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网上创业的财务管理

网上创业的财务管理

时间:2022-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10章 网上创业的财务管理学习目标●深入了解网络营销的基本概念、特点、优势以及工作内容等问题,对网络营销有总体认识;●了解我国网络营销的现状、障碍与对策,对我国网络营销的发展前景有总体把握;●了解网络营销的起源与发展和网络营销产生的客观基础。2000年9月百度正式推出面向企业级用户的网事通信息检索软件。2004年9月百度广告每日每字千金,创下中国网络广告天价。

第10章 网上创业的财务管理

学习目标

●深入了解网络营销的基本概念、特点、优势以及工作内容等问题,对网络营销有总体认识;

●了解我国网络营销的现状、障碍与对策,对我国网络营销的发展前景有总体把握;

●了解网络营销的起源与发展和网络营销产生的客观基础。

案例导入

“百度”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

百度在纳斯达克的成功上市,掀起两个不小的波浪:一是互联网的搜索引擎热,二是中国概念的升温。百度为纳斯达克“中国企业第一自豪股”。

一、百度IPO的概况

价格:发行价27美元,开盘价66美元,最高价153.98美元,目前市价81美元。

新发行股数:3 208 696股,出售老股831 706股,共计4 040 402股。

发行后总股数:31 406 255股。

发行后股东构成:董事会成员14 368 198股,占43.5%;公众4 040 402股,占12.86%;其他股东持股12 997 655股,占43.64%。

2004年摊薄后每股收益:0.05美元。

2004年摊薄后每股净资产:1.01美元。

摊薄后市盈率:540倍。

摊薄后市净率:27倍。

二、关于百度IPO的分析

1.百度简介

2000年1月从美国回来的李彦宏携风险资金从硅谷回到中关村,创建百度。

2000年5月百度签署第一个客户硅谷动力(enet.com),百度产品开始为用户提供服务。

2000年6月百度正式推出全球最大、最快、最新的中文搜索引擎,并且宣布全面进入中国互联网技术领域。

2000年8月百度开始为搜狐(sohu.com)提供服务。

2000年9月百度正式推出面向企业级用户的网事通信息检索软件。

2000年9月DFJ、IDG等国际著名风险投资公司为百度投入巨额资金。

2000年10月百度开始为新浪(sina.com)提供服务。

2000年10月百度深圳分公司成立。

2001年1月百度为263提供全面搜索服务。

2001年2月百度为TOM.COM提供全面搜索服务。

2001年6月百度成立上海办事处。

2001年10月百度为上海热线提供全球中文网页检索系统。

2001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息管理中心,采用百度“网事通数据库检索”软件。

2001年10月百度推出全新商业模式——搜索引擎竞价排名。

2002年1月央视国际全套引入了百度“网事通”信息检索软件。

2002年3月百度全面接管263搜索频道。

2002年3月百度启动“闪电计划”,不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2002年5月千龙—百度中文信息检索技术实验室成立。

2002年6月百度推出深受网民喜爱的“IE搜索伴侣”。

2002年7月百度推出业界首例“竞争情报系统”软件,并举办全国巡展。

2002年8月百度网易深度合作,竞价排名全面提升。

2002年9月神州数码、中石化签约百度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国务院新闻办签约百度新闻监控系统。

2002年10月百度竞价排名业务全国代理商大会召开;百度开始为雅虎中文提供服务。雅虎同时加入百度竞价排名阵营。

2002年11月百度正式推出搜索大富翁游戏,广大网民踊跃参与。百度开始为网易提供服务。百度发布mp3搜索。

2002年12月中国移动签约百度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康佳、联想、可口可乐等国际知名企业成为百度竞价排名客户。

2003年6月由第三方赛迪集团下属中国电脑教育报举办的“万人公开评测”公布评测结果。百度超越Google,成为中国网民首选搜索引擎。

2003年6月据美国第三方权威统计机构Alexa统计,在最受欢迎的中文网站中百度已经位居第四,表明百度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

2003年7月百度推出图片、新闻两大技术化搜索引擎,巩固了中文第一搜索引擎的行业地位。

2003年9月百度开展“9月营销革命”,在全国近百个城市展开“竞价排名”付费搜索服务的市场推广活动,取得巨大市场反响。

2003年12月1日,百度陆续推出地区搜索、“贴吧”等划时代功能,搜索引擎步入社区化时代。

2004年2月光线、百度联合打造《全球华人明星人气榜》。

2004年3月中国搜索引擎调查揭晓,百度垄断中文搜索市场。

2004年4月百度规模进一步扩大,迁入理想国际大厦。

2004年5月据Alexa最新显示百度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网站。

2004年6月百度成功融资。

2004年8月百度推出超级搜霸。

2004年9月百度广告每日每字千金,创下中国网络广告天价。

2004年9月中国第一部搜索书籍《巧用百度》正式出版。

2004年11月手机上能使用百度。

2004年12月iResearch发布《2004中国搜索引擎研究报告》,百度霸主地位凸显。

2.百度的成功经验

借Google的东风:百度搜索概念,在国外一直被称为“中国Google”。大量投资者和分析师从中国Google这一层面上预测百度的涨跌,给百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预期。而Google与百度之间的各种传闻也为投资者带来了信心。Google作为百度的股东之一(持有相当于百度2.6%普通股的可转换优先股),加上Google对进军中国市场的兴趣让人们很容易地将百度与Google的合作甚至合并联想起来。

增长速度极快的财务数据:百度招股书显示,百度的财务增长极快,这表明百度具备极大的成长空间。2002年收入429.2万人民币,2003年收入3 177.5万人民币,2004年收入10 685.4万人民币,平均年增长率超过400%,并在2004年实现了盈利。

百度是一家纯技术公司:技术公司一直在股票市场受到追捧。百度被视作中国唯一一家纯技术的互联网公司。Google、微软、思科等股票的曾经大受追捧,这可以看作百度受宠的前兆。百度强调自己将大力投入到研发。百度专注于中文搜索并逐步建立了在中国市场的领导地位,在中国开创了竞价排名的业务模式,这些都有助于投资人建立对百度的信心。

立足本土化:“百度是一家在中国本土成长的、并能切实创造出强大搜索引擎产品的公司”,沃尔夫咨询集团亚洲公司执行董事David Wolf表示,在中国,众多的洋公司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在海外战无不胜的Yahoo,在中国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个二流网站,而NASDAQ的宠儿Google,在中国的使用率也远不及百度。国际投资者由此找到了答案,中国网络的事情还得中国人自己解决。

全球第二大的互联网市场领导地位的向往:中国即将成为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市场。而得益于中国庞大的人口,上网用户有望超过美国跃居第一位。互联网第二春的提前到来,预示着百度的市场就是中国的市场。

思考题:

百度的成功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10.1 财务的基本功能

关于企业财务功能,人们是在长期的实践和总结经验基础上逐步了解和认识的。

10.1.1 财务的基本功能

1)财务的经济核算功能

(1)财务经济核算功能的含义

企业财务经济核算功能指的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资源的消耗及由此所取得的经营成果的计算和反映。这些计算往往是以实际的货币或概念中的货币为计量单位进行的,目的是了解和掌握企业资金的流向和流量,评估企业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财务成果的大小,审查企业的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经济核算功能最终可以通过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经营能力、赢利能力、成长性、资产流动性等指标来表现。

(2)产值最大化——财务经济核算功能体现的目标

由于我国的特殊情况,在很长时间内,国有企业的财务功能也仅限于收支记账,没有起到管理的功能。在这个阶段,国有企业的财务目标就是产值最大化。以产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虽然具有简单、直接、明确等优点,但也会给企业乃至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恶果。

2)财务的管理功能

(1)大规模生产阶段需要财务的管理功能

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兴起,企业的发展逐步步入利润导向的发展阶段。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以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成为企业经营者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企业财务关系开始复杂化,企业财务功能开始扩大。如何筹集资金、使用资金、回收资金以及补偿资金,保证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资金需要,满足资金在时间上继起性和空间上并存性的要求,维持生产经营安全运行是对企业财务的进一步要求,这就使得企业财务被赋予了新的功能——管理功能。

(2)财务管理功能的含义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始终存在两个基本的流程:实物流和资金流。通过对资金流的控制来实现对实物流的整个流转过程的控制,实施全面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使实物流运动尽可能做到低成本、平衡、畅通、高速运行,就是企业财务的管理层次功能。企业财务管理功能是以其经济核算功能为前提,在对所获得的财务信息进行精心细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制订出周密详尽的财务计划并将计划付诸实际工作而实现该层次功能。因此,能否取得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是计划成败的关键,一个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既是对前一个工作循环的总结,又是后一个工作循环的开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以资金为起点,并以资金运动贯穿于其中。因此能否建立一个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财务管理功能能否发挥作用及作用大小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因资金管理不善而导致企业失败或经营发生困难的事例很多。

(3)利润最大化——财务管理功能体现的目标

当企业以盈利作为自己的经营目的时,自然会将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的财务管理整体目标。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有利于将企业的投入与产出相结合,强化企业成本观念,促使企业强化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并且,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目标,使得企业必须时时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将生产与销售结合起来,使企业生产经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从宏观因素上讲,利润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但是,利润最大化这一财务目标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首先,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投入资本的多少,一味追求回报的绝对量,而不关心投入资本的盈利率如何;其次,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经营风险越来越大,而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预期利润的风险因素;第三,利润最大化往往会使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化行为,经营者可能以牺牲后期收益为代价而求取任期内利润的最大化,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第四,会计利润与企业财务实力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相同的财务实力,往往会因为不同的会计方法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3)财务的经营功能

