一体”的科技帮扶行动。一是建立标准化核心农业科技示范园,发挥展示、辐射、带动功能;二是建立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满足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经常性和及时性需求;三是启动农业科技致富项目,帮助做大做强县域农业主导产业;四是开展针对性强的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业的科学种养水平。对10个弱县的帮扶取得了显著成效,粮食产量增产16.69亿公斤,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000余元,新品种覆盖率达到95%,科技贡献率提高6%。

事例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学研结合”模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国家科教体制统筹改革试点,对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农业推广的紧密结合和有效对接进行了探索。依托大学的科技与人才优势,建立了以农村示范基地为主体、以科技培训和信息网络为支撑的“一体两翼”科技推广平台,形成了技术示范、技术培训、信息传递3个技术成果扩散体系,专家、教授带着学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技术直接服务于“三农”。如采取“校地合作”方式共建的白水苹果试验示范站,7个乡镇作为示范乡,7个乡镇作为辐射乡,采取1名专家传帮带4名县级技术干部和4名乡级技术人员方式推广应用绿色苹果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使白水县45万亩苹果升级换代,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个支柱产业。

事例三: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的龙头企业基地带动型。伊利实业集团为了扩大市场规模,保障稳定高品质的奶源供给,创造实施了“公司+合作社+奶户”模式,遵循“入社自愿、自主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为社员提供技术咨询、疫病防治等全面服务,引导社员科学、规范饲养奶牛,保障原奶质量,实行统一收奶、统一验质、统一交售,使伊利与百万奶农建立了“分工协作、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惠及近500万农牧民。

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我国农业发展科技需求广泛,单一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很难满足农民对科技的需求。农业科研、教育机构和涉农企业及农民合作组织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践证明,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率,有利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关键是,如何充分发挥各农技推广主体的优势,处理好分工协作关系,实现“农科教”、“产学研”的有效衔接,为广大农民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优质服务。我国现有农技推广体系机构基本健全、人员众多、覆盖面广,应该主要承担社会效益大而经济效益较小的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如作物节本增效栽培技术、畜禽健康养殖与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等,以体现公共财政支持农业公益事业的性质。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应该充分发挥成果和人才优势,有偿转让、合作开发或自主经营物化科技成果,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以实现服务社会的功能。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应主要围绕市场需求开发物化农业技术成果,主动与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对接,完善产品配套技术,实行一体化全程服务。科学界定各农技推广主体在成果转化推广中的地位,实现优势互补、多方协作,才能推动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健康发展。

3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我国农业发展资源约束大,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必须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把农业发展纳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就是关键环节之一。新形势下,我们要更好地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就必须总结生产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大力扶持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和涉农企业及农民合作组织从事农业技术推广转化工作,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推动我国农业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

3.1加强以农技推广部门为主体的政府主导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发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渠道作用

我国现有农技推广体系机构基本健全、人员众多、覆盖面广,组织性较强,在普及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和抵御重大农业灾害时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能健全完善,不能削弱。首先,要对现有省、市、县农业、畜牧、林业、水产等推广单位进行资源整合,调整基层农技机构人员构成,减少管理层人员,充实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健全省市县三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为农业知识、技术扩散的主渠道。二是改变过去某些地方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实行差额拨款甚至自收自支的错误做法,要明确其为国家事业单位,将人员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并设立推广经费。只有经费得到了保障,才能稳定推广队伍、改善必要的办公条件,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三是保障基层农业技术员的培训经费和奖励基金。政府组织农业院校与科研机构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进行短期专业技能培训,资助优秀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在职教育、进修学习,以提高服务水平。实行推广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和竞争机制,职称评定、职务晋级与评优奖励和服务质量、农户满意度挂钩,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2发挥农业科研教学机构创新主体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应用

农业科研教学机构是我国农业科研创新的主体,具有成果和人才优势,应该采取扶持政策支持农业科研教学机构进入农业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一是要鼓励和支持科研教学机构的农业科研成果,在农村科技示范园实施转化,通过科技帮扶培育县域农业主导产业。并通过“传、帮、带”培训当地农技人员和农民,以此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二是鼓励科研教学机构兴办经济实体和科技企业,实现种苗、饲料、植物营养剂等物化科技成果尽快转化服务于农业生产,以实现“科研促进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环。三是设立专项经费以长期实施对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有针对性的培训,由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知识水平不高,一次性或间断性的培训效果较差,只有长期的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培训才能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业的科技水平。

3.3加强以涉农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为主体的市场诱导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其专业化的服务水平

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专业协会受市场和经济的驱动,在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方面迅速及时,最具活力。一是对于那些市场前景好、可控性强、容易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开发类技术和经营性农业技术产品,如优质高产的作物杂交新品种、农药、肥料等,鼓励和支持涉农组织去推广转化。二是支持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多种形式与农业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进行产学研结合,实现技术资本、企业资本、人才资本的优化组合,鼓励“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模式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支持民间科技组织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业务联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和技术咨询服务活动,构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民间网络。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国家保护支持农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教育机构和涉农企业及农民合作组织在农业推广体系中作用,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现实选择,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勇于开拓创新、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健全,不断开创我国农技推广工作的新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