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十二五”期间的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创新驱动

“十二五”期间的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创新驱动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十二五”期间的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创新驱动沈坤荣[1]谢谢大会邀请我来参加颁奖典礼和论坛。我递交了一篇论文,由于时间关系,我想就对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与创新驱动谈一点看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十二五”期间的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创新驱动

沈坤荣[1]

谢谢大会邀请我来参加颁奖典礼和论坛。我递交了一篇论文,由于时间关系,我想就对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与创新驱动谈一点看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外部环境的演变与国内政策的两难选择。这个问题很多专家前面也讲了,我就略讲一下。第二个就是谈一下经济发展面临的中长期挑战与我国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重构。

实际上中国30多年的高增长,靠的就是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来支撑的,这样的高增长由于资源环境的约束,以及经济总量受制于外需,使得经济波动对我们国内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如果按照原有的方式去增长肯定难以为继,所以必须转型。但是,由于我国低的社会保障、人力资本,以及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如果贸然退出的话,就会使就业和民生问题凸显。2008年金融危机时很多发达地区的加工贸易型企业倒闭,很多农民工回乡就是一个例子,事实上,我们进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我们如何面对现有的增长格局?实际上经济危机之后,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发展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经济总量指标的提升,一方面标志着我国的国际实力和地位上升,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面临严峻的考验。内部的挑战在于如何跨越中等阶段收入陷阱,原有的发展方式将难以支撑持续的快速增长;外部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如何跨越总量的“超二赶一”,实际上这也是个陷阱。如何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发展需要我们思考,所以中国必须顺应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而来调整自身的结构。

未来的一段时间可能我们的增长速度稍微下降,在现有的速度效益模式下,当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之后,企业的赢利就会下降。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企业的工资收入上升,那么亏损就会增加,高速增长掩盖的各种矛盾就会出现,所以说增长的减速就意味着需求规模的相应收缩。这实际上对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提出了时间上的要求,我们必须有时间意识。另外,随着劳动力要素成本的上升,能不能实现竞争优势由低成本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也成为关键。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必然的过程,刚才两位教授谈的问题我非常同意。由于资源环境的架构,以前是低支付的,而现在要正常支付,所以增长成本也要上升,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速度跟不上要素成本的提升速度,那么企业的竞争力就会下降。但如何转变呢?创新驱动能不能实现?这个前景并不是很明朗。此外,由于流动性过剩,使得我们当下的通货膨胀压力很大,这个我就不细讲了。实际上,国际金融危机的演变,肯定会从私人债务危机向主权债务危机演变,再向国际货币体系演进,最终使得新兴国家出现通膨。20世纪90年代之后,由于资本市场的发达,流动性不仅过度进入了商品市场,现在可能更多的还进入了资本市场。流动性进入资本市场以后,从过去主要追逐供不应求的商品,到现在开始追求一些需求比较稳定但是劳动率增长速度比较慢的商品,像石油、矿石、房地产之类的,这就导致了很多的问题。所以这些挑战影响到了我国的基本面,主要是要素成本上升,供给的竞争优势在下降,增长的速度减缓,需求的规模下降,广义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剧增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过去的经验表明,并不是所有踏上工业化征程的经济体都能顺利进入现代化阶段,实际上存在中等收入陷阱,拉美就是一个案例。为此,我们需要把结构调整作为重点来重构增长的动力机制。

我们以往的增长动力包括外需和内需,外需主要是出口,内需主要是投资,因此,核心问题是提升消费,而我觉得提升消费主要是提升基层民众的收入水平,没有收入就不可能有消费。再一点就是改善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环境,因为如果公众支出扭曲的话,有钱人也不敢消费。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优化呢?首先是从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居民收入结构这些方面考虑,这里面有很多的因素,但是我觉得政府过多的干预经济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是最重要的根源。在经济转型时期,当政府拥有过多的资源时,为了追求政治资源的最大化,资源会更多地流向重型工业,而在要素不能基于比较优势的情况下予以合理配置,就会出现高投资、低消费难以内化的情况。所以说,推进结构调整还是要深化政府体制的改革,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积极推进要素的市场化,构建有限政府,我们政府的边界过大,二是改善政府的服务质量,要构建有效的政府。其关键还是要改革。

事实上当前的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和政治的需要,而背后的权利和利益的调整是改革最大的阻力,最大的担忧就是改革的动力不足,预期看淡。最近出现了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就是中产阶级的移民,这是我国第三次移民浪潮。“文革”时期和80年代都有移民浪潮,最近出现了第三次,这些中产阶级千方百计地移民,实际上是对预期看淡的表现,应该引起决策者的高度重视。比如说税收的环境,比如说公共服务的不到位。我们一定要矫正我们的未来预期,我觉得实际上结构调整、创新有赖于制度的调整。那么如何构建创新型的体制和机构呢?比如开发区的创新,我最近看到一些好的点,说江苏无锡提倡引进高科技人才,用人才引进来带动资本引进,带动技术引进,从而来带动产业转型。像苏州,他们提出创新企业运作模式,也是看到了很好的希望。但是大环境,比如说知识产权的保护,如何来构建服务型的政府,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来调整。因为一个局部的改革还是不够的。前面30年靠自下而上的探索型改革,似乎走到了尽头,特别是在税制上的改革,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关系之间的改革需要从上而下的改革,需要顶层设计。需要指出,调整经济结构对于宏观经济管理来说是异常严峻的考验,因为它会带来增长速度的下降,没有大的智慧,没有大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改革是不可能完成的。

【注释】

[1]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