(1)财务经营功能概念的提出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竞争,资本主义企业的扩大再生产逐渐由依靠原始积累转向以兼并收购为主的快速成长,其组织形式由有限责任公司向股份公司转变。此时,投资人作为股东,不仅关心企业的利润,更注重其所持的股权价值。在这一阶段,如何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成为企业各部门努力的方向,企业财务也因此被赋予了更高层次的功能——经营功能。

(2)财务经营功能的含义

企业财务经营功能是企业财务管理功能的升华,是更高层次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主要指企业经营者以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所确定的目标为导向,以商品生产经营为依托,通过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和其他途径,以资本经营、资产经营和负债经营等为手段进行更大范围内的融资、兼并收购、重组等,使企业资产在流动中保持增值的同时,实现企业资本和资产的快速扩张,通过资产规模的裂变式扩张,把各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经济资源如市场份额、经销渠道、技术及经营管理技术等尽可能快地聚集到企业手中来,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极大化、多元化,迅速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原有的企业财务观念往往以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物流为转移,人们根据企业的产量、销售额来进行投资,生产过程中的资金流就是以保障生产过程中物流的平衡畅通为己任。因而,即使是在企业资产处于总量失衡、结构失调,企业运营效率低下时,人们更多考虑的是应用限产、压库、改造设备、调整投资方向等手段加以调节,往往不会考虑到利用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来进行调整。而企业财务经营观念认为,企业的发展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除了具有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运营的功能外,它还具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对生产经营发展具有能动性的推动作用。通过对资本运作方式的创新,企业有形和无形的存量资产都可变成一定的资本加以运用,完全有可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进一步加速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控制能力。

(3)财务经营的对象

企业财务经营的对象按照其经营的场所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企业内部控制的各种实物资产,如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为经营对象。目的是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计划、预算,对企业资金运动的速度、方向、规模和结构进行控制。在保证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资金占用,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第二类,在金融市场以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包括各种短期票据、资本证券(如各种债券、股票)和衍生证券(如各种金融期货、期权合约等)三大类。金融市场的各种金融资产按期限长短,又可分为短期金融资产和中长期金融资产;按其职能作用,还可分为基本的投资筹资性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和衍生的保值投机性金融资产(如期货、期权、互换)等。

第三类,在产权市场上以产权为经营对象。产权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通过对其交易,进行企业兼并、重组,达到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和提高企业资本增值的目的。

(4)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为企业新的理财目标

当企业财务被赋予经营功能后,企业财务理念便被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企业作为一个理财主体,不仅可以对企业内部的实物资产进行管理以发挥其最大作用,还可以对金融市场上的金融资产以及产权市场上的产权进行运营,通过对这些资本资产进行组合运营,最大可能地提高企业的整体价值。企业价值实际上就是持续期内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现金流越大、贴现率越小,企业价值越大。现金流与企业的财务活动有关,不仅包括产品经营活动,还包括在金融市场和产权市场上进行的各种资产经营、资本经营等财务经营活动;贴现率与企业财务经营所冒风险有关,企业进行的项目风险越小,贴现率越小,企业价值越大。企业所需进行筹划的就是如何在运用各种经营手段有效增加企业现金流的基础上,有力地控制企业所面临的综合风险,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整体价值。

企业一旦能树立起财务经营的观念,确立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经营目标,便会走出产品、商品生产经营的小天地,积极盘活企业存量资产,调整产业结构和资本结构,快速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的整体价值。

4)财务三层次功能之间关系

企业财务的经济核算功能、管理功能和经营功能作用各不相同,其功能内涵依次提高。但三者并不是泾渭分明、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三位一体,统一于企业的财务活动中。三者的关系可以归纳成这样一句话:经济核算功能是基础,管理功能是核心,经营功能是目标,经营功能是经济核算功能与管理功能的集中体现。

需要提出的是,在企业的不同发展时期,企业对不同层次的财务功能的依赖是不同的。在企业发展初期,由于企业还比较弱小,企业的各项工作都还在完善之中,产品、市场尚在培养之中,这一阶段的企业所抓的是产品产量和质量,是节能降耗。因此需要强调的是企业财务的核算功能。随着生产的扩大,能否筹措到足够的资金满足生产扩大的需要,能否保证资金流转顺利进行、资金的补偿得到满足是这一时期财务工作的焦点问题,更加要强调企业财务的管理功能。

10.1.2 财务功能转变与企业价值的提升

1)财务功能的转变:从“账房先生”到“企业策略伙伴”

2002年,在经历了安然风暴后,最有挑战的变革行动就是在美国上市的企业必须遵守SOX404法案之规范。以FedEx为例,在内部财务会计、信息与营运人员共计投入1 200名员工与100 000工作小时,总计约US 30 Million的投入,以符合SOX法案的精神与规范。然而这样的资源投入在这些领先公司中并不算是特殊案例。就如同GE的高阶主管说道:“虽然因为遵循法规,我们必须投入相当的资源,但我们仍同时努力创造股东的价值,因为我们认为这是做对的事情,这件事让我们对我们的各项业务、作业与系统重新进行检视,不仅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也从创造价值的角度出发。”在这一重大变革中,财务人员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它在企业组织中应发挥什么样的功能?

就上述问题,从2005年底到2006年初间,台湾CFO Research Services(隶属于CFO Publishing Corp.之下)和Deloitte Consulting(在台湾为勤业众信管理顾问公司)共同进行了一项研究调查活动,该项研究计划是找一对分别位于北美与欧洲地区居于领导地位的企业,对在执行营运策略时,财务功能所提供的贡献进行调查。从北美与欧洲在不同产业中的领导企业,根据获利、资本使用效率与资产成长等指标,挑选出在过去数年中,表现持续超越同业的代表性公司,如北美的Cisco,Costco,Dell,FedEx及欧洲的ABN,BHP Billiton等著名公司。该研究中所挑选的企业其经济利润较同业平均水平高出约88%,通过与这些公司的高阶财务主管的深度访谈,得出目前财务功能在企业组织中不仅应扮演“看守者”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应发挥“企业策略伙伴”的功能。Rohm and Hass的财务长提到,“财务组织基本上可划分为两大功能,一个功能是信息的产生与交付,在这一功能中最重要的目标便是如何快速、正确地、实时地将财务信息交付到管理者手上。另一功能则是运用这些信息帮助管理决策。在这一功能中,财务人员必须扮演营运主管的角色,尽可能在各项管理决策上提供专业的支持。当财务人员成功地转换为有效帮助营运者执行决策的角色时,财务人员与营运单位间将不再是对立的,而应该是受各营运单位所欢迎的”。可见,在访谈报告中所看到的财务功能,主要扮演了与营运部门共同合作的角色,而非扮演公司的警察角色。

那么我国大陆企业财务功能的现状是怎样的呢?

尽管现在很多中国企业都设置了首席财务官(CFO)一职,但正如在中国长达二十多年的企业改制中曾出现过许多翻牌公司一样,许多企业的首席财务官不过是“账房先生”的翻牌。在普华永道联合专业机构对亚太区400名CFO所做的一次调查中发现,中国企业的CFO在对管理层决策支持、交易处理时间等方面均逊于亚太区平均水平。普华永道发布的这项调查显示,除了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以外,大多数中国企业的财务职能仍停留在传统的记账阶段,大多数中国企业首席财务官仍停留在“账房先生”阶段,正面临着急迫的角色转换。

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源可以归为我国市场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脱胎而来,市场经济下企业管理经验还严重缺乏。在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的财务与会计基本合二为一,财务管理附着在会计上,理财职能相对薄弱,没有在整体财务运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我们不能怨天尤人,财务职能不能不随经济环境变化而自我调整。在股权全流通以后,由于市场越来越规范,资本运作、并购重组日益活跃,股权质押担保、资产证券化等各类新型理财品种也应运而生,财务管理职能将凸显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因此,在大的财务观下,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工作重心也将由传统的会计核算、生产经营分析转向企业理财,并完善融资、投资等各种财务管理职能,优化企业战略,促进企业价值的不断提升。

2)财务功能的转变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财务功能在“账房先生”阶段,主要特点是“顺从”,主要职能是核算、反映企业业务;财务功能在“警察”阶段,主要特点是“控制”,主要职能是确保报表真实公允,股东资产安全、业务活动规范可靠;财务功能在“业务伙伴”阶段,主要特点是“决策支持和利润管理”,财务被完全整合到业务中的每个部分,财务开始影响业务,要求财务人员必须了解业务,财务管理以业务为导向,服务于经营活动;财务功能在“企业策略合伙人”阶段,主要特点是财务成为企业利润的提升者甚至直接创造者,主要职能是以产业经营为基础,以资本经营为手段,通过有效的内部资源配置,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可以清晰地看出,随着企业财务功能由“账房先生”到“企业策略合伙人”的转变,企业价值得到越来越大的提升。

3)新型财务功能下财务提升企业价值的具体体现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股东、债权人、经理阶层、一般员工等缺一不可。各方都有各自的利益,共同参与构成企业的利益制衡机制。实际上,这里的企业价值是以股东(所有者)价值为主体的,是多方利益主体价值的总和。企业价值等于股权价值与债权价值之和,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模式兼顾了债权人和股东两者的利益。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考虑了除股东以外的各相关利益主体,使企业总价值更大,这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或长期稳定发展,因而更具合理性。

那么企业价值如何量化?企业价值是指企业当前的市场价值,理论上等于企业未来各年的净收益按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贴现的现值之和。可见,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有两个:企业未来的收益和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投资者预期的收益率不变时,企业未来的收益(一般用现金流量来表小)越大,企业价值越大;在企业未来收益不变时,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越小,企业价值越大。投资者预期收益率的高低,主要由企业的风险大小来决定。因此,企业的价值,与预期的报酬成正比,与预期的风险成反比。但一般情况下,报酬和风险又是同增的,即报酬越大,风险越大。报酬的增加是以风险的增加为代价的,而风险的增加将会直接威胁企业的生存。因此,企业的价值只有在风险和报酬达到比较好的均衡时才能达到最大。

在财务功能转变后,财务部门更多地担负着企业管家、企业智囊团的角色。比如在筹资管理中,不仅需要从数量上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而且需要考虑各种筹资方式资金成本的高低、财务风险的大小。通过降低企业风险,降低资金成本从而提高企业价值。在投资管理中选择新增项目时,需要对项目的报酬和风险加以权衡,从而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又比如对营运资金管理得好,在一既定时期内资金周转得快,利用相同数量的资金,生产出更多产品、取得更多收入、获得更多报酬,自然也提高了企业价值。而对于企业财务总监和CFO们来说,更是要从财务战略的高度制定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适应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有效的财务政策,比如在企业的产品处于投入期时,产品在市场上的认知度较低,市场份额小,企业发生巨额营销费,经营活动现金流通常为负数,利润较少甚至亏损,企业经营风险非常高,这时为了将企业整体风险(企业风险由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组成)降下来,必须降低财务风险,因此这一阶段就需采取“吸收风险资本、较低的财务杠杆和股利不分配”的稳健成长型财务战略。而当企业的产品处于成长期时,这时企业经营风险有所降低,又应采取“吸引权益资本、低财务杠杆和少分配股利”的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

具体来说,财务提升企业价值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①创造企业价值的活动,包括税收筹划、集中化管理(尤其是资金)、盈余管理、融资管理、投资并购、成本控制等;②支持企业价值的活动,包括全面预算管理、财务流程再造、运营资本管理、利润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风险管理等;③保持企业价值的活动,包括财务管理系统建设、会计管理、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制度与组织管理等。

创造价值的活动也可以套用木桶理论,木桶板的高低决定创造价值的高低,最短的板决定了你的价值;保持企业价值的活动,则像水桶的底一样,没有它就没办法成功,企业成立首先就需要财务做运行的基本保证。支持企业价值的活动相当于木桶上的一个箍,有了箍水不会流失,而且增加了它的安全性,这就是财务管理提升企业价值。

10.2 财务报表的解读

一般而言,财务报表是由公司会计部门提供的反映该公司某一时期(或时点)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从基本财务报表的发展、演变过程来看,世界各国的报表体系逐渐趋于形式上的一致(尽管其概念内涵、指标口径等在各国间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目前,世界各国的基本财务报表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利润表(Income Statement或Profit and Loss Account)以及现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s 或Cash Flow Statement)。

10.2.1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公司会计期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报表,其平衡关系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通过资产负债表,能了解企业在报表日的财务状况,长短期的偿债能力,资产、负债、权益和结构等重要信息。其作用如下:

第一,资产负债表向人们揭示了公司拥有或控制的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资源即资产的总规模及具体的分布形态。由于不同形态的资产对公司的经营活动有不同的影响。因而对公司资产结构的分析可以对公司的资产质量作出一定的判断。

第二,把流动资产(Current Assets,一年内可以或准备转化为现金的资产)、速动资产(Quick Assets,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较强的货币资金、债权、短期投资等)与流动负债(一年内应清偿的债务责任)联系起来分析,可以评价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这种能力对公司的短期债权人尤为重要。

第三,通过对公司债务规模、债务结构及与所有者权益的对比,可以对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及举债能力(潜力)作出评价。一般而言,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占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重越大,公司清偿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公司进一步举借债务的潜力就越大。

第四,通过对公司不同时点资产负债表的比较,可以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可以肯定地说,公司某一特定日期(时点)的资产负债表对信息使用者的作用极其有限。只有把不同时点的资产负债表结合起来分析,才能把握公司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同样,将不同公司同一时点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对比,还可对不同公司的相对财务状况作出评价。

第五,通过对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有关项目的比较,可以对公司各种资源的利用情况作出评价。如可以考察资产利润率,运用资本报酬率、存货周转率、债权周转率等。

第六,通过将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联系起来分析,可以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出整体评价。

1)资产

资产是公司因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获得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资产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所获得的。公司所能利用的经济资源能否列为资产,其区分标志之一就是是否由已发生的交易所引起。

第二,资产应能为公司所实际控制或拥有。在这里拥有是指公司拥有资产的所有权;“控制”则是指公司虽然没有某些资产的所有权,但实际上可以对其自由支配和使用,例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第三,资产必须能以货币计量。这就是说,会计报表上列示的资产并不是公司的所有资源,能用货币计量的资源才予以在报表中列示。而对公司的某些资源,如人力资源等,由于无法用货币计量,目前的会计实务并不在会计系统中处理。

第四,资产应能为公司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在这里,所谓“未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为未来的现金净流入作出贡献的能力。这种贡献,可以是直接增加未来的现金流入,也可以是因耗用(如材料存货)或提供经济效用(如对各种非流动资产的使用)而节约的未来的现金流出。

资产通常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两大类。前者如货币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等,后者如长期投资、房屋设备等;根据经济周转特性的不同,可以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等。

(1)流动资产分析

流动资产在周转过渡中,从货币形态开始,依次改变其形态,最后又回到货币形态(货币资金→储备资金、固定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各种形态的资金与生产流通紧密相结合,周转速度快,变现能力强。加强对流动资产业务的审计,有利于确定流动资产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有利于检查流动资产业务账务处理的正确性,揭露其存在的弊端,提高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益。

流动资产的内容一般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等。同时按照流动性大小可分为速动资产和非速动资产。其中,速动资产是指在很短时间内可以变现的流动资产,如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各种应收款项;非速动资产包括存货、待摊费用、预付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以及其他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分析主要包括具体资产的分析和流动资产的周转。其中具体资产的分析有:

①货币资金分析。

好公司由于具有较强的实力和经济商誉,一般货币资金项目占资产比例较高。分析货币资金项目,主要是要结合现金流量表,看货币资金在过去一期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动,这些货币资金变动主要是哪一项活动带来的,如茅台的货币资金项目很多,主要是账面上有大量的预收款,这是一种很强的商业势力和经济商誉的表现;而对于地产公司万科,这方面则逊色多了,其较大的货币资金主要是“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带来的,并非“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带来的。优秀的企业,一般都有不俗的长期现金存量,这本身就是公司实力的一种展现。当然,如果货币资金占比过大,也反映企业现金利用效率不太高。

②存货分析。

存货的占比在各行业有所不同,像地产公司一般此项余额占总资产的比重就较高,传统制造业的公司、零售业的公司一般存货占比也较高。

存货一般可分为很多项,不同的行业一般分类大不相同,拿典型的工业公司来说,存货可分为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通常来说,存货增加不是好消息,表明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增加了,尤其是一些电子行业、食品行业的产成品存货积压通常是危险信号,不过对于白酒行业则是一个例外,白酒行业是最不怕存货积压的行业,存货越存越值钱。

如果发现存货余额大量增加,一定要翻阅报表附注,看看是哪一项存货增加了,这里就主要考察以下几点:

a.产成品存货增加:这通常是企业需求量下降的信号,表现企业在未来可能被迫削价并计提减值准备;b.半成品存货增加:通常是好消息,可能标志着管理人员对未来的市场前景有较好的预期,期望销售增长;c.原材料增加:通常表明生产和采购的效率低下,将导致销售费用增加;也有可能是企业预期未来原材料将上涨,提前储备原材料。对于存货占用水平较高的行业,存货减值准备的计提则构成一项关键会计政策。

③预付账款。

预付账款一般是企业材料采购造成的,该项流动资产也是企业经营现金流的减项。对于金额过大的预付账款,如果是与关联企业发生的采购,要当心这可能是资金拆借的信号。

④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一般是基于商业竞争的考虑,需要对客户放宽销售政策。对于这两项商业债权,要注意相应的减值准备的政策。

流动资金的周转主要在于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完成产品销售额的周转次数,是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全部流动资产的平均余额的比值,反映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和流动资产利用效果。周转速度快,会相对节约流动资产,等于相对扩大资产投入,增强企业盈利能力;而延缓周转速度,需要补充流动资产参加周转,形成资金浪费,降低企业盈利能力。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

(2)长期投资分析

长期投资(long-term investments)是指不满足短期投资条件的投资,即不准备在一年或长于一年的经营周期之内转变为现金的投资。企业管理层取得长期投资的目的在于持有而不在于出售,这是与短期投资的一个重要区别。

长期投资按其性质分为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长期股票投资是购买并持有其他公司的普通股、优先股。以现金取得时,按取得时的计价成本(包括买价、佣金和税费等);以非现金交易取得时,按照交易物品或取得股票的公允市价计价。

①长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对外出让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而获得的被投资方的股权。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持股的对象又可以分为股票投资和非股票投资。股票投资是指公司以购买并持有受资方的股票的方式,从而对受资方进行的投资。非股票投资是指公司以购买股权但不持有股票的方式对对受资方进行的投资。投资方因拥有股权而成为受资方的股东。股东对公司经营决策等方面的影响大小,取决于其持有股份的份额。

②长期债权投资是指公司持有的不准备随时变现、持有期超过1年以上、因对外出让资产而形成的债权。按照投资的对象,长期债权投资又可以分为长期债券投资和其他长期债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是指上市公司以购买并长期持有受资方债券(包括国家或上市公司等单位)的方式,对受资方进行的投资,其他长期债权投资是指除了长期债券投资以外的长期债权投资。公司因拥有债权而成为受资方的债权人,定期收取利息和本金。一般条件下,债权人无权参与公司的管理和经营决策。

长期投资运用的资产形态:一般而言,公司的对外长期投资所运用的资产形态,主要有下列几类:

①货币资产。

公司可以用自己的货币资产对外长期投资。在利用货币资产对外投资时,不存在对货币资产估价的问题:即公司付出的货币资产金额即为公司形成的投资数额。

②非货币资产。

公司除用货币资产对外投资外,还可以用非货币资产对外投资。可以用于对外投资的非货币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用非货币资产对外投资时,公司要对转出的资产进行价值评估。评估的价值与原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异将作增减资本公积处理。

(3)固定资产分析

①固定资产的定义和分类。

新《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财务会计将固定资产分为7类: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土地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税法将固定资产主要分为3类:房屋、建筑物,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业务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二者对固定资产的定义完全相同,都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②固定资产的计价。

财务会计和所得税会计对固定资产的计价基本相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资产增值或者减值,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财务会计和所得税会计对固定资产的计价都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

a.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税法规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租赁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财务会计也体现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作为资产的特性,并遵循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制度》中规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入账价值。按照重要性原则,如果融资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比例等于或低于30%的,在租赁开始时,企业也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最低租赁付款额是指在租赁期内,企业应支付或可能要求被支付的各种款项(不包括或有租金和履约成本),加上由企业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在一定情况下还加上购买价格。两者对固定资产的计价基本相同。

b.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税法规定: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在《财务会计制度》中规定: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的,按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而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估计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植;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这是因为捐赠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设备工具,符合《财务会计制度》对资产的定义、按照公允价值列示为企业的资产并计提折旧。两者对固定资产的计价也基本相同。

c.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固定资产改良是指企业为了扩大固定资产规模或提高固定资产性能而发生的支出。《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改建的固定资产,除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外,以改建过程中发生的改建支出增加计税基础;财务会计制度和税法对固定资产改良的确认,从本质上来说是基本相同的。

(4)固定资产的折旧

①折旧范围在财务会计和所得税会计中对固定资产准许计提折旧的规定范围完全相同。

②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基本相同。在《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第六十条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五)电子设备,为3年。第六十三条规定,生产性生物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行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并合理选择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

2)负债

负债是指公司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引起,在现在承担的将在未来向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交付资产或提供劳务的责任。负债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①与资产一样,负债应由公司过去的交易引起。

②负债必须在未来某个时点(且通常有明确的收款人和偿付日期)通过转让资产或提供劳务来清偿。

③负债应是能用货币进行计量的债务责任。

一般而言,负债分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和或有负债。

(1)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企业的流动负债,一般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货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未交税金、未付利润、预提费用、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和其他流动负债等项目。

(2)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为长期负债。长期负债通常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长期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采用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差别较小的,也可按合同利率计算利息费用。

①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是指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借款。长期借款的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企业借入各种长期借款,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长期借款——本金”科目;按其差额,借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按长期借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借记“在建工程”“财务费用”“制造费用”等科目;按借款本金和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贷记“应付利息”科目(对于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借款,贷记“长期借款——应计利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

企业归还长期借款,按归还的长期借款本金,借记“长期借款——本金”科目;按转销的利息调整金额,贷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按实际归还的款项,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在建工程”“财务费用”“制造费用”等科目。

②应付债券

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经批准可以发行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

③长期应付款。

长期应付款,是企业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项,包括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具有融资性质的延期付款购买资产发生的应付款项等。

a.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租赁,是指在约定的期间内,出租人将资产使用权让与承租人,以获取租金的协议。租赁的主要特征是转移资产的使用权,而不是转移资产的所有权,并且这种转移是有偿的,取得使用权以支付租金为代价,从而使租赁有别于资产购置和不把资产的使用权从合同的一方转移给另一方的服务性合同,如劳务合同、运输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等以及无偿提供使用权的借用合同。

b.具有融资性质的延期付款购买资产。企业购买资产有可能延期支付有关价款。如果延期支付的购买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所购资产的成本应当以延期支付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否则计入当期损益。其账务处理为:企业购入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付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时,应按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按应支付的价款总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按期支付价款,借记“长期应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3)或有负债

或有负债,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或有负债是指其最终结果如何目前尚难确定,须视某种事项是否发生而定的债务。它是由过去的某种约定,承诺或某些情况而引起的,其结果尚难确定,可能是要企业负责偿还的真正债务,也可能不构成企业的债务。因此,或有负债只是一种潜在的债务,并不是企业目前真正的负债。

①或有负债的种类。

企业面临的主要的或有负债有:担保、未决诉讼、应收票据贴现、应收账款抵借。

担保(warranties):此类负债包括为其他企业等单位提供贷款担保和为自己的产品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担保或承诺。前者负债是否发生,取决于被担保者在其贷款期满时能否付清其债务:如果被担保者在贷款到期时不能清偿其债务,担保企业就要代被担保人清偿债务。此时或有负债就成了真实负债。反之,企业的或有负债将不会转化成实际负债。后者负债是否发生,则取决于在质量担保期内企业售出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是否出现质量问题:如果出现质量问题,企业由或有负债转化为实际负债。

未决诉讼(Pending Litigation):企业的诉讼有时会经历较长时间。当诉讼跨会计年度时,这种未决诉讼就成为企业的一项或有事项。企业进行诉讼活动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想赢,二是少输。但法院的判决则不以原、被告的意志为转移。有些判决对企业也许是灭顶之灾。

应收票据贴现(Discounted Notes Receivale):票据贴现是企业以转让票据的办法从银行或金融公司获取借款的一种方式。如果在票据到期日出票人或付款人不能如数付款,企业作为票据的背书人负有连带的、代为偿还的责任。实际上就是企业在持票据向银行贴现后,就要承担或有负债的责任。

应收账款抵借(Discountrd Accounts Receivable):在一些国家中,为了筹措资金,企业可以用应收账款作为抵押,向银行或金融机构借入现款。当抵借期限过后,如果银行或金融机构无法向债务人收回联款,则有权向借款企业索取现款,企业负有代为如数偿还的责任。

②或有负债披露的一股会计惯例。

或有负债的披露问题上,一般遵循稳健原则。我国在2000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会计法》中,明确要求,“单位提供的担保、未决诉讼等或有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说明”。此外,我国规范或有事项的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也已经于2000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企业按照规定的预计项目和预计金额确定的预计负债,会引起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的增加。报表使用者应对企业披露的或有负债予以足够的关注。

10.2.2 利润表及其分析

1)概述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月份、季度、年度)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它是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的关系,按照其重要性,将收入、费用和利润项目依次排列,并根据会计账簿日常记录的大量数据累计整理后编制而成,是一种动态报表。运用利润表,可以分析、预测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分析、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动状况,分析、考核经营管理人员的业绩,为利润分配提供重要依据。

利润表的格式为报告式,报告式利润表又可以分为单步式和多步式。单步式利润表是将当期所有的收入列在一起,然后将所有的费用列在一起,两者相减得出当期净损益。

多步式利润表是通过对当期的收入、费用、支出项目按性质加以归类,按利润形成的主要环节列示一些中间性利润指标,分步计算当期净损益。我国会计制度规定企业采用多步式利润表。

在我国,企业利润表采用的是多步式结构,将不同性质的收入和费用类别进行对比,从而可以得出一些中间性的利润数据,便于使用者理解企业经营成果的不同来源。

2)作用

①可以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收入的实现情况,如实现的营业收入有多少、实现的投资收益有多少、实现的营业外收入有多少,等等;②可以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费用耗费情况,如耗费的营业成本有多少、营业税金及附加有多少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各有多少、营业外支出有多少,等等;③可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即净利润的实现情况,据以判断资本保值、增值等情况。

3)一般企业利润表的列报方法

①利润表“本期金额”栏和“上期金额”栏的列报方法。

利润表中的栏目分为“本期金额”栏和“上期金额”栏。“本期金额”栏根据“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损益类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其中,“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项目根据本表中相关项目计算填列。

利润表中的“上期金额”栏应根据上年该期利润表“本期金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如果上年该期利润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本期不相一致,应对上年该期利润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本期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利润表“上期金额”栏内。

②利润表可以生成的经济指标。

利用利润表本期和上期净利润可以计算生成净利润增长率,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增长情况和长期的盈利能力趋势;利用净利润和营业收入可以计算生成销售利润率,反映企业经营的获利能力;利用净利润、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可以计算生成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企业投入产出情况。

利用本表数据与其他报表或有关资料,可以生成反映企业投资回报等有关情况的指标。比如,利用净利润和净资产可以计算净资产收益率,利用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每股收益可以计算出盈利率等。

③关于“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指标。

上述两个指标是向资本市场广大投资者反映上市公司(公众公司)每一股普通股所创造的收益水平。对资本市场广大投资者(股民)而言,是反映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是投资决策最直观最重要的参考依据,是广大投资者关注的重点。鉴于此,将这两项指标作为利润表的表内项目列示,同时要求在附注中详细披露计算过程,以供投资者投资决策参考。这两项指标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规定计算填列。

4)利润结构与利润质量分析

利润结构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即收支结构、业务结构、主要项目结构。通过利润结构的分析,可以判断利润的质量,进而为预测未来的获利能力提供依据。

①收支结构分析。

收支结构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总收入与总支出的差额及比例,按照“收入-支出=利润”来构建、分析。很明显,利润与收入(或成本)的比值越高,利润质量就越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也越强。

第二个层次是总收入和总支出各自的内部构成。显然,正常的企业,应以主营业务收入为主,而其他业务收入上升可能预示企业新的经营方向;营业外收入为偶然的、不稳定的收入;靠反常压缩酌量性成本、各种减值准备计提过低、预提费用过低而获得的利润,是暂时的、低质量的利润。

②业务结构分析。

利润的业务结构就是各种性质的业务所形成的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

利润总额由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净收入构成,营业利润又由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构成。

对于生产经营企业,应以营业利润为主,主营业务利润的下降可能预示危机,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的上升可能预示新的利润点的出现,高额的营业外净收入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甚至可能是造假。

在财务报表中,企业的盈亏情况是通过利润表来反映的。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经营成果的分配关系。它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集中反映,是衡量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的主要尺度。

将企业的利润表按照其收益来源构成可以划分为经营性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业务收入(营业外业务=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通过上述收益的划分,我们将企业的利润构成情况大致分为以下六种类型,从而可以判定企业盈利能力的稳定性。

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性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业务都为正,或者经营性利润大于0、投资收益大于0、营业外业务小于0,致使当期收益为正。这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比较稳定,状况比较好。

如果经营性利润、投资收益为正,而营业外业务亏损多,致使当期收益为负数,表明虽然企业的利润为负,但是是由于企业的营业外收支所导致,构不成企业的经常性利润,所以,并不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状况,这种亏损状况是暂时的。

如果经营性利润大于0,投资收益、营业外业务小于0,致使经营性利润+投资收益小于0,当期收益小于0,说明企业的盈利情况比较差,投资业务失利导致企业的经营性利润比较差,企业的盈利能力不够稳定。

如果经营性利润小于0,投资收益大于0,营业外业务大于0,致使企业的当期收益大于0,说明企业的利润水平依赖于企业的投资业务和营业外业务,其投资项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投资者应该关注其项目收益的稳定性。

如果经营性利润小于0,投资收益小于0,营业外业务大于0,致使企业的当期收益大于0。说明企业的盈利状况很差,虽然当年盈利,但是其经营依赖于企业的营业外收支,持续下去会导致企业破产。

如果经营性利润小于0,投资收益小于0,营业外业务小于0,致使企业的当期收益小于0。说明企业的盈利状况非常差,企业的财务状况值得担忧。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折扣折让-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一般来说,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应占公司总收入的70%以上。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存货跌价损失-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10.2.3 现金流量表及其分析

从各国会计的实践看,在企业对外编制的财务报表体系中,经历了仅包括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到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过程。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编制的报表中已用现金额量表代替了以营运资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编制以营运资金为基础的财务状况变动表,也可以编制现金流量表。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也已于1998 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意味着,我国企业财务报告体系中已经包括了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会计期间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产生影响的会计报表。其主要目的是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流入与流出的有关信息。

1)现金

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会计上所说的现金通常指企业的库存现金,而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不仅包括“现金”账户核算的库存现金,还包括企业“银行存款”账户核算的存入金融企业、随时可以用于支付的存款,也包括“其他货币资金”账户核算的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和在途货币资金等其他货币资金。要注意的是,银行存放和其他货币资金中有些不能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如不能随时支取的定期存款等,不应作为现金,而应列作投资;提前通知金融企业便可支取的定期存款,则应包括在现金范围内。

2)现金等价物(Cash equivalents)

现金等价物的含义在各国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现金等价物虽然不是现金,但其支付能力与现金的差别不大,可视为现金。如:企业为保证支付能力,手持必要的现金,为了不使现金闲置,可以购买短期债券,在需要现金时,随时可以变现。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及其指南的要求,一项投资被确认为现金等价物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其中,期限较短,一般是指从购买日起3个月内到期,例如可在证券市场上流通的3个月内到期的短期债券投资等。

3)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是某一段时期内企业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数量,如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出售固定资产、向银行借款等取得现金,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入;购买原材料、接受劳务、购建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偿还债务等而支付现金,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出。现金流量信息能够表明企业经营状况是否良好,资金是否紧张以及企业偿付能力大小等,从而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

应该注意的是,企业货币资金不同形态之间的转换不会产生现金的流入和流出。如: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是企业现金存放形式的转换,并未流出企业,不构成现金流量;同样,现金与现金等价物之间的转换也不构成现金流量,比如,企业用现金购买将于3个月内到期的国库券。

4)现金流量的分类

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现金流量可分为三类:

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两部分。

②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两部分。

③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两部分。

5)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现金流量表由表头、主表和补充资料等组成。补充资料的作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按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之间的差额以及产生的具体原因;有效补充现金流量表主表项目,揭示企业不涉及现金及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并与主表项目实现表内衔接,确保报表项目准确。

6)现金流量表分析

现金流量表分析就是对现金流量表所提供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解企业一定时期现金流入、流出、净流量的分布状况,揭示其形成的原因,便于决策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优化现金结构。其内容主要包括: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比率分析和趋势分析等。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现金流量结构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即:现金流入结构分析、现金流出结构分析、现金净流量结构分析。

①现金流出结构分析。

企业现金流出量由三部分构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

分析主要通过结构百分比来进行,其计算公式为:

a.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占全部现金流出量的比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全部现金流出量×100%

b.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占全部现金流出量的比重=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全部现金流出量×100%

c.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占全部现金流出量的比重=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全部现金流出量×100%

②现金流入结构分析。

企业现金流入量由三部分构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

a.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占全部现金流入量的比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全部现金流入量×100%

b.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占全部现金流入量的比重=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全部现金流入量×100%

c.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占全部现金流入量的比重=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全部现金流入量×100%

③现金净流量净额分析。

企业现金流量净额由三部分构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0.3 财务计划

10.3.1 企业财务计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加强财务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强化管理的核心。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为使企业财务管理更为具体和规范化,并能顺利完成企业短期、长期目标,必须编制财务计划。

1)财务计划的内容

①现金流量计划:是规定企业在一定创期内现金的收入,现金的支出以及组织现金供应的计划。

在现金预算中概括了企业在预算期内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情况,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了解现金供应和支出情况,判断现金是溢余还是短缺,便于做出合理投资和筹资决策的依据。

②资本支出计划:是关于企业长期投资和资产购入、改造的计划。

资本支出预算的目的是对各个长期投资计划风险与收益的对比分析、配合可运用的资金,从众多投资方案中,最终做出最佳的选择。

③利润计划:是根据企业经营决策、投资决策的需要,对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收入、成本和净利做出规划。

它是企业利润总额预测的具体化,是提供未来一定时间内成本、收入、利润等方面的资料。

④资产负债计划(预计资产负债表):它是通过一定时间的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情况,以反映企业预计财务状况的一种报表。

现金计划和利润计划都是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的重要资料:其基本公式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应筹资金)

上式中,应筹资金是根据资产预计数与所有者权益和负债预计数之和的差额,把一数字加到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中,资产负债表两方才得到平衡。

2)财务计划的作用

财务计划对保证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有以下三个作用:

(1)使企业目标具体化

在企业的总体目标或规划中,对企业在未来若干年内就达到的各项目标的规定的概括和抽象,都比较原则和笼统。企业要完成其规定的经营目标,还要将其目标分解成各部门、各责任人应完成的具体指标。为保证这些具体指标的实施,各部门就要做好反复的预算平衡工作,明确各部门应完成的奋斗目标,以便合理地安排财务活动,做好财务工作。

(2)企业控制的标准和依据

财务计划的编制目的是为了约束和控制企业的财务行为。企业的财务部门需要把实际执行情况和计划进行对比后发现差异,找出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计划的完成。因此,计划是控制日常财务活动的主要纲领。

(3)考核各部门工作业绩的依据

财务计划不仅可以约束和控制企业的各项活动,而且还可用于作为评判企业各部门工作业绩的标准和依据。

10.3.2 财务计划的起点、循环与机制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企业财务计划不仅对于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尤其是财务活动)十分重要,而且对于协调出资人与经营者抑或企业的关系,确保出资人投资利益的充分、有效实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至今财务计划理论与方法主要是以企业抑或经营者为出发点构造,不能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不能充分反映出资人的要求,难以充分保证出资人要求的实现,财务计划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作用不明显。基于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进行财务计划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1)财务计划的起点

财务计划的起点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谁提出财务计划的目标;二是提出什么样的目标;三是以什么为依据提出目标。历史上看,财务计划的起点主要有两种基本模式:

(1)以生产为起点的财务计划模式

这种模式存在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期。它的特点是:①提出财务计划目标的主体是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提出财务计划目标的主体终极地看是国家最高行政当局,但是,就各个具体企业的财务计划目标而言,由于整个计划体制采取按行政归属层层落实计划指标的形式,提出财务计划目标的主体就是各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提出财务计划目标的主体具有行政性、层次性和外部性(即不是企业自身提出)的特点。②财务计划目标是实物产量目标和成本降低目标。我国过去的计划经济是实物型计划经济,宏观总量和结构的平衡是通过实物计划来实现的。因此,微观企业必须按实物计划目标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由于售价或进价都是国家预先行政确定的,企业不能改变产品或劳务的单位价值,只能改变产品或劳务的价值总量,而这是由产品或劳务的实物数量决定的。由此,国家则向企业提出完成实物数量的最低目标,企业也只能在这一最低目标的基础上争取超量完成目标。除了实物产量的多少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努力外,实物耗量的多少也取决于企业的技术革新和生产经营的组织程度。购进价格是计划确定的,企业只能改变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所消耗的实物数量。由于国家向企业提出了成本降低的最低目标,所以企业必须在这一最低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降低成本的措施。上述两个目标确定的结果,相应会形成当期计划利润。可以说利润是计划的结果而不是计划的前提。③财务计划目标提出的依据是国家当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国家提出当年宏观经济的总目标,并通过计划分解落实到国家各部门、各层次,最终贯彻在企业的各项计划之中。尽管国家的宏观计划是实物量计划,但由于价格是事先确定的,企业可以直接以实物量计划转换成价值量计划,相应形成财务计划体系。可见,财务计划是以国家计划(或上级主管部门计划)和实物计划为依据编制的,整个财务计划是一个被动计划。

(2)以销售(或市场)为起点的财务计划模式

它是我国改革开放至今所实行的一种模式。它的特点是:①提出财务计划目标的主体是企业。随着政企分开,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改革进程,政府不再给企业直接下达生产经营计划,财务计划目标的提出主体是企业或经营者自身,这就使财务计划制定主体与财务计划目标的提出主体合二为一。在以销售(或市场)为起点的财务计划模式下,财务计划目标的提出主体具有微观性、经济性和内部性的特点。②财务计划目标是销售额目标。在以销售(或市场)为起点的财务计划模式下,通常按“销售量×(售价-成本价)=利润”的公式编制财务计划,尤其是编制盈利计划。这里,每个企业的产品或劳务在市场中实现的价值份额是整个财务计划的出发点。企业必须面对市场,不仅要预计销售量,而且要预计销售价。没有一定的销售量份额和能抵偿成本并有盈余的销售价格,企业就难以在竞争中取胜和持续发展,销售往往成为企业生存的基础。在企业编制财务计划的实践中,也常常出现以利润作为目标的情况,但是,这种利润目标一旦与市场可能实现的销售情况不一致时,利润目标就有不得不被修正而服从销售的可能性,此时利润仍然不是起点而是结果。在以销售为起点的财务计划模式下,企业也要制定成本降低计划,这一计划不仅涉及如何通过技术革新和有效的管理组织以降低物耗数量,也涉及如何通过合理选择进货方式和渠道以降低物耗单位成本。不过,这种成本降低计划一般是从成本自身出发的,它并不是以利润目标为基准确定成本降低的数量和价值额,成本自身就是计划的起点,利润相对于成本只是成本降低的必然结果。③财务计划目标提出的依据是市场供求状况和企业的市场份额。一旦企业面向市场经营,企业销售额的大小就取决于市场的供求关系,一个企业销售额的最终份额还取决于其竞争力及其由此决定的市场份额。总之,而对市场,以销售实现为起点是这种财务计划模式的特点。

(3)以利润(或出资者权益)为起点的财务计划模式

随着产权主体的明晰化以及出资人对经营者约束的强化,以利润(或出资者权益)为起点的财务计划模式将被最终确立。它的特点是:①提出财务计划目标的主体是出资人。从理论上讲,任何出资人投出资本都有其风险偏好及其相应的报酬预期,否则投资将失去目的,在两权分清后,出资人的风险偏好和报酬预期是通过经营者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成果得以体现的,只有当经营者按照出资人的意愿经营并实现其预计报酬时,经营者才会被聘用或续聘。不难看出,出资人是两权分离企业财务计划目标的提出者,这不仅反映了出资人进行投资的目的,也体现了出资人的基本权益以及对经营者的约束,同时,也表明了经营者对出资人的责任。经营者的基本职责就是通过面对市场,参与竞争,以实现出资人的投资报酬预计。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者抑或企业不仅要面对市场从事经营,而且要面对出资人承担责任。出资人作为企业财务计划目标的提出者经历了一个直接提出主体向间接提出主体的转换过程。在采取直接实物投资的场合,出资人直接给经营者提出应达到的投资回报率;在采取间接证券投资的场合,出资人通过对证券的买卖间接限制经营者必须达到的最低投资回报率。当低于该回报率时,将证券出售;当高于该回报率时,则长期持有。在以利润为起点的财务计划模式下,财务计划目标提出主体具有微观性、经营性和外部性的特点。②财务计划目标是利润(或出资者权益)。这里利润是指资本利润率或每股净收益。从长期观点看,出资人追求自身财富最大化,表现为企业的市场价值(或股份)最大化。但就每一个财务计划期而言,则必须是在保证资产质量优良的条件下,资本利润率或每股净收益尽可能最大化,如果持续地看,每一期的资本利润率或每股净收益最大,则企业的市场份值(或股份)最大。以利润作为财务计划目标,不仅要求企业追求销售额最大、成本费用最低,而且要求尽可能减少资本投入。同时,由于利润作为财务计划编制的起点,就使得利润不再是计划的结果,而是计划的前提;利润不再是追求销售和成本目标的结果,表现为一种被动性,而是为了追求利润目标,销售和成本必须保持怎样的水平,表现为一种主动性。③财务计划目标提出的依据是市场平均利润。任何出资人和企业都必须至少获得平均利润。基于市场经济中存在自然垄断,平均利润就采取了三种形式:一是以平均市场利率为标准的整个自由竞争市场所形成的平均利润;二是以行业垄断为基础所形成的行业平均利润;三是以地区优势或垄断为基础所形成的地区平均利润,该利润表明了不同地区的资源和环境差异。理论上讲,任何投资行为都必须取得平均市场利率,否则,人们就会储蓄,而不会把资本投入企业。但就一次具体的投资而言,因投资所处的行业和地区不同,所应达到的投资回报应与相应行业和地区的平均利润一致,抑或为最基本的水准。市场平均利润可以分为实际和预期两种标准,财务计划目标的制定应以实际标准为基础,考虑到计划期的情况变化进行适当调整,以形成预期标准。随着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这种预期逐渐表现为一个投资大众的共同预期过程。结果使得财务计划目标的依据更具市场化和客观性的特征。

2)财务计划的循环

以平均利润为起点的财务计划是两权分离条件下所必须采取的财务计划模式,这种计划表现为一个循环过程,其环节如下:

(1)以平均利润为起点确定目标利润

出资人通过预期平均利润确定平均市场利率、或行业平均利润、或地区的相应行业的平均利润,以此为基本依据,经过与经营者的讨价还价(主要是对预期的准确性的判断)最终确定某一企业的预期资本净利润率。以该资本净利润率乘以计划年度的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得到应该实现的目标利润总额。如果当期追加了资本金时,也应将投入时间折算列入所有者权益总额之中。值得说明的是,计划年度所获得的利润不能作为预测期的所有者权益,因为它尚处于未分配的盈利状态,是期初资本和追加资本运用的结果,而不是形成当期利润的动因,只有分配后的利润方可作为所有者权益的计算项。在我国不少企业高额负债经营,资本金极少,在确定财务计划目标时,可以采用总资产利息税前利润率指标,以利息税前利润总额作为目标利润。

(2)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编制销售计划

目标利润的实现只能通过市场销售达成,在确定了目标利润的基础上,应通过市场需求预测,制订销售计划,这是由经营者进行的。制订销售计划应满足以下要求:①销售计划的制订是以生产成本或销售成本以及相关的费率不变为前提的。因此,这一计划关键是确定企业已经营的产品或商品的市场销量和售价。②销售计划应该确保在成本和费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扩大销量争取价格优势,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③销售计划一经确定,就应按不变成本和不变费率计算预期可能实现的税后净利或利息税前利润,在与目标值比较后,其差额在剔除税收的影响后就是成本和费用应该降低的最小目标值。它意味着企业要达成目标利润就不得不降低的成本费用数额。如果编制销售计划的结果是达成目标利润,成本费用的降低就不是一个被迫降低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寻求降低的过程。

在确定了目标利润后就转向销售计划,意味着使目标利润转化为一个市场可实现过程,在此基础上再制订成本费用计划就意味着使目标利润转化为一个企业内部管理可实现过程。

(3)以内部管理改善为基础编制成本费用计划

如上所述,编制成本费用计划存在两种可能前提:一是销售计划无法达成目标利润,其差额成为成本费用计划所必须考虑的降低目标,这一目标也称为目标成本费用。实际上,在成本费用计划中,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和改善管理,所降低的成本费用可能大于目标成本费用,但不得低于它。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往往要为达成目标成本费用做出努力。二是销售计划已达成目标利润。这时,成本费用计划就不存在一个目标降低值即目标成本费用。尽管如此,企业仍然必须通过技术革新和改善管理尽可能降低成本费用。因此,不断降低成本费用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企业通过编制销售计划和成本费用计划,就可以确定在现有的资产规模和经营结构下,预计实际可望达到的利润,将其与目标利润比较,可以得到两种可能的结果:一是预计实际利润不能达到目标利润,这意味着企业在现有资产规模和经营结构下,不能达成出资人提出的目标利润,因而应该通过扩大资产规模,改善经营结构以增加利润,相应必然要增加投资;二是预计实际利润能达到目标利润,即使如此,企业也不能放弃任何一个投资机会。首先,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企业必须把经营结构的调整作为一个渐进的过程,为此必须要进行投资。其次,在市场需求的变动中,市场上总是存在潜在的投资机会,企业不能错失良机。因此,企业寻找投资机会也就区分为主动寻找和被迫寻找两种。

(4)以寻求潜在的获利机会为基础提出投资计划

在销售计划和成本费用计划的基础上提出投资计划,意味着投资计划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是否存在扩大投资而增加销售的潜力,包括在原有经营结构基础上增加投资和扩大经营范围以增加销售;二是企业是否存在扩大投资而降低成本费用的潜力,成本费用的降低可能不需要增加投资,也可能要增加投资,后者必然要提出投资计划。

从理论上讲,投资计划无论是通过增加销售,还是通过降低成本,以达到目标利润,都必然要求投资项目所取得的税后净利既补偿目标利润的未实现部分,也应为新增投入资本(不含负债)提供按目标资本利润率计算的利润。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资本净利润率不降低。由于资本利润率是按年计算的,所以,新增投入资本取得的平均资本利润率也应按实际投入时间换算为年度利润率,即新增投入资本投入时点至年底的月份数除以12个月,再乘以出资人要求的资本利润率,就是投入资本当年要实现的利润率。值得说明的是,通过投资新增的利润,可能是销售扩大的结果,也可能是成本费用节约的结果。

当投资计划并不能在当年见效时,就应根据资金时间价值的要求,计算整个投资期的平均投资报酬率(年度报酬率),换算成利润额后,加入到计划年度的利润中,一并判断是否达到目标利润。同时,在实际考核经营者业绩时,也应将考核期进行相应延长,或者按不含该投资利润的目标利润进行考核。

(5)以寻求现金收支平衡制定筹资计划和现金流量计划

销售计划、成本费用计划、投资计划必然带来现金的流入和现金的流出。一般情况下,当企业的现金流入小于现金流出时,企业必然要进行筹资以弥补现金短缺;当企业的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时,企业必然要将多余现金进行投资以避免现金沉淀。不难看出,投资计划有两种:一是企业为确保目标利润实现和寻求投资机会而进行的投资计划,该计划是在现金流量计划之前编制的,所需投资额成为现金流出的一部分;二是由于现金盈余,企业为防止现金沉淀而将盈余资金投放出去所编制的投资计划,它是在现金流量计划之后编制的,通常是短期投资计划。从企业发展的一般趋势看,企业新增投资以扩大经营规模的过程必然伴随着筹资行为的发生,从这个意义来讲,筹资是企业的一项经营风险行为,因而筹资计划的制订也是企业的一种经常性计划活动。尽管如此,企业也会出现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产生净现金流量的现象,这时企业并不需要筹资,因而无需编制筹资计划。

企业都将不断产生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它构成编制现金流量计划的基础。①当企业发生现金盈余时,企业应将盈余现金投放出去,所以现金流量计划中只包含投资计划,而不包含筹资计划。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把投资按其资金的来源,分成由追加资本形成的投资;由追加负债形成的投资;由企业内部盈余所形成的投资。凡投资是通过追加资本和负债取得资金来源时,就会产生筹资计划;凡投资是通过企业内部盈余取得资金来源时,就不需要产生筹资计划。并且,正如前述,如果追加资本以投资,为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该投资获得的利润不仅要保证追加资本取得的资本净利润率与目标利润一致,而且至少保证企业原投入资本所获得的净利润率也达到目标利润的要求;如果追加负债以投资,为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该投资在补偿利息支出后所获得的净利润,也至少要保证企业原投入资本所获得的净利润率要达到目标利润的要求;如果是内部盈余用于投资,则该投资至少要保证企业原投入资本所获得的净利润率要达到目标利润的要求。②当企业发生现金短缺时,不论这种短缺是由于追加投资所致,还是经营周转所致,都需要对外筹资,或是资本筹资,或是负债筹资,相应这些筹资的追加必须保证原投入资本和新投入资本所获净利润率达到目标利润的要求。

现金流量计划是一个把企业的目标利润与筹资或投资计划衔接起来的计划。如果企业各项计划编制的结果是计划利润超出目标利润,则现金流量计划是一个把企业的计划利润与筹资计划或投资计划衔接起来的计划。当企业内部有盈余资金而无需对外筹资时,该计划与投资计划衔接,当企业需外部筹资时则与筹资计划衔接。我们把这种通过现金流量计划而使起点的目标利润或计划利润与终点的投资或筹资计划相衔接的财务计划的内在关系称为财务计划循环,现金流量计划既是循环的终点又是循环的起点。

财务计划循环包含着以下内涵:①财务计划是一个由若干子计划组成的体系,各子计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顺序关系,不可颠倒。②各子计划既是下一计划的起点,又是上一计划的终点,它们在质上表现为一种循序渐进关系,在量上表现为一种因量与变量的依存关系。③财务计划是一个过程,它由若干环节组成,只有经过这些环节,财务计划的体系才能形成。④财务计划循环过程既是收支流的过程(按权责发生制),也是现金流的过程(按收付实现制),前者形成目标利润,后者形成投资或筹资计划,并通过现金流量计划将两者联结起来。

与以前的财务计划相比较,财务计划循环有以下不同:一是明确了财务计划的起点和终点;二是明确了财务计划中各要素的因果关系抑或财务计划的内在逻辑;三是明确了财务计划在质上是由收支计划和现金流量计划组成,而预计资产负债表(或称资产负债计划)是两个计划的必然结果。

3)财务计划的机制作用

在经济学中,计划通常被作为一种机制称为计划机制,它运用在宏观调控意义上。在微观企业的管理中也需要计划,尤其是具有综合性的财务计划,这种计划也具有机制作用,它只是在微观企业中发生作用。财务计划以上述循环的形式而存在,其机制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它能把出资人的需要与经营者的经营责任联结起来

透过财务计划循环,我们可以看到目标利润是由出资人提出,而销售计划、成本费用计划、投资计划、筹资计划和现金流量计划是经营者根据出资人的目标利润提出的,它表明经营者将以何种方式或途径履行出资人提出的责任目标。它不仅表明经营者能完成出资人的目标利润,而且有着具体的完成过程和完成方式。这一方面为出资人确信经营者能履行职责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也把出资人的目标利润转化为一个企业的预计实际的经营过程。

在两权分离的企业,始终存在的问题是如何把出资人的意愿变成经营者的行为计划,把一个总括的目标变成企业内部各部门、各人员的具体行动计划,只有解决这两个问题,出资人的目标利润抑或投资回报才能真正实现。通过财务计划循环就可以解决第一个问题,而通过企业内部的预算体系,即将财务计划各指标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人员,就可以解决第二个问题。总之,出资人的目标利润只有转化为企业各部门、各人员的行动纲领时,其实现才有现实和客观基础。

(2)它能把出资人的需要与市场可能和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结合起来

由前述内容可知,在财务计划循环中,销售计划意味着目标利润实现的市场可能性,成本费用计划意味着实现目标利润对资源利用的最大效率性,而现金流量计划则是意味着实现目标利润对企业内部资金的最大利用程度。归结起来,这些方而从根本上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出资人的需要与市场可能和企业内部资源的可利用性是否一致的问题,这就使出资人的目标利润的提出、实现建立在客观可能的基础上;二是企业外部的市场潜力与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问题,这不仅使市场潜力与内部资源都能充分利用,而且使两者能协同利用。

(3)它能把企业的现实经营与未来战略发展衔接起来

在财务计划循环中,无论销售计划和成本费用计划能否实现计划期目标利润,企业都必须制定投资计划,企业必须寻找每一个投资机会,既保证现在获利的稳定,又保证未来的稳定发展。通过投资计划必然带来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展和经营结构的改善,它会循序渐进的实现企业经营的战略转移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张,而防止企业经营突发性转移和突发性收缩和扩张所造成的不必要损失,甚至终止企业经营。这正是财务计划战略性的根本体现。

(4)它能把企业的各项具体经营和理财业务与目标利润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体系

整个财务计划循环以目标利润为中心,把企业各项具体经营和理财业务计划连成一体;以目标利润为起点,拓展出其他各项计划,从而使财务计划成为一个有机体系。财务计划的这种系统性,必然要求经营者进行系统管理,不仅要全面、系统地考虑企业经营和理财的各个方面,而且也要协同各方面的关系。可以认为财务计划循环是实现企业系统管理的基本形式。

(5)财务计划循环过程本身是具有激励性和约束性的过程

通常认为计划具有对计划执行主体的行为进行激励和约束的作用,财务计划也不例外。除此之外,财务计划循环过程也具有激励性和约束性,表现在:①当企业现有的销售和成本费用计划不能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时,应寻求新的投资计划,在有资本筹资的情况下,新投资项目所获得的资本净利润率一定比原资本的净利润率高。显然,这样的计划具有激励性,它要求企业不断追求一个更高的投资回报。②整个财务计划的循环过程都受制于目标利润的约束,紧紧围绕目标利润的实现组织财务计划的制订,是贯穿财务计划循环始终的。

4)财务计划的编制

计划是指预先决定做什么、何时做、怎样做和谁去做。财务规划是一个过程,通过调整经营活动的规模和水平,使企业的资金、可能取得的收益、未来发生的成本费用相互协调,以保证实现财务目标。财务规划受财务目标、战略、政策、程序和规划等决策的限制,为编制财务预算提供基础。财务规划的主要工具是财务预算和流量分析。规划工作主要强调部分活动的协调,因为规划的好坏是由其最薄弱的环节决定的。

财务预算是以货币表示的预期结果,是计划工作的终点,也是控制工作的起点,它把计划和控制联系起来,使各企业预算的精密度、实施和编制方式有很大差异。财务预算工作的主要好处是促使各级主管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详细确切的计划。

财务经理要制订这一系列决策的计划,以保证有足够的资金偿还到期债务,并能够充分利用投资机会,即通过财务计划为公司建立一张蓝图。财务计划内容包括:明确的战略,经营和财务目标,基本假设,战略描述,应付偶然情况的计划,按时间、部门和类型等编制的各种预算,按来源和类型等划分的筹资计划,逐期预计的财务报表。

财务计划的作用:假定标准化;积极进取,定位未来;提高组织目标的客观性;提高职工的合作性;增加债权人、股东投资信心;提供评价标准;准备或有事项。

财务计划的制订过程首先是要输入各种数据,如销售额、同收款、成本、利率、汇率的预计数、当前的财务状况和可供选择的方案。然后通过数学模型确定输入与输出间的关系,模型分长、短期,短期在1年内,长期为5~10年。最后输出预计财务报表和预算。

财务计划的编制程序一般是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或者两种互补的方式。自下而上是下层对上层的承诺,自上而下是上层根据下层的承诺来约束下层。

编制财务计划,首先从现金预算着手,以销售为基础,考虑现销、赊销比例、信用条件、收款时间、支付方式做出时间与流量相匹配的预算表,再根据销售情况考虑购进、生产耗费、工资、费用等现金流出量及时间。最后考虑与销售无关的其他现金流量、完成现金预算的编制。其次是编制预计损益表,在现金预算的基础上,考虑其他会计调整惯例,如摊销无形资产、待摊费用、折旧等期末会计调整项目,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编制预测损益表。最后根据现金流量表、销售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资本预算、费用预算等编制预测资产负债表。

财务计划是对公司财务流量的分析。通过财务计划,可以预见公司各项投资、筹资决策以及股利决策的可能后果,权衡其利弊得失。财务计划的要领是分析企业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不仅要预测可能发生结果,而且还要分析偏离可能结果的程度。财务计划的优点在于它能促使管理部门考虑到偏离计划的种种可能。

不同企业所选择的计划期间长短不一,大多数企业的计划在一年以上。年度计划较为详细,而3~5年的计划相对粗略,有的企业甚至还要编制10年的计划。

以下我们详细介绍财务计划的编制方法。最有效的手段是制定资金流量表,即由财务经理或者投资者分析企业资金的用途及其来源。分析者除了对过去的资金流量进行分析外,也可以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反映未来资金流量的报表,以便使财务经理估测公司未来有无成长性、有哪些财务需求以及如何满足这些财务需求等。

现金预算和预计财务报表是进行资金流量分析的重要手段。财务经理在了解企业短期的现金支出需求以及编制相应的筹资计划时,必须借助现金预算,才可以编制一定范围内多种业务水平的现金预算,便于财务经理评价公司的财务风险和流动性,促使企业适时调整流动结构和债务期限结构,与银行共同商定贷款限额,最终选择切实可行的安全边际水平。多种业务量水平的现金预算还可以评价企业对可预见现金收支的承受能力。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利润表则有利于财务经理分析各项财务政策以及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企业的资金流量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每一项资金运用都对应一项特定的资金来源。企业资产代表着资金运用,而负债和股东权益则代表着资金来源。资金流量表是用来分析一定时期资金净流量的有效手段,需要强调的是资金流量表仅对不同试点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资金流量净额进行分析而并非资金流量总额。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对资金也会有多种理解。目前现金和营运资金两种概念应用比较而言,我们将以现金为基础,介绍两种不同的资金流量分析方法;一种是财务分析人员采用的传统方法;一种是作为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补充报表的对外报告的现金流量表。

以现金为基础进行资金流量分析,通常是将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增加分为两类,即引起现金增加的项目与引起现金减少的项目;将利润表和股东权益状况表也分为增加现金的项目与减少现金的项目两类;综合以上分类,将其表述为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从而形成资金流量表。

反映现金增加的资金来源项目有:除现金和固定资产外的各项资产项目本期净减少数=固定资产本期减少数=全部负债的本期净增加数=出售优先股或兴通股而收到的现金=经营活动提供的现金。

经营活动提供的现金通常不能直接体现在利润表中,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税后净利润加折旧,由于经营活动提供的现金应来自于经营活动,因此折旧不能视为资金来源,如果企业未扣除折旧的经营利润是一个亏损数,则无论怎样计提折旧,经营活动都不可能为企业提供现金。

资金运用包括:除现金和固定资产外的各项资产项目本期净增加数=固定资产本期增加总额=全部负债的本期净减少数=为减少资本或股票回购而支出的现金=支付现金股利。

为避免重复计算,在计算固定资产总额的增减变化时,期末固定资产净额与折旧之和应扣除起初相应项目的金额,差额为正数表示资金运用,反之表示资金来源。

除了通过对现金预算进行财务计划外,企业还可以编制预计财务报表,包括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利润表。现金预算只能对企业未来的现金状况做出估计,而预计财务报表则反映企业资产、负债以及利润表各项目的预算数。编制现金预算的许多资料同时也可以用于编制预计财务报表。当然,如同现金预算一样,决定准确程度的关键因素是销售预测。

预计利润表是对未来某一时期的收益进行预算。同现金预算一样,销售预测是编制预计利润表的关键,它决定企业的生产以及各项成本消耗。接本来需要估计销售和行政管理费用,我们可以从事先编制的预算中得到有关这类费用的准确数额。销售和行政管理费用一般不会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这类费用不会在短期内随之减少。另外就是预测其他收入、其他费用以及利息费用,从而计算出税前利润,并从税前利润扣除所得税,最终得到税后净利润,形成我们所要获得的预计利润表。

预计利润表并非一定要结合现金预算进行编制,相反我们完全可以直接对利润表中的各项目进行预测。首先预测销售收入水平,然后根据历史数据计算出销售成本和各项费用与销售收入的比率,再用这些比率分别去乘以预计销售收入,即可得出预计利润表。

预计资产负债表,可根据资产、负债、权益项目分别预测汇总,包括根据资产周转率进行的预算、固定资产净额的预算、负债项目的预算、股东权益、现金和银行借款的预算,汇总以上分析,就构成了预计资产负债表。如上所述,现金预算法也并非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的唯一方法,我们还可以先预计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有关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计算各项目的预算数。

预计财务报表向我们展示了企业未来资产负债表的构成内容,我们可以据此测算有关的财务比率,并将这些比率及其报表中的数据与当前或过去的资产负债表进行比较,从而有助于财务经理把握企业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发展方向。一旦企业形成准确的预算机制后,就会通过现金预算和预计财务报表将各项计划具体化,以便协调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

本章小结

经济体制的转换要求网上创业者的思想和观念也随之更新,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巨大作用下,网上创业者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现代企业必须重视管理,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不能简单地强调降低成本、费用和支出;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不能忽视和否定其他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不单是财务部门的事。

案例 “百度”是怎么融资的

对于百度的早期投资者而言,2005年8月8日无疑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根据百度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招股说明书,该公司主要投资者包括IDG (INTERNATIONAL DIGITAL GROUP)、Draper Fisher Jurvetson、Peninsula Capital以及Integrity Partners,此外Google也持有百度2.6%的股份。按照百度2005年8月8日的收盘价,IDG几年前在百度投资的100万美元如今已经价值1.5亿美元,Draper Fisher Jurvetson当年以1 200万美元收购的28%百度股份如今价值10亿美元,甚至Google去年以500万美元收购的2.6%百度股份如今的价值也超过9 000万美元。回顾历史,值得深刻思考的是:如此投资机会,为什么我们无法把握住?

百度的第一期融资

1999年底,李彦宏凭着那一纸规划之中的宏图,从硅谷两家风险投资机构筹集到120万美元的创业资金。注意:作为投资者,让你在一个还没有诞生的公司投资,你愿意吗?为什么美国人当时勇于投资?可以分析,首先李彦宏拥有搜索引擎专利技术,其次就是内容翔实、体系完整、股权结构安排合理、发展规划专业细致的商业计划书。风险投资机构看好“中国市场+技术优势+团队能力”,在完成对李彦宏等的相关背景(特别是专业技术背景)的详细调查以后,才作出投资的决定!

百度的第二期融资

2000年10月,以世界著名风险投资商DFJ为主,包括IDG,INTEGRITY PARTNERS,PENINSULA CAPITAL等四家风险投资公司联合向百度注资1 000万美金。是什么促使这些世界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联手对成立刚刚9个月的百度投入如此巨大的资金?DFJ的代表陈诚锦先生说:“任何一个风险投资商在选择投资项目时,最注重的是‘人’——管理者。他们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要将企业如何发展。与百度两位先生谈完后,我在他们身上发现了这一点,这是其一。第二,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在美国,信息检索以及传递技术领域的公司市场价值总和是1 000亿至1 500亿美金,在这个领域做得杰出的公司将会具有巨大的生命力。第三,就是他们的技术,他们有很好的核心技术,这种技术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与本地市场相结合的,具有强大的动力源泉,不会轻易地被别人取代。”成立9个月的时间是对当初商业计划书的考验,也是对公司创业者的考验。当然,最初的风险投资机构不会直接参与企业管理,但是会把自身积攒多年的资源、人脉以及经验全都毫无保留地用在有需要的企业身上,不断地为企业做业务的评估和计划,不断地介绍各种各样的合作伙伴,不断地帮着处理各种大大小小的日常危机攻关,不断帮助企业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这里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在此阶段介入投资,风险考虑:一是技术没有完全成熟,二是市场也没有完全成熟,三是多层次的管理者经验仍需考验,但优势已经显现,关键是可以作出判断。另外,站在前期的风险投资机构的肩膀上,同样,也可以得到很高的回报。

百度的第三期融资

2004年6月,Google、DFJ、China Value、Integrity Partners、Penninsula Capita、Venture TDF、China Equity、Bridger Management等八家风险投资机构对百度进行了策略融资1 500万美金。对于上述风险投资机构而言,这次出钱纯粹是为了上市变现,最典型的就是Google,借助著名的风险投资机构的多年辅导上市经验,一年时间轻松地得到了十几倍的投资回报。此时投资介入相对风险降得很低了,利润相对也降得很少了。

目前国内有不少有识之士早已介入风险投资领域,但是真正的民间资本参与不多,这不仅仅是因为认知不够的原因,还有资本市场建立不完善的原因。

案例分析与讨论题

1.如果没有融资,百度能否发展如此迅速?请谈谈你的看法。

2.如果你是投资人,在百度发展早期,你会对百度进行风险投资吗?谈谈你的看法。

复习思考题

1.如何寻找合适的融资渠道?

2.如果没有外界资本的介入,网上创业能否顺利